《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_第1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_第2页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因八年级新换统编版教材,老师和学生拿到书都相对 其他学科晚,经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及课本目录,小组教 研决定先讲授熟悉的古文单元。第三单元是写山水的古诗 文单元,所选篇目较以前变化不大,而今年在开始教学老 课文时,我有了一些新思考。在过去的教学中,都会就陶弘景此篇最后一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进行探讨, 让学生去理解陶弘景“沉醉山水与愉悦之情和能与古今山 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愉悦之情”很好理解,而“得 意之感”的讲解似乎不自觉就会陷入到一种师生都似懂非 懂的模糊和尴尬,最后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先入为主的观念 灌输。今年怎么给基础普遍偏弱学生讲明白这其

2、中隐含的“得意之感”,一直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首先,讲不明白的原因,一是作为老师首先没能全面 理解作者及其情感,二是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加上与作 者巨大的时空差异,古文中含蓄的情感表达想说“懂你” 实属不易。于是自己先进行充分备课,研读课文,研读作 者,找到两个线索人物:陶弘景、康乐,一个关键词:“未 复”。其次,联系到学生古文积累薄弱,刚开学学习古文主 动性差、畏难情绪重的实际情况,决定以讲故事的形式, 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启发他们理解作者的情感。课堂上,解决完基本的文白互译后,开始就最后一句 提出情感疑惑。不出所料,学生都能说出其对自然的喜爱, 欣赏山水美景的高兴。肯定之后,开始追问:“康乐”

3、是何 人? “未复”又是何意?学生能根据课下注释和文言积累说 出"谢灵运”和“不再”,整句话意思并不难翻译。难在课 下注释给的人物注释实在官方,谢灵运只提了一句其为 “山水诗人”,陶弘景也只能由“自号华阳隐居”判断他应 该有隐居山林的举动。本文恰恰写的是山水美景,两人有 何关系呢?显然,课下的简短注释并不能给学生答案,于是,带 着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对两人进行故事链接。陶弘景抓住他 “山中宰相”的称号进行简介一一虽身在朝野之外山林之 中,却常为皇帝指点迷津,显然有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才 能,其识人眼光想必也是不俗。谢灵运作为我国山水诗的 开创者,倾心赏山水独特之美,其才气自不必说,但自他

4、口中说出的“才高八斗”的故事倒值得在此一提。“天下才 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此语在夸曹植才气时,不忘自夸,这种看似低调的谦虚, 让人更多看到的其自视甚高。陶弘景此篇也是独写山川之 美,用语清新精妙,两人又都对道教颇为欣赏,陶弘景一 句"未复”可见对谢灵运的欣赏山水的赞赏,独提谢灵运, 赞其对山水的“高端欣赏品味”,言外之意,现在能真正欣 赏山水之美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了吧?既然是谢灵运后,''未复有人能与其奇者”,这个''未 复有人”包含作者本人吗?若说作者谦虚,认为自己所写 “山川之美”也不如谢灵运,短短几句读来,已让人充分 感觉到其写景之精妙,若要让读者来评判,恐怕也只能理 解为作者是在高调的自谦而已。这个“未复”,其实已经悄 悄用实力告诉读者一一请注意到我的存在!学生听故事兴趣盎然,又纷纷评价出作者其实并不是 个低调的谦虚者,甚至很是自我感觉良好。于是趁热打铁, 让学生试着联系生活,身边有没有这种看似夸人实则自夸 的语言表达呢?稍作提示,学生就都想起听过的一个考试 进步的故事,听着是夸他人进步很大,其实埋着伏笔想展 示自己。这样一来,就把一位高高在上的山中宰相,拉到 了生活中,让学生既了解了作者写景背后的含蓄抒情,也 感受到语文学习中语言表达的巧妙有趣。虽然一节课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