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岱河煤矿“922”顶板事故案例分析_第1页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岱河煤矿“922”顶板事故案例分析_第2页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岱河煤矿“922”顶板事故案例分析_第3页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岱河煤矿“922”顶板事故案例分析_第4页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岱河煤矿“922”顶板事故案例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岱河煤矿“9. 22”顶板事故案例分析一、事件概况:2005年9月22日2时38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岱河煤矿(以下简称岱河煤矿)ih0采区ii3108下风巷掘进工作面迎头 发生一起重大顶板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 直接经济损失70多万元。二、事故发生及抢险过程1、事故发生时间:2005年9月22 h 2时38分。2、事故发生地点:ii3108下风巷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后9米范围。3、事故及抢险经过:2005年9月21日晩,掘进一区技术员王清华召开当班班前会, 布置生产任务,二队当班出勤9人。23时50分左右,113108 掘进迎头第一次放炮,22 h 0时30分左

2、右,工作面第二次放炮。2时38分,风巷迎头律新军等3人止在打锚杆(后面准备出第 九车货)时,自迎头向后巷道顶板突然垮落(冒长9米、冒高达 5米)。9月22日2时44分,矿调度接到掘进一区二队当班工人刘俊汇 报:ii3108下风巷掘进工作面迎头突然冒顶,正在迎头作业的5 人被埋堵。接到事故报告后,矿立即组成了以矿长为总指挥的抢险指挥部, 并向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淮北矿业集团救护队也立即赶赴井 下参与抢险。3时20分,现场指挥部决定从冒顶上方进入迎头救人,边支护边 向前搜寻被埋人员,并与被埋人员喊话联系,由丁冒落高度达5 米,长度达9米,宽度达3米,且冒落物均为岩石,清挖工作非 常困难,至22

3、0 22时23分遇险人员律新军在迎头右侧被救出。 抢险人员继续搜救,至23日1时17分,将左侧张运杰救出。经现场仔细搜寻和敲击呼叫,没有回音。23日凌晨2时,抢险指 挥部决定沿巷道底板施工巷道搜救被埋人员,至24 0 5时38分 将刘仁伟扒出,9时51分将甄瑞民扒出,11时16分将刘洋扒出, 三人全部遇难。三、事故性质及事故原因1、事故性质这是一起掘进迎头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放炮后顶板离层、裂隙进 一步发育,在打锚杆眼振动诱导下,锚网支护失效,顶板突然大 面积垮落的责任事故。经分析发生这起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采掘 压茬时间短,该风巷的顶板仍处于顶板活动不稳定期;二是在掘 进迎头

4、有一条落差为0.5米的正断层,断层面横向切断迎头顶 板;三是迎头顶板岩石(岩性为属裂隙发育的块状泥岩)已处于 原ii3108工作面采空区老塘水浸蚀区域内,裂隙进一步发育; 四是在顶板锚固加固梁上方形成离层,巷道屮顶锚索已处于受拉 的临界状态。在放炮后,打锚杆时的震动诱导下,支护失效而发 生大面积冒顶。2、事故原因:1、该风巷锚杆支护设计违反集团公司(04) 127号文的规定, 未委托锚杆技术公司或科研院校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对老塘侧采 取工字钢支护,设计缺乏依据。2、未及时分析确认该掘进工作面迎头顶板受隐伏构造、老空区 水浸蚀、顶板离层对锚网支护强度的影响,也未采取相应措施。3、未认真落实作业规

5、程、技术安全措施的编制、审批、执行制 度。区(队)施工技术员擅口更改巷道锚网支护设计参数,措施 审批时把关不严;对现场存在的地质条件变化、个别锚杆质量差 等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也未采取改 变支护形式或对原巷道加固的措施。4、矿井接替较紧张,采掘压茬时间短。矿井1 8月份计划产量 880000吨,实际产量991851吨,超计划12.7%。ii3108 i作面 收作仅4个月,就安排ii3108 h风巷施工,巷道顶板仍处于顶 板活动不稳定期。5、未认真执行锚网支护的监测监控制度。矿未配备相应的专业 监测人员负责锚网支护效果的监测工作,矿井抽检制度落实不到 位。6、安全生产责任

6、制落实不到位,对作业规程的落实监督不力。 虽然现场检查已发现迎头顶板破碎、巷道片帮、个别锚杆盖板不 贴岩面等问题,但未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未引起矿足够重视, 未采取相应的措施。7、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虽然制定下发了锚网支护的有关规定,但 公司职能处室对文件的落实、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指导不力。四、防范措施为认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建议采取 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技术研究,提高对沿空锚网巷道顶板危害性认识,对沿 空送巷巷道顶板受小断层、水浸蚀及采动影响后顶板产生的离层 裂隙,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分析工作,以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护参数。2、认真执行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关于煤巷锚杆支护的有关

7、规 定,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支护形式和参数,对特殊 地段要及时改变支护形式,从源头上把关,严防顶板事故的发生。3、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制度,提高对沿空掘进顶 板受上工作面采动影响后产生的顶板裂隙、位移及荷载的重新分 布规律的认识,合理地确定设计参数,制定科学的措施,从源头 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4、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真正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采 掘接替发生矛盾时,要从安全的角度合理安排生产,同时要加强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排查和认真分析、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 的安全生产隐患。5、加强巷道掘进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管理。加大锚杆监测制度 的落实力度,对施工期间顶板监测信息和地质情况变化要及时收 集整理,向有关部门反馈,以修改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确保施 工安全。6、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把各项安全制度和措 施落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