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审美需求下的陶瓷艺术_第1页
试论当代审美需求下的陶瓷艺术_第2页
试论当代审美需求下的陶瓷艺术_第3页
试论当代审美需求下的陶瓷艺术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当代审美需求下的陶瓷艺术    田禄勋摘 要:利用开放性的艺术内涵,包容陶瓷艺术,以此体现当代人们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拓展陶瓷创作人的视野,利用宽阔的胸怀接受和理解外来的文化,把多种艺术形态融入到陶瓷作品之中。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陶瓷作品发展速度加快,并且真正地实现其开放性的特点,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要求。关键词:当代 审美需求 陶瓷艺术一、当代陶艺审美概况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代陶艺同样是受各种艺术流派影响的延伸。“陶艺”这一学术术语与油画类似,属舶来品。主流艺术中的艺术风格在陶艺审美中几乎都有,如写实、超写实、写意、抒情、波普、

2、达达、象征、装置、寓意、表现,有侧重雕塑、侧重绘画、二者兼容以及注重泥与火、泥与釉的语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陶艺在国际上、在主流艺术中都不算主流,但是陶艺家们的创作精神令人敬佩,值得关注,他们在主流艺术中勇于探索。2019年淄博国际木火节以及2019陶溪川国际陶艺邀请展在景德镇的举行,现代陶艺的创作精神与厚重的工匠精神都在产生碰撞,引发了人们对艺术创新的再思考。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表现,所有的艺术创新又受制于时代背景,如今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频繁和紧密,前不久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微信里有许多中国普通老百姓自发讨论这起似乎与自己无关的事件,足以说明当今人类的精神交往

3、已进入深层次。当代陶艺的创新已呈疲软态势,是审美疲劳了,还是当代陶艺共性太多?下文将分别讨论当代陶艺的各种问题。二、古代陶瓷艺术与时代审美需求的结合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陶瓷的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朝代在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都把当代的艺术风格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陶瓷作品也呈现出了不同年代所提出的审美需求。例如:陶瓷作品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是宋代时期,当时陶瓷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甚至占据着主导的位置,陶瓷的制作也注重艺术形式技巧的思想。宋代的人比较崇尚的是理性特征,追求朴素和典雅,所以当代的陶瓷作品有着朴素和典雅的特点,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君子如玉,这种人生理想在当时的陶瓷作品上有着一定的呈

4、现,这些都是审美变化而得到的结果。三、当代审美需求的特点与当代陶瓷艺术的品质(一)当代审美需求中对个性的呼唤。通过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回顾能够看出,陶瓷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宏观上来说是一种内向的单元,当时,文人和皇室对于陶瓷的向往,影响着当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例如:我国对于玉有着一定的崇尚,古人甚至把玉作为代表人格和社会美好的象征,把陶瓷作为玉的替代品,在当时的审美需求下完美的陶瓷作品,与一块美玉是相等的,也是人类在生活中的最高理想和发展的境界。(二)当代审美需求中的积淀。我国拥有着非常深厚和绚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内涵,这是很多国家无法媲美的,这些文化内容对人们产生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从质朴纯净的原始

5、陶瓷,到沉稳的魏晋陶瓷,又到雍容华贵的唐宋陶瓷、温文尔雅的明清陶瓷,这些都是我国的瑰宝,也是我国的文物。所以陶瓷风格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差的距离比较远,如果盲目的对优秀的陶瓷作品进行选择,以此表达当今的生活状态,就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现阶段陶瓷的艺术还需要摆脱传统的枷锁,真正的体现现代人审美的需求。利用现代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使文化得以传承和积淀,形成我国特有的独特审美需求,这也是陶瓷艺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能够对我们的思维和感觉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当代的陶瓷艺术在形式上有着千变万化的状态,想要保证有着优秀传统背景的国人,能够接受这些文化,就需要发挥民族血统和特色,利用本土文化,对陶瓷作品

6、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在艺术的环境中,融入符合现代审美的特点,也能够融入传统审美的趣味性,更好的把中华的精髓融入到陶瓷作品中,发掘出另一种美的状态。四、中国当代陶艺分析中国当代陶艺兴起较晚,受日韩、欧美风影响,早期对西方陶艺好奇、崇拜和吸收,如今已经日趋成规模和影响。中国当代陶艺如何树立自己的当代陶艺语境,是值得深思的。景德镇的一种方式作者金文伟把景德镇传统制瓷的一个工艺场景以写实兼写意的表现形式,完整地用景德镇原材料仿制了真实的民窑作坊、坯房的实景,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作者对烧瓷技艺的驾驭与创造力。通过系列的组合排列各种形状一致但品相不一的瓷碗,或品象完整、或扭曲、或倒塌、或倾斜等残破

7、的特异形状,形成秩序中的无秩序形式美感,向观众展示了一件中国景德镇传统的精美陶瓷烧成是多么来之不易,烧制中会出现很多次品,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与创造性利用。时代广场众生万象作者罗小平以泥片的形式写意塑造各种生活中的普通人,作者对泥性的熟练把握与传神造型运用高度一致,把泥性材料与人的思想融为一体,关注人性、崇尚自由、解放思想,是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大文化背景,系列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探究。笔者个人认为,其大胆非程式化、带装饰意味的系列作品给传统陶艺曾产生过积极、深远的影响,现代构成理论在陶艺装饰创作领域还有着广泛的拓展空间,构成学上的陶艺形式美感、装饰美感还有待广大陶艺家们去探索、发

8、掘。2019陶溪川国际陶艺邀请展有18位艺术家,中国与国外各占一半,当笔者看完整个展览时,感觉他们像艺术方阵,迈着整齐的正步走过检阅,艺术家们似乎有一种默契,透过他们作品,我们基本上可以梳理出他们的审美经验、雕塑风格、装饰风格、构成设计风格、器皿风格、波普风格或两种以上综合风格,每个人的作品展示几乎都以构成或秩序排列。如今,中外的现代陶艺作品在多层次、多渠道、多载体的信息影响之下,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接受公众的评价,其内涵、深度、观念、技巧、美感从一开始就逃不过公众的眼光,哗众取宠或蓄意剽窃、借鉴、改良,没有时代感,没有突破前人的窠臼,在艺术史上是不可能有建树和作为的。此次当代陶艺邀请展整体创作

9、呈現出的审美疲软态势,彰显了当代陶艺创作的徘徊与困扰。展览作品陈列都运用了构成学(或点、线、面排列),甚至每个人的作品都带此风格,作品的个性化、思想性极易被混淆,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否是当下全球语境交往频繁,使得此次邀请展折射出当代陶艺审美上的共性,还是创造性的疲软?值得广大陶艺作者深思。五、结语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初的制作陶瓷的条件就是用火烧,从仰韶文化到彩陶,一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把不同类型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挖掘,虽然目前陶瓷艺术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依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在人们生活中,陶瓷长久以来都处在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之中。一个陶罐,一个瓷杯,都是我国文化前进的脚步,时至今日,艺术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而陶瓷艺术也变得更加丰富,所以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时代审美的需求下,对陶瓷艺术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指明方向。参考文献1 张美丽.大众文化视野下陶瓷艺术的发展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