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变得有“灵魂”_第1页
让语文课堂变得有“灵魂”_第2页
让语文课堂变得有“灵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反思让语文课堂变得有“灵魂”监利县程集镇初级中学 鞠丽媛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我,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热情,希望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然而有时候却未能如愿。上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关雎,课后听了监利县教研室梅子老师全面而精准的评价,醍醐灌顶。以前没想透的问题似乎都不再是问题,一切都有了答案。关雎这一课是诗经的开篇,可见其地位不一般。起初,我并不想讲关雎这一课。原因很简单:涉及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情感的把握要求很高。在备课的途中,我偶然读到了傅雷家书中傅雷回复儿子感情问题的一封信,信中字字恳切,完全没有一个父亲的责备。信中

2、写到:“爱情能促使我们进步,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但另一句话也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 这种种都应当作立身的原则。”是的,爱情美好,亲情、友情、感激之情等等也很美好,如果把它们作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岂不更好?这样的情感的正向引导不正是正值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所需的吗?我开始朝着这个目标进发。备课的过程也是波折重重,选材如何精简,画面如何配合,环节如何承接都是需要考虑的。直到讲课那天,我仍然还沉浸在思考当中。上课之初,我用一段美文引出诗经,效果欠佳。文字很美,只是我说出来就不美了。这也使我懊悔没有提前苦练。走进诗经,介绍诗经六义

3、。我着重强调了“风”、“雅”、“颂”的内容。紧接着我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俗的解释了一番,就是快乐而不过分,哀愁但是不伤身体。顺利过渡到课文。成功总是艰难的,第一个环节名家朗读就卡壳了。录音放不出来!没办法,只能自己来了。我强装镇定,笑道:“同学们,录音放不出来,老师只能自己来读了,虽然没有名家读的好。”学生在笑声中听完,又在轻松的氛围中范读,齐读,划分节奏。在确定节奏时,我问学生们读的感受。他们都觉的朗朗上口,好读!我顺势总结了诗经二二节拍,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第二个环节是美译。学生同桌合作,翻译喜欢的句子。有个学生翻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4、,他说:“苦苦追求不得你,日日夜夜思念你。”当时班上同学就笑了。我肯定了他的回答,通俗易懂,有自己的思考。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好的文字都是加入自己的思考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分析课文了。在第一节分析前,我首先给学生描绘了一幅冰雪初融,万物复苏的初春图画。“此情此景,两只雎鸠鸟()“关关”()的叫着。它们在干嘛呢?谈恋爱。”一说出这三个字,课堂就热闹了。起兴的手法也顺势带出。第二(、)三节的分析就不容易了。难的不在手法,而是情感。我给学生打了个比喻:“有的同学很喜欢打篮球,下节课就是体育课,所以你们的心就飞了。但是你又不能出去,你就只能在这里想,想象你站在阳光下潇洒的运球,矫健的身姿在球场上舞动。突然

5、,你神情淡定的将手中的篮球送向篮筐。哇,精彩的三分球。场外投来赞许的目光。”用这种渴望而不可得,进而幻想的感受将主人公渴求淑女而不得的心理形容出来,学生们一下子豁然开朗。全文的内容和情感分析也顺利完成。最后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阅读傅雷家书里的片段亲爱的孩子,爱情要冷静,在喜欢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读出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之情,有的学生懂得了在遇到爱情时态度和心情都尽可能的冷静的道理,还有的学生体会到了父亲傅雷教育儿子的良苦用心.学生们自由发言,自己发现,自己感受,自己理解。最后,我总结到:同学们,傅雷并没有像普通的父亲一样责备儿子,而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魅力去

6、影响儿子,正确引导他去处理自己的感情问题。其实,除了爱情,生活中还有亲情、友情、别人的恩情等等,在面对感情时,我们应该理智对待,正确处理,将它们化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引导我们不断前行!新授结束了,我却犹如茶壶中烧开的水,堵得慌。梅子老师肯定了我的教学。她的“但是”将我拉回现实。“灵魂”二字是她给我的第一个建议。她说:“一节语文课要有一个中心灵魂。就关雎这篇课文,你分析了诗经的特点和手法,但又不够透彻;你又分析了情感,却不够深入。”接着梅子老师就如何专讲诗经的手法或者具体深入的体会情感给了我具体的指导。“自我体验和发现”是她给我的另外一条宝贵意见。她指出,其实在讲授诗经六义时,我完全没有必要

7、将概念灌输给学生。我可以选择从风、雅、颂中分别挑选一些又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自己按内容分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再给出“风”、“雅”、“颂”,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内容。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到答案。梅子老师形象的形容这个过程就像在学生极渴的时候你给他水喝。教学应当如是,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学习。我的思想的壶打开了。我好像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而不是万能模板。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时,抓准一个点,由这个点发散开来。就像写一篇散文,看似内容很散,其实灵魂总在。我回忆起之前上背影一课时,我学习了黄厚江老师的教学背影,分析课文情感时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朱自清在看

8、到父亲为他买橘的背影时,他们父子的关系好吗?”学生很诧异,答案需要思考吗?难道父子关系不好吗?父亲这么爱儿子,儿子难道还和父亲有隔阂?带着疑问,学生自己在文中寻找线索。有的学生说父子关系很好,父亲送儿子,给儿子买橘,特别是买橘的过程艰难。我顺势让学生品析了望父买橘的片段,体会动作描写的好处。但是也有同学反对。第一,父亲送儿子双方都有犹豫;第二,父亲叮嘱茶房时儿子却觉得父亲迂;第三,父亲为何多年后才给儿子写信,只能证明父子关系不太好。一堂语文课变成了辩论会,正方和反方互不相让。我给学生补充了朱自清去清华大学上学直至后来文中出现的写信事件之后的多年的父子交往经历。从儿子改名、成家到事业有成的很多年

9、里,父子双方互不理解,聚少离多。最后学生从最后一段得出,多年后儿子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父子关系才变好。其中体现的是父子浓浓的亲情。桃花源记一课也同此理。分析课文时,我无意间问了一个问题,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桃花源吗?为什么?”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有学生说桃花源景美,人好。我顺势让他们找出证据来。一下子把课文中人美,景美,情美全分析出来。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各种争执声中,我给学生对比了现在的社会和桃花源的区别,优点和缺点,对学生的情感冲击很大。课后他们纷纷表示要将社会建设成现代版桃花源,既美好又发达!这两课的教学都是一个问题贯穿一课,一个灵魂领导课堂!其实语文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分析文本内容和挖掘思想感情。一课一个目标,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