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济南环城游憩带调研团基于地理分布 市环城游憩带视角的济南 发展现状研究70198)年3月日201mifziho:111 ii! ill :111 nil mil第一作者场范磊(20qst)02管理学院2008级旅游管理j / 济南類带调研团其他作者:姜红娟徐菁王雪莹(会计)黎才东崔凌昊基于地理分布视角的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研究及策略探讨范磊姜红娟卿洲徐菁王雪莹 崔凌昊黎才东(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在分析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地理分布 特征,认为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具有游憩地呈非均质扇形放射状分布,各类型游憩 地数量差距较大,景区质量总体不高,游憩
2、地围绕中心城区沿三条交通干线形成 三大组团等特点,认识到济南环城游憩地的发展仍处于初级自发阶段,缺乏规范 和引导。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全市通盘考虑的基础下,强化游憩带薄弱环节建设, 完善游憩带交通网络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协调搭配各类游憩地数量比例,积极对 接周边城市、开拓更大市场等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期对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地理分布;济南;环城游憩带;现状;策略环城游憩带(rebam)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 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沱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來旅游者和经常光顾的 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人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rebam在区域旅
3、游规 划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批纪80年代初,前苏联地理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最早对城市周边的游 憩地带产生注意,他认为,城市周围的娱圧带的发展是对城一由化的一种弥补和反 动。之后,生态旅游学家人平韦弗等也注意到城市郊区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国内对此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是吴必虎, 他在对北京、上海等城市郊区旅游开发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城游憩 带(rebam)理论,对城市周边的旅游地及相关旅游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初步 建立起规范研究的框架。冃前,对该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耍集中在环城游憩带 (rebam)的定义、空间分布、市场特征、地位与功能、开发模式和可持
4、续发展 策略等方面。一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济南,又称“泉城”,位于山东中西部,血积8227平方千米,总人口 658 万,其中,市区人口 353万。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金融中心, 贯通南北、承接东西,是环渤海经济带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重更的中心城市, 是国内外闻名的以“泉水文化”著称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同时,作为山东西 部最人的交通枢纽,济南处于山东省两条著名的旅游线路一一山水圣人游和齐鲁 风情游的交汇处,是山东省内最大的旅游集散和中转地,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 带动效应。济南市现辖市小、历下、历城、天桥、槐前、长清6区,商河、济阳、平阴 3县,章丘1县级市。具中,市中、历下
5、、天桥、槐荫4区为济南市中心城区, 长清区、历城区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拥有广阔的城市郊区腹地,章丘、济阳、 商河、平阴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市。考虑到市中、历下、天桥、槐前等市内4 区管辖区域均含郊区部分,为保障郊区概念的完整性,故以二环路为界,统一将 上述各区二环路以外部分按郊区看待。按照地缘远近、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借鉴旅游圈层相关理 论,综合考虑,将市内4区郊区部分定义为近郊区域(内缘区),历城、长清和 章丘2区1市全境定义为中郊区域(外缘区),济阳、商河、平阴3县全境定义 为远郊区域。近年來,济南注郊区形成了很多新兴景区,据初步统计,济南山郊区景区 63处。各游憩带包含的景区
6、名称与类型及地区分布状况见表1:表1济南市环城游憩地统计分类表环城游憩带全市各县市区游憩地名称与类型近郊 (内缘区) 游憩带(3)历下区(2)1龙洞风景区1浆水泉风景区天桥区(1)1黄河森林公园中郊(外缘区) 游憩带(50)历城区(22)1华山风景区4董家镇农业科技示范园2辛弃疾纪念馆 1蟠龙山森林公园1东龙洞风景区1菠萝峪休闲度假区 3世际园景区4艾家农业示范村2太甲山石刻造像3金 象山游乐园1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2四门塔旅游区3 九顶塔民俗风情园1水帘峡风景区1药乡国家森林公园 3锦云川乐园5卧虎山滑雪场3栩树湾民俗风景区3野 生动物世界1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1锦绣川休闲度假区 6济钢温泉度
7、假村长清区(13)3济南国际园博园6莲台山度假村1五峰山风景区5崗云 湖国际高尔夫球场2灵岩寺风景区1卧龙峪生态风景区 1凤凰岭生态旅游区2莲花洞石刻造像2双乳山汉墓2 孝堂山汉墓祠2大峰山齐长城风景区2卧佛山游览城3 齐鲁战国影视城章丘市(15)1白云湖风景区2平陵城古城2城子崖遗址2洛庄汉墓 1百脉泉公园1济南植物园1圣井危山风景区1锦屏山 旅游度假区1垛庄水库景区1 =王峪山水风景区1七星 台旅游风景区2朱家峪民俗旅游区2赵八洞石窟1胡山 省级森林公园2兴国寺远郊游憩带平阴县(5)4平阴玫瑰园2胡庄天主教堂1翠屏山2洪范池1云(10)翠山风景区济阳县(2)2玉皇冢遗址2商周文化遗址商河县
8、(3)6商河温泉度假区2汉墓群2古城遗址注:1为自然风光类;2为历史人文类;3为主题游乐类;4为生态农业类;5为运动健身 类;6为休闲度假类由表1可知,通过近年來的积极建设,济南山郊区已具有数量众多,种类齐 全的游憩地,基本形成了近郊(内缘区)、屮郊(外缘区)、远郊相结合的环城游 憩带。二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地理分布特征及相关分析(一)游憩带总体地理分布特征1 游憩带整体呈非均质扇形分布济南市郊区环城游憩带围绕中心城区呈非均质放射状分布,出于集聚和分散的同时作用,景区在各县市区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表1、图2可以看出, 历城区(22处)、长清区(13处)、章丘市(15处)等中郊游憩带各类游憩资源
9、 较为丰富,共计50处,占全市游憩地总数的80%;济阳县(2处)、商河县(3)、 平阴县(5处)等远郊游憩带受资源条件限制,游憩地数量相对较少,共计10 处,占全市总数15%,而市内4区所辖的近郊区域受高地价影响和城市的整体规 划限制,游憩地数量最少,仅有在历下、天桥有3处分布,占全市总数5%o通过对郊区各游憩地距中心城区的距离进行考察,由图1可知,绝人部分游 憩地都分布在距离市区15-45千米的环状圈层区域内,该区域主更覆盖历城、 长清、章丘、济阳等区市,与屮郊游憩带范围基木吻合。该区域内游憩地数量最 多,与中郊游憩带游憩资源丰富的特点相一致。目录平阴县丿'章丘市©k商河县
10、自然风光类 历史人文类 主题游乐类 生态农业类 运动健身类 休闲度假类45km 30km 15km图1济南市郊区各类景点分布图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行政界限、交通通达度、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差界等原因,市区北部和西部一带旅游功能尚未形成,即同样分布在距市 区15-45 t米圈层区域内的济阳县、徳州市齐河县游憩功能相对缺失,造成环 城游憩带主要向城市南部和东部地区延伸,环城游憩带围绕屮心城区星扇形向 东、南方向辐射分布,形成半环状。章丘市,7%5%平阴县. 商河县. 济阳县.历下区.天桥区.l历城区.35%长清区 21%休闲度僚. 运动缝身. 生态农业. 主题游乐.历史人文.厂自毬风光
11、.41%图3济南市各类游憩地数量比例图2济南市各县市区游憩地数量比例2游憩带沿交通干线呈放射状分布,形成三大集群以下截取济南市环城游憩带游憩地集屮分布的扇形区域,即历城、长清、章丘2区1市对游憩地分布与交通干线布局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图4可以看出,济南市郊区景区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聚集现彖大于扩散现 象,游憩地分布与城市交通线分布有紧密联系,在各种交通线路中,尤其与国省 道干线联系密切,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游客进出集散均 离不开交通设施,且环城游憩带地处城近郊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远程交通线对 其影响不甚明显。总体而言,济南市环城景区沿3条主要道路形成放射状轴线,形成三大集群, 分
12、别是东向经十东路联系的章丘游憩地集群,南向103省道联系的南部山区(历 城)游憩地集群,西南向104国道联系的长清游憩地集群。上述三大集群是济南 市环城游憩带游憩地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中,南部山区(历城)游憩地集群景区 数量最多,类型最为齐全,距离市区距离最近,已经发展成为济南环城游憩带中 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游憩区域。济南环城游憩地游憩地布局形成上述特征不仅与交通通达度密切相关,还与 济南南部山区独特的地形有关,绵延不绝的山脉形成了各游憩地集群的天然隔 断。当然,三人集群的分布基本与历城、氏清、章丘三区市的地域范围相一至, 很明显也是受各地区行政界限影响,各县市区各自为政现象仍普遍存在于济南环
13、 城游憩带的开发中。(二)游憩地按类型分布特征济南市环城游憩带游憩地类型主要可以分为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主题游乐、 生态农业、运动健身、休闲度假等6大类,通过对各类型游憩地的概念研究可知: 自然风光类游憩地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景点;历史人文类 游憩地主要包描宗教场所、历史遗迹、现代人文景点等人造景观;主题游乐类游 憩地主耍包括主题公园、游乐园、民俗村、影视城等;生态农业类游憩地包括农 家乐、农业博览园、农业示范村等;运动健身类游憩地包括高尔夫球场、游艇俱 乐部、滑雪场等;休闲度假类游憩地包括各类旅游度假区、度假村等。h前,济南市环城游憩带中已经形成了以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九
14、如山瀑 布群景区、百脉泉公园为代表的口然风光类游憩地;以灵岩寺风景区、四门塔旅 游区为代表的历史人文类游憩地;以金象山游兀园、九顶塔民俗风情园为代表的 主题游乐类游憩地;以眉云湖高尔夫球场、卧虎山滑雪场为代表的运动健身类游 憩地;以济钢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游憩地。可以说,济南环城游憩带游憩地类型较为齐全、种类丰富。各类型游憩地数 目详见表2:表2济南市各类游憩地区域分布表县市区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主题游乐生态农业运动健身休闲度假按区域计历下区2/2天桥区1/1历城区93621122长清区362/1113章丘市96/15济阳县/2/2商河县/2/13平阴县22/1/5按类型计26218323
15、总计63出表2可知,在济南山环城游憩带游憩地各类型中,以口然风光类(26处) 和历史人文类(21)游憩地为最多,明显高于其它各类游憩地数量,分布也最为 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县市区,两者的数量分别占济南市郊区游憩地数量的41% 和33%,其中自然风光类略高于历史人文类。这种现彖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 受自然条件和历史渊源影响,济南地处平原与山地交汇地带,山地和地下断层较 多,可供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拥有4000多 年历史,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从旅游者需求情况來看,这两类游憩地也是旅游者 比较感兴趣的两类。占总数第三位的是主题游乐类游憩地,为8处,占全市总数13%。这类景
16、区 多为近年兴建,共同特点是参与性强,注重休闲娱乐,同时具有一定刺激性,有 利于人身心的放松,受到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此外,生态农业类(3处)、运动俚身类(2处)和休闲度假类(3处)游憩 地数量相对较少,分别占全用总狮审挪、各療馬筑布聲态农业类游憩地缺乏的 原因主要是众多农村旅游开发档次低,数量虽多但质量较差,难以形城规模较大 的,具有一定彩响力的公认的游憩地,因而多耒纳入统计。而后两类游憩地投资 较大、运营成本高,因而投资风险高,所面对的多是商务客人和高收入人群。综上现状分析可知,济南山环城游憩带各类型游憩地分布还存在以下两个明 显特征:1 不同类型游憩地数量差异较大,与市场需求不完
17、全适应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近几年来,济南市人均收入迅速增长,居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旅游品位不断提 升,旅游需求呈现明显的高端化趋势。而口前济南市的各类型游憩地布局还存在 一定问题,各类游憩地数量比例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协调,游憩地类型千篇一律, 趋于单一,即自然风光类和历史人文类游憩地数量过多,两者数量占济南市游憩地总数的近3/4,而其它类型游憩地数量偏少,尤其是运动健身类和休闲度假类游憩地仅占全山游憩地总数的8%,存在严重短缺。2多数县市区游憩地类型不齐全,游憩带发育不完善作为济南环城游憩带的重耍组成部分,城郊各县市区的游憩地发展并不均 衡,除在数
18、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外,游憩地类型的匹配也不够完善。如图5,忖前 仅有历城区拥有全部6类游憩地,其次为长清区,拥有5类,平阴县为3类,而其它各县市区仅有1一2类,均存在游憩地类型单一的现状。各县市区z间的竞 争因此受到很人影响,游憩地数量多,类型齐全的历城、长清等地往往具有较强 的吸引力,而具它各县市难以与上述两区抗衡,在竞争中处丁不利地位,长此以往会加剧济南环城游憩带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不利于游憩带的整体发展。自然风光 i历史人文 主题游乐 生态农业 运动健身 休闲度假图5济南市县市区各类型游憩地数量统计图(三)游憩地按级别分布特征由表3可知,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内纳入统计的游憩地(景区)总数为6
19、3处, 其中aaaa级景区6处,aaa级景区7处,aa级景区6处,其它44处游憩地 均为未定级别景区。就各级别景区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而言,高等级景区仍集中在 历城、长清、章丘境内,可以说上述3区市基本垄断了全市的高等级景区,而其 它各区县高等级景区分布则近乎空白。作为文明中外的“泉城”和山东省西部的经济中心,相比较旅游发达地区以 及口身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济南环城游憩带的游憩地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出于游 憩地规模偏小质量较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合理的旅游网络,不利于知名度的 提升和对高端游客的吸引。此外,低品位游憩地的大量开发往往导致对旅游资源 的掠夺性、破坏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造成了极大的
20、压力,也导致了旅 游资源质量的严重下降。表3济南市县市区各级别游憩地数量统计表县市区aaaa 级aaa级aa级未定级别按区域计历下区/22天桥区/1/1历城区33/1622长清区112913章丘市223815济阳县/22商河县/33平阴县/145按级别计67644总计6 3三济南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对策通过上述对济南环城游憩带区域分布的详细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济南环城游 憩带的游憩地布局、类型配比、质量等级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可以看出,济南环 城游憩带的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游憩地开发还具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 我们认为济南市口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打破各县市区行政隔阂,对环城游憩带的 开发进行全市统筹
21、,通盘考虑。以下是在此基础上的具体相关措施:1推动环城游憩带布局均衡化通过对济南环城游憩带地域分布特征的分析可知,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发育 相对畸形,即游憩地过度集中于东南部,而北部和西部则相对缺失。这种现状的 长期存在不仅给东南部山区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和交通压力,也造成北部和四部 的旅游业发展长期滞后,难以聚集人气,不利于当地经济长远发展。通过对济南市西部和北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考查我们发现,济南市 区西部和北部多为平原地区,西部的槐荫、长清部分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湿地景 观;北部的天桥区有黄河、人工湖泊等景观,济阳县则具有良好的农业旅游开发 条件。而这些条件恰恰能与山地景观众多的东南部山
22、区形成互补。因此,要将西 部和北部地区确立为游憩带培育区域,如图6所示,进行重点开发,同时,耍加 强同徳州市的合作,将齐河县纳入济南市环城游憩带范困,加强开发,以作为济 南市环城游憩带西北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完善后的北部和西部将实现济南 环城游憩带的完善发育,既能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和新颖的游憩口的地,也能大 量分流东南部的客流,减轻其生态压力和交通压力。图例 县市区 o 乡镇 黄河 国省道县市界. 设想道洪j 丿济阳县西北部游憩地重点培育区域章丘市y章丘游憩地集群港沟' v*=309国道南部山区(历城)游憩地集群长清游憩地集群104国道图6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构想图2完善郊区路网布
23、局,开通旅游专线车,提高各游憩地通达度上文中提到的济南环城游憩带中历城、章丘、长清三大游憩地集群与市区的 交通联系基本依靠区域内唯一的干线公路,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极易发省交通拥 堵。这不仅与路网的布局问题有关,而但也受到旅游专线车缺乏,市民前往游憩 地多采取白驾车方式影响。所以说,完善市郊游憩地聚集区的交通布局迫在眉睫,作为市区联系三大游 憩地集群z首一一南部山区(历城)集群的103省道,交通压力最大,分流需求 最为迫切。通过对南部山区道路布局现状和游憩地的分布我们认为,如图6所示, 首先应建设连接线,打通仲宫镇与西侧长清区104国道的交通联系,使104国道 具备在旅游旺季分流103省道客流的能
24、力;其次,应改扩建原有彩石镇经过西营 镇通往柳埠镇的道路,捉升道路等级,为市区与南部山区之间开辟第二条交通干 线。鉴于南部山区地形条件复杂,上述两条道路的建设必要时可桥隧结合,以保 障道路宽度,减小坡度。此外,在交通旺季,应开通联系市区与各游憩地集群的公交化的旅游专线车 (市内经停公交枢纽诂,郊区取消村庄停靠点),尽量减少市民自驾出行。3对各类游憩地数量进行合理配比,提升游憩带整体质量针对济南环城有期待内游憩地同质化严重,相同类型旅游景区过多,景区粗 制滥造现象普遍的现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定位,通过发展不同的旅游景 点和项日,形成景区之间的差异化和不同类型游憩地搭配的合理化,全面提升游
25、憩带质量。对于济南而言,数量己经过剩的自然风光类和历史人文类游憩地的发展应加 以限制,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的自然景区和粗制滥造的人文景观人量出现;生态农 业类游憩地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不断发掘新景观,开发新形式,培育起一批 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点,即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空间, 也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对于目前相对缺乏的主题游怎类、 运动健身类和休闲度假类游憩地,要积极鼓励和吸引大企业进行开发,通过上述 各类大型游憩地的建设,推动济南城郊旅游由一日游向二日游乃至多日游的转 化,为不断走向文明富裕的省城居民提供富有特色的休闲产品,提升省会城市品 位。耍鼓励游憩带内
26、具备条件的景区积极申报等级评定,引导游憩地向正规化、 规范化发展,高级别景区的增多将带动游憩带整体质量的提升,而这又将会推动 济南旅游业向高端化的发展。4发挥省会优势,对接省会城市群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和山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 件。随着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规划的出炉,济南的中心地位将愈加得以凸 显。目前,山东省已着手规划省会城市群内的轨道交通建设,即以济南市为中心, 联系周边德州、聊城、泰安、莱芜、淄博、东营、滨州7市的轨道交通网在不久 即将动工兴建。图7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在省会城市群内的位置济南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环城游憩带的发展要积极对接省会城市群的概 念,要明确济南的环城游憩带服务对象不仅仅是济南市居民,而要进最大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启2025乐理考试学习智库的有效实践与运用指南试题及答案
- 理清2025年乐理考试中的知识点框架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升农产品电商的社会影响力试题及答案
- 肿瘤早筛技术临床应用案例研究及2025年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系统学习乐理的路径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技术创新与成果鉴定报告2025
- 热工安全规程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与社会责任考核题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演变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 食品冷链物流温控技术在生鲜电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字词积累》期末复习课件
- 装修材料的购销合同
- 2025年江西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台达DELTA变频器VFD-EL系列使用说明书和手册(完整中文版)VFD007EL23A
-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含答案
- 课题申报书:“四新”建设背景下教育创新与课程数字化实践研究
- 年加工2万吨再生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2025年公司各部门管理规章制度(4篇)
- 2025年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版《VOCs废气处理设施安全检查表》(全)
-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5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