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八大水系及其特点贵州的河流主要有八大水系,分属两大流域。苗岭以北属于长江流域,有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四大水系。苗岭以南属于珠江流域,也有四大水系,它们是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乌江水系: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 889 千米,流域面积 6.6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9% ,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源流称三岔河,自西向东流经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在织金和黔西交界处与北来的六冲河汇合后称为乌江,自西向东流至思南县后转向北流,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长江。乌江水系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
2、。年来水量 549 亿立方米,与黄河水量相当。乌江具有水力发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先后建成乌江渡、东风、普定、洪家渡、引子渡、索风营等大中型水电站,并进行了乌江渡扩能,构皮滩大型水电站在建。另外,乌江景色十分秀丽,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乌江流域流经贵州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乌江水系的开发对贵州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赤水河綦江水系:主要位于贵州省的北部,包括赤水河、桐梓河和綦江上源松坎河。赤水河是长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威信县雨河乡,干流进入贵州西部毕节市后成为川黔界河,流经金沙县、习水县、赤水市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贵州境内长299 千米,流
3、域面积 1.14 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习水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5.3亿立方米。赤水河地处滇、 黔、 川三省交界处, 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的美誉。流域内有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国酒茅台酒、习酒、郎酒等中国名酒都产于河流两岸;也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足迹。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的上源,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流经滇、黔、桂交界处的三江口后,成为黔、桂两省区的界河,至望谟县的蔗香乡与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干流在贵州境内长263 千米,主要支流有黄泥河和马别河。流域内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52.1 亿立方米。已建成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196-1-102:2025 EN Coaxial communication cables - Part 1-102: Electrical test methods - Test for insulation resistance of cable dielectric
- 健康营养学课件
- 华东版八上数学试卷
- 皇冠中学初三数学试卷
- 医院设备科管理课件
- 真空虾仁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机械零部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2025届广东省七校联合体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钛合金设备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健康理疗师培训课件资源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能艾灸服务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默写表(人教版)
- DB50T 990-202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铁路电力线路运行与检修》课件 第五章 电力线路运行与维护
- 2024年交通基础设施行业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 10kV油浸式变压器技术规范书-通 用部分
- 专题1 重要词汇复习及专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试题版)
- 化学品培训资料
- 【物 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人教版
- 公司质量管理简介
- 子宫腺肌病三级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