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面料肌理中的探究_第1页
基于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面料肌理中的探究_第2页
基于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面料肌理中的探究_第3页
基于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面料肌理中的探究_第4页
基于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面料肌理中的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面料肌理中的探究    【摘要】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闻名于世的晚商时期的都城,殷墟时期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青铜器作为青铜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几千年地传承发现过程中,由于环境、湿度、储藏条件不同,使青铜器的表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锈蚀痕迹。青铜器的锈蚀痕迹不仅对文物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艺术创作中较为新颖的灵感来源。在纺织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面料肌理成为时装艺术当中最直接有力的视觉语言,将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痕迹与时装的面料进行结合,既是方法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时装艺术风格上的突破。以青铜

2、器锈蚀痕迹为实验的切入点,通过锈蚀痕迹的肌理和形态进行分析处理,并最终在时装艺术的成衣设计中体现。实现了对纺织面料肌理的创新和应用,不仅丰富了时装艺术地表现力,还增加了面料质感的生动性,为今后的时装艺术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新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是艺术生命力的再传承。【关键词】青铜器锈蚀痕迹;面料肌理;时装艺术;创新实验j633 a 1007-4198(2021)03-148-03【本文著录格式】方娇.基于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面料肌理中的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3):148-150.一、研究背景时装艺术的发展

3、总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往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品位,而时装面料则是时装艺术中最为基础的视觉语言,它在表达设计师或艺术家的理念与创意时,往往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著名的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缪西娅·普拉达(miuccia·prada)女士曾说过:“对我而言,服装设计工作的90%来源于面料设计,这是我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因为面料决定了一系列服装的成败。”时装面料的创新研发设计已然成为当下时装设计的必然趋势,时装面料的创新甚至成为时装设计新的灵感切入点,为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发挥创造了巨大的、新颖的艺术空间,成为了时装艺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新的契机,因此,面料肌理的创新研究是非常迫切必要的。

4、时装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地挖掘蕴含在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文化精髓,吸取历史宝库中的独特文化符号,使有形的时装成为拥有艺术灵魂的作品,融入到无形的意境空间中。青铜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设计师或艺术家作为创作元素加以艺术创作和应用,但是大部分艺术作品往往局限于青铜器上的视觉图形,将其作为主要视觉元素进行加工设计;在时装面料中则常常被应用到数码印花或者简单的刺绣形式中,整体艺术形式较为单一。此次研究将青铜器上的锈蚀痕迹作为面料肌理的出发点是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在时装艺术创作中更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和应用,我们可以通过时装艺术的创新,更加深入感受其丰富的美学价值,并思考

5、时装艺术的发展方向,以原创且独特的设计方法对中国时装艺术文化做出贡献。二、青铜器锈蚀痕迹的概述(一)青铜器锈蚀痕迹的分类河南安阳的殷商文化中,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都是以厚锈为主,青铜器表面形成了十分丰富的锈蚀肌理,层次多变,立体堆叠,色彩也在斑驳的层次中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变化,在几千年的时光变迁中,形成了独特而又神秘的锈蚀痕迹,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为艺术创作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探索性。根据青铜器锈蚀痕迹的不同腐蚀成分与表面结构,锈蚀痕迹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贴骨锈,也称为皮壳,其主要表面特征是在青铜器的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贴骨绣整体色泽湿润,质感偏厚实,呈现出枣皮红、古

6、漆绿、黑绿、黄绿等颜色。薄锈,也称为单层锈,主要特征是多数青铜器的表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锈蚀,整体锈蚀偏薄,层次感弱化,甚至在个别器皿的表面没有任何突出的锈蚀痕迹,在青铜器上会有金属光泽的出现。厚锈,因环境原因多出土于北方地区,以河南安阳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最为明显。厚锈的主要特征是立体感和层次感非常强,锈蚀颜色相对于其他锈蚀痕迹也较为丰富,通常在青铜器的最底层皮壳上,会呈现出多色锈蚀:红锈、浅绿锈、深绿锈等等,形成了十分丰富的锈蚀层次。发锈,是一种从青铜器铜胎基体里面产生的锈蚀痕迹,与前面介绍的三种锈蚀生成形式完全不同,前面三种锈蚀皆是在青铜器的表面结构产生,而发锈则是由内向外地形成发锈,其主

7、要特征就是在青铜器的表面形成单个且多的锈泡,颜色通常呈现出黑绿、深绿锈。(二)青铜器锈蚀痕迹的产生的原因中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以锡青铜和铅青铜为主流,青铜器长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在出土时,表面都会形成一些锈蚀痕迹,青铜器发生锈蚀痕迹包含了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生物腐蚀,其锈蚀机理是十分复杂的,与青铜器自身的材质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时间因素都有极大关系。影响青铜器锈蚀痕迹的主要因素可以归为:氧化气氛、潮湿环境、酸性环境等。(三)青铜器锈蚀痕迹的艺术创新实验和实践青铜器锈蚀痕迹的肌理形态丰富且多样,既有整体的视觉表现力又有肌理细节的特色之处。此次研究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表面的厚锈

8、为实验对象。因文物保护需求,此次实验中选用了安阳殷墟的青铜器的仿制品进行观察研究,将其置于高清显微镜下,在高清100倍微观镜头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厚锈的整体形态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同时其分布形式极具偶然性,与整个青铜器的底色形成相互渗透的画面感,虚实结合的肌理痕迹主次分明而又若隐若现,有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傲人姿态。厚锈的色彩上则呈现出十分雅致的色调,整体是高对比的色调,亮度较高的绿锈分布在较暗的青铜器表面中,又在肌理行间点缀了若干黄锈,多彩而不迷乱,在整体的锈蚀肌理中,充满了藝术性的和谐氛围。1.锈蚀肌理的创新模拟实验在这次青铜器锈蚀痕迹模拟实验中,采用了化学法,即化学腐蚀法。首先选用了三种不

9、同厚度的红铜板为实验基底,在固定的范围内,使用铜绿水原液进行涂抹,在一段时间之后,附着铜绿水原液的地方呈现出被腐蚀的痕迹。根据不同厚度形成的锈蚀痕迹不同,厚度越厚,腐蚀痕迹相对较轻,厚度最薄的铜板呈现出较为厚重的锈蚀痕迹。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呈现的锈蚀结构不同,在第一阶段,锈蚀痕迹主要是以黑铜矿和孔雀石为主,第二阶段锈蚀痕迹则是白铅矿和锡石为主。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在第二阶段生成的锈蚀痕迹有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肌理层次,相较第一阶段而言,更适合用来艺术创作。2.锈蚀肌理的创新艺术加工根据实验第二阶段得到的锈蚀痕迹,通过分析整体形态和艺术特征,决定采用符合其风格特点的提花织物进行

10、实践。提花织物的触觉肌理感是二维平面织物中立体感较强的织物形式,强烈的触觉感和立体的层次感是提花织物的一大优势,提花面料的织物形态与锈蚀痕迹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很相似的重合,二者的结合能够在提花织物的表面形成近似锈蚀肌理的浮雕感和颗粒感的触觉效果。首先,将在第二实验阶段得到的锈蚀肌理图案,对其进行电脑软件处理分析,将锈蚀痕迹进行提炼概括,着重表现绿锈痕迹,弱化其底部着色。在保持整体斑驳锈蚀肌理感的同时,加强图案的整体性和美观性,从而形成黑色底色与绿锈肌理相互映衬的视觉肌理图案。其次,将处理好的锈蚀肌理视觉图案在电脑提花织物程序中进行编排组合,确定经纬线的具体组成形式和构成织法,而色彩的组织安排则是

11、依托于处理好的锈蚀肌理视觉图案,在具体的纱线配色中,必须考虑到色彩的空间混色效果,从而具体确定纱线的颜色配比。最后,将纱线穿梭布置于提花织布机上,从而将锈蚀肌理在提花面料中完整呈现。三、青铜器锈蚀痕迹在时装肌理面料中的探究(一)时装肌理面料中的情感表现方法“情感”是指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时装艺术创作过程中,面料的肌理化设计是注入设计师情感的过程,作为精神层面的内在情感,往往通过题材与表现方法去体现。将主题深入研究,通过面料肌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形成时装艺术的情感张力,从而进一步在作品中体会和感悟设计师所带来的精神世界,最终成为设计师与观者的情感共鸣。在面料

12、肌理的创作中,艺术的精神本质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转化到作品当中,在通常情况下,面料的肌理设计被分为两大类: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在作品中主要依靠人的视觉感官去感受,它通常表现为对自然界特征图案和纹样的模仿和提炼,如江河湖海的形态模仿、花鸟鱼虫的元素设计、山石树木肌理拓印等等。视觉肌理地表现形式往往主张对时装面料的装饰性,以实现对时装艺术视觉情感表达和对观者的视觉情感提升。从表现具体方法来看,视觉肌理的设计中常常以具象形态或者抽象形态呈现在时装面料之中,通过数码印花、蜡染、扎染等二维平面的不同手段技法,去表达视觉肌理的形态语言和情感世界。触觉肌理则是通过触觉去感知面料的肌理效果,真实的触感能

13、够使观者产生较大的情感共鸣,如温柔或强硬、轻便或厚重、自由或束缚,都是较为直观的艺术表现。就时装面料设计而言,触觉肌理可以提升时装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在面料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的起伏中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更深的情感。触觉肌理的具体实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用到面料设计的加法,如贴花、刺绣、堆叠、提花等,或者在面料设计当中使用减法,比如烧花、镂空、剪切、剥离等。肌理面料在时装艺术中是很好的情感表达方法,强调面料本身的同时,也在艺术作品当中加强了情感的直观释放,从而形成独特的时装艺术风格。(二)青銅器锈蚀肌理面料在时装艺术中的创新时装艺术中面料肌理的创新,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艺术形态,此次研究的肌理面料,不

14、仅仅是青铜器锈蚀痕迹的一次创意体现,更是提花织物的艺术表现力的一次提升,让我们既可以在提花织物面料中感受到历史留下的特有印记的魅力,又可以在创新实验中找到时装艺术的另一个突破点。1.锈蚀肌理在时装艺术中的学科突破青铜器的锈蚀痕迹一直以来是考古学专家研究的领域,锈蚀痕迹对于保护文物的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青铜器本身的器皿研究或者青铜纹样的研究。此次研究中,将青铜器的锈蚀肌理作为这次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实现了跨学科的文化交融,打破了时装艺术中面料肌理设计的惯性思维,让我们在时装艺术的形式中能够感受到青铜器的历史厚重感和美学价值。时装艺术的未来发展已经不仅仅

15、局限于在设计领域、艺术领域这些固有的范畴内寻找灵感,更多跨学科灵感的加入,更多跨学科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时装艺术走向更高的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2.锈蚀肌理在时装艺术中的艺术突破青铜器的锈蚀痕迹以其独有的色彩特点和视觉形态呈现在时装艺术中时,展现了传统艺术在新的时装艺术形式中独有的生命力,创新的同时依旧保持着历史的厚重意味。在面料肌理的纱线色彩中,极大地还原了青铜器锈蚀痕迹的原有色彩,同时为了增加视觉的活跃性,适当加入了一些橘色的对比色,在成衣设计之后,形成了多层次的视觉感受。整体的时装表现中,面料的深黑底色与明亮的绿色肌理形成了高调的色彩对比,华丽而朴素的视觉效果在时装的肌理中释放。青铜器自身的

16、厚锈是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的,当它体现在时装上面时,选用的是较为光滑的纱线,通过纱线的粗细变化,经纬交织的过程中产生厚重的而又立体的肌理效果,对于锈蚀肌理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时装艺术中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精神上的凝聚。为时装艺术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艺术研究方向。四、结语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装艺术作为上层精神建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再单一的局限于服装的日常实用性和商业性,它已经逐步走向了当代艺术的范畴,形成了以时装为载体的艺术品形式。时装艺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步走向了与特殊材料和科学技术结合的高度,而时装的面料作为最传统的时装载体之一也必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这是设计师必须面对的迫切思考题。时装面料在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对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播,对于跨学科灵感的采集,对于创新角度的实验与探索,这些都可以为时装面料的革新带来新的思路。时装面料的革新对于推动时装艺术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在创新的面料语言中,时装艺术可以在艺术层面和观念层面形成更深刻的精神理念,从而为我国时装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