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第一节 调和阴阳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阴阳并重n 人体能保持健康的身体,从阴阳学说分析,人体能保持健康的身体,从阴阳学说分析,应该保持其相对的平衡;而病后的康复,亦应该保持其相对的平衡;而病后的康复,亦应当恢复阴阳的平衡。应当恢复阴阳的平衡。 n 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的生理现象-“阴阳和调阴阳和调” n 病理生理学改变病理生理学改变-“阴阳失调阴阳失调” n 养生的总则养生的总则-调和阴阳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阴阳并重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和阴阳的方法在养生方面,应重调和阴阳的方法在养生方面,应重在维护阴阳的平衡在维护阴阳的平衡 u 四时衣服的
2、增减,天热则衣薄,天寒则衣四时衣服的增减,天热则衣薄,天寒则衣厚厚-内外阴阳的平衡内外阴阳的平衡u 饮食在秋冬多温暖,春夏多清凉饮食在秋冬多温暖,春夏多清凉-调和调和体内阴阳的平衡体内阴阳的平衡u 起居在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起居在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日应早卧晚起冬日应早卧晚起-顺应四时、调和阴阳顺应四时、调和阴阳u 情志的调节情志的调节-调畅气机、调和阴阳调畅气机、调和阴阳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3、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无外其志,使肺
4、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之则伤肾调和阴阳在康复方面的应用调和阴阳在康复方面的应用 p 调阴与阳,精气乃充调阴与阳,精气乃充 -保持和恢复健康状态保持和恢复健康状态 p 广义的调和阴阳广义的调和阴阳-保持人体与自然界内外保持人体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平衡环境的平衡
5、 ;形体与精神的调摄;动与静的;形体与精神的调摄;动与静的适度,劳与逸的结合等适度,劳与逸的结合等 p 至于狭义的调和阴阳至于狭义的调和阴阳-脏腑的阴与阳脏腑的阴与阳 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五脏阴阳的协调。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五脏阴阳的协调。 调和阴阳的方法调和阴阳的方法 u 养阴潜阳法:适用于阴虚阳亢证养阴潜阳法:适用于阴虚阳亢证u 扶阳制阴法:适用于阳虚阴胜证扶阳制阴法:适用于阳虚阴胜证u 祛邪复阳法:适用于阴胜阳虚证祛邪复阳法:适用于阴胜阳虚证u 抑阳存阴法:适用于阳胜阴虚证抑阳存阴法:适用于阳胜阴虚证u 阴阳并补阴阳并补 :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阴阳学说基础:阴阳互用互根
6、阴阳学说基础:阴阳互用互根阴阳对立制约,消长平衡阴阳对立制约,消长平衡 第二节第二节 形神共养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养神为先u 健康之人,应是形、神双方都保持着正常健康之人,应是形、神双方都保持着正常的活动的活动 -形神合一形神合一u 健康形体健康形体-精神充沛,思维灵敏精神充沛,思维灵敏u 充沛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充沛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形体健康形体健康u 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注意形神保养注意形神保养结构与功能上的完备性结构与功能上的完备性 素问素问灵兰秘典灵兰秘典所说:所说:“主明则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官危,以此养生则殃。”
7、 -形神共养,养神为先形神共养,养神为先 调神、保精、裕气等调神、保精、裕气等修身养性法修身养性法与食养、药补、与食养、药补、导引按摩等导引按摩等健体养形法相健体养形法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中医养生术。综合性中医养生术。 形神调养的方法形神调养的方法一、养神和养形的方法一、养神和养形的方法-形体是生命存在的形体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基础 (一)调饮食、保脾胃(一)调饮食、保脾胃 人既生之后,其形体生长、发育、保持健壮人既生之后,其形体生长、发育、保持健壮- -饮食物的摄入饮食物的摄入-脾胃功能正常脾胃功能正常 民以食为天,人以胃气为本民以食为天,人以胃气为本 (一)调饮食、保脾
8、胃(一)调饮食、保脾胃n 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后,然后输送到周身,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后,然后输送到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从而使形体保持正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从而使形体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常的生命活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n 调饮食调饮食-是对饮食物要经常调节,不能单是对饮食物要经常调节,不能单一而进一而进-荤素结合,四气五味,相互配荤素结合,四气五味,相互配合合-充分营养,满足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充分营养,满足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需要官的需要 (二)常运动,适劳逸(二)常运动,适劳逸u 常运动,
9、是养生、康复医疗必须注意的,常运动,是养生、康复医疗必须注意的,因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运动之要在因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运动之要在乎动,动之作用在于乎动,动之作用在于“通通”,通则不病,通则不病,通则康复通则康复 u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u 动外动外劳其筋骨肌肉劳其筋骨肌肉锻炼脾胃锻炼脾胃u 脑须多动脑须多动-勤用脑勤用脑-锻炼思维的灵敏锻炼思维的灵敏- -符合符合“用进废退用进废退”的规律的。的规律的。u 但勤用脑,不等于用脑不休,不能过度。但勤用脑,不等于用脑不休,不能过度。 n 适劳逸,是在强调动的前提下,还要注意适劳逸,是在强调动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休
10、息,不论动形和动神(脑),都要注意休息,不论动形和动神(脑),都要注意劳逸结合。劳逸结合。 久视伤血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久行伤筋 (三)适寒暑,慎起居(三)适寒暑,慎起居p适寒暑,包括四时的寒暑和调节饮食的冷热适寒暑,包括四时的寒暑和调节饮食的冷热p 四时之寒暑不适则伤外形(皮肤肌腠)四时之寒暑不适则伤外形(皮肤肌腠) p 饮食之冷热不调则伤内形(肺胃)饮食之冷热不调则伤内形(肺胃) p 慎起居慎起居-作息时间要合理作息时间要合理p 起身和睡眠的适时起身和睡眠的适时p 节制房室节制房室 (节欲则精血不伤,既是养生、治形之重要方(节欲则精血不伤
11、,既是养生、治形之重要方法,又能葆精养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法,又能葆精养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二、养二、养(治治)神和养神和养(治治)神的方法神的方法u 养神养神,是指修身养性的一种要求,亦包含,是指修身养性的一种要求,亦包含合理用脑,因脑为合理用脑,因脑为“元神之府元神之府”。u 怡情怡情养性养性的养神,要达到的养神,要达到“恬惔虚无恬惔虚无”是是指思想高度纯洁,有不慕荣利的宽旷胸怀。指思想高度纯洁,有不慕荣利的宽旷胸怀。u 它具有保养人身的真气,精不外泄,神不它具有保养人身的真气,精不外泄,神不外驰,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外驰,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u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12、u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神的具体方法有养神的具体方法有n (一)摒除一切有害情绪n 养神,首先要治神,治神,就要摒除一切对身心有害的情绪 精神内守,和畅性情(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 ) 爱养神明,恬惔虚无(清静为本,无忧无虑 )-其气即可绵绵而生 闲情逸致,四气调神 (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 ) (二)心理和药物治疗并举(二)心理和药物治疗并举u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语言开导语言开导 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 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
13、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u心理疗法心理疗法-行为疗法、暗示疗法、静坐宁心行为疗法、暗示疗法、静坐宁心法、以诈治诈法等法、以诈治诈法等 (二)心理和药物治疗并举(二)心理和药物治疗并举n 药物医疗药物医疗-药物有养神和补肾健脑法。药物有养神和补肾健脑法。心藏神,主神明,故养神必须补心心藏神,主神明,故养神必须补心u 养神,在补心中必须安神养神,在补心中必须安神 u 脑为髓海,髓源出于肾脑为髓海,髓源出于肾 u 补肾能健脑,亦起到养神的作用补肾能健脑,亦起到养神的作用 第三节第三节 协调脏腑协调脏腑 重在脾胃重在脾胃p 脏腑功能协调则健康,脏腑功能失调则疾脏腑功能协调则健康,脏腑功能失调则疾病病 。协
14、调脏腑的方法。协调脏腑的方法p 一、协调五脏,补虚泻实一、协调五脏,补虚泻实p 五脏失调有虚实之分,治宜补其虚,泻其五脏失调有虚实之分,治宜补其虚,泻其实。若属一脏的或虚或实,则可用实。若属一脏的或虚或实,则可用“虚者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的原则。p 若遇脏之虚实,用补泻法不效,或两脏同若遇脏之虚实,用补泻法不效,或两脏同病,虚实相杂则宜用病,虚实相杂则宜用“虚者补其母,实者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泻其子”的方法。虚者补母如:肺虚补脾的方法。虚者补母如:肺虚补脾的的“培土生金培土生金”;实者泻其子,常有肝火;实者泻其子,常有肝火旺泻心火而效者(木旺清火)。旺泻心火而效者(木旺
15、清火)。l脏象经络论: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脏象经络论: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l重视阴阳论、五行论、精气神论、体质论、整体重视阴阳论、五行论、精气神论、体质论、整体论、恒动论等观念。论、恒动论等观念。二、协调六腑,以通为补二、协调六腑,以通为补p 六腑都属管道中空的器官,其中胆、胃、六腑都属管道中空的器官,其中胆、胃、小肠、大肠,主要功能摄取消化、吸收饮小肠、大肠,主要功能摄取消化、吸收饮食物,排泄食物糟粕,而三焦、膀胱主要食物,排泄食物糟粕,而三焦、膀胱主要是水液的通道,分利水湿,排出水液之废是水液的通道,分利水湿,
16、排出水液之废料料 p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用 p 六腑以通为补六腑以通为补 三、协调脏腑,脏腑互治三、协调脏腑,脏腑互治l 脏腑互治脏腑互治-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病治腑,腑病治脏l 脏腑相合脏腑相合 -生理上有相合的作用,生理上有相合的作用,故在病理上亦可相互影响故在病理上亦可相互影响 l (如心火上炎,用泻小肠火者;肺气不降,(如心火上炎,用泻小肠火者;肺气不降,用泻大肠通便者)用泻大肠通便者) 脏腑协同脏腑协同 n 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代谢的活力。n 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
17、整,以纠正其偏差。调整,以纠正其偏差。n 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施的。 四、久病不复,调补脾肾四、久病不复,调补脾肾久病多虚久病多虚 久必及肾久必及肾 脾肾亏虚脾肾亏虚调补脾土的方法调补脾土的方法 除了能医疗消化系统疾病外,还有循环系统除了能医疗消化系统疾
18、病外,还有循环系统(冠心病),呼吸系统(肺气肿),泌尿系统(冠心病),呼吸系统(肺气肿),泌尿系统(慢性肾炎),血液系统(贫血),神经系统(慢性肾炎),血液系统(贫血),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等病证,凡具有脾气或脾阳虚的(神经衰弱)等病证,凡具有脾气或脾阳虚的主证,都可用调补脾胃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主证,都可用调补脾胃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补脾而兼胃,是因脾胃相合,升降相因,同补脾而兼胃,是因脾胃相合,升降相因,同主中州,故补脾常及于胃。主中州,故补脾常及于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n 据现代不少单位对脾的研究据现代不少单位对脾的研究n 发现脾虚患者消化酶中之唾液淀粉酶,于酸发现脾虚
19、患者消化酶中之唾液淀粉酶,于酸刺激前活性最高,而酸刺激后则明显下降,刺激前活性最高,而酸刺激后则明显下降,血清淀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偏低。而用血清淀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偏低。而用了健脾药,如四君子汤类的药物,其活性均了健脾药,如四君子汤类的药物,其活性均可得到明显的提高。可得到明显的提高。n 脾虚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如垂体前夜、肾上脾虚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如垂体前夜、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睾丸或卵巢均呈现出不同腺皮质、甲状腺、睾丸或卵巢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性变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程度的退化性变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经用健脾药医疗后,不少病例的基础代谢率经用健脾药医疗后,不少病例的基础代谢
20、率有所上升,对内分泌腺的新陈代谢均有不同有所上升,对内分泌腺的新陈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程度的调节作用。n 脾虚患者常有白细胞偏低,吞噬能力减弱,脾虚患者常有白细胞偏低,吞噬能力减弱,表现为抗病能力不足,用健脾药后,可使白表现为抗病能力不足,用健脾药后,可使白细胞恢复正常,吞噬能力亦得到提高。补脾细胞恢复正常,吞噬能力亦得到提高。补脾阳的药物,还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阳的药物,还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n p 万物赖脾以生,脾气一伤,则九窍不万物赖脾以生,脾气一伤,则九窍不通,诸病生焉。通,诸病生焉。p治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误也治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误也” n 养生学中用补肾法
21、的范围亦不亚于补脾,除养生学中用补肾法的范围亦不亚于补脾,除用于单纯的肾虚外,其他如神经系统、内分用于单纯的肾虚外,其他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等病证均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等病证均有很好的疗效。有很好的疗效。 n 用补肾法可以治疗六种不同的疾病:功能性用补肾法可以治疗六种不同的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硬皮病、子宫出血、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硬皮病、红斑性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性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n 在养生治疗中以补肾为本,调整肾阴肾阳,在养生治疗中以补肾为本,调整肾阴肾阳,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补肾法补肾法n
22、 补肾法,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调整补肾法,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调整能量代谢的障碍(能量代谢障碍,系能量代谢的障碍(能量代谢障碍,系临床常见的阴虚生热,阳虚生寒证)临床常见的阴虚生热,阳虚生寒证)n 温补肾阳有改善甲皱微循环的作用,温补肾阳有改善甲皱微循环的作用,试验中发现在未用补肾阳的药物时微试验中发现在未用补肾阳的药物时微血管数明显减少,微血管口径明显缩血管数明显减少,微血管口径明显缩小,经用温补肾阳治疗后,微血管数小,经用温补肾阳治疗后,微血管数明显增加,口径明显扩大明显增加,口径明显扩大 n 补肾法的功效,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补肾法的功效,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并有整体康复的优点,通过补肾
23、,不并有整体康复的优点,通过补肾,不仅是补肾的本脏,还能起到调补其他仅是补肾的本脏,还能起到调补其他脏腑的阴阳失调脏腑的阴阳失调n 因肾之阴阳能滋养和温煦其他脏腑的因肾之阴阳能滋养和温煦其他脏腑的阴阳。故养生康复医疗中运用补肾法阴阳。故养生康复医疗中运用补肾法可以起到全面的、整体的养生康复作可以起到全面的、整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而有利于各种慢性疾患和老年用,从而有利于各种慢性疾患和老年病证的康复。病证的康复。u 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气血不和则能产生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气血不和则能产生诸多病证诸多病证 u 久病多瘀久病多瘀u 久病入络久病入络 u 不通则痛不通则痛 u 络虚则痛络虚则痛 u 不荣
24、则痛不荣则痛u (经络具有运气行血的功能(经络具有运气行血的功能 ) 第四节第四节 疏通经络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n 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于全身。n 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 疏通经络的方法疏通经络的方法 n 通任督通任督 调奇经调奇经n 督脉入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所以许多督脉入通于脑,脑为元神之
25、府,所以许多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如脑血管意外后遗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如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乙脑后遗症等病的康复多以督脉理论症、乙脑后遗症等病的康复多以督脉理论为基础,以指导各种疗法;为基础,以指导各种疗法;n 全身机能低下者全身机能低下者 ,又多以任脉理论为指又多以任脉理论为指导,如有全身虚寒性者,常用灸任脉的气导,如有全身虚寒性者,常用灸任脉的气海、关元而获效。海、关元而获效。n 若督、任两病者,则以调补督任二脉,以若督、任两病者,则以调补督任二脉,以协调阴阳协调阴阳 p 活血化瘀药的本身也具有多方面的功效。活血化瘀药的本身也具有多方面的功效。p 活血化瘀药物有止血、镇静、安神、去痛、活血化瘀
26、药物有止血、镇静、安神、去痛、疏通经络、抗炎消肿、破瘀散结和祛瘀生疏通经络、抗炎消肿、破瘀散结和祛瘀生新等作用。新等作用。p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结果,活血化瘀药物具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结果,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抗菌、抗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抗菌、抗病毒和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成病毒和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成长和转移,促进增生性疾病的转化、吸收,长和转移,促进增生性疾病的转化、吸收,加速创伤的愈合和渗出液的吸收,减低毛加速创伤的愈合和渗出液的吸收,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纠正代谢失调和体液内细血管的通透性,纠正代谢失调和体液内分泌紊乱,改变机体免疫反应等多种效应。
27、分泌紊乱,改变机体免疫反应等多种效应。 活血化瘀较常见的治法有活血化瘀较常见的治法有 n (一)补气活血法(一)补气活血法n (二)理气化瘀法(二)理气化瘀法n (三)温经活血法(三)温经活血法 第五节第五节 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扶正为主n 扶正祛邪,有两种方法扶正祛邪,有两种方法n 其一为单纯用扶正药物,扶助正气以达到其一为单纯用扶正药物,扶助正气以达到祛除邪气的目的祛除邪气的目的n 其二为用扶正药物为主,适当配合祛邪药其二为用扶正药物为主,适当配合祛邪药物。物。 调补脏腑的气血阴阳调补脏腑的气血阴阳 n (一)补气法(一)补气法n (二)补血法(二)补血法n (三)补阴法(三)补阴法
28、n (四)补阳法(四)补阳法n 在饮食方面,以素为主,荤食为辅,禁忌在饮食方面,以素为主,荤食为辅,禁忌肥甘。肥甘。n 以素食多系生津之品,荤食,多属肥甘滋以素食多系生津之品,荤食,多属肥甘滋腻,易于酿热生痰,化火伤津;腻,易于酿热生痰,化火伤津;n 戒辛辣以保阴液,以辛辣之品,性多燥热,戒辛辣以保阴液,以辛辣之品,性多燥热,最能伤阴耗液,其他如薰炙烤炸食物也应最能伤阴耗液,其他如薰炙烤炸食物也应禁忌。禁忌。n 扶正祛邪,即使是扶正与祛邪同用扶正祛邪,即使是扶正与祛邪同用 n 扶正祛邪法,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康复医疗的重视,特别是恶性肿瘤,应用扶正祛邪法,已引起中西医的普遍重视,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29、扶正的各种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的反应,保护骨髓造血功能,而且可以提高疗效。对晚期患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即在癌症初期,肿瘤尚未增大,症状及体征亦不明显,但从病机分析已是虚在其中;到了中、晚期,气血不足,虚象明显,但亦有邪实的存在,故扶正祛邪合用第六节第六节 综合调理综合调理 因病而异因病而异p 针灸、按摩,各种传统的保健运动,气功针灸、按摩,各种传统的保健运动,气功p 采用自然条件(如泉水、空气、日光、泥炭、采用自然条件(如泉水、空气、日光、泥炭、森林、高山、岩洞)疗法森林、高山、岩洞)疗法p 其他还有色彩、音乐、香花(香气)、冷热其他还有色彩、音乐、香花(香气
30、)、冷热的刺激法、磁疗等的刺激法、磁疗等p 各种调护方法,诸如调神养心,调节饮食,各种调护方法,诸如调神养心,调节饮食,节欲葆精,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寒温调适,节欲葆精,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寒温调适,必要的护理必要的护理 综合调理的原则综合调理的原则n 综合调理的方法虽多,但不是每种病证综合调理的方法虽多,但不是每种病证在养生保健中全部采用。一定要因人、在养生保健中全部采用。一定要因人、因病而选择适合病证的方法因病而选择适合病证的方法 。方法一:节欲葆精方法一:节欲葆精 n 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n 精盈则气盛,
31、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 n 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 养精的两个关键环节n 其一为节欲其一为节欲 :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间性: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绝,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要求,欲不可绝,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纵欲过度,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节欲可纵欲过度,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节欲可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
32、,有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利于身心健康 n 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保精的目的 方法二:调息养气调息养气 n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n保养正气,首先是顺
33、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 n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方法三:综合调理,必须注重整体观方法三:综合调理,必须注重整体观n 养宜适度养宜适度 :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益寿延年。但在实际调养过程中,也要适度 。(如以为食养可益寿,便强食肥鲜;恐惧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等等,虽然意求养生,但自己却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 )n 养生应该适度,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做到合其常度,才能真正达到“尽终其天
34、年”的目的 n 养勿过偏养勿过偏 :认为“补”即是养。于是,饮食则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则强调安逸,以静养为第一;为求得益寿延年,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但用之六偏而忽略了其地方面,则也会影响健康。食补太过则营养过剩,药补太过则会发生明阳偏盛,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动静失调,都会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 n 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强调“动则不衰”,而使机体超负荷运动,消耗大于供给,忽略了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同样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虽然主观愿望是想养生益寿,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n 审因施养审因施养 :综合调养在强调全面、协调、适度的同时,也强调养宜有针对性。 n 审因施养,就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n 一般说来,可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132-2025空间环境航天材料空间辐射效应试验方法
- 副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赴的成长之旅
- 化学空气氧气试题及答案
- 装饰公司物资管理办法
- 智能化驱动与供应链融合-洞察及研究
- 规范餐饮标准管理办法
- 财务外包交付管理办法
- 融资招投标管理办法
- 《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 行政仓库库存管理办法
- 制造型企业销售管理制度
- 非标自动化公司技术部管理制度
-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索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XXX学校教辅材料选用方案范文
- 检验检测机构数字化应用指南-
- 2025年“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海龟汤题目和答案(100题)
- 门窗员工劳动合同协议书
- 胃息肉个案护理
- 登销记以及运统46系统运用2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