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地区红芒谷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_第1页
高山地区红芒谷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_第2页
高山地区红芒谷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山地区红芒谷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摘要在认真研究高山地区红芒谷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联系口身工作经验,对 高山地区红苦谷的生态习性、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进行全面的论述,以期为高山 地区的农户提供一定的帮助。关键词红芒谷;生态习性;营养价值;栽培技术;高山地区百山祖镇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建制镇,全镇平均海拔为1 089 m,农田依山 傍水,水源和空气质量好,土质优良。红芒谷,产于百山祖镇斋郎、枫坪、龙岩、 黄土洋等村。气候冬暖夏凉,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2.5 °c,昼夜温并大,雨 量充足,非常适合红苦谷种植。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善和绿色消费逐渐成为吋 尚,2006年以來,该镇探索利用当地独特的

2、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红芒谷种植,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高山地区红芒谷平均产量达3 375 kg/hm2,平均比普通稻增 收10 800 7e/hm2,农民种植积极性高。1生态习性红芒谷(oryzasativa, oryzaglaberrima)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 m, 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稻谷成熟后,谷芒长,野猪吞食后其咽喉 会被刺痛就不敢再继续吞食,乂被称为“野猪怕",是原始基因品种,产量很低, 要求在海拔800 m以上的地方才能够种植,对影响稻米质量的水、肥、气等耍求 较高1。2营养价值红苦谷含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 温。

3、它富含多种营养素,其中以铁质最为丰富,故有补血及预防贫血的功效。而 其内含丰富的磷,维生素a、维生素b群,既能改善营养不良、夜盲症和脚气 病等病症,乂能有效舒缓疲劳、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状。所含的泛酸、维生索e、 谷胱甘滕胺酸等物质,则有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尤其对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更是 明显。rtr丁红苦谷米米质优、适口性好、营养价値高,其售价高达15元/kg,经 济效益显著。3栽培技术3种子的选择及处理红芒谷是地方原始基因品种,应选择饱满、无病虫粒的种子作为种子。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晒种,这样能够使种了的表面透性不断增加,增强种了的吸水能力,并除去空秋杂粒,然后用清水浸种1224 h,洗净晾干,再

4、用旱育 保姆拌种。3.2苗床处理及育苗选择土质肥沃、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稻田作苗床,长1215 m, 宽度根据薄膜宽度而定2。苗床施腐熟的猪牛粪5 kg/m2.过磷酸钙0.2kg/m2、 钾肥50 g/m2或复合肥0.25 kg/m2,为防苗期病害喷适量移栽灵。薄膜水育秧管 理从播种到1叶1心,一般是密闭保温,不揭膜,但需防止晴天温度过高超过 35 °c,应揭膜降温,以免烧芽。3.3播种播期当日平均气温达15 °c及5 cm地温达1215 °c吋可铺膜育秧,一般适 播期在4月初,4月20fi前秧田播种完毕。苗床播谷种50 g/m2,栽大田需红芒 谷米种37.

5、545.0 kg/hm2,即需苗床750900 m2。播种后必须用木板踏谷,让 谷种与土壤充分接触,覆土厚度0.51.0 cm,用小拱棚盖膜保温,57 d密闭 不揭膜,保持膜内温度不超过35 °c,立针后揭去膜,天气不变不覆膜,秧苗不 卷筒,床土不发白不浇水,如浇水应在16: 00后进行。秧龄3035d吋移栽, 移栽前用20%三环陞口j湿性粉剂喷施秧苗,预防叶瘟3。3.4大田管理红芒谷分菓力弱,一般单株有效分菓只有23个,因此移栽吋每囱要栽4 5粒谷秧,方能达到廿标有效穗数。红芒谷秆高,株型也不紧凑,不能栽得过密, 栽得过稀产量也不高,必须改变栽插方式来调节,即改老套的四方苑和稀大窝

6、为 宽窄行或宽行窄株栽插,宽窄行规格为(1.2+0.6) cmx24.0 cm;宽行窄株规格 为1.0 cmx20 cm,保证密度为12.0万15.0万穴/hm2。3.5肥水运筹红芒谷生育类型屈衔接型,即幼穗分化和拔节基本同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长互相衔接,肥料的管理应采取攻头、保尾、控中间的促控结合原则。即基肥要 施足,菓肥看苗施用,增施穗肥保尾。一般施农家肥22.5 t/hm2.复合肥375450 kg/hm2作底肥,可另增施钾肥75 kg/hm2作底肥,促壮秆,防倒伏;栽秧后5 7 d用尿素45 kg/hm2追施促分篥;分篥末期追床素和氯化钾各75 kg/hm2促穗; 始穗期再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0 kg/hm2促粒壮。栽秧时水要浅,即实行浅水插 秧、浅水分葉、后期干湿交替的管水原则。3.6病虫害防治秧苗移栽大川后要经常临川调查,加强观察预测,以预防为主。发现稻飞虱、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要施药早治。二化螟必须在枯鞘期施药,叶瘟在 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预防,穗瘟在初穗至齐穗期各施药预防1次4。4参考文献11周国华,李铮友,李木逊,等.优质粳型红米杂交稻新品种滇杂701的特 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13 (10): 114-116.2王勤灵剑河县红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3 (4):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