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表现学习课堂的构建_第1页
浅谈初中历史表现学习课堂的构建_第2页
浅谈初中历史表现学习课堂的构建_第3页
浅谈初中历史表现学习课堂的构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初中历史“表现学习”课堂的构建    姜宏波摘 要:欲建立“表现学习”的课堂,就必须以创造思想作为基础,踏“实”地去“做”。鉴于此,教师应引导带领学生以某种可行的方式付诸行动来求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推陈出新,并在创造中求变,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创造思想;行动求知;思考求新;创造求变;表现学习:g633.51:a     :1992-7711(2020)07-088-1表现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同样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陶行知所倡导的以“创造”为核心的创造思想理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2、而何以使创造中的事物产生其他价值?唯一途径便是“做”。关于“做”,其包含三种特征,特征之一是行动。但仅有行动,还不能令“做”创造最大值,所以“做”的特征之二是思考,是展开探究探索的普遍做法。但还不能一直停留在“思考”上,还要过渡到“做”的特征之三即新价值的产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综合这三点,实现“做”的意义,为更好地建立“表现学习”课堂提供一种方法和过程。一、引发学生付诸行动求知,在实践中实现表现学习的意义行动是表现学习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直接的呈现形式。在行动之中获得的认知会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延长遗忘的周期。而且,还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经验,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整个过程

3、产生情感。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发学生付诸行动进行求知,并在这种实践学习中实现表现学习的意义。另外,陶先生认为:“以创造思想为基础,行动才能有效实现。”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发学生付诸行动,在实践中实现表现学习意义,还应将“创造思想”贯穿在行动的始终。人教社統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内容展开。关于这段历史,学生因为生疏,距己时代久远,而不能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而这一点恰恰是历史不容易实现德育教育的遗憾,但遗憾并不是不能弥补的,教师可以引发学生付诸行动,在实践中再现历史情景,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启迪。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4、、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建设铺平了道路。所以,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探索阶段的中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提炼经济上和政治上最有代表的事件进行表演。如有学生针对经济政策上的失误,进行关于“大跃进”这一历史事实的表演。学生通过表演,会理解到一个国家在探索阶段的艰难步履。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求新,在不断的思维更新中实现表现学习的意义思考与行动是一个顺承关系,由行动向思考的过渡,既能促进行动,也能进行思维的更新,为学生多视角的学习提供机会。而对于思考,它是一个褒义词,但并不意味着凡

5、是陷入思考的人都能取得等量的收获。思考也有层次之别,除了用思考的深浅进行辨别区分之外,还可以用思考角度的新颖程度去衡量。这两种方式并不是思考者所面临的两个选择项,它们具有层级关系,是思考者逐渐深入思考的轨迹,即由浅入深,由深到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求新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行“表现学习”课堂的建立。仍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历史事件虽然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但促成这一表象则具有深层次的原因。而我们学习历史,一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这些表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再者就是要找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归纳历史的规律。就是这一点,才使得历史具有对现实的指导作用。那

6、么规律何处寻?唯一能做的便是通过思考。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不仅仅要“求深”,还要“求新”。例如当学生进行关于“大跃进”这一历史事实的表演之后,教师要继续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跃进这一运动会失败,难道高速度、多产量不是经济发展需要追求的吗?”学生纷纷发言:“主观的追求固然可贵,但是主观还是要以客观规律为转移。”还有学生运用老子“无为而不为”的观点说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有为”。还有学生引用政治学科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阐述。三、启发学生创造求变,在新价值的创造中实现表现学习的意义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究竟是学习使人更有发展前景,还是创造能使人获得发展?

7、无疑它们是一个人知识成长过程中需要跨上的两个阶梯。学习在最低一层,而创造是以学习作为基础的更高阶层。即便是历史知识的教学,教师仍然要引导学生以学习作为基础,发挥创造求变精神,实现历史新价值的挖掘。这样做才能发挥历史知识所蕴含的指导意义,对现实做出行为指示。还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到大跃进的失败原因,即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难以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甚至对经济文化发展造成重创。但如果仅仅止于这里,历史事件所反映出的现实意义便被遮蔽了,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发挥创造,依据当时的社会实际尝试想出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在这里,学生从历史事件本身发现新的价值,并使历史事件有可能成为现实生活的一次警示或借鉴。“做”是表现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做”呈现的三个特征,引发学生付诸行动求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求新、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求变,以此来构建初中历史“表现学习”课堂。参考文献1(英)保尔·汤普森.覃方明,渠东,张旅平译,过去的声音口述史.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如皋市实验初中,江苏 如皋226500)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7期中学课程辅导·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