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_第1页
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_第2页
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_第3页
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_第4页
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少数民族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王琨摘要:古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远在古时就已从我国传入亚洲的一些其他国家。文章以知网上的成果为主要线索,从伽倻琴、雅托噶两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筝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伽倻琴的研究最早,与雅托噶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筝,在研究上有一定的区域性。关键词:古箏   伽倻琴   雅托噶:j607                  :a           

2、0;          :1008-3359(2019)18-0006-02古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在秦国一带广泛流行,故而也有秦筝之名,两千多年的历史承载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古筝有九大流派,其中朝鲜筝与蒙古筝是少数民族筝派,使用的乐器通常称为伽倻琴、雅托噶。自20世纪60年代,有关少数民族筝的研究逐步开始并日益丰富。一、伽倻琴中国、朝鲜、韩国都有朝鲜民族,朝鲜筝是他们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有伽倻琴之称,有五声和七声两种音阶排列方法,指肉弹奏,可用于独奏、伴奏等。以“伽倻琴”为关键词在知网检索到相关文章60多篇,最早的文章见于1964年。(一)伽倻琴的

3、形制改良与演奏技巧方面伽倻琴形制及演奏技巧是学者们十分关注的领域,相关的成果最多。文红宣在伽倻琴在中国的改良与发展中提到,伽倻琴19世纪末由朝鲜传入中国。50年代延边歌舞团对伽倻琴进行了仿制,国家还派金震、崔山明等赴朝鲜国立音乐大学留学,后期在延边地区成立艺术学校并设伽倻琴等专业。但流传下来的散调调弦法给新曲目带来转调上的不便,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改革。此后,在中国使用的伽倻琴大致可分为传统散调伽倻琴和改良后的21弦伽倻琴两类。李秀莲在传统乐器改革得失探微以朝鲜族乐器伽倻琴为例中指出,伽倻琴改革至25弦后以七声音阶定弦,其音量更大易于调音,开发了新的演奏法可演奏多种风格的作品

4、,并且对改革后伽倻琴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二)伽倻琴源流考伽倻琴相关的硕士论文共7篇,山东大学宋飞飞的硕士论文古筝与伽倻琴历史考,对伽倻琴的源流进行了追溯。文中指出伽倻琴一直是受古筝的影响而发展的,有关古筝的发展历程以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为时间轴,从名称、起源、形制、材质、艺术特性、文化属性、新中国筝乐的发展、流派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论述。伽倻琴的发展历程则从起源、传承与发展进行了阐释。朝鲜史书三国史记及韩国大世界百科事典都有关于伽倻琴起源的记载。隋书·东夷传旧唐书·音乐志对百济乐的乐器也有所载。伽倻琴的产生晚于古筝,古型伽倻琴用于宫廷音乐,散调伽倻琴用于民间

5、音乐,流派则是以地域和风格划分的,当代出现了不少被改良的伽倻琴。(三)伽倻琴的传承与作品探微伽倻琴承载了民族文化,其传承问题是需要重视的。记者姜美玉2013年在延边龙井市:最大规模伽倻琴合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报道了854人组成的伽倻琴合奏阵容,可见学习的人数量之多。但2015年李琼丹在朝鲜族乐器伽倻琴的教学与发展探索中提到,伽倻琴学习的人寥寥无几,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刻分析,还提出了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几点方案。有关伽倻琴乐曲形式及作品的成果,如金震、肖之的伽倻琴散调音乐中详尽的解释说明了这种大型器乐曲形式。延边大学李明红的硕士论文安国敏交响音乐创作研究以随想曲、伽倻琴组曲为主,对我的故乡沈清

6、的创作背景进行了阐释,对音乐也作了详尽的分析。除上述三个方向的成果外,伽倻琴与古筝的比较研究性文章,如吉林大学穆童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和朝鲜半岛音乐的交流与影响古筝与伽倻琴的比较等。二、雅托噶蒙古筝又称雅托噶, 始于宋元时期,五声音阶非依次排列定弦,音色粗犷洪亮。在我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蒙古国等地流行。从知网上现有的文献来看,雅托噶的相关文章有30多篇,大体分为历史文化、演奏风格、传承教育、形制改革四个研究方向。(一)雅托噶的历史文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额尔敦在雅托噶文献考中指出,雅托噶弹奏最早见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有关汉文的记载见于南宋赵珙撰王国维笺证的蒙鞑北录&#

7、183;燕聚舞乐。此后的玉山璞稿·斯歌二首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明郑氏子瑟谱清史稿等文献都有相关的记载。传统雅托噶与古瑟在形制等方面近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娅茹在蒙元时期的雅托噶(蒙古筝)中对雅托噶的历史作了全面的梳理。蒙古汗国时期木华黎征战途中吸收借鉴了很多民族乐器。元朝时出现了很多新乐器,雅托噶随蒙古人口的迁移,辗转来到内地,并在倒喇戏、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祭祀音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表达思乡情感的独奏曲白翎雀问世。北元时期的雅托噶也一直在蒙古草原上流传。清会典详尽记录了雅托噶在笳吹乐章番部合奏中的应用。林丹汗时期仍然延续之前的宴会体制。(二)雅托噶演奏风

8、格及作品探究对于雅托噶演奏风格、曲目等方面的研究多见于硕士论文中,内蒙古大学陈奕萱的硕士论文文化交融下的“蒙古筝”研究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为例,对蒙古族潮尔歌曲圣主成吉思汗、“蒙古筝”协奏曲夏日布协奏曲,以及一些民歌弹唱作品进行了详尽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慧玲的硕士论文雅托噶(蒙古筝)音乐作品研究,从创作技法、织体类型、音乐创作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上海音乐学院李若洋的硕士论文从演奏角度看内蒙古地区雅托噶的传统与现状,以阿都沁阿尔斯等曲目为例比较了流行于锡林郭勒与鄂尔多斯两个地区雅托噶的演奏技法及风格。就现当代的雅托噶传播与改革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呼吁学者们保护这件面临半失传的乐器

9、。(三)雅托噶的传承方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刘小璐的硕士论文娜仁格日乐对雅托噶的传承研究以阿斯尔曲目为例中提到,娜仁格日乐在1985至1995年间将12弦传统雅托噶改为19弦定型沿用至今,她还曾赴蒙古国讲学半年,回国后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任教培养了多名雅托噶传人。阿斯尔是器乐合奏的统称,雅托噶是其中的组成乐器(也可以独奏的形式演奏),在演奏中乐手们会依据乐器的特点即兴发挥。扎木苏和娜仁格日乐是师徒传承谱系,他们在演奏同一乐曲时风格迥异。娜仁格日乐继承了由扎木苏传承的10首阿斯尔乐曲,并对乐曲进行了记谱和整理。在她的雅托噶教学中有阿斯尔等传统曲目和一部分改编曲。在演奏方面,继承了“双指应弦”,还用

10、“器乐化”的语言对蒙古族民歌进行了改编等。除以上几方面的成果外,还有一部分比较研究性文章,如内蒙古师范大学敖登的硕士论文中国传统古筝南北流派及蒙古筝的比较研究等。三、结语以上的研究视角多侧重于形制、演奏、传承、创作等方面,吉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但筝究竟是何时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而后发展而成伽倻琴的?有学者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有学者认为是隋唐时期。虽有史料,但这其中的记载需要进一步的推敲与考量。雅托噶的成果大多为同一学者不同研究方向发表的多篇论文。伽倻琴与雅托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既注重保留传统又满足新时代的音乐需求。筝乐在茫茫大陆留存,发展至今早已不是简单传承乐器而已,更多传承

11、的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参考文献:1额尔敦.雅托噶文献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02).2姜美玉.延边龙井市:最大规模伽倻琴合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j.中国品牌,2013,(10).3金震;肖之.伽倻琴散调音乐j.中国音乐,1989,(04).4李琼丹.朝鲜族乐器伽倻琴的教学与发展探索j.当代音乐,2015,(01).5李秀莲.传统乐器改革得失探微以朝鲜族乐器伽倻琴为例j.民族音乐,2010,(03).6文红宣.伽倻琴在中国的改良与发展j.人民音乐,2007,(04).7娅茹.蒙元時期的雅托噶(蒙古筝)j.前沿,2013,(21).8敖登.中国传统古筝南北流派及蒙古筝的比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9陈奕萱.文化交融下的“蒙古筝”研究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年.10李明红.安国敏交响音乐创作研究以随想曲我的故乡、伽倻琴组曲沈清为主d.延吉:延边大学,2012年.11李若洋.从演奏角度看内蒙古地区雅托噶的传统与现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12刘小璐.娜仁格日乐对雅托噶的传承研究以阿斯尔曲目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6年.13穆童.中国古代音乐和朝鲜半岛音乐的交流与影响古筝与伽倻琴的比较d.长春:吉林大学,2009年.14宋飞飞.古筝与伽倻琴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