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通过性相关知识_第1页
汽车的通过性相关知识_第2页
汽车的通过性相关知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摘要汽车的通过性 (越野性 )是指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不良道路、无路地带和 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本章对学习汽车的通过性意义进行概括性论述, 讨论汽车的地面通过性、 汽车的几何通 过性的相关参数、 分析汽车越过台阶、 壕沟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因素对汽车通过性 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些实例计算来说明以上所述理论内容的具体应用。引言汽车是一种常用的、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不同用途的汽车对通过性的要求也不同, 用户应根据自己特定的用途选择具有合适通过性的汽车。 高级轿车和公共汽车主要在城市行 驶,由于路面条件甚好,所以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不突出。农林区、矿区、建设工地

2、等使用 的车辆和军用车辆, 经常行驶在坏路和无路地面上。 因此, 要求这些汽车应具有良好的通过 性。汽车的通过性主要决定于汽车的驱动力、 附着力等牵引参数和几何参数, 也与汽车的平 顺性、 机动性、 视野等性能密切相关。 本章首先从地面通过性的评价指标和土壤的可通过性 两方面分析汽车的地面通过性, 然后具体介绍了汽车的几何通过性参数和汽车越过台阶、 壕 沟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 从汽车结构、 车轮和驾驶技术三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 素。最后介绍了测定和比较汽车的通过性能的试验。第一节 汽车的地面通过性汽车的地面通过性是指汽车在松软地面上的行驶能力。一、地面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汽车在松软地

3、面上能否行驶取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但满足该条件只是说明 能否正常行驶,还不能说明能力的大小。评价汽车行驶能力的大小,通常用牵引性系数等 指标。牵引力对汽车总重力之比称为牵引性系数。牵引性系数n用下式表示:n =式中 为在松软土壤上行驶时的土壤阻力。牵引性系数n反映了汽车加速、爬坡、克服道路不平的阻力和牵引挂车或武器装备的能力。牵引性系数越大,通过性越好。二、土壤的可通过性土壤的可通过性是土壤支承车辆通过的能力。美国学者贝克 (Bekker) 通过大量研究后建 议,用在均布压力 g 作用下每单位承载面积的土壤所能产生的净推力来衡量,即1-(C qtg ) qdz(7 1)式中 C土壤

4、内聚力系数;'土壤的内摩擦角,tg '为内摩擦系数;q土壤单位面积压力;L 接触面积长度;z下陷量(或称变形量)。由式(7 1)可绘制出一般土壤的可通过性曲线,如图7 1(a)所示。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C,'值不同即有不同的可通过性曲线。对于干砂土,8 0,可通过曲线从坐标原点开始,见图7 1(b);对于塑料性饱和粘土,- 0,可通过曲线在与纵轴交点处的切线几乎 是水平的,见图 7 1(c)。可通过性曲线简单面直观地表示了土壤的可通过性及提高通过性的方法。从图中可见,在带有摩擦性的土壤上,适当地增加汽车的接地比压,对提高通过性有利;而在纯粘性土壤 上,则应减小接地比压,

5、以利于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图7-1 土壤的可通过性曲线第二节 汽车的几何通过性汽车的几何通过性是指汽车克服几何障碍而正常工作的能力。一、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因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障碍物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称为间隙失效。当车團丁-2 汽牟的谪过性几问參数辆中间底部的零部件碰到地面障碍而被顶住时,称为“顶起失效”;当车辆前端或尾部触及地面障碍而不能通过时,则分别称为“触头失效”或“托尾失效”。与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整车几何参数,称为汽车的通过性几何参数。例如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半径、横向通过半径、接近角、离去角等,如图72所示。1. 最小离地间隙hmin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汽车除车轮外的最低点与地

6、面间的距离。它表示汽车无碰撞地超过石块、树桩之类障碍物的能力。汽车的最低点多半在后桥的主减速器外壳、飞轮壳、变速器壳、消声器、前桥的下边缘处。由于后桥主减速器齿轮外径较大.一般后桥壳的离地间隙最小。2. 纵向通过半径 J和横向通过半径 2纵向通过半径:?1是在汽车侧视图上作出的与前、后车轮及两轮间最低点相切的圆的半径。横向通过半径梟是在汽车正视图上所作出的与左、右轮及两轮中间轮廓相切的圆的半径。它们表示汽车无碰撞地通过小丘、拱桥及凸起路面等障碍物的能力。4,订愈小,则汽车的通过性愈好。亦可用纵向通过角来评价汽车的几何通过性。3. 接近角1与离去角 2汽车的接近角是指切于前轮轮胎外缘且垂直于车辆

7、纵向对称平面的平面与车辆支承平 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前轴前方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部件均在此平面的上方。汽车的离去角是指切于后轮轮胎外缘且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平面与车辆支承平面之间所夹的最 大锐角.位于后轴后方的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部件均在此平面上方。汽车的接近角与离去角表示汽车接近或离开障碍物或陡坡时不发生碰挂的可能性。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 纵向通过半径、接近角和离去角等通过性几何参数,主要由汽车的类型和使用条件而定,其一般范围见表71。S71汽车通过性的几何爭數汽车娄唧蛇小离地阿隙1 搂近闻. 8 臥向通过半轻p网乍!做心中级肩级120师130-20020却15-233-55-8贷车轻興中

8、熨連型J 80-22022025 f 3025-452-44-7260-37()36-6(?3D7R1.9-361小舉中型、K取1-22020 2W8-30LI23-2U7- 155-94.最小转弯直径dsmin和内轮差 d如图73所示,转向过程中当转向盘向左和向右转到极限位置时,车辆外转向轮印迹dsmin。它表示车辆在最小中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中的较大者称为最小转弯直径 面积内的回转能力和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前转向轴和末轴的内轮印迹中心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之差称为内轮差d。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标(GB7258 1997)规定:机动车的最小转弯直径,以前外轮

9、轨迹中心为基线测量其值不得大于24m。当转弯直径为24m时.内轮差不得大于 3.5m。图7-咅汽车的转弯宜径故可用解静力学平衡74(a)可知,G、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汽车在行驶中常常要克服台阶、壕沟等障碍。由于此时车速很低,方程来求得汽车越障能力与其参数间的关系。图74是后轮驱动的四轮汽车越过硬地面上的台阶时的受力情况。由图图7-4斗X2汽车越过台阶时的受力情况前轮(从动轮)碰到台阶时有下列平衡方程式F1 cos。+ fF1 sin。-叩2 = 0« F1 sina + F2 - fF1 cosa G = 0 fFiP+FzL-Ga-怩9=0 l.22式中 G汽车总重力;Fi 台

10、阶作用于前(从动)轮的反作用力;F2 后轴负荷;-附着系数;f 滚动阻力系数。将上列方程中的G,F1,F2消去。可得如下无因次方程式+ f a f 丄 1 上 D M 1 f® a 1 D '-忑+_ f Isind _ Hcosal 半 L®2L 丿I® ®L2L 丿由图74中的几何关系可知sin : = 0.5D 一 hw0.5D=12hwD代人上式并设硬路面上的f-0,得到1 :22)(7 1 -a L - ( D 2L)式中D i(D 丿22 1 vV«2前轮单位车轮直径可克服的台阶高,它表示汽车前轮越过台阶的能力。由上式可知,

11、 愈小及愈大,就愈大,i匹 就愈大,即汽车的前轮也愈容易越过 DLID丿 i较高的台阶。当后轮(驱动轮)碰到台阶时(图7 4b),其平衡方程式为fR + F2 cosa -®F2 sina =oF1 +F2 sin。+ ®F2 cos。一 G = 0+ Gb fF1D = Ol22式中 F1 前轴负荷;F2 台阶作用于后(驱动)轮的反作用力。将sin> =1 -一w及f =0代人上式,可解得D式中;,后驱动轮单位车轮直径可克服的台阶高,它表示汽车后轮越过台阶的2丿2能力。由上式可见,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与汽车参数无关,且由于通过a>b,比较式(72)和(7 3)可

12、知,后轮是限制汽车越过台阶的主要因素。同理可得4x 4汽车在硬地面上越过台阶时的受力情况;经分析计算后可知,hw 是ID丿1Ia随的增加而降低的;增加 a的比值时,可以使 4x 4汽车前轮越过台阶的能力显著提高,DL甚至可使车轮越过高度大于其半径的台阶。对后轮来说,a比值的影响正好与 4x 4汽车前L轮越过台阶的情况相反。长轴距、前轴负荷大的汽车(即a较小),其后轮越过台阶的能力要L比前轮大。较大的-比值时,无论汽车的总质量如图7-5汽车越过境沟示意图D何在轴间分配,后轮的越障能力总会得到改善。总的说来,4x 2汽车的越障能力要比 4x 4汽车差得多, 后轮驱动的4x 2汽车的越障能力比 4x 4汽车约降低 一半。汽车越过壕沟的情形如图 75所示,可以看出, 它与越过台阶时情况相似,因此汽车跨越壕沟的性能也和越过台阶的情况一样,可以用壕沟宽度时与 车轮直径D之比11来评价。$与之间的换ID 丿D D算关系为因此,只要求出汽车越过垂直障碍的能力hw,即可由上式确定越过壕沟的宽度与车轮直径D的比值 $,从而求得能跨越的壕沟宽度。D第三节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汽车的通过性与汽车的结构及使用条件有关。一、汽车结构为了保证汽车的通过性,除了要减小行驶阻力外,还必须提高汽车的驱动力和附着力, 可采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液力传动、高摩擦式差速器和驱动防滑系统等来实现。1 副变速器和分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