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试方法及实证研究(一)_第1页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试方法及实证研究(一)_第2页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试方法及实证研究(一)_第3页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试方法及实证研究(一)_第4页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试方法及实证研究(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1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指标类剂指标名称指标计算公式指标性质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正指标总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正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正指标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正指标偿债 能力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总资产适度指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适度指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适度指标济产管 理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正指标存货周转率主管业务成本/存货总额正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管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净额正指标成长性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计算见附注正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计算见附注正指标净利润增长率指标计算见附注正指标股本扩 张能力每股净资产净

2、资产/期末总股本正指标每股公积金资本公积/期末总股本正指标每股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期末总股本正指标主营业务 弊明状况主营业务绰明率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正指标附注:在计算1999年中期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涧增长率时,采用近三年来增长率的加权平均. 权重分别为0.5、0. 3和0.2,年份越近,权重越大;若只有近两年的增长率数据,则采取近两年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权重分别 为0. 7和0. 3;若只有近一年的增长率数据,就采用近一年的增长率。采用上市公司1999年中报数据对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时,考虑到可比性,我们在计算1999年中期主营业 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时,

3、先计算1999年中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相对于1998年中期的增长率,同理计算 1998年中期和1997年中期的增长率,最后得到1999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涧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值。在计算上市公司1998年的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时,采用近两年来增长率的加权平均. 权重分别为0.7和0.3;若只有近一年的增长率数据,就采用近一年的增长率。另外,某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本二#噜型於-1,某期总资产增长率与某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计算公式 上一期王营业分收入相同。在计算某期净利润增长率时,由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可能是负值,因此在计算某期净利润增长率时.要考虑到这种特

4、 殊性。若上一期净利涧是正值.其计算公式与某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计算公式相同;若上一期净利润是负值,其计算公 式为:某期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润篇需招净利润x( -1 )oj2一期可和,国1.4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方法研究第三部分建立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这一部分将探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 合测评方法,其中包括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数据的预处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时指 标权重的确定和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1.4.1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数据的预处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数据在收集到之后是不能直接进行经营业绩综合测评的,必须对 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行业因素对

5、指标值的影响,变适度指标为正指标,同时消除极端值和量纲的 影响,才能使经营业绩综合测评结果趋于合理。1.4.1.1 不可比行业因素影响的剔除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前,需要剔除行业之间不可比因素对指标值的影响。盈利能力、成长性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这三个方面,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具有可比性。而偿 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这两个方面,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可比性差。反映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 三个指标实际上都是适度指标,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这三个指标的标准值有很大差距。反映上 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三个指标虽然是正指标,但不同行业之间的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仅仅从 数值上也无法比较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资

6、产管理能力的好坏。因此,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前,首先采用一定的方法剔除行业因素对上市公司 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造成的不可比影响。对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这三个适度指标,为了剔除行业不可比因素的影响,采 用以下的方法:假定对n个被测评对象检查)项指标,所得原始数据矩阵为(x:j l,x“表示第j项指标在第i 个被测评对象上的观察值。假定第j项指标是受到行业不可比因素的影响的指标,其行业适度值为k(这里的适度值k我们 以各行业除st股票外的所有上市公司的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那么可以用以下公式剔除行业因素 对指标值的影响:x'ij =*耳一k( i = 1,2,,n

7、;j = 1,2,,p )通过上面公式,可以剔除行业不可比因素对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以及对总资产周 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影响。为书写方便,假设剔除行业不可比因素后的数据矩阵仍为(xjj )nxpo1.4.1.2 指标的同趋化处理在别除了行业不可比因素对指标值的影响后,还要对适度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在建立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的17个指标除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 比率3个指标是适度指标外,其他的14个指标都是正指标。假设剔除行业不可比因素后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数据矩阵为(xjj )nxp。假定第j项指标是适度指标,那么可以采用以下的公式对适度指标进

8、行正向化处理:x、= 1/%1( i = 1 ,2,n;j = 1 ,2,,p )为书写方便,假设指标正向化后的数据矩阵仍为()”p。1.4.1.3 极端值的控制不同的上市公司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就有可能造成某些财务指标出现极端值,这会在对上市公 司进行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时造成麻烦。由于社会经济现象一般都是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可认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x服 从正态分布,即x n( u" )o对服从正态分布的x来说,统计上有以下结论:p i u - a < x < u+(i =68.25%p|u-2a<x< u+2a f =95.45%p iu - 3<

9、r < x < u + 3(t =99. 73%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这些特点,一般采用3a界限进行控制,上限定为u +3。,下限定为u- 3(t。为书写方便,假设剔除指标极端值影响后的数据矩阵仍为(x, )nx|lo1.4.1.4 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量纲的影响。我们这里采用对指标值进行 正态标准化处理来消除量纲的影响。设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值序列为i = 1 2,n ) .其均值口为业=袅标准差s为s 叫£ x, 一 l f则正态标准化处理为:x:=立乂s为书写方便,假设上市公司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后的数据矩阵

10、仍为(x, )ilxpo1.4.2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时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时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另一类是 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对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值确定的重要性,即根据各指标自身 价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主观赋权法能够充分体现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但不能体现各指标在具体被测评对象上的 实际观察值。而客观赋权法能客观地体现各指标在被测评对象上的实际观察值,但不能体现各指 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可以说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正好是优劣互补。主观赋权法一般用于

11、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数目比较少,各指标对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值确定 的重要性易于区分,并且各指标间相关性比较小的情形下。当各指标自身价值重要性基本相同时,可以采用客观赋权法,利用各指标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 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我们认为,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时,要把这两种赋权法结合起来考 虑。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优势呢?首先考察一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的六个方面,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 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的相关性。首先分别计算经过数据预处理后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999年中期和1998年度的经营业绩综 合测

12、评指标体系中的17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假定为(pj)”和(p2.mn,m = l ,2,,17 )。为了得到17个指标间比较稳定的相关系数,我们以1999年中期和1998年度17个指标间各 指标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指标间相关系数的取值,得到(p3jj )ilxm( n,m = l,2,-,17 ),其中,p.5j 二(pi+ p,ij )/2。最后为了计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 务鲜明状况的相关性,把盈利能力的4个指标、偿债能力的3个指标、资产管理能力的3个指标、成 长性的3个指标、股本扩张能力的3个指标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的1个指标分别看作反

13、映上市公 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这六个方面的类 指标体系。现在我们可以计算这六个类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大小了。我们以盈利能力类指标体系与偿债能力类指标体系的相关系数计算为例。由(p3jj)nxm( n,m =1 ,2,,17 )知,盈利能力类指标体系中的4个指标与偿债能力类指标体系的3个指标的简单相 关系数为(p3jj)(i = l,2,3,4;j =5,6,7 )o我们以这12个简单相关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来衡量上市 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相关性大小,称谓拟相关系数。这样就得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

14、务鲜 明状况的拟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表2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类指标体系的拟相关系数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k性股本扩张 能力主营业务 鲜明状况盈利能力0.02050.13700.22590.25120.0606偿债能力0.00240.00360.08250.0173资产管理能力0.06450.0351o.oi53成长性0.27510.039股本扩张能力0.031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由表2可以计算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类指标体系的平均拟相关系数为 8.41%。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 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

15、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之间的信息重叠比较少。因此,可以先用主观赋权法,根据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 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值确定的重要性来确定这六个方面在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的权重。本项目认为,盈利是上市公司生存的“灵魂”,成长性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股本扩张 能力是上市公司不断扩大规模的潜力,偿债能力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资产管理能力是上 市公司日常经营能力的表现,主营业务鲜明率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的保障。根据这六个方面 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的上述重要性,同时经过反复论证,本项目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偿债

16、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 评值确定中的权重分别确定为40%、5% jo% j5%、25%和5%。那么,对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 状况类指标体系内部指标间的权重如何确定呢?我们认为,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类指标体系内各指标对确定各类经营业 绩综合测评值的作用大小基本相同。因此,对于类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我们采用客观 赋权法来加以确定。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提供信息 量越多的指标所赋权重也就越大;反之,提供信息

17、量越少的指标所赋权重也就越小。目前,统计上根据指标实际观察值所提供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重的客观赋权法主要有比重权 重赋权法、变异权重赋权法、排序权重赋权法、距离权重赋权法、独立性权重赋权法和系统效应权重 赋权法六种。比重权重赋权法是根据某指标在所有被测评对象上观察值比重差异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权重 的一种客观赋权法,它用各指标的比重差异信息来衡量其重要性大小。该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 果某指标在所有被测评对象上的比重:差异较大,那么它对于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所起的作用也就较 大,理应赋于较大的权重;反之,则应赋予它较小的权重。变异权重赋权法是根据某指标在所有被测评对象上实际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各指标

18、权重 的一种客观赋权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多指标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如果某项指标在所有被测评 对象上观察值的变异程度较大,那么该指标越能明确地区分开各个被测评对象,即该指标所包含的 分辨信息比较丰富,所以它对该项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理应赋给它较大的权 重;反之,则应该赋予它较小的权重;特别地,如果某项指标的变异程度为零(即该指标在所有被测 评对象上的观察值都相同),那么该指标根本无法区分开任何被测评对象,也即该指标不包含任何 有效分辨信息,换句话说,它对该项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毫无作用,当属剔除之列.理应赋予零权重。排序权重赋权法是根据体现指标排序信息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一种客

19、观赋权法。它的 基本思想是:在多指标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假设所有指标都是正指标,这意味着各指标的数值都 是越大越好。那么,不妨对这些指标在所有被测评对象上的观察值进行排序,即按指标对所有被测 评对象进行排序然后将每一个指标对所有被测评对象的排序情况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排序。 相对而言,该综合排序比其他每一个单项指标排序都更能真实地反映所有被测评对象的排序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每一个指标的排序情况与综合排序的相关程度,来衡量每一个指标的重要性程 度。相关性越高的指标,其重要性程度就越大,理应赋予较大的权重;反之,理应赋予较小的权重。距离权重赋权法是根据体现某项指标距极大值指标和极小值指标的

20、远近程度来确定各指标权 重的一种客观赋权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极大值指标和一个极小值指标,那 么,我们就可以计算每项指标距极大值指标的距离与距极小值的距离,根据这两种距离的大小就可 以确定每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也就可以确定该指标的距离权重。独立性权重赋权法是根据各项指标独立性大小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赋权法。一般来 说,指标间的独立性大小很难直接度量,但我们可以通过指标间相关性大小来间接反映其独立性大 小。如果指标体系中的某个指标与其他所有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那么,该指标被其他指标所 解释的份量就越大,或者说该指标与其他指标间的重复信息越多,这表明该指标的独立性越小它

21、 在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所起的重要性也就越小,因此,理应给这个指标赋予较小的独立性权重;反 之,如果指标体系中的某个指标与其他所有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那么,该指标被其他指标所 解释的份量就越小,或者说该指标与其他指标间的重复信息越少,这表明该指标的独立性越大,它 在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因此,理应给这个指标赋予较大的独立性权重。系统权重赋权法最初是由东北财经大学的邱东于1990年提出的。对于多指标经营业绩综合 测评系统而言,所谓系统效应是指这样的一种效应,即由于某项指标值的变动而带来的整个系统经 营业绩综合测评结果的变动。因此,所谓系统效应权重,就是指体现系统效应的一种权重,

22、也就是 说,体现某项指标的变动与被测评事物总水平 即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值)之间的变动关系的一种权重。 这种变动关系可以从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变动方向上来看,如果某项指标的变 动(上升或下降)引起被测评事物总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上升或下降),则该指标的系统效应权重应为 正值;反之,如果某指标的变动(上升或下降)引起被测评事物的逆方向变动(下降或上升),则该指标 的系统效应权重应为负值。从变动幅度上看,如果某项指标的轻微变动引起被测评事物总水平的较 大变动,则该指标的系统效应权重应较大;反之,则应赋予它较小的系统效应权重、系统效应权重赋 权法在实际应用时主要采用多元统计上的因子分析法。

23、我们在上面阐述了客观赋权法的六种方法,在实际应用时还要考虑这六种方法的不同之处,主 要表现在下面十个方面:(1 )提取出的有效信息的涵义不同。比重权重赋权法提取的是比重信息;变异权重赋权法提 取的是变异信息;排序权重赋权法提取的是排序信息;距离权重赋权法提取的是距离信息;独立性 权重赋权法提取的是独立性信息;系统效应权重赋权法提取的是系统效应信息。(2)赋权机理不同。比重权重是根据某个指标在各个被测评对象上的比重差异大小来赋权 的;变异权重是根据某个指标在各个被测评对象上的变异程度来赋权;排序权重是根据各指标对被 测评对象的纵向排序与综合排序之间的相关程度来间接赋权;距离权重是根据每个指标距极

24、大、极 小值指标的距离远近来赋权;独立性权重是根据每个指标的独立性程度大小来赋权;系统效应权重 是根据某个指标的变动所产生的系统效应大小来赋权。(3 )信息来源不同,比重:权重和变异权重的信息均来源于单个指标在所有被测评对象上观察值 的差异;排序权重的信息来自单个指标在各个被测评对象上的排序信息;距离权重的信息来源于单个 指标与理想指标的距离;独立性权重的信息来源于所有指标之间的相关信息;系统效应权重的信息来 源于所有指标之间的相关信息以外,还来源于单个指标的变异信息。(4 )保留原始信息的程度不同。系统效应权重保留原始信息最多,比重权重和变异权重次之, 独立性权重保留原始信息较少,排序权重和

25、距离权重保留原始信息最少。(5 )数据预处理不同,主要表现在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上的不同。在指标的正向化方 面,确定比重权重、变异权重、独立性权重和系统效应权重方法无指标正向化处理的要求,只有确定排 序权重和距离权重的方法需要根据指标的性质对逆指标和适度指标作正向化处理。在无量纲化方 面,除了确定排序权重的等级相关系数法不需作无量纲化处理之外,其他方法要么本身含有无量纲化 机制,要么需要特意作无量纲化处理。(6 )对指标间相关程度的要求不同。多指标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指标之间的相关关 系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如此,确定比重权重、变异权重、排序权重和距离权重的各种方法都 要求指标之间

26、的相关性尽可能小。相反,确定系统效应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能够把有相关性的指标 经过坐标转换成互不相关的指标,然后进行处理,对于独立性权重来说,由于它本身就是衡量指标 之间相关性大小的,所以它对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没有要求。(7 )对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上的要求有所不同,由此而连带着对样本数与指标个数上的要求 不同。除了比重权重、排序权重和距离权重的确定方法不要求原始数据服从近似正态分布外,其他诸 如变异权重、独立性权重和系统效应权重的确定方法都要求原始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而且样本数 应至少大于指标数,最好是指标数的两倍以上才能取得较好效果。(8 )在计算过程简繁程度和计算量上有所不同。比重权重、变

27、异权重、独立性权重等确定方法 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计算量较小,对小样本数据甚至可以手算;而确定系统效应权重的因子分析 法计算过程非常复杂,计算量也很大,一般不太适合手算,(9 )适合场合不同。虽然它们都是信息量权重,在需要客观地体现指标所含有效信息量的地 方都可以考虑使用这些权重但是,由于它们对原始数据的分布、指标体系的相关性等方面有不同 的要求,因此它们的适用场合也有所不同。具体说来比重权重、排序权重和距离权重赋权法适用 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小的场合;变异权重赋权法适合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且原始数据呈正 态分布的场合;独立性权重适用于原始数据呈正态分布的场合;系统效应权重赋权法适合于指标之

28、 间的相关程度较高且原始数据呈正态分布的场合。(10)权重的最终表现形式不同。除了系统效应权重可以出现负数且和不为1的情形以外,其 他所有信息量权重的最终表现形式都是正结构相对数,而且和为1。1.4.3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方法的确定综合考虑上市公司客观赋权法的六种方法,我们认为因子分析法最适合于上市公司六个类指 标体系的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下面,我们把上市公司类指标体系经营业绩综合测评的因子分析法 加以介绍。在类指标体系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时,由于每一类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上 市公司经营业绩某方面特征的,因此,从单个指标来看,类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都是比较优良的指 标,但是如前

29、所述,对类经营业绩综合测评系统的认识,主要不是依靠单个指标的个别信息,而是依靠 多个指标的综合信息。类指标体系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某 方面特征的,这种测评目的的一致性,必然造成类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间的测评信息重叠,从而必然 造成指标信息的损失和浪费,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类指标体系的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因此,根据类指标体系样本观察值相关矩阵中指标间相关的特点,从原始指标中重新抽取和构 造一批新的指标,使得新构造的类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新的类指标体系中所提供的信息要与原类指标体系提供的信息量相等,或至少不比原 类指标体系明显地少;第二,新构造的类

30、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可以表示为原类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线性组合; 第三,新构造的类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形成一个最佳的指标组合。这些就是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类指标体系来说,因子分析法的主 要意义在于简化指标数据结构,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构造一个统计上优良的指标体系,然后对被测 评对象进行经营业绩综合测评。设有n个被测评对象,类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共有x. x、项指标,第i个测评对象 的第j个指标为xj i = 1,2,n;j = 1,2,p )。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进行过预处理的指标数据矩阵的相关系数矩阵r:r= i%/1

31、 n其中%x;(i,j = l,2,,p)计算r的特征值及综合因子的权系数由ir-xji =0求特征值nnm2根据特征值x.、m、a得到特征相向量z. z、4,;乙是在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中起支 配作用的因素,称为综合因子z是、x2、xp的线性组合,并且zj和zj互相无关(对任何ix j),即第i个综合因子和第j个综合因子从原始数据得到的信息没有重复。z|为x|、x2、x, 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方差反映了指标值之间的变异程度),z.在总 方.差中所占比重最大,最能反映各指标的综合经济意义,在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中影响最大,z2n3、 、zp方差依此递减,分别称为第二、第三、第p个综合因子。由

32、于r的特征值n就是综合因 子z,的方差,计算第i个综合因子保持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比重为:j;=人/&称为舅i个综合因子对原始数据的贡献率。在实际测评中,只选取前几个方差大的综合因子,而略去那些方差小的综合因子,这样既减少 了指标数目,简化了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又抓住了主要因素,反映了原指标的最大信息量,较客观、 全面地反映了上市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达到了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反映尽可能多信息的目的。通 常要求选取m个综合因子保持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85%以上,即m个综合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大 于 85%。因子载荷阵的旋转各综合因子乙的线性组合中的系数构成因子载荷阵如果这些系数的大小相差不大.这样要

33、对因子进行解释有困难为了得到比较明确的综合因子解释,要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通常采用 方差极大旋转法。(在这里由于不需要对综合因子进行解释,所以此处不需要对因子载荷阵进行 旋转。)确定和解释综合因子综合因子的意义由各线性组合中权数较大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计算综合得分iiiz = gdzd.为综合因子贡献率z为因子得分,m为综合因子的个数。分别利用上市公司1999年中期和1998年类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实际取 值,根据、步骤分别计算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 长性和股本扩张能力这五个方面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得分。由于反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鲜明状况

34、的 只有1个指标,所以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经营业绩综合测评不需要用因子分析法,可以直 接用进行过正态标准化的主营业务鲜明率数据反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的综合得分。计算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性、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 鲜明状况的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得分的加权值(权重分别为40%、5% jo% j5% .25% #115% ),得到 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总得分。利用总得分大小得到每个上市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中的得分名次。需要指出,在多指标问 题的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方法中,除因子分析法外,还有比重分析法、燧值法和综合序数法等。在上 述各种方法中,比重分析法主要是利用主

35、观判断的方法,分析所得到的测评结果缺乏客观性,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综合因子,用综 合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降维作用较明显,且所得的结果客观性强。 端值法主要是从数据间的差异出发,在分析过程中通过燃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所有指标进行加 权,从而得到经营业绩综合测评的结果。端值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这种方法不能很好 地反映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综合序数法可以是因子分析法和嫡值法的结果的综合,但在综合的过 程中还是使用了主观定权的办法,使结果仍带有主观性;另外,在使用综合序数法时要受到一定的 条件约束,即要求使用各

36、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各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以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分析,发现因子分析法最适合于对上市公司六个类指标体系 的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在因子分析中,当各公共因子对原指标反映不明显时,可以采用因子旋转的 方法,使得公共因子的贡献较分散,即第一公共因子明显地代表一部分变量,第二公共因子明显地 代表另一部分变量这样的处理使各个公共因子有明显的实际意义,有利于分析。1.5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实证研究第四部分建立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 方法。本部分开展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测评的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与行业整体经营业绩紧密相关。这是因为行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本 构成要素,在特定发展时期,国家对不同行业会采取不同的政策,同一行业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发展时 期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我国目前经济面临又一轮的发展良机,有些行业得到优先发展,有些行业 面临重大性的结构调整,有些行业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表现出色,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