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水共融的“时光容器”_第1页
与山水共融的“时光容器”_第2页
与山水共融的“时光容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山水共融的“时光容器”摘 要:当盲目追随现代主义,中国变成千城一面时,王 澍却不断进行建筑实验挖掘新的可能, 找寻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 建筑的平衡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就是其建筑思想的典型作品, 本文通过人的四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对这个建筑群体 的体验来分析和论述建筑群体与基地山水、浙江当地民居的关 系,它好似一个承载着历史时间与个人记忆的容器, 重现着人们 记忆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某些回忆。阅读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不是只从表象上让你感 觉那是有“江南味道”的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如果 用人的的五感中的四感(视觉、 触觉、听觉、嗅觉)去身临其 境地体会,才能发现跳出书本杂

2、志之外属于个人的 那些记忆。一 视觉体验(1)园林诗意的布局 以文人自居的王澍偏好于中国山水画与文人私家园林, 他曾 在自己两室一厅的住宅中“造园”, 正如他所说: “我任何一个 建筑都是园林。”基地保持原有的鱼塘、溪流、茭白地、芦苇, 建筑以中国绘画的散点构图顺势而造,星星点点地围绕着这座 50 多米的象山,校园二期的建筑呈三面围合的四合院式做北朝 南面对象山。 远观校园, 所有的建筑都如尺度被放大了的江南民 居吸附在半山之中, 找不到建筑与景观的边界, 没有“大多数大 学”那样的中轴线布局, 没有“标志性”的巨大而突兀建筑, 它 只是静静地融在山水之间,形成山和建筑的唱和关系。(2)颜色

3、王澍运用写诗的方法来设计校园, 他说: “如山南的房子偏 黑、偏暗,现代主义以白色为主,我以前也经常白色的建筑,山 南是我第一次用大面积的暗和黑的材料,因为它没有太多隔音, 只是淡淡的夜晚。”没有刻意还原传统江南民居白墙黛瓦的颜 色,而是顺应建筑外立面由瓦片、砖组合而成的暗灰色,对比减 弱也是建筑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的方法。(3)开窗与门洞 在这个偌大的建筑群中开窗和门洞几乎是很难区分的的, 有 时窗与门等大同行,只是材质上的区分,大致有三种形式。一种 是内似于勒 . 柯布西耶在朗香教堂中设计的大大小小、横竖交织 的长方体窗, 建筑的厚实体量感上挖这样的窗洞或是门洞使建筑 内部空间过廊的光影交错

4、, 它们看似有序又无序地排列, 透过每 一个高低大小各异、 延续排列的窗洞从里往外看都是不一样的风 景角度,现代建筑几何型的设计中却流淌着中国园林移步易景的 奇妙感受。另一种方式是既作窗也作门用当地杉木做檐廊的门 扇,门扇外撒满阳光的檐廊供人们穿行, 自由开合的门扇内有意 营造的昏暗通廊,按王澍自己的话说是具有中国窗户意味的 “幽”,远观这样由夸大尺度的木门扇组成的建筑似传统江南民 居的垂直式组合。 还有一种方式是夸大了尺度的形如中国园林里窗柩的开洞的方式,不规则的开洞形状似太湖石。二 触觉体验 其中一些建筑的斜坡屋顶和建筑表面采用了江南一带民居 常使用的瓦爿墙技术, 一共收集了 700 多万

5、片从拆迁现场回收的 不同年代的瓦片。 中国建筑的材料自古是循环利用的, 王澍凭着 这样的记忆,将瓦片、青砖、龙骨砖、碎缸片、石材这些经历过 历史冲刷的旧物再利用。 触及这些传统建筑使用的材质, 你很难 辨认这座新校园的“年龄”, 那些记忆中的建筑材质把你带回到 “曾经”。江南多雨,绵绵细雨的时节,雨水顺着由砖瓦铺成的 斜坡屋顶顺势而下, 雨水浸湿了满是风尘的瓦片, 显露出它曾经 的青色, 时间长了会慢慢生出青苔。 当人用手触及这些有生命力 的材质时的感受正是王澍通过他的建筑传达出的记忆中的“江 南味道”。除了这些相对坚硬的材质外, 校园内还会发现大面积选用当 地杉木做成的门扇,保留木头原始的纹

6、理。浙江盛产毛竹,竹条 编织的护栏或建筑表面的“竹席”,丝丝凉意的竹条相对石材、 砖瓦显得温润而亲切。三 听觉体验 记忆中的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什么样?或许是川流 不息的汽车鸣笛声,或许是嘈杂的闹市、七嘴八舌的对话声那么,记忆中的江南呢?游走于这座校园, 沉心 闭目、仔细聆听,有从不远处象山吹来穿过檐廊的风声,有细雨沿着瓦片滑落的滴答声,有风吹着杨柳树叶产生的哗哗声, 有校 园内圈养的鸭群发出的嘎嘎声,建筑顺势而造,因地而建,最后 自然中的细节演奏出一支婉转的民乐,这些声音留在来过这里的人们记忆之中。四嗅觉体验制作香水的调香师用若干花、草、植物调制出芬芳而精致的 香水,那么这里就像是王澍用建筑、植物、动物、山、水调制出 的一瓶巨大的盛满“江南”味道的容器。 不仅是校园内花与树木 的香气,还有青山、静静流淌的小溪,建筑完全融合于这样的自 然之中,雨天浸湿的砖瓦、青石板生出青苔,丝润的空气中有淡 淡的霉菌味,风一吹气味飘散到各个角落。 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嗅 觉体验也在潜移默化地加深我们对着这座校园的记忆。在王澍诗意化处理手法中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承载着王澍个人童年时对于田野、 手作的记忆,也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