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及玉米线虫矮化病防治技术_第1页
玉米丝黑穗病及玉米线虫矮化病防治技术_第2页
玉米丝黑穗病及玉米线虫矮化病防治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玉米丝黑穗病及玉米线虫矮化病防治技术    孔祥胜从北方玉米种植发展以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玉米种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玉米经济产业链。但是,从目前市场对玉米的需求来看,其产值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消费,增加玉米产量,加快种植技术的科学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北方玉米种植技术和推广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玉米丝黑穗病及玉米线虫矮化病防治技术,促进玉米经济发展的技术推广。(一)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生命力很强,牛吃了病残体,排出来的粪便里的病菌还能存活;用病残体或带菌类便堆肥,若未经充分腐熟也能造成农肥带菌;病菌附着在

2、种子的表面也可以越冬。所以土壤、粪便、未腐熟农肥、种子都是第二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粪便、未腐熟农肥带菌传病作用显著大于种子带菌。土壤中越冬菌量大、侵染时间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越冬的病菌随种子发芽而萌发,并从玉米幼芽侵入。种子开始萌发至5叶期间都能受病病菌侵染,但以3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4叶期以后侵染率显著下降。玉米丝黑穗病病菌苗期侵入幼苗,一般在玉米6-7叶时才表现明显症状。症状为发病株矮化,节间缩短,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株形稍弯曲,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有的重病株分蘖增多而簇生。大多数品种苗期症状不明显,到抽雄或出穗后才在雄花和果穗上表现明显的黑穗症状。玉米丝

3、黑穗病的侵染期长,防治难度大。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的病菌数量、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玉米品种在同一条件下发病率不同,说明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玉米丝黑穗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玉米,可导致田间积累的病菌数量不断增加,这是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玉米从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在土壤温度20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时玉米发芽生长迅速,约经6-10天即可出苗,由于玉米出苗快,缩短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轻;当土温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20%,则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生

4、长,出苗缓慢,延长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重。早播和播种过深、种植感病品种、连作地块土壤病菌数量大、春季低温干早年份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生育期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调整种植计划,避免连作是减少田间菌源、减轻发病的有效措施。3、施用腐熟的农肥:含有玉米秸秆的农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施用。4、拔除病株:在玉米6-7叶期,病株明显表现发病症状时拔除病株,连续拔3-4次,把病株基本拔净,可大大降低第二年的发病率。5、药剂防治:预防玉米丝黑穗病采用种子播前药剂处理,不仅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对接近种子土壤中的病菌也有一

5、定的抑制作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有效的药剂是戊唑醇,含有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均能有效预防丝黑穗病,仅含有克百威、福美双、多菌灵(多·福·克)的种衣剂对丝黑穗病的防效较差。(1)药剂拌种:用60克/升戊唑醇(立克秀)种子处理悬浮剂0.1-0.2千克加水稀释后拌玉米种子100千克,将拌好的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后播种。(2)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按说明书使用即可,如20.3%的福·唑毒死蜱悬浮种衣剂1.67-2.8千克拌玉米种子100千克。(二)玉米线虫矮化病玉米线虫矮化病是黑龙江省近几年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较重。玉米线虫矮化病一般在玉米苗2叶期前侵染玉米根茎基部。发病初期叶片上有沿叶脉方向的黄色或白色失绿条纹:有的植株叶片皱缩扭曲,有的植株叶鞘或叶片边缘发生锯齿状缺刻;茎基部组织从内向外腐烂开裂,内部中空,呈“虫道”状。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将少;感病重的玉米植株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杆,对产量影响较大。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多出现在雨后或田间灌溉后。低注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山坡地和高岗地发病轻。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药剂防治:播种前选用有效的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如含有克百威、丙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噻唑膦等成分的种衣剂均可有效的防治玉米线虫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