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页共 22 页 第三节 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考目标定位】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1,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从昼夜交替和 时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四季更替规律和五带的划分等方面,理解地 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震波的的分类及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的 划分及各圈层特征、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 征。 【考纲知识梳理】 -、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区别 项 目、 自转 公转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通称自
2、西向东 通称自西向东 运动方向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周期 1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1 个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速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为 0 夕卜,角速 度处处相等,即 15小时 平均 1 日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度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 平均约 30 km/s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 亮地球的一半。
3、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 2 页共 22 页 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 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 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3) 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一一 24 小时 (4)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 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如图 4-6。 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 Oo; 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 90o; 直射点 A 与晨昏线和最小
4、纬线圈切点 B 的纬度之和等于 90o 如当太阳直射在 20oS 时,切点 B 的纬度为 70oN 或 70CS。 2、产生时差 (1) 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 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2) 时区与区时 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 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各时区都 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 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 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 0 时(或 24 时的经 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
5、道不偏转。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 3 页共 22 页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2) 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正午 12 点一日出时间)疋,还可以根 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太 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 北递减。 (2) 季节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 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
6、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 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 H= 90-I 0 0 |, $为所求点的纬度,B为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 (4)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计算楼距、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4、 四季和五带 (1) 四季:欧美:以 二分二至”划分 我国:以 四立”划分 北温带国家:春季:3、4、5 月;夏季:6、7、8 月;秋季:9、10、 11 月;冬季:12、1、2 月 (2) 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一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 一 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 一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 一南极点)
7、1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 23 2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如图 4-14。 第 4 页共 22 页 (5)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示意图第 5 页共 22 页 1正乞太阳糅度的喪化1 昼夜 鑼的变化 1. 糊辐射 五带的划分 图4-16 址琲贞猪H 雋就地翠聶*念達谢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纵波 快 固液气三态 横波 较慢 固态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名称 范围 深度 主要特征 地壳 地表莫 霍界面 平均
8、 17 千米 (1) 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 (2) 各地厚度不一 (3) 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地幔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72900 千米 (1) 固态,硅酸盐类物质,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 逐渐增加 (2) 上部有一软流层 (3)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季于枣化 四幸的形成 第 6 页共 22 页 地核 古登堡界 面地心 29006371 千米 (1)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2) 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 (3) 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9、环境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 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环境的组 成部分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陆地水、大气水、生物 水等 处于不断的循环运 动之中 生物圈 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 称 生物及生存环境 与大气、水和岩石 圈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 【要点名师讲解】 、晨昏线的具体应用: (1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右图为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 (阴影部分为夜晚) 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点为南极点;若 AB 为昏线, 中心点为北极点。 (2)确定时间: 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点; 晨昏线与纬线圈
10、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 日期与季节: 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 与某一经线圈重合,12 时或 24 时(0 时),其中晨线与 24 时,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 第 7 页共 22 页 为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 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为 12 月 22 日。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A、太阳直射点的确定: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或晨昏线与 出现极夜最低纬度的纬线相切的切点所在经线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线。直
11、射经线的经度 =赤 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90。或者直射经线的经度=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直线- 90。 (4)昼夜长短的确定: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为昼弧,位 于夜半球为夜弧。 说明: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长相等; 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上, 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 另一地的夜长。 (5) 距离:晨昏线上两点间的劣弧长度就是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6) 太阳高度的确定: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 0 (7)推算日出日落时间:晨线上各地同时看到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看到日落,但 地方时不同(除春秋分日外) 日出时间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地方时) ,日落时间则
12、是该地所在经 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地方时) 昼长 昼长 日出时刻=12 日落时刻=12+ 2 2 (8)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 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范围,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注意: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是晨昏线上各点纬度最高的点。其具体纬度数等于 90 -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出现极昼(夜)最低纬线(最大范围的纬线) 。 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交点两点之间的经度差应为 90 个经度。春秋分日以及赤道,各地的昼弧等于夜弧,昼长 =夜长;其余时间除赤道外的任何地区 昼弧与夜弧不等长,昼长 昼弧所跨的经度数 1
13、50 夜长 夜弧所跨的经度数 150 6 月 22日;北第 8 页共 22 页 【例题】读图 4-7,回答: 180 _ 0 180 丨 ! V LA 1 7 / Z A 1 1 D 7 (1) _ 当 AB 为晨线时,此日是 _ 前后,判断理由是 _ 。 (2) _ 当 DF 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_ 。 (3) 当 AC 为晨线时,此日是 _ 节气; 当 DE 为昏线时,此日是 _ 节气;当 AD 为晨线时,此日是 _ 节气。 (4) _ 若 DE 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_ 点;当北京时间是 8 点正,DF 是 _ 线。 (5) _ 当 H 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66 34
14、G 处区时为 6 点则此时昏线是 _ 、 _ 。 【解析】此图是圆柱投影图,比较抽象,不易判读。解题时应切实根据晨昏线的概念,确定 图上白昼和黑夜的范围,根据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为 6 点和 18 点,就 能顺利解答此题。 【答案】(1) 12 月 22 日 AB 是晨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2) 23 26 N (3)夏至 冬至 春分或秋分 (4) 20 点 晨线 (5) DF AC 二、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是地球自转、东早西晚, 、1 度 4 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是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 一定时:即确定
15、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图 1-1-29 为例。 (1)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12时如 ND ; (2)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24第 9 页共 22 页 时或 0 时,如 NB ; (3)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6 时,如NC; (4)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 女口 NA ; 2、 二定向:即确定所要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女口 图中求 E 点的地方时,以 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贝 U E 点位于 D 点以东,应 东加”若 求 F 的地方时,以 B 作为一直时间点,贝 U F 点位于 B 点以西,应该 西减
16、” 3、 三定差:即确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女口 E 点所在经线与 ND 经 度相差 45时差为 3 小时。 4、 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如 E 点地方时为 12: 00+ 45 /15 =15 : 00, F 点地方时为 24: 00 45 /15 = 21 : 00 【例题】1、图 4-10 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时间为 7 月 1 日 20 时,完成以下要求: (1 )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 A。 (2) _ A 地日期为 _ 月 日。 (3) _ A 地地方时应为 _ 时 _ 分至 时 分之间。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日
17、照图的判读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 首先按提示先判定经线的 度数,根据北京为 7 月 1 日 20 时,可判读出图中各条经线的经度,再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 和全年昼夜等长,知道 A 点是在赤道上 20W0。之间。然后根据日照状况确定每条经线的 日期和地方时。 【答案】(1) A 点位于图中 20W0 之间的赤道上 (2) 7; 1 (3) 10; 40; 12; 0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判读 (1) 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与夜长。 弧 长 15为 1 小时。在日照图中,常常画出经线,上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经度差为 30地方时 相差 2 小时。
18、昼夜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读经度差数得出。 第 10 页共 22 页 (2) 昼夜长短时空规律总结 纬度分布规律总结: a. (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c.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第 11 页共 22 页 d.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 (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 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 是等长的
19、,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昼长/2 日落时间=12 +昼长/2 【例题】 如图是整个昼半球俯视图, C 点昼长为 8 小时。 B .表示春、秋分 D .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 ) B .昼长小于 12 小时 D .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 B 点 ) 2X 2rH / *FB 3目21日 时点北移 ,検小干讦抵 此日正确的叙述( ) A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关于 D 点正确的叙述是( A .经度为 20 C .位于昏线上 关于 E 点的正确叙述是( 全球昼攻平分 鼻匹戊僦$ 第 12 页共 22 页 B .位于开普敦
20、的西南第 13 页共 22 页 D .位于马来群岛上 B、E 两点的昼长分别是 _ 、 _ 。 【解析】第题,此图关键要看出 A 点在晨昏线上且纬度是南纬 66 34则图示方向为上 南下北;接着能看出昼的中心点在北半球,则此日为北半球的夏季,且为夏至日, 直射点将 向南移动,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 第题由于此日不是春秋分, 故晨昏线与经线圈不重合, 所以不能根据 C 点的经度来判断 D 点经度;由于 D 点在北半球,此日昼长夜短;正午大阳 高度不一定欠于 B 点。第题 E 点在赤道上,故不可能是 AC,根据 C 的经度应该在 160 E 附近,排除 B。第题 B为极昼,D 在赤道上。 【答案】
21、D C D 24 小时 12 小时 四、太阳高度的规律、应用和计算 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总结 1)纬度分布规律:(如图 4-19) 帼4 19 二分二鸡日正午丸阳高度线墮命布示总图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如图 4-20)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 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C 位于北美洲 正午太阳离度 X X至日0 0 正午太阳髙度 -则 23*2(? 第 14 页共 22 页 12月22日3月21日6月
22、22日9月孙日!2月22日 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 太阳高度渐增太阳高度渐减 图4-20正午太阳离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 H = 90。一纬度差 即 H = 90-I 0 0 | ( $为所求点的纬度,B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说明:纬度差”指该地所在纬线与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距离。 3、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 : 阳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长短的问题 楼房间距的问题: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 关系如图 4 22 所示,(H 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儿应大于等于 hcotH。 热水器
23、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 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图4 一 23 所示,a +H= 90时效果最佳。 和22 / 第 15 页共 22 页 补充: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相关变式圈第 16 页共 22 页 A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B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例题】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 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 显著改善。请读下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 1)(3)题。 第 17 页共 2
24、2 页 (1)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 = 90 - 1 -31 式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纬度, 取正值;3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1 )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 30。)建了两幢商品住宅楼(上图),某户居民买到了 北楼一楼一层的一套房子。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 ) A .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9 个月 (2)为避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 阳光直接照射。那么在两幢楼房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A. 20 米 B.30 米 C.40
25、 米 D.50 米(2) tan35 M)7 tan45 1 tan60 wl732 (3)若其中某房主欲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 A I I 打 涉 (3) D fl i 个层面,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第(2)题,根据提供的公式先算出当地一年中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 3023 . 5 =36 . 5 与提供的 tan35 =0 . 7 最接近,由楼间距不变(40 米)可计算出南楼的高度约 40 xtan35 ,即约为 30 米。第(3)本题要明白吸收板与楼顶平面的夹角应等于直射点与 所在地纬距的原理。 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依据
2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包换比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 的楼高和楼间距直接算出要保证北楼阳光不被遮挡的最低太阳高度为 tan a =69 十 40=1 725, 再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H=60 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故推算出阳光被挡时间为 6 个月。 【答案】(1) C (2) B 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 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不 合理的是( ) 【解析】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中和文中的信息,特别是要先根据图中 第 13 页共 22 页 :trr 【例题】 (10 分)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2 点 28 分,四川省发生里氏
27、觀曲16 剧捉 (N& 腫) MM Utt St 17 Mi i悖 -?戈成均犬誥艺金 K 舸 It It BSSx) 上的苣嚴 2 -1 i 第 19 页共 22 页 8.0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目前已有三万多人遇难,无 数房屋垮塌。由于地震产生滑坡,山石导致河流截断,四川省震区堰塞湖总数为 34 个。 (1) 这次大地震是地处 _ 板块与 _ 板块交界处的龙门山断层触动的, 该断层属中国南北地震带中的川滇地震带部分。 该地震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地层中 (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莫霍界面 (2) 地震发生时,在楼里的人先感觉到地
28、面 _ 运动,然后地面 _ 运动(上下 或左右),这是因为 _ _ 。而此时在都江堰水库划船的人们只感觉到船 _ 运 动(上下或左右),原因是 (10 分) (3) 地震的发生人类很难进行预测, 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知识的, 主要来自对 _ 的研 究,在某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此界面是 _ 。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答案】:(1)印度洋 亚欧 A ( 3 分)(2)上下 左右 纵波传播速度要快于 横波 上下 纵波能够在水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5 分)(3)地震波 古登堡界面(2 分) 【感悟高考真题】 (2010 江苏高考) 图 2 为 6 月
29、22 日与 12 月 22 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 3 4 题。 3. 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 .丁、甲、乙、丙 4. 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丁、乙 C .丁、乙、丙、甲 D .甲、丙、乙、丁 【答案】:B 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W30 宀10豐*第 20 页共 22 页 第 3 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 而且第 21 页共 22 页 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
30、度大, 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 90 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 B。第 4 题,根据第 3 题,再依据 6 月 22 日和 12 月 22 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 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 0 度而且小于 60 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余类推。 (2010 山东高考) 图 2 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5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 出时间为 5 时。读图回答 3-4 题。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 1
31、7 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正午 太阳高度等知识,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当日该地是 5 时日出,以中午 12 时为当地白天的中间分界线,则该 地日落时间应该是 19 时,选项 A 错误。因该地的昼长时间为 14 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 夏季,即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说明此时当地的昼长与北纬 20左右的海口市 的白昼要长一些,选项 B 正确。 (2010 北京高考) 图 2 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 图中经纬
32、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 答第 3-6 题。 低* - 弋科 - 髙 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第 22 页共 22 页 第 23 页共 22 页 【解析】 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甲地日出地方时 6 点, 日落地方时 18 点;无地转偏向力,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达 90 度,自转线速度大于其 它非赤道地区, 故 1 题选择 AD。 当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上的甲地日出时即 120cE 为 6 点时, 求得 20CW, 160cE (东西半球界线)时间分别是 20 时 40 分、8 时 40 分,故 2 选择 BD。 (2009 四川高考)图 3 是经纬网图,已知 M
33、地位于赤道,N 地比 P 地先见到日落, 此刻,图中 70 度以内为极昼,再过 8 小时,N 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 34 题。C. 8 D. 10 【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知识、 中国陆地行政区划的范围及轮廓、 省级行政中心的 大致位置,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陆地部分的最南位置大致在北纬 20最北端在北纬 53两地 垂直距离的纬度差约 33由于题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选项 B 正确。 (2009 广东高考)读图 8,回答 12 题。 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2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 分界线上,当甲地
34、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 选) ( ) A.4 时 40 分 B.8 时 40 分 图耳杲日忆乙,臥四地笛 半球 柱拴或丧长余倉民 是(双 C.16 时 40 分 D.20 时 40 分 第 24 页共 22 页 【答案】 C 半球为南半球。70 度以内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 20 So再过 8 小时,N 地太阳高度达当 日最大,说明此时 N 地的地方时为 4 时,N 地的经度为 30 E,则太阳直射点在 150 Eo所 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岸,有暖流经过。 4图辐范围内 ( )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 地原野一篇片
35、枯黄 【答案】 B 【解析】此刻,各地分属两个日期。此日,太阳直射在 20 S,但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哪 一个方向运动,因此不能确定白昼的变化。 N 地位于 30 E、30 S,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正 值夏季,草木葱绿。 (2009 广东高考)图 5 中 a 为晨昏线,e 为经线,b 为 c 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 56 题。3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 世界著名C. 暖流流经D. 热带沙漠【解析】N 地比 P 地先见到日落,说明 N 地在 P 地的东侧,因此自传方向为顺时针,所示 ( ) 第 25 页共 22 页 - - 初始运动力向 - 偏转方向 n c u 【答案
36、】1.A 2.C 【解析】当 a、c 两线重叠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b 为 c 线上地球自转线 速度最大的点,因此 b 在赤道上,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地球 1 月初时,位 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008 上海高考)(十三)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 ”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 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9 分) 18CT 5.当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 b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c 两线重叠时, 6.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 b 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 第
37、 26 页共 22 页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 45 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46.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_ 地。 47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_ 。 (单项选择) A .甲地最大 B .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 .三地相同 48.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 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日点。 【解析】本题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为北极点。北 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一次判断出时间为 12 与 22 日前后。甲乙丙三地,乙地纬度最低, 因而一年中昼夜长
38、短变化最小。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H = 90 | 一 01 ( $为所求点 的纬度,0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算出甲乙丙三地的年最高太阳高度分别为 53 26 90 83 26年最低太阳高度角分别为 6 3443 836 34由此可知,一年中三地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分别是 (53 266 34、( 90 43 8、( 83 2 弘 36 34,结果为 46 52 答案为 D。48 题主要晨昏线与地方时和日期变更线问题。先求出甲乙丙三地现在地方时分 别 12 时、10 时、8 时,所以丙地最后进入第二天,需要 16 小时。届时甲地为 23 日 4 时。 【答案】: 45、 经度 180
39、。、南纬 23. 5。; 12 月 22 日 46、 乙 47、 D 48、16 小时;23 日; 04 时 (2008 全国卷 1 )图 3 中 a 是经线,Q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 811 题 第 27 页共 22 页 &若 Q 地的地方时为 5 时 30 分,贝 U Q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 .北半球、10 月 B.南半球、5 月 C.北半球、5 月 D .南半球、8 月 9. 若 Q 地的地方时为 2 时 30 分,则 Q 地的纬度可能为 A . 30。40 B . 45。55 第 28 页共 22 页 D. 60。70 10. 当 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
40、的月份及时刻是 8. 【解析】若 Q 点的地方时为 5 时 30 分,则可确定 Q 点是晨线和经线的交点,而且此时 该地昼长夜短,符合条件的应该是 Co 【答案】C 9. 【解析】若 Q 地为 2 时 30 分日出,则该地昼长达 19 小时,故只有 D 符合。 【答案】D 10. 【解析】若 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夏半年昼长夜短,冬半年昼短夜长,故 B 答案不符; 若 4 时 30 分日出,则昼长为为 15 小时,而低纬度地区任何时间都不会有这种情况故排除 C; 3 月 21 日昼夜等长,4 月昼长不会一下增加到 14 个小时,所以答案只能是 A o 【答案】A 11. 【解析】用作辅助图的方法。题干要求每天同一时刻,就可以 以图中时 刻为准,认定 b 经线始终在图中左侧,则 a 经线的位置就可能在经线 c dc 之间,而要除过 6 时、18 时,贝U a 经线就不能出现在 c 经线的位置,一年中晨 昏线从 1 到 2 和从 2 到 1 的变化就会导致交点集中分布在南北两个区间。 【答案】D 【考点精题精练】 右图中的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网山西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题(含答案)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年驻马店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中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国网四川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国网广西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年鸡西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6国家管网集团校园招聘(河北招17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10kV及以下配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医疗器械质量记录和凭证管理制度
- 建设项目创标杆工程策划方案
- 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 2024贵阳市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道德
- 内瘘穿刺点感染的预防
- 银行贷后管理办法
- 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
-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培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