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_第1页
上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_第2页
上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综合经济1999年第5期上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杭爱明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市场供求关系已由长期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需求约束成为当前宏观经济 运行与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知道,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作国民经济的总需求是由最终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者组成,而最终消费又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其中居民消费一 般占绝大部分的比重。1997年我国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重为47.5%,政府消费占11.3%,两 者合计为58.8%,但这个比重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占 本国GDP的比重 (如1996年

2、日本的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重为59.8%,美国的居民消费占 GDP勺比重更高,为 68%。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累率较高,投资比重较 大,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当前亟待扩大需求、启动经济的情况下,深入 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进而提出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各种对策,是非常必要的。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1998年全市人均GDP总量已达28200元,合3400美元,已超过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接近上中等收入国

3、家水平。 因此,上海居民(指城镇居民,以下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全国居民的消费趋势应 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上海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研究,揭示上海居民的消 费现状和潜在消费需求,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节,构筑居民合理的消费 结构,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效益,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同时充分发挥消费对生 产的信息反馈作用,促使供给结构同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结构相适应,从 而带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最终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

4、mmercial use居民消费水平具体指居民用于日常消费的消费品和劳务数量,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 形态两方面来反映。价值形态通常用年人均消费额(货币单位)表示,而实物形态通常用 每年人均消费的各种消费品和劳务数量(实物单位和劳动时间单位)来表示。由于价值形 态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可比性,以下我们主要运用价值形态进行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或者具体说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额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与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也即消费倾向或储蓄倾向的高低)、 利率、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等。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是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1.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年份

5、19811990199519961997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36.822588.727171.918158.748438.89人均消费支出(兀)584.581936.205868.126763.126819.94消费倾向(%)91.7974.7981.8282.8980.82以上数据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199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38.89元,比1981年的636.82元增长12.25倍,年均递增17.5%,扣除物价上 涨因素,1997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比 1981年增长了 1.7倍,平均每年的递增幅度约为6.5%,而同期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1997年为681

6、9.94元,比1981年的584.58元增长10.7倍,平均每年增长16.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约为 1.4倍,平均每年递增 5.6%。居民的 消费水平基本是随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步提高的,16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1981 - 1990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年递增幅度达14.23%,而1990- 1995年的年递增幅度更是高达24.8%,这期间除了物价有较大涨幅的因素以外,上海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确实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 化。以家庭设备用品为例,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仅局限于“老四件” 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而90年代以来,上海居民已基本完成了 “新六件”的更新换代,即拥有

7、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大容量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多功能照相机、家 用空调器、组合音响。此外,移动电话、家用电脑、高档家具、小汽车、商品房等新的消 费热点商品也逐步进入上海居民家庭。至1997年底,上海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9台、电冰箱102台、洗衣机87台、录放像机52台、组合音响18套、照相机54 架、家用空调器62台、家用电脑8.6台、移动电话2.4部。1996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综合 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的、全面评价人民生活实现小康进程情况的12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上海城市居民生活小康实现程度的综合得分已达到92.4分,表明上海居民的消费水平已进入小康阶段。从全国来说,199

8、7年上海居民的年人均消费支出在各地区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只 比其低0.5%,但要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62.9%,比北京高4.4%,比天津高31%比重庆高38.1%。说明上海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全国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居民最近两年的消费水平的增幅有明显放缓的趋势,1996年比1995年的增长幅度是 15.3%, 而 1997年比1996年仅增长0.8%,不仅大大低于 81年 以来的平均增幅,也低于同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3.4%),其边际消费倾向更是从1996年的90.7%,突降至20.3%,而同期全国平均的人均消费支出仍有6.8%的较大幅度的上升,北京的增幅高达 1

9、4%天津也有11.2%,广东较低为1.7%,但也高于上海。再从上海与全国的平均消费水平以及与北京、天津等地区消费水平的差距分析,这种差距也明显呈缩小的趋势,根据1995年的数据计算,上海比全国的消费水平要高65.9%,比北京高16.9% (1997年只高出4.4%),比天津高 44.4% (1997年高31%,说明随着改 革开放的深入,内地的消费水平比上海有更快的提高。而上海居民的消费水平在经历了近 20年的快速增长,率先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已进入一个平缓增长期,同时上海居民对市场 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对敏感,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较强,消费倾向逐年下降,1981年时居民的消费倾向高达 91.8%,而

10、1997年的消费倾向只有 80.1%,日常消费已趋于理性和保守。消费结构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居民的消费结构首先同各国或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其次还与其政治、文化、历史、习俗、所处地理环境乃至民族生 理特点等等有关,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统计资料,我们将上海居民的 消费结构与北京、天津、广东、重庆四个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后,对上海居民 的消费结构作以下描述:表2. 1997年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单位:元)地区消费食品比重衣着比重家庭用比重医疗比重交通比重娱乐教比重居

11、住比重杂项比重支出(%)(%)品服务(%)保健(%)通讯(%)育文化(%)(%)(%)全国4185.64 1942.5946.520.9112.5316.897.6179.684.3232.905.6448.3810.7358.68.6185.64.4445北京5531.81 2354.3543.760.7211.7652.3510.0297.684.6348.945.3890.3013.6355.65.4371.85.7751天津5204.15 2428.3746.536.9110.3555.4810.7193.093.7267.035.1553.9710.6445.98.6223.34.3

12、764上海58 1 9.94 3510.0451.551.588.1590.158.65197.092.9379.195.6784.0411.5539.77.9268.03.9596广东5853.48 3151.6346.427.736.2507.827.4320.134.7484.267.1758.6411.1827.612.1375.65.5052重庆4937.75 2297.8646.589.6211.9474.749.6164.193.3290.915.9626.2112.7295.26.0199.04.05031.食品支出仍居高不下。食品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的比重也即恩格尔系数是国际

13、上衡量消费水平或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国依据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为:凡恩格尔系数在 59%上者为绝对贫困;50%- 59%为勉强度日;40尬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上海居民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近年来虽呈下降态势,但降幅不大,一直保持在50%以上, 1996年曾降至最低点(50.5%) , 1997年又回升至51.5%, 这个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4%),也高于北京(43.7%)天津(46.7%) 重庆(46.5%),甚至超过了以讲究吃而闻名的广东(46%。虽然理论界对恩格尔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一直有所争论,因为我国城镇居民长期以来享有各种国家

14、补贴,享受在住房、教育、医疗等等 方面的低价或免费的福利待遇,从而大大减少了有关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所 以按居民消费支出计算的恩格尔系数是偏高的。但是上海在1997年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而在基本相同的体制下,上海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仍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维持在 50%以上,值得引起注意。应该说,上海居民消费支出中的食品质量 是较高的,较为突出的是肉禽及制品类,比重最大,占21%绝对数为744.91元;其次是水产品类,消费额为 562.63元,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0.98元)甚至也较大 幅度高于天津( 214.80 元)、广东( 370.67

15、 元)等沿海地区。另外,上海居民对牛奶、鲜 蛋、水果、食用植物油等的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从营养摄入量来说已达中等发达国家的水 平。值得注意的是, 1997 年上海居民的人均烟草消费达 154.18 元,甚至超过了酒和饮料两 者合计的消费额,上海的人均烟草消费额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云南和浙江两省。吸烟 是一种有害健康的消费行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倡导文明健康的 生活方式,争取降低烟草消费,提高居民消费质量。而酒类消费近年来在食品消费中的比重以每年 0.1 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同时,饮料 支出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9297 年年均增长 25.3%,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9.

16、7%,是各类食品消费实际支出中增幅最高的项目,显示上海居民在饮料和酒类消费中以饮料代 酒和以低度酒代替烈性酒的较好消费变化。2. 衣着消费比重逐年下降。 1997 年上海居民的衣着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8.1%,比 1992 年的 11%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5%),也低于北京 ( 11.7%)、 天津( 10.3%)、重庆( 11.9%)等地的比重。 衣着消费比重降低一方面与消费水平的提高 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也与上海的气候较为温暖,需要消费的贵重的冬季衣着较少有关。在 衣着消费中具体分析, 19921997 年间,上海居民人均用于购买成衣的费用增加了1.21倍

17、,平均每年增长 17.2%,成衣在衣着消费中的比重 1992 年为 58.3%,1997 年上升为 64.7%, 而同时,购买衣着材料的支出由 1992 年的人均 43.51 元降为 1997 年的 40.04 元,占衣着 消费的比重也由 1992 年的 15.7%下降为 1997 年的 7.3%,反映了上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补充的是,最近有资料报道,对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成都、哈尔滨六城市 的调查反映,在 1545 岁年龄段、知识层次较高的人群中,上海的年人均服装消费额超过 3000 元,高居六城市榜首,而且其近两年服装消费额的年增长率也在15%以上。这说明上海居民的消费已形成明显

18、的层次性,特别在衣着消费上,存在着领先消费群体,他们与一 般市民的消费差距是比较大的。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主要耐用消费品基本普及以后开始 回落。1997 年的人均开支为 590.15 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 8.7%。这两个数字明显低于 1995 年的 673.46 元与 11.5%的比重,也低于同期北京( 10.0%)、天津( 10.7%)、重庆( 9.6%) 等地的百分比。但其中家务服务项目的消费额为 72.18 元,比前两年略有上升,也明显高 于北京( 38.60 元)、天津( 37.10 元)、广东( 47.83 元)、重庆( 58.93 元)和全国的 平均水

19、平 (28.43 元)。这反映了上海居民家庭设备用品主要是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量在经历 了前些年高速增长以后,率先进入了拥有量相对饱和,需求量下降的状态,而对应的家务 服务支出则呈上升趋势,反映上海居民家务劳动社会化,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4. 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迅速,但比重仍然偏低。 1997 年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 197.09 元,比 1992 年增长 4.26 倍,年均增长 39.4%,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 24.2%。众所 周知由于体制原因,原来医疗保健消费中个人支出的比重极低,所以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 进行,虽然近年来该项开支增幅惊人,但由于基数太小,上海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在消费

20、 总支出中的比重仍只为 2.9%,还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水平。 与同期北京 ( 4.6%)、天津( 3.7%)、 广东( 4.7%)、重庆( 3.3%)相比,也是最低的,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4.3%。说明上海这 一市场还有相当潜力可挖,发展前景应是非常广阔的。5. 交通通讯方面 1997 年的人均支出为 379.19 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 5.6% ,其百分比 正好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广东(7.1%)、重庆( 5.9%),略高于北京( 5.3%)和天津( 5.1%)。其中交通费在 19921997 年间增长 2.16 倍,年均增长 25.9%,扣除物价因 素,实际年均增长 16.6%;通讯费

21、用增长更快,在交通通讯支出中所占比重也由1995 年的51.3%上升至 1997 年的 56.8%,体现了当今信息时代的潮流。6. 娱乐、文化消费增长较快,但教育支出偏低。1997 年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额为784.04 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 11.5%,这个百分比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高于天津( 10.6%)和广东( 11.1%),而低于北京( 13.6%)与重庆( 12.7%),基本处于中间偏 上的水平。但是其中 1997 年上海的人均教育费用为 309.96 元,虽然比前些年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但是在总支出中仍只占 4.5%,这个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5.7%),在北京

22、( 5.1%)、 天津( 5.4%)、广东( 5.8%)、重庆( 6.1%)几个地区中也是最低的。这是个值得重视的 问题。在国际上,低收入国家(地区)该指标值为3% 4%,中等收入国家(地区)为 5%7%,高收入国家(地区)为 8%9% ,上海与中高收入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7. 居住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 7.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6%),低于广东 (12.1%) 和天津( 8.6%)的水平,而高于北京( 5.4%)和重庆( 6.0%)。居住支出包括住房、水电 燃料等的支出,其中住房部分又包括支付房租和购买装修住房的建筑材料的支出。由于从 1993 年起,随着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房租

23、上调,上海居民购买房屋产权的逐渐增多,房租 支出在住房消费中的比重由 1992 年的 59.7%,下降为 38.6%,而另一方面在住房消费中用 于住房装修的建筑材料支出的比重上升为46.4%,装修和维修住房支付的服务费用比重也上升至 15%。从 1992 年至 1997 年,上海人均购买建筑材料的支出年均增幅为3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 21.9%,装修和维修住房的服务费用支出年均增长34.6%,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年均增长幅度超过 20%,这两项支出上升势头强劲, 反映出建筑装修材料及其服 务市场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存在着巨大潜力。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

24、,上海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也保 持全面增长,尤其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等五大类支出增长更快,居民的消费水平整体上已由温饱进入小康,消费结构也正由 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即以满足吃穿为主的基本生活消费,转向更高层次、满足多种 需求,尤其是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消费阶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 高在近两年有放缓的趋势,同时上海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某些特点,其中有些是不合理、 不文明的因素,如恩格尔系数偏高,食品支出中烟草消费过高,这是与合理、健康消费结 构相悖的; 另外与富裕型的消费结构相比较,上海居民在医疗保健、教育、居住方面的费 用支出都

25、属偏低,当然这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补贴制度有关。要进一步提高上 海居民的消费水平,使消费结构合理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 规范和拓宽居民的收入来源,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提高居民收入,当然首 先必须发展经济,同时也应加快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 住房,目前仍有不少单位进行福利或半福利的实物分房,上海的住房分配的货币化进程落 后于许多地区,应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彻底取消不合理、不公平的实物分房,将住房补 贴转化为工资收入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普遍、有效地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使住房这 类不完全的消费品市场向完全的消费品市场转化,拓宽居民消费选择的空间,促使居民消 费支出结构趋于合理。2. 加强消费引导和消费调控,强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正面引导和消费法规的制定、落 实。如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电台、报刊等等)广泛宣传介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