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我教孔乙己 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张国生 一 我教孔乙己,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动机培养起来了,注意力、探究精神、创造意识也就加强了。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此我首先问学生: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然后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的好朋友孙伏园,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其次是布置一道有趣的预习题:孔乙己失踪了,
2、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请你帮助填写: 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 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 性别年龄 籍贯现住 外貌特征 身材 面容 衣着 语言特征 性格行为特征 职业及工作单位 最后露面时的情况 时间地点 事由 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 见证人 推测下落 联系人姓名地址 档案填写人 年月日 我这样设计,是想尽力把学习安排得像玩一样,寓学于玩。这种玩,看似语文之外,实则语文之中。请看下面两段实录: (布置预习时。) 生:老师,“档案”有些项目课文里没有怎么办?例如籍贯。 师:就是,没有怎么办?我正想问你们。 生:写“不详”不清不知道。 师:对呀。 生:照片怎么办? 师:大家说怎么办? 生:
3、写“无”画一个。 师:对,你觉得孔乙己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检查预习时。) 师:有画“照片”的吗? 生:我画了。 师:哇,画得很好啊!你画出了两个特点: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脸上夹些伤痕。让同学们看看。(拿着巡回展示,同学们赞赏、惊异) 生:老师,安慧也画得很像。 师:我看看是很像,还画出了长衫上的补丁,画出了喝酒的姿势。也让同学们看看(巡回展示)你们两个都很有美术才能啊,多才多艺! 这样设计,表面看是画画,是玩,但谁能说这不是语文学习,不是对课文的理解呢? 二 我教孔乙己,很重视课文的朗读。 朗读课文,本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当然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可惜现在许多老师不大注意运用。我却
4、始终钟情于它,因为正确的朗读,意味着正确的理解,况且,它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请看下面一段实录: 师: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咱们把“叫道”改成“说”行不行? 生:不行。“叫”声音大。 师:那么,读这句该怎么“叫”?“叫”得不太好。这样吧,老师读读,你们看行不行(小声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生:不行,这是关心语气。 师:第二种:(训斥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生:不行,像警察训罪犯。 师:第三种:(张扬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生:行了。 师:那么你这样读一读。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该怎样读?注意,是
5、“嚷”,而且是“高声嚷”。你高声嚷一嚷。 这样的读,绝不仅是读,更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人物。这这样练习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是表演,那样,课堂气氛一点是热烈欢快的。 师:“窃书不能算偷”读得不对重音应在哪个字上? 生:在“窃”上。 师:“窃”与“偷”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但又有点区别 生:“窃”有文言色彩。 师:孔乙己就是利用这点区别将自己与“偷”相区别自命清高。但这种争辩显得十分荒谬可笑,有点自欺欺人。 重音正确与否,也标志着理解正确与否,关系到人物的思想性格。 师:(指名)你读读这一段。 生: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
6、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 “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 师:停“哦”读几声? 生:二声四声。 师: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是二声,一是四声。读几声,关系到内容的理解和掌柜的态度。读二声,表示什么? 生:好奇询问。 师:对。读四声呢? 生:表示不关心冷漠。 师:那么究竟该读几声呢? 生:该读四声,因为掌柜的态度是冷漠该读二声,从后文看,掌柜的追问“后来怎么样”“打折了怎样呢”,可见他是好奇的,想知道究竟。也不是太好奇,因为后来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师:老师归结一下:你想表示冷漠,就读四声;想表示好奇,就读四声。但我觉得这里还是读四声,但
7、应是一种低程度的好奇,是介乎冷漠与好奇之间的好奇,毕竟后文写“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该读几声,往往也是大有文章的。不同的声调,意思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还关系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生:(读)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师:这句重音在哪里? 生:发昏丁举人他。 师:对,表示别人家的东西还可偷,“他”家,是不能偷的,因为丁举人权势赫赫,凶恶残酷。偷他家,是“发昏”。那么咱们重读一遍 师:这一段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甚至适合表演。这样,我找一个同学和我配合表演我当掌柜,谁当酒客?(笑) 生:张思远林琳(笑,气氛热烈) 师:好(装作打
8、算盘,模拟算盘声)噼里啪啦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生:“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师:不行,你得“嗞儿”装作喝一口酒,再喷一扣酒气,然后再说话。(笑) 生:(嗞儿装作喝一口酒)“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笑声此起彼伏。略) 这样朗读和表演,就不只是理解课文思想和艺术、培养朗读能力了,而且它还大大提高语文课的“愉快指数”,大大提高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做老师和学生的收获将是多方面的。 三 我教孔乙己,很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 常有一些老师问我:张老师,你都怎么分析课文?我回答:我从来不“分析课文”。那你怎么上课,怎么处理教材呢?我回答:我上课的全程由一些
9、“练习群”组成,这些“练习群”以课文阅读为纲,其实都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 语文训练首先要抓住关键,以少胜多。现在有些教师是“以多取胜”、“大运动量练习”:多读、多写、多练、多记、多做题,大量作业、大印练习、大买资料(题库)、大量考试。我认为,这样“多”和“大”,即使考了高分也不算本事,因为这不但破坏学习兴趣,影响其他各科,还对学生是一种摧残你把学生当成了苦力!有的学生就说,他们上语文课如受惩罚,如做苦工、如蹲监狱! 一篇课文,可以出一千道题不止,但这一千道题的绝大多数会琐碎而价值不高,浪费时间而没多大用处。抓住关键知识出几道、十几、最多几十道,反而事半功倍。语文教师的功夫,往往就表现在这里。我
10、教孔乙己所抓的关键问题是: 、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什么? 、乙己穿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话满口之乎者也,表现他什么性格特征? 、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仅是酒客们笑孔乙己,掌柜,“我”,甚至连孩子们也都笑他,为什么?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有什么言外之意? 、掌柜是怎样想起孔乙己长久没来了?“十九个钱”后来为什么不提了? 、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大约”、“的确”相矛盾吗?应怎样理
11、解? 其次要联系生活,注重实用。知识有有用与无用之分,用处也有大小之别。孔乙己为什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我认为,重要原因是不注重有用知识,只注意了“回”字的四种写法之类的“垃圾知识”。同样道理,现在的语文教学上也有类似知识垃圾。例如有些老师总要出一些连语法学家也有争议的语法练习题,既难为学生。在例如判断某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有的还要判断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其实,是不是比喻句以及是哪一类比喻句都无关紧要,对学生来说,与其让他辨别,远不如让他写一个比喻句有用。 孔乙己一课,我抓以下有实用价值的知识点进行训练: 字,重点抓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前者如“附和”、“涨价”、“踱进”;后者如“舀水”、“
12、蘸酒”、“乙己”等。 词,一是抓生词,二是抓用得准确生动的,如“踱进”可不可以改成“走进”、“迈进”?三是抓起重要作用的,如“叫道”能否换成“说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再”字能否删去?等等。下面提供一段实录,看看我怎样处理“踱”字。 师: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踱”是什么意思?查查字典。 生:慢慢地走动。 师:你能不能给我踱一踱。 生:(踱。大家笑) 师:“踱”得不错。这里为什么用“踱进”,而不用“走进”“迈进”?想一想,“踱”的,是什么人? 生:富人。 师:我发现我走路很快,上班下班,来去匆匆,要超好多人。为什么? 生:忙。 师:是啊,我是一分钟
13、都不想耽误的。还有,咱们这里的人走路慢 生:广东人走路快。 师:尤其是深圳人,更快的是香港人、日本人。他们为什么快? 生:忙啊忙着挣钱。 师:是啊。那么,这里“踱”的是什么人? 生:闲人悠闲自在的人养尊处优的人无所事事的人。 师:对喽,一个“踱”字,就显示的艺术功力哟给“踱”加上着重号。 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扎扎实实学语文、学词汇,肯定是富有“语文味”的。 句,抓有思想、有艺术的。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等。但要注意,不要字字句句都发掘“微言大意”。例如有老师问:“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什么?答案是“有自食其力的条件”。这就牵强附会了世上身材不高大的人有的
14、是:拿破仑、列宁、鲁迅难道他们就不具备自食其力的条件吗? 段,主要抓段的作用、段内逻辑联系、段与段的关系,并选精彩文段做阅读练习。 篇,包括主旨立意、结构布局、风格特色等。 以上是就阅读而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表达。表达,我给学生提出的目标是:清楚、准确、完备。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句话,都要清楚、准确。而清楚、准确,往往从一些细小的地方训练起。请看下面两段实录: 师: “我”是不是鲁迅?为什么“我”不是鲁迅? 生:这是小说。 师:光答“这是小说”还不清楚完备,应答:因为这是小说,而小说中的人名、地名是虚构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答题,一定要清楚、准确、完备。 师:“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
15、”和“的确”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写是不是病句?应怎样理解? 生:(各抒己见,但都不够好。还有念各种教辅资料的,但符合我要求的还没有)。 师:我告诉你一种方法你先解释为什么“的确”死了,再解释为什么是“大约”看看我的解释 四 我教孔乙己,既重视“练”,也重视“讲”。 讲,现在“名声”不太好。人们一般都认为,练,就是“启发式”;而讲,则是“注入式”。所以现在许多老师都忌讳讲,排斥讲,避免讲,而大量采用“满堂问”、“满堂练”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公开教学尤其如此。其实,判断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决不能简单地根据是讲还是练。讲,未必就是注入式;练,也未必就是启发式。关键是讲得是否合适,练得是否恰当,能否启发思
16、维,能否增长能力,能否提高学习效率。讲和练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甚至,讲,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一个教师不会讲,或不善讲,是学识浅薄、思想贫乏、口才不佳的表现。 上这一课,我很重视练,而且有课前的练、课中的练、课后的练。但我也很重视“讲”,这一课我着重讲以下三处: 、讲学生不懂处: 有些知识学生根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练”是无济于事的;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启发诱导,也往往启而不发。这时候,讲,是最佳选择。例如,孔乙己的悲剧是不是科举制度造成的呢?学生没人能满意地回答。于是我就讲了这样一段: 过去一般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是科举制度毒害的结果,这有一定的道理从根本上说,科举制度是为封建
17、统治阶级培养和选拔官吏的。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必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在统治者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引诱之下,读书人的“正路”就是“读书做官”。这样,考上的,往往就成了丁举人,有钱有势;考不上的,往往就成了孔乙己,贫困潦倒。 但对此也有不同观点实际上科举制度并没有使考中者都成为丁举人,也没有使落第者都成为孔乙己,相反,它造就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苏轼、文天祥等国家栋梁和文化大师。 科举制度的产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起码并不像有些
18、人说的那么坏。西方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都对科举所体现出的平等和公平原则惊叹和折服。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相比之下,与其说孔乙己的悲剧是科举制度毒害的结果,不如说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剧 这种讲,是“练”无法代替的。 、讲认识新颖、深刻处。 例如在讨论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时,我讲: 其实,这种麻木、冷漠,以揭别人的隐私,戳别人的疮疤为快乐的行为,也是一种“国民劣根性”。前几天央视六套又播阿正传了,你们看了吗?作为“国民劣根性”代表的阿,不也是以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为快乐吗?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认识到这一点,并把它写进孔乙己、阿正传等小说。因此孔乙己有其极高、极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探讨是不是冷漠的社会摧残了他的时候,我对学生讲: 封建制度、等级制度毒害了广大世人,包括这些酒客的灵魂,使他们思想麻木冷漠、不辩是非。对于成为统治者的丁举人,他们不敢反抗,不敢谴责,不敢抨击,甚至还怀有敬畏之心;而对于地位低下的孔乙己,却认为他无能,百般奚落、耍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辛酸与不幸上 但此说也有不足:冷漠世情可以摧残孔乙己,但还不至于夺其性命。 我认为,以上认识,一般学生认识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茶艺师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物流园区发展模式与创新案例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践与绿色基金管理报告
- 2025年特色小镇产业培育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区域发展报告
- 2025年教育游戏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设计指南
- 2025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中的水环境治理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报告
- 威海鑫山冶金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
- 推拿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低价股份转让协议及后续股权权益保障合同
- GB/T 45972-2025装配式建筑用混凝土板材生产成套装备技术要求
- 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郭艳萍 钟立)全套教案课件
- 2024新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单词汉译英默写表(开学版)
- 美的集团工作流程体系
- 港口和码头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外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
- 水利工程拦水坝建设方案实例
- 新学期+心动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5年标准)出资收车协议书
- 6G多维度切片QoS保障-洞察及研究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