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山墙的研究_第1页
传统民居山墙的研究_第2页
传统民居山墙的研究_第3页
传统民居山墙的研究_第4页
传统民居山墙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民居山墙的研究作者:日期:传统民居山墙的研究0 引言山墙,俗称外横墙 ,端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传统建筑一般都有山墙, 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山墙由下至上分别为下碱, 上身,山尖三部分。山墙上依据地域与民族习惯的不同,开设了门窗 ,阳台等功能性和符号性的构造,丰富了山墙的立面元素,形成了不同的立面趣味。一般房屋都是“长条形”的,例如,坐北朝南 ,则习惯称南北二墙为“大士墙”,称东西二墙为“山墙” 。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屋盖,也就是“坡屋面” ,两坡出水的屋檐在南北墙,东西二墙的立面看起来像一个小山尖 ,故称之为“山墙”。1 山墙

2、的分类1.1山墙有三种形制 ,一是人字形 ,比较简洁实用 ,修造成本也不高,民间多采用 ,在墙头上会有些雕塑和装饰性构件。二是锅耳形,线条优美,变化大,实际上是仿照古代官帽的形状修建的,取意前程远大,因它的形状像铁锅的耳朵,民间俗称锅耳墙。锅耳墙不但大量用在祠堂庙宇的山墙上,一般百姓的住宅也常运用。三是波浪形。造型起伏有致,讲究对称 ,起伏多为三级,实际上是锅耳墙的变形,更像古代的官帽 ,百姓基本不能用。在比较大的建筑群中它和人字形的山墙,锅耳形山墙一起出现在群落里,尤显风姿。1.11 人字型山墙又有两种情形 :一是山墙高出坡屋面的 ,其坡屋顶称作硬山 ;另一种是屋顶伸出来把山墙盖住,其屋顶称

3、作歇山。南方古建筑和乡土建筑中有一种常见的山墙,位于房屋的两头,墙头高出屋顶之上 ,其建造过程是先将房屋两边的山墙用青砖向上垒砌,使之高出屋面超出屋脊 ,然后用水平状的山墙檐封顶,墙脊覆黛瓦,墙体高度循屋顶坡度向下逐层跌落,两侧呈阶梯状,墙面涂抹白灰,墙角微微上翘 ,形似高昂的马头,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马头墙。它是民众用来防控火患的治火措施,故也称封火山墙。 .2 马头墙形制的多样化 ,主要体现在墙脊的多檐化和座头(马头)的造型方面。马头墙厚度23厘米 ,砖石垒筑,以小青砖为主,墙体高度随屋顶坡度层层跌落,立面轮廓呈阶梯状,墙脊呈水平带翘角面或圆弧面 (图一二 ),圆弧面较少。房屋主人一般根据房屋

4、的进深尺寸决定着水平脊檐的长短和山墙阶梯的级数和尺度,墙脊顶而横向砌筑三线排檐砖 ,卜用小青瓦覆盖,在跺头的顶端处都会安装博风板,其上再安各种式样的“马头” ,墙体用白灰加以粉饰,不论用哪种座头 ,马头墙的每一阶都会呈现两坡墙檐,墙脊黛瓦,白色墙体 ,两头翘角的外形 ,从远处看,极具马头神韵 ,这应该也是称其为 “马头墙”的缘故。由于各大宅院进深各异,马头墙便有了一阶、两阶、三阶、四阶之分 ,也有将其称为封山造型的,一阶即为一封山。因为一些大型民居有前厅和后厅 ,进深数量多,马头墙的叠数也会多至五叠甚至七叠,由于尺度合适,五叠造型给人的整体印象如层峦起伏的五座山峰,又被称为“五岳朝天” (图三

5、) 。图一 圆弧面墙脊图二 水平面带翘脚状墙脊图三五岳朝天式马头墙12 马头墙的座头依房主身份、地位、财力、追求的不同而造型各异 ,大概分为“印斗式” 、 “坐吻式”、 “鹊尾式”、 “朝笋式”等数种,其中“印斗式”又被称为“金印式”或“斗式”,是为了表达屋主人“努力读书,进朝为官”理想的一种体现,下面依次分述:1.2.1 印斗式(图四五)印斗式即座头上端使用窑烧制成的透雕式“卍”字纹或“田”字纹的方斗一样的砖 ,侧面看去 ,既像是一块金印 ,又像建筑斗拱中的斗,故称印斗式马头墙。在印托的处理方而又有“挑斗”和“坐斗”之分,马头墙使用印斗式座头是为了显示房屋主人读书做官的一种追求,颇具激励之意

6、,一般都会出现在以读书为喜爱,以做官为梦想的文人儒士屋顶之上。图四 印斗式马头墙构造图图五 印斗式马头墙实景图1.2.2 朝笏式(图六七 ) 朝笏式即用做成古代君臣朝会所用的狭长板子式样的砖做座头,有的是在座头处反放一块瓦片代表朝笏(图六),属于简易型马头墙的一种,还有的将座头上翘的特别夸张形成朝笏样,以表达主人对进朝做官的热切期盼,显示主人志向高远。图六 朝笏式马头墙构造图图七 朝笏式马头墙实景图12坐吻式 (图八)坐吻式即座头由窑烧制成的吻兽构件做成,常见的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吻兽一般常见于北方建筑之上,而马头墙上镶吻兽,也体现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吻兽可以显示房屋主人的高贵,另有避灾祈福

7、的意味。图八 坐吻式马头墙实景图12.4 鹊尾式 (图九十)鹊尾式即座头使用雕琢成似喜鹊尾巴样子的砖,应该有抬头见喜,喜气洋洋的寓意。图九 鹊尾式马头墙构造图图十 鹊尾式马头墙实景图2 山墙的意义传统山墙的主要朝向为东西向,也是相邻建筑的分户墙, 功能上有几方面的意义 : ()建筑防火,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多为砖木结构,建筑易燃,大的集镇和街区容易形成连片火灾,山墙也就是封火山墙主要作用就是阻断火势。(2)结构作用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虽然是框架体系,但是木材的老化和变形容易造成房屋的倾斜。(3)功能作用 ,西南民居地处阴暗潮湿的环境,日照较少 ,农作物的晾晒和干燥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般在西侧山墙

8、会建筑阳台和挑檐满足晾晒和储藏的要求。()美观作用 ,中国传统建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重视建筑立面和细节的处理, 山墙的立面处理上也比较注意细节和形式的设计。更多的时候反应了建筑的地域性,户主的经济能力,文化情结和历史渊源。 具有民族特色的山墙1 大理白族民居传统山墙造型分析(图十一十二 ) 山墙是建筑物不可或缺的构建之一,是白族民居中一个富于装饰性的部位,白族民居的山墙一般采用人字形的形制山墙,多为硬山。一般都有腰带厦, 厦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墙面。 厦以上是山尖及后墙檐下。勤劳的的白族人民进行民居装饰的时候,在山墙的山尖部分绘制规整精致装饰图案 ,白族人民俗称为“山花” 。这些山墙图案有些是彩绘

9、的,有些是浮雕式泥雕的。白族人民有想法的把线条、绘画、雕塑等展示在民居山墙上, 装饰图案种类多种多样。 位于山墙的山尖为视觉的焦点 ,一般将其美化成鞍形、大半六角形、多绘山花蝙蝠或用薄砖拼成几何图案。在白色山墙上画墨色山花,山花图案较大经过艺术的加工 ,并配有各种卷草纹等进行装饰。在山墙的山花部分及墙体转角处,或贴或画以很薄的灰色六角形面砖并整齐排列为几何纹样,强调砖与砖之间的线缝 ,既可以保护墙体 ,又能增加墙体画面的层次感,使单一的白墙在灰砖白缝的装饰下,突出墙面材料质感和色彩的对比,使得图案造型突出,增添装饰艺术魅力。从古至今大理白族崇白,一般在白色墙体彩绘以黑、灰、青、土黄、石兰、储石

10、为主,白族山墙彩绘运用丰富的色彩增加审美效果和视觉感染性。图十一白族民居传统山墙图十二山墙彩绘图案湖北民居封火山墙特色分析(图十三十四)传统民居由于以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其惧怕火烛,当连成片的民居中有一栋房屋着火的话,火势会很快蔓延到周围房屋,故民间常有将山墙做高伸出屋脊的的做法,称为封火山墙。由于“封”与“风”谐音,民间也常将封火山墙叫做“风火墙”或“风火垛子”。湖北民居中做封火山墙的房屋很常见,山墙伸出屋脊,使得房屋的造型有了很大变化 ,除了立面墀头处常做装饰之外,山面的墙头形式也很多样。湖北民问常见的封火山墙形式有叠落式、云纹式、弓背式等。3.1 叠落式山墙即俗称的而层层叠落,是

11、最常见的“马头墙” ,其特点是山墙高出屋面, 并随屋面的坡度最普遍的山墙做法。叠落式山墙一般叠落二至四层,墙头一般铺置板瓦或望砖,也有在瓦脊处置筒瓦或花砖的做法。3.2.2 云纹式山墙即将层层叠落的山墙头做成半圆的云纹式样,即俗称的“滚龙脊”。 因其形状如猫儿拱背状 ,故也称“猫拱背式山墙” ,根据其起拱数量又有“三花猫拱背” 、 “五花猫拱背”等形式。滚龙脊一般端头以板瓦叠置 ,平铺与竖叠的做法都有,一般根据墙体厚度叠五陇、七陇或九陇瓦片。也有其上以望砖代瓦片的做法,常将中间一陇置花砖或盖以筒瓦。.弓背式山墙因其形状似弯弓而得名,一般两端做平脊上翘,做一层叠落或不做叠落。多见于地方望族大屋或

12、家族祠堂中,墙端多覆以望砖或镂空的花砖做装饰。在多进院落的屋宅中, 常将第一进的房屋山墙做弓背式,而第二进房屋的山墙做叠落式,第三进的后罩房则不做封火山墙,使得整个宅院外观看起来富有变化而具韵律。图十三民间墀头细部图十四民间山墙形式3.3 闽南民居建筑山墙特色分析(图十五)从闽南民居建筑的山墙的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 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首先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3.3.1 勒脚(包括角碑石础 ),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马踏祥云 ,狮子戏球,也有吉祥文子之类。3.3

13、2 墙身(包括山墙,腰线 ,窗) ,墙身最具特色,山墙也是泥塑装饰 ,作浅浮雕呈对称式,腰线有红砖,白石,青石影雕。窗的种类繁多 ,有砖构窗 ,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 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雕有动物花卉 ,如果是镂花窗,常见戏曲人物。3.檐边,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绘,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节。3.4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 ,它就是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种装饰美感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那么这种点、线、面组合某

14、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这是其一;第二,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即和谐又有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 ,和谐却体现在他的白石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带点灰色的白,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在对比中表达和谐,在和谐中表达冲突,这种矛盾的解决也是砖石墙的特点之一。在山墙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纹花起一种丰富视觉得效果,近现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纹样有火纹 ,云纹等 ,两边对称 ,并以花灯 ,花篮摆在中间, 这些纹样装饰大体构成一种如意葫芦形, 当然在这个表现区域中曾出现一些古典人物和一些象征物品。色彩上,蓝白相间,为了与墙面的协调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同类色穿插其间。 在

15、整体形制上常用近似青铜器饕餮的纹样,但我个人认为上面中心图像应为辟邪形象演变而来,这符合民俗习惯 ,然后整体通过一些诸如绶带飘动流转把所有图形统一起来,从山墙的装饰来看,云、水、火龙、凤的象征自然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这种隐语表现在花 篮 。 花灯 ,如 灯 就 是 添“丁”的谐音 ,作为民居 ,对子孙后代的衍生不息是极为重要的。图十五闽南民居建筑山墙特色闽南民居的山墙也可以从中找到许多中国传统图案的原型,如云卷纹,花草纹 ,花形纹及拼花等 ,举例说 ,汉代漆器上有一种云气纹是如意样子 ,而闽南山墙把它反过来以适合于屋顶山墙的三角形,同时也喻意“云如意头”。4 建筑山墙特色分析4.1 山墙硬山建

16、筑山墙的侧面是由上, 中,下三部分构成的。 下段为下碱,高度约占墙身的 3;中段为上身, 约占墙身全稿的 /;上部为山尖,是山墙的高起部分,其形状随屋顶曲线而变化。山尖与外面相交的边缘镶砌的装饰性方砖为博缝,博缝上面即是屋面。 民居中硬山建筑山墙的做法也分为若干档次,最讲究的做法是通过磨丝缝,做干摆下碱,丝缝上身(含山尖部分),干摆方砖博缝。稍微经济一些的做法是墙体四角和山尖做干摆丝缝,墙心部分糙砌砖墙,在表面抹灰 ,即软心做法。软心和墙腿结合部位常采用五出五进的咬楂做法,并用陡砖镶边,即坚固又美观。再一种等级较低的做法是砌淌自墙面,传统四合院墙体的砌筑不做精细的砍磨,只作简单的加工, 砌出的

17、墙体偏于粗糙,但比糙砌砖墙又整齐讲究的多。传统四合院墙体的砖砌一般都是外层一皮好砖,内里用碎砖垒砌,是因为木结构的建筑师凭木构承重,墙体只起防寒及围护作用。如果墙体承重的话,是不能使用碎砖垒砌的。4.合抱山墙两堵独立的山墙贴在一起时称为“合抱山墙”,合抱山墙是在两幢结构各成体系的建筑并排建造时出现的山墙与山墙之间的构造关系。四合院采用合抱山墙的地方主要是正房与耳房之间,宅门和倒座房之间以及厢房和厢房之间。组成合抱山墙的两堵山墙必须是互相独立的,两墙之间要留出57 的缝隙 ,这种做法与现代建筑中的沉降缝十分类似。传统建筑合抱山墙之间的缝隙要做表面处理,一般是沿外墙皮向内退回寸2 寸抹出一道凹槽,

18、称为白子。两墙之间缝隙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分开两座体积、重量不同的墙体,以防不均匀沉降 ,另一方面是为两座山墙合并在一起后让出博缝砖所占的尺寸。5 结束语从古至今,山墙在各式各样的建筑类型中都占据了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起到了围护,防火,保温隔热 ,通风采光等技术上的重要作用, 在很多时候还起到了美化建筑,赋予建筑不同风格特色的作用。从以上介绍 ,我们可以看出,山墙通过形态 ,结构,砌筑材料,颜色配比的不同,与建筑其他部分相辅相成,可以反映不同设计风格和不同民族特色的建筑 ,使其表现更为凸显。参考文献1 代士乐,徽派建筑马头墙研究从徽郡太守何君德政碑记谈起,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14年 4 月2刘洋、朱海昆,大理白族民居传统山墙图案造型分析,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0年 9 月3 赵彬,湖北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 年 5 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