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1. 地震及其破坏作用;震级与烈度;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地震及其破坏作用;震级与烈度;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目标、设防标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防目标、设防标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2.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措施;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措施;3.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和底部框架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措施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措施。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1.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理解震级、地震烈度的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理解震级、地震烈度的概概 念;念; 2.2.了解建筑抗震设防的概念设计;了解
2、建筑抗震设防的概念设计; 3.3.掌握建筑抗震设防的烈度、分类和标准。掌握建筑抗震设防的烈度、分类和标准。 第第 一一 讲讲教学目标:2重重 点点1. 1. 震级与烈度;震级与烈度;2. 2.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目标、设防标准、抗震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目标、设防标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难难 点点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12.1.1 12.1.1 地震及其破坏作用地震及其破坏作用1.1.地震成因和类型地震成因和类型地震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地震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震、人工
3、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根据地震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划分为浅源地震根据地震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划分为浅源地震( (小于小于60km)60km)、中源地震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震源深度为60300km)60300km)和深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震源深震源深度大于度大于300km)300km)。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性越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性越大。我国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大。我国发生的地震绝大多数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101020km20km左右)。左右)。12.1 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知识2.2.常用地震术语常用地震术语 震源震源:地震发生时岩层断裂或
4、错动产生振动的部位;:地震发生时岩层断裂或错动产生振动的部位;震源深度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区震中区:地震发生时震动和破坏最大的地区称为;:地震发生时震动和破坏最大的地区称为;震中距震中距:受地震影响地区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受地震影响地区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等震线等震线:在同一地震中,具有相同地震烈度地点连线。:在同一地震中,具有相同地震烈度地点连线。 3.3.地震的破坏作用地震的破坏作用(1 1)地表的破坏现象)地表的破坏现象1 1)地裂缝)地裂缝重力地裂缝:由于地面作
5、剧烈震动而引起的惯性力超重力地裂缝:由于地面作剧烈震动而引起的惯性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所致。构造地裂缝:与地质构造有关,过了土的抗剪强度所致。构造地裂缝:与地质构造有关,是地壳深部断层错动延伸至地面的裂缝。是地壳深部断层错动延伸至地面的裂缝。 2 2)喷砂冒水)喷砂冒水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及沿海地区,地下存在埋深较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及沿海地区,地下存在埋深较浅的细砂层或粉土层时,可能发生喷砂冒水现象。浅的细砂层或粉土层时,可能发生喷砂冒水现象。地震视频地震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点击播放视频) 3 3)地面下沉)地面下沉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在回填土和孔隙较大粘性土等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在回填土
6、和孔隙较大粘性土等松软而压缩性较高的土层中,往往发生震陷,使建筑物破松软而压缩性较高的土层中,往往发生震陷,使建筑物破坏,此外,在岩溶洞和采空区也常发生震陷。坏,此外,在岩溶洞和采空区也常发生震陷。 4 4)滑坡、塌方)滑坡、塌方 在强烈的地震下,常引起河岸、陡坡滑坡,有时规模在强烈的地震下,常引起河岸、陡坡滑坡,有时规模很大,造成公路堵塞、岸边建筑物破坏。很大,造成公路堵塞、岸边建筑物破坏。(2 2)建筑物破坏)建筑物破坏1 1)结构丧失整体性)结构丧失整体性建筑物一般都是由许多构件组成,在地震作用下因构建筑物一般都是由许多构件组成,在地震作用下因构件连接不牢、支撑长度不够或作为支座的墙体倒
7、塌、柱断件连接不牢、支撑长度不够或作为支座的墙体倒塌、柱断裂,都会引起结构丧失整体性而破坏。裂,都会引起结构丧失整体性而破坏。2 2)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作为结构主要承重的构件,墙、柱、梁等由于其强度作为结构主要承重的构件,墙、柱、梁等由于其强度不足,在地震发生时首先破坏,不能继续承受重力荷载从不足,在地震发生时首先破坏,不能继续承受重力荷载从而造成房屋倒塌。而造成房屋倒塌。3 3)地基失效)地基失效当建筑物建在软弱的地基土上或建在液化的地基土上,当建筑物建在软弱的地基土上或建在液化的地基土上,而又未进行特殊处理,在地震发生时地基土的抗剪承载能而又未进行特殊处
8、理,在地震发生时地基土的抗剪承载能力不能抵抗重力的继续作用,从而造成房屋的局部倾斜或力不能抵抗重力的继续作用,从而造成房屋的局部倾斜或不均匀下沉。不均匀下沉。(3 3)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地震除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外,还会引起火灾、水地震除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有毒物质污染等次生灾害,尤其在大城市,由次生灾灾、有毒物质污染等次生灾害,尤其在大城市,由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时比地震直接产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害造成的损失有时比地震直接产生的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大。大。 地震次生灾害视频地震次生灾害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点击播放视频)12.1.2 12.1.2 震级与烈度震级与烈度1
9、.1.震级震级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 M表表示。示。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0.8s,阻尼为阻尼为0.80.8,放大,放大倍数为倍数为2800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 A(单位为单位为mm)的常用对数值,用公式表示为的常用对数值,用公式表示为 M M= = lglgA A (12.1.112.1.1)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1935
10、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为里氏震级。震级的大小直接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震级震级的大小直接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震级M M与与地震释放能量地震释放能量E E(单位单位ergerg)之间有如下关系之间有如下关系lglgE E =1.5 =1.5M M + 11.8 + 11.8 (12.1.212.1.2)由式(由式(12.1.112.1.1)可知,当震级相差)可知,当震级相差1 1级时,地面振幅相级时,地面振幅相差差1010倍。由(倍。由(12.1.212.1.2)可知,震级差)可知,震级差1 1级,能量相差级,能量相差3232倍。倍。 微震:微震:M2
11、M5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强烈地震或大地震: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M=78 8的地震。的地震。特大地震:特大地震:M8M8的地震。的地震。 2.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点震动的强烈程度,用符号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点震动的强烈程度,用符号表示。表示。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
12、。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烈度区。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烈度区。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目前,我国使用的是1999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12.1.312.1.3建筑抗震设防建筑抗震设防 1.1.设防依据设防依据(1 1)基本烈度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50年时间内,在一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10%的地震烈度。的地震烈度。(2 2)设防烈度)设防烈度 作为一个地区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的烈度称
13、为抗震设防烈作为一个地区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的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本烈度。的基本烈度。 2.2.设防目标设防目标 (1 1)大震和小震)大震和小震 小震:小震:为烈度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为烈度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即众值烈度或称多遇烈度,如图即众值烈度或称多遇烈度,如图12.1.212.1.2所示。当基准设所示。当基准设计期为计期为5050年时,则年时,则50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这就是第一
14、水准的烈度。 基本烈度:基本烈度:即第二水准烈度,也就全国地震烈度区即第二水准烈度,也就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所规定的烈度,它在划图所规定的烈度,它在5050年内超越概率大体为年内超越概率大体为10%10%。大震或罕遇烈度:俗称其为大震,大震或罕遇烈度:俗称其为大震,5050年内超越概率年内超越概率为为2%3%2%3%的烈度,也是第三水准所对应的烈度。的烈度,也是第三水准所对应的烈度。由烈度概率分布分析可知,基本烈度和从值烈度相由烈度概率分布分析可知,基本烈度和从值烈度相差约差约1.55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大致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大致1 1度。度。 (2 2)抗震设防目标)
15、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目标总的趋势: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抗震设防目标总的趋势: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能力。 基于这一趋势,基于这一趋势,抗震规范抗震规范提示了提示了“三水准三水准”的的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第一水准:“小震不坏小震不坏”,即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即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简称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简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小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第二水准:“中震可
16、修中震可修”,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设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修理仍能继续使用。第三水准:第三水准:“大震不倒大震不倒”,当遭遇受到高于本地区设,当遭遇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简称防烈度的罕遇地震(简称“大震大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损坏。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损坏。 3.3.设防分类设防分类(1 1)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不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不同,采取不同
17、的抗震设防标准。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规范抗震规范将建筑物按其将建筑物按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四类:重要程度不同分为四类:甲类建筑甲类建筑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剧毒气体的扩散或致严重后果(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剧毒气体的扩散或引起爆炸等)和经济上重大损失的建筑;政治上重大损引起爆炸等)和经济上重大损失的建筑;政治上重大损失的建筑;政治上有特殊要求的或其它特别重要的建筑失的建筑;政治上有特殊要求的或其它特别重要的建筑等。等。乙类建筑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如消防、急
18、救、供水、供电等)或其它重要建筑。(如消防、急救、供水、供电等)或其它重要建筑。丙类建筑丙类建筑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如一般工除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旅馆、厂房等)。业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旅馆、厂房等)。丁类建筑丁类建筑 次要建筑,如遇到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次要建筑,如遇到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如一般的仓库、人员较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如一般的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性建筑)。少的辅助性建筑)。甲类建筑应按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执行;乙类甲类建筑应按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执行;乙类建筑应按城市抗震救灾规划或有关部门批
19、准执行。建筑应按城市抗震救灾规划或有关部门批准执行。 4.4.设防标准设防标准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一度的要求,当9度时,应符合比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有更高的要求。度抗震设防有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20、;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9度时,应符合度时,应符合比比9度抗震设防有更高的要求;地基基度抗震设防有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取抗震措施。(3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符合本地区)丙类建
21、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 6度时不度时不应降低。应降低。 12.1.4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概念设计、计算设计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和构造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概念
22、设计是指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1.1.场地选择场地选择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的地段提出避开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的地段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建造甲、乙、丙类建筑。2 .2 .地基和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设计(1
23、1)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同一结构单元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也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土上,也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2 2)地基为软弱粘性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地基为软弱粘性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宜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以防止地不均匀土层时,宜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以防止地震引起的动态和永久的不均匀变形。震引起的动态和永久的不均匀变形。(3 3)在地基稳定的条件下,还应考虑结构与地基的)在地基稳定的条件下,还应考虑结构与地基的震动特性,力求避免共振的影响。震动特性,力求避免共振的影响。3.3.建筑和结构的规
24、则性建筑和结构的规则性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的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和材料的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体系设置
25、防震缝,可将建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体系设置防震缝,可将建筑从平面上分成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应根据烈度、筑从平面上分成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房屋类型等留有足够的宽度。同时,伸缩缝、场地类别、房屋类型等留有足够的宽度。同时,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4 .4 .结构体系结构体系 (1 1)选择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选择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1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
26、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 3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地震能量的能力。 4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5 5)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分布,避免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征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结构在两个主
27、轴方向的动力特征宜相近。宜相近。 (2 2)选择抗震结构构件时应符合的要求)选择抗震结构构件时应符合的要求 1 1)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钢筋砌体等以改善变形能力。柱、芯柱或采用钢筋砌体等以改善变形能力。 2 2)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选择尺寸,配置纵向钢)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选择尺寸,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 3)预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
28、,应配有足够的非预)预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应力钢筋。 (3 3)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 1 1)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 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 3)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4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外锚固。外锚固。 (4 4)非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附属构
29、件,如女儿墙、雨蓬、厂房高低跨封墙等。附属构件,如女儿墙、雨蓬、厂房高低跨封墙等。这类构件的抗震措施是加强本身的整体性,并与主体有可这类构件的抗震措施是加强本身的整体性,并与主体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防止倒塌伤人。靠的连接或锚固,防止倒塌伤人。装饰物,如建筑贴画、装饰、吊顶和悬吊重物等。装饰物,如建筑贴画、装饰、吊顶和悬吊重物等。这类构件的抗震措施是加强同主体结构的连接。对重要的这类构件的抗震措施是加强同主体结构的连接。对重要的贴画和装饰,要柔性连接,即保证主体结构变形不致损坏贴画和装饰,要柔性连接,即保证主体结构变形不致损坏贴面和装饰,应避免吊顶塌落伤人和贴镶或悬吊较重的装贴面和装饰,应避免吊
30、顶塌落伤人和贴镶或悬吊较重的装饰物,当不可避免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饰物,当不可避免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非结构墙体,如围护墙、内隔墙和框架填充墙等。非结构墙体,如围护墙、内隔墙和框架填充墙等。应考虑这类构件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或有利影响,应应考虑这类构件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或有利影响,应避免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如框架或厂避免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如框架或厂房柱间填充墙不到顶、使这些柱子形成短柱,地震时这房柱间填充墙不到顶、使这些柱子形成短柱,地震时这些短柱极易发生脆性破坏。些短柱极易发生脆性破坏。5.5.材料与施工材料与施工 (1 1)结构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的最低要求)结构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的最低要求 1 1)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低于MU10MU10,其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其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M5; 2 2)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4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第二次编外教辅人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申请专利委托代理合同内容5篇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龙舌兰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楚云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西玉林市北流生态环境局招聘公益性岗位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多灾害协同应对机制-洞察与解读
- 2025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小语种教师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甘肃定西市岷县岷州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杭州上城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互联网+特殊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医院信息安全保密培训课件
- 文化人类学课件完整版
- 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海洋学》第二章 地球及海洋概观
- GH/T 1091-2014代用茶
- 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
- ESG专题研究报告
-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优秀课件31-川教版
-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