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_第1页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_第2页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_第3页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_第4页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第 2 页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选题为应对严重雾霾天气,北京市于 2019年 12月 8 日 7时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是自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通过以来,首次启动红色预警。回答以下问题。1. 上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发生雾霾时,会使图中a. 增强b. 增强c. 增强d. 增强2. 下列减少雾霾天气的可行措施是()禁止使用煤炭, 提高能源价格 发展私人交通, 减少道路拥堵调整能源结构, 推广清洁能源 倡导低碳生活, 增强减排意识a. b. c. d. 读下图,完成 35 题。3. 在图中箭头所示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2、)a. 箭头 ab. 箭头 bc. 箭头 cd. 箭头 d4. 表示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的是()a. 箭头 a 表示的辐射b. 箭头 b 表示的辐射c. 箭头 c 表示的辐射d. 箭头 d 表示的辐射5.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箭头 f 可能增强箭头 e可能增强箭头 c可能增强箭头 a可能增强a. b. c. d. 6. 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b. 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第 4 页a. b. c. d. 7. 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海陆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 ( )a. b.

3、 c. d. 8. 我国北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目的是()a. 增加降水量b. 提高土壤肥力c. 增加日照时数d. 改善热量条件读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9.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10.关于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 处气压比处高d. 甲地可能形成台风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 18-19 题11.关于图中 a、b、c、d 四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a. badcb. bacdc. abdcd. abcd12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地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b. b 地大气冷却收缩下沉,易形成阴雨天气c.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d. 此时为白天13.能体现“巴山夜雨涨秋池”图示是第 5 页a. b. c. d. 二、综合题14.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表示。其除极少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其余绝大部分都被对流层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图中表示作用。受其影响强烈时,白天气温(高、低)一些。(3)表示,其方向与相反,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天空有云,将更(强、弱),所以夜晚时气温(高、低)一

5、些。15.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高空 c 比 d 的气压 _ (高或低), 地面 a 比 b 的气压 _ (高或低)。(2)a 比 b 的温度 _(高或低)。(3)abcd 之间的热力环流呈 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 a 地是海洋, b 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白天或夜晚)。16.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图1)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 2),完成下列问题(1)左图 1 中 a、b、c、d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_,图示气压场在 _半球(填“南”或“北”)(2)图 2 中 a、b、c、d 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

6、向的是 _,其风向是 _第 6 页(3)图 2 中 a、d 两处相比, 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_(4)图 2 中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其原因是 _17.读图 1“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单位: )”和图 2“北京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观察图 1,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_,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_(选择填空 )。a. 城区人口集中、 建筑物密集b. 城区的降水量多c. 郊区空气中的尘埃多d. 郊区绿地多(2)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三地中的_地。植树

7、造林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最主要作用是 _(选择填空 )。a. 美化环境 b. 净化空气 c. 保持水土d. 涵养水源(3)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2 的、三地中的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址的利弊有_第 7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1. c 2. d 3. a 4. c 5. d 6. c 7. b8. b 9. b 10. a 11. a 12. d 13. c 14. a15. d 16. b 17. b 18. b 19. a 20. b 21. (1) (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3分)(2)反射(削弱),低(

8、 2 分)(3)大气逆辐射,保温,强,高(4 分)22. (1)高低(2)高(3)顺(4)夜晚23. d;北;c;东南风; a;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白天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少,气温低24. (1)气温从市区向郊区降低ad(2)b(3)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区;弊: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解析】12. 本题考查雾霾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读图可知,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的部分。雾霾天气可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是减少,到

9、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则地面接受热量少,导致减少,同样导致减少,abd 错;雾霾天气使大气中湿度增大,云层厚,从而是大气逆辐射增强,即增强,c 对。故选 c。本题考查雾霾的防治措施。雾霾主要是大气中污染物多,防治措施主要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考虑。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短期能不会改变,禁止使用煤炭不现实,错;发展死人交通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加重雾霾,错;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雾霾,对;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减排意识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减少雾霾天气,对。综上可知,d 对, abc错。故选 d。36.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箭头a 是太阳辐射;箭头b 是地面辐射,是

10、长波辐射;箭头c 是大气的逆辐射,是长波辐射;箭头d 是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故选a。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主要是大气的逆辐射强,箭头c 是大气的逆辐射,故选c。第 8 页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箭头f 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即箭头a 可能减弱;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的逆辐射也增强,保温作用增强,即箭头 c、e 可能增强。故选d。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后向外辐射能量,即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一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即大气逆辐射。故选c。7. 本题考查热

11、力环流的应用。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形成相对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a 错;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近地面气流随之降温,密度变大而沿坡面流向谷地形成山风,而山谷中的空气被迫抬升, b 正确;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出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市区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c 错误;热力环流主要是由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d 错误。故选b。89.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水平运动。读图可知,图中有四个箭头,分别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及风向,结合风向方向判断,地转偏向力向右,为北半球近地面的状况,而高空

12、风向基本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近地面风向。读图可知,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相反,为风向与摩擦力,而垂直于,且位于右侧,为地转偏向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应为风向,故选 b。10. 解:由题,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气压高故选: a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街道狭谷效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大城市所特有的风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大气污染物集中以及城市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等原因,造成城乡间的热岛环流,使得风从周围乡村吹向城市,在系统风微弱的夜间尤为明显本题

13、以城市风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风的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11. 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海陆相比,海洋的昼夜温差较小;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的昼夜温差较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故选: a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会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本题以昼夜温差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

14、情况1214.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图中气压高低比较。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判断气压高低;热力环流图中上下气压高低相反,低高。故选d。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图中气温高低比较。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原理判断气压值高低,根据上下气压高低相反判断气压低高; 根据热低压冷高压判断气温高低,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温高于。所以气温最高的是,故选 c。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原理判断气压值高低,根据上下气压高低相反判断气压低高;根据热低压冷高压判断气温高低。大气受热上升,受冷下沉。据此判断a 符合此热力环流。故选a。15. 解:北方冬季寒冷,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利用温室的保温效应,可改善热量条件故选; d

15、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1617.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地面受热不均,近地面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则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的地方,空气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分布的基本原理是同一水平高度,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据图可知,甲地近地面等压面上凸,应为高压,气流下沉,ad 错误;乙处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应为低压,气流上升,b 正确, c 错

16、误。故选b。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从上题可知,甲为高压,乙为低压。此时无法判断季节,故海洋与陆地无法区分,a 错;乙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容易成云致雨,b 对;处等压面向下凹,处等压面向上凸,判断处气压比处低,c 错;近地面甲处气压较乙处高,受高压控制,不会出现台风,d 错。故选 b。1819.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中气压高低的比较。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形成高压,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气压 ba ;同一水平面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因此,气压cd ;在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bd ,ac。综上可知,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为:bacd,故选 b。本题考查对热力环流图的判读。上图为海陆间大

17、气运动示意图,海陆之间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热力环流。在热力环流中,气流因受热上升,上升气流将水流输送到高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a 正确;热力环流中气流因冷却下沉,随着气流下沉,气温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b 错误。综上分析可知,b 处冷, a 处热,即陆第 9 页地温度低于海洋,因此为当地冬季或夜晚(冬季或夜晚,陆地和海洋都降温,但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降温快于海洋,因此,温度低于海洋) ,cd错误。故选a。20.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从诗句中可知,巴山夜雨多,原因是夜晚山谷降温慢,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上升过程中凝结形成降水。 b 图符合,故选b。21.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

18、程。(1)读图可知,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2)读图可知,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受其影响强烈时,白天气温低一些。(3)读图可知,由大气射向地面,所以是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空有云大气逆辐射更强,所以夜晚气温更高一些。22. 本题考查气压高低的比较,气温高低的比较、热力环流、海陆风的有关知识。(1)读图,在高空等压面上做辅助点e、f,令 e 与 ac在同一竖直方向,f 与 bd 在同一竖直方向,如下图所示。根据气压的变化规律,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

19、压降低,所以c 点气压比 e 点高, f 点气压比d 点高,ef 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所以c 比 d 气压高;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所以a 比 b 气压低。(2)根据温压变化规律,气温高的地方气压较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较高。结合上题分析,近地面a比 b 气压低,所以 a 比 b 气温高。(3)气流的运动方向在竖直方向上,是气温高的地方上升,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在图中标出箭头,可以看到是顺时针方向。(4)如果 a 地是海洋, b 地是陆地,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海洋比陆地升温慢,气温比陆地低,夜晚降温慢,气温比陆地高。结合前面分析,a 比 b 气温高,所以此时是夜晚。23. 解: (1)读图可知,图中d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说明气压场位于北半球(2)读图可知,图中为低压中心,为高压中心,气压梯度力在处指向,在处由向外指,北半球风向右偏,所以图中c 符合当地风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知,其风向是东南风(3)读图可知,图中a 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