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制度_第1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制度_第2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制度_第3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制度_第4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制度 序号 “四节一环保”掌握体系 掌握措施 设施设备 体系 名称 子项 名称 掌握目标 1 环境 保护 扬尘 掌握 1、土方施工阶段,现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2、场区四四周墙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小于0.08mg/m3。 3、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停车场、活动场地等区域目测无扬尘。 1、现场形成环形道路,面路宽m,面路宽m; 2、场区车辆限速公里/小时; 3、支配人特地负责现场临时道路的清扫和维护; 4、场区大门处设置冲洗槽; 5、每周次对场

2、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测量; 6、土石方运输车辆采用带液压升降板可自行封闭的重型卡车,同时配备3×6m的帆布作为车厢体的第二道封闭措施。 7、随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在建筑物四周采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 8、建筑垃圾采用袋装密封,防治运输过程中扬尘。 9、袋装水泥、腻子粉、石膏粉等袋装粉质原材料,在现场设置密闭库房,下车、入库时轻拿轻放,避免扬尘。 10、零星使用的砂、碎石等原材堆场,采用废旧密目安全网或混凝土养护棉等掩盖,避免起风扬尘。 11、现场筛砂场地采用密目安全网半封闭,尽可能避免起风扬尘。 12、石材、釉面砖、广场砖等现场切割加工采用湿作业。 手持式智能粉尘 测定仪 (h

3、-bd5-spm4200系列)台; 噪音与 振动 掌握 施工 阶段 噪声限制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65 55 打桩 80 禁止 施工 结构 65 55 装修 55 50 1、合理选用推土机、挖土机、自卸汽车等内燃机机械,保证机械既不超负荷运转又不空转加油,平稳高效运行; 2、场区禁止车辆鸣笛; 3、每天10:00、16:00、20:00三个时间点对场区噪音量进行测量; 4、现场木工房采用双层木板封闭。 5、混凝土浇筑时,禁止震惊棒空振、卡钢筋振动或贴模板外侧振动。 6、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缝、结构胀模等剔凿尽量使用人工,削减风镐的使用。 噪音监控仪(sl130)台; 封闭式木工车间 m2。 1

4、环境 保护 光污染 掌握 - 1、夜间照明灯具设置遮光罩; 2、现场焊接施工四周设置专用遮光布,下部设置接火斗; 3、办公区、生活区夜间室外照明全部采用节能灯具; 4、现场闪光对焊机除人工操作一侧外,其余四个侧面采用废旧模板封闭。 施工现场地下室及楼层照明led灯 盏 水污染 掌握 - 1、场区设置化粪池2个、隔油池2个,化粪池每月由区环保部门清掏一次,隔油池每半月由区环保部门清掏一次; 2、每月请区环保部门对现场排放水水质进行一次检测; 3、现场亚硝酸盐防冻剂、设备润滑油均放置在库房专用货架上,避免撒漏污染。 4、基坑采用粉喷桩和挂网混凝土浆隔水性能好的方式进行边坡支护。 与环保局签订污水抽

5、排及排放水水质检测协议。 土壤 保护 - 1、对现场非硬化部位场地进行绿化; 2、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站,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三类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3、工程竣工或临建搬迁后,组织特地的劳务队伍破除硬化的临时道路和临建基础,将建筑垃圾外运,原场地交由室外小市政施工装饰小品或绿化。 绿化面积m2; 封闭式垃圾站m2 封闭式固体建筑堆场m2。 建筑 垃圾 掌握 1、本工程建筑垃圾每万平米建筑垃圾小于300吨。 2、混凝土碎渣、砌块边角料、面砖边角料等固体垃圾再利用率不低于60%;落地灰回收利用率不低于70%。 1、现场设置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场,除将有毒有害的垃圾密闭存放外,还将对砼碎渣、砌块边角料等固体垃圾回收分类处理后再次利用; 2、加强模板工程的质量掌握,避免拼缝过大漏浆、加固不牢胀模产生混凝土固体建筑垃圾。 3、提前做好精装修深化设计工作,避免墙体偏位拆除,尽量削减墙、地砖以及吊顶板材非整块的使用。 4、在现场建筑垃圾回收站旁,建简易的固体垃圾加工处理车间,对固体垃圾进行除有机质、破裂处理,然后归堆放置,以备使用。 固体垃圾简易加工车间处,约 m2; 小型碎石机台。 1 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