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复习题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 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 g/n 1 2 3 4 5 比值(g/m )/n?kg-110 10 10 10 10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往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当物体处于状态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 (选填“静止”或“运动”)(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分度值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 g= n/kg,意是

2、。(4)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5)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6)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每次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的原因。(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平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滑到底端时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距离越,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

3、图1 所示实验。(1)实验中应该把小车放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需要通过调整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 的大小。(2)实验中,当小车处于状态时,表明其处于平衡状态。(3) 实验中, 保持 f1 与 f2 大小相等, 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 小车保持平衡 (选填“能”或“不能”)。是为了验证两个力平衡时是否。(4) 部分同学还设计了如图2 所示实验方案 图 1 和图 2 两种方案中,方案更合理 原因是:该设计较好地排除了对实验的影响(5)由上述实验可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4、如图所示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猜想摩擦力

4、的大小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a、接触面上所受到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的面积(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木块时,应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的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比较图与图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比较图甲和图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有关。(3)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c,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然后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每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选填“有关”或“无关”)。(4)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5、?”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2)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法。6、小强利用u 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 他注意到 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甲图所示仪器名称是,实验前,应调整u 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

6、中的液面。(2)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 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问题。(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通过观察u 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选填“越大”或“越小”);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4)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5)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

7、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原因是:。小强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序号液体深度 /cm 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5 朝上4.9 2 水5 朝下4.9 3 水5 朝侧面4.9 4 水10 朝侧面9.7 5 水15 朝侧面14.6 6 酒精15 朝侧面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6)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7)比较序号3、4、5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8)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7、探究“动能的

8、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 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 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3)将质量为2m 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 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不变,让小球从(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应选用两个图来分析,并由此得出

9、的实验结论是;(2)在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要保持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滚下。分析乙、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其中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从b处滚到底端的过程中,小球的能转化为能。(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8、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如图甲所示,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 “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n。测量序号动力 f1/n

10、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5 (3)两端平衡螺母的作用是:。(4)分析上表,用f1、f2、l1 和 l2 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则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9、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 3 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 实验次数物重g/n 物 体 上 升 的 高 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6 3 2.5 9 2 6

11、 5 2.5 18 3 6 8 2.5 24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小红的做法是为了控究 _ 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_ _. 得到的结论是:_ _. (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物理量控制因素物重g/n 绳端拉力f/n 机械效率 / 较小提升速度10 4.2 79.4 中等提升速度10 4.2 79.4 较大提升速度10 4.2 79.4 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_。10、小明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

12、出了如下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给你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选择上述猜想中的一项,并解答下列问题:(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2)要用图中的器材完成你选择的探究,还要补充的器材是:(至少写出两种). (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1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物理量1 2 3 钩码重 g(n)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 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1.8 1.4 2.4 绳

13、端移动距离s ( m )0.3 0.5 0.3 机械效率74%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 是用(填“甲”或“乙” )图做的实验,实验2 是用(填“甲”或“乙” )图做的实验。 (2 分)(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2 分)(3)通过实验1 和实验 2 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 (1 分)(4)比较实验1 和实验 3 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 分)1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27 中的甲、乙、丙所示。次数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有用功 w有用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 m总功w总 j 机械效率1 2 01 02 09 03 0 27 741% 2 4 01 04 16 03 0 48 838% 3 4 01 11 05 0 55 (1)比较第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