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疫情期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模式的探索 卢志仪摘 要: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在线教学随之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心理微课则是疫情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本文以心理微课“唤醒积极情绪的力量”为例,尝试探讨疫情期下心理微课的设计,即主题选择要着眼学生需求,微课设计要基于心理学理论,微课模式要体现“心理味”和“线上学习”的特点。关键词:新冠疫情;心理微课;积极情绪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6-271-02在2
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的这个特殊时期,在线教学随之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心理微课是当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但目前很多的心理微课呈现出的问题是结构松散、教学模式没有适应网络教学的特点,要么是纯心理知识的讲授,要么就是纯活动的堆砌,要么就是忽略考虑线上学习的生成与线下课堂生成的区别。因此,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唤醒积极情绪的力量”这个课例,探讨疫情期下心理微课的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一、课例介绍本课例先通过观看视频小男孩魔性笑声和模仿视频中小男孩大笑表情的方式导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程做好开端与铺垫。然后通过与疫情期的相关案例讲授“负面偏差”和“洛萨达线”等
3、心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到积极情绪的最佳比例,并由此明白积极情绪需要主动发展,为下面体验积极情绪做好过渡。接着通过呈现感恩研究结果,以及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四格感恩卡”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感恩的积极情绪体验,再通过名人案例呈现“逆境感恩”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模仿案例写出自己感恩逆境的理由,从而训练学生“逆境感恩”的思维方式。最后,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助人行为,激发学生感恩的积极情绪和助人的意愿,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二、心理微课的设计思路(一)主题选择要看见学生“需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因此,一节好的心理微课除了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外,还要看见学生现阶段的需求。目前,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外界大环境的变化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的心理状态会跟往常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课程主题时,还应该把这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在确定主题前,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普查,与学生个别访谈,近段时间学生线上心理咨询所呈现的问题,以及班主任反馈等途径来了解学生的需求。如本课例选题的确定,首先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学生希望得到帮助的问题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学业问题、情绪问题和未来规划问题(见图1);另外通过线上心理咨询和班
5、主任反馈等途径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宅家生活、线上学习及亲子关系有较多抱怨,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比往常要多,基于学生此阶段出现的情绪问题,笔者设计了系列的情绪微课,其中“唤醒积极情绪的力量”就是这系列课程中的一课。(二)微课设计要基于心理学理论一节好的心理课,无论是线下课程还是线上课程,都需要有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来支撑,脱离理论的课程,容易走向“假、大、空”,也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设计课程之前,必须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理论,使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符合心理学原理。在本课例的设计上,笔者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
6、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为支撑。纲要指出,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发现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中,已有研究表明,“感恩”这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促进积极情绪效果明显,感恩不仅可以提升积极情绪和幸福感,还能降低孤独感和减少抑郁症状。本课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始终立足于以上理论,如通过欣赏短视频小男孩魔性的笑声、以善待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愉悦、感恩、希望等积极情绪;通过制作“四
7、格感恩卡”、“逆境感恩思维”训练,以及通过课后实践活动“邮寄感恩卡”和“撰写感恩日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感受,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同时,教学评价亦充分运用以上理论,如通过教师线上批阅的正向评语及线上学生的积极反馈等(见图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三)微课模式要体现“心理味”和“线上学习”特点为了设计好心理微课,充分发挥心理微课的心育功能,笔者观看各地近期推出的心理微课达四十几个,并一一进行了比较,对优秀心理微课的模式进行了提炼,并运用到了“唤醒积极情绪的力量”这一课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例在笔者所在地区级心理微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目前,很多心理微课的设计模式都是参照钟志农
8、老师线下心理课的“暖身转换工作结束”的四阶段模型,但是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心理微课虽然结构完整,但却将心理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作为授课的重点,这与纲要防止学科化倾向的要求背道而驰。笔者认为好的心理微课应符合线上教学特点的同时,依然要像线下心理课程一样体现“心理味”,即要区别于其他学科侧重知识的讲授,应让学生在“参与中體验,在体验中感悟,最终促成行为的自觉改变”。接下来,笔者将参照钟志农老师的四阶段模式,试着探索心理微课的基本模式。1.暖身阶段此环节通常用时比较短,设置比较简单,但利用得成功与否对课程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正式上课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情绪准备,对课程要探索的内容也是一无所知。因此,
9、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情绪准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线上心理微课常见的暖身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身体放松暖身,主要通过示范让学生做相应的肢体动作或放松训练来打破原来静止的状态,如健身操、手指操、健脑操、冥想放松、呼吸放松等;二是内心促动暖身,主要通过图片、故事、音乐、视频、小测试、小调查、情景问答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本课例的暖身阶段就是通过让学生观看短视频小男孩魔性的笑声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然后让学生模仿小男孩大笑表情自拍,并与好友分享互动,来达到增强积极情绪体验的效果,为课程做了很好的开端与铺垫。当然,这个环节也不是必须要有的,有些好的微课也会
10、将暖身阶段和转换阶段融合在一起,或者直接进入转换阶段,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学习的主题大家都易于接受并希望探讨,而且探讨的问题有明显的层次性。2.转换阶段转换阶段是线上微课与线下课程差异最大的一个环节。线下课程的转换阶段主要通过两种常见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共同关注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一是通过听故事或案例、观看影视作品、观看预先录制的心理情景剧、欣赏音乐等非活动方式;二是通过游戏活动、心理绘画、心理卡牌、故事接龙、心理剧等活动方式。线下课程非常强调通过人际互动让学生逐渐融入团体活动,缓解学生焦虑,凝聚团体动力。而线上学习因其特殊的物理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有限,另外,因为时空相隔,线上
11、学习因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压力会相对线下课程小很多。因此,心理微课在转换阶段更多采用的是以下方式:通过设置非活动性的情景或学生单个人可以操作的活动来切入学生现实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心理需求,然后从心理学原理的角度来解读日常行为,这样的诠释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往下探索的兴趣。本课例就运用了与“疫情”相关的两则消息(好消息/坏消息)以及学生成绩单(好成绩/差成绩),让学生思考“人们会更关注哪个?”还有运用电影头脑特工队里的与积极、消极情绪相关的大脑扫描图来探讨“负面偏差”现象,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疫情期这个特殊时期体验到比平时更多的消极情绪的原因,然后通过“洛萨达线”心理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最佳的积极情
12、绪比例,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积极情绪的想法,从而为下一阶段“培养积极情绪”做好铺垫。3.工作阶段工作阶段是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心理课的核心阶段,通常会直接呈现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分享以及老师的提炼、建议来形成解决方案。线下课程注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分享来生成解决方案,老师仅作提炼和给出补充建议。而心理微课学生难以形成小组,学生间的互动也因线上的方式大大减弱,因而心理微课更多采用的是透过相关问题情景引发学生个人思考,然后主要由老师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也有一些微课采用心理绘画、心理卡牌等体验活动来让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本课例就采用了两种方式来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一是通过
13、制作“四格感恩卡”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习感恩的方式;二是通过案例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逆境感恩”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两种实操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增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4.结束阶段结束阶段是为了对整节课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将课上的收获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对工作阶段成果的延伸。较常用的小结方式有:知识架构图、名言、诗歌等,还有采用歌曲、短视频等升华情感。最后,还会布置课后实践任务来巩固课堂所学。如本课例就运用了教师个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短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小结和升华情感。并布置课后任务:将课上制作的感恩卡通过邮寄或拍照的方式送给对方。请运用课堂所学,定期制作感恩卡或者撰写感恩日记。心理微课无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怎样的模式才能真正让心理微课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需要我们心理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积累经验。参考文献: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大.20132 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孟万金教授j.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3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seligman martin e p,ste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端人才招聘与人才派遣合同
- 零售科技智能零售解决方案研发与推广
- 建筑行业工程进度及质量证明书(7篇)
- 世界历史与文化背景模拟题集
- 电力行业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免责条款合同书
- 高校图书馆与学校信息化合作协议
- 工程经济分析报告撰写试题及答案
- 工地冬季防寒健康教育
- 一年级校园防欺凌教育
- 运营效率提升方案计划
- 锐器盒的正确使用规范
- 合伙经营煤炭协议书
- 医生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食堂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中考“功夫”卷(一)数学(原卷版+解析版)
- 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范文
- 磷矿反浮选操作规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 医院胸痛中心应知应会
- 1000道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
- 收到个税手续费返还奖励给办税人员的文件-财税实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