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重点班, 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 道题,每题1.5 分,共 60 分)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宣布:美国于 1977 年 9 月 5 日发射的“旅行者"1 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天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旅行者”1 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a.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b。 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c。 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d.观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2. 若“旅行者 "1 号在今后的飞行过程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
2、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a. 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答案】 1。 a2。 b【解析】【1 题详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旅行者 "1 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 说明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 故 a 项正确 ; 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这些行星轨道面,b 错;耀斑爆发的周期是11 年,c 错;从北极上空看 , 金星是顺时针方向自转的,d 错. 据此分析选a。【2 题详解】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b正确;运动周期、大气的成分、土壤等条件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但不是必备条件,故a、c、d 项错误。据此分析选b。【
3、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内部条件: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223。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极光【答案】 b【解析】【详解】太阳大气层从里往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各层对应的太阳活动依次是光球层上有太阳黑子活动,色球层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有太阳风。据此结合选项选b。【点睛】太阳
4、大气层从里往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各层对应的太阳活动依次是光球层上有太阳黑子活动 , 色球层有耀斑和日珥, 日冕层有太阳风。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其活动周期为11 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表现在:影响地球气候,如中纬度地区树木年轮的变化规律呈现11 年的特点; 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 产生磁暴现象 , 在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等.4. 观测太阳黑子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最不适合的是()a.使用熏黑的玻璃片观测b.直接通过肉眼观测c.通过电焊护目镜观测d。 用望远镜把太阳投影到投影板观测【答案】 b【
5、解析】【详解】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区,直接通过肉眼观测由于光线太强容易刺伤眼睛, 不适合,选b。5. 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同一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定一样同一经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定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地区纬度位置相同, 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a. b.c。d.【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 在同一纬度地区, 地形不同, 自转线速度也不一样,错。 同一经度地区 , 受地形影响,自转线速度不一定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错。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地区,对。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
6、海拔低的地区,对。c 对.a 、b、 d错.【考点定位】自转线速度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各题: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 图中角 是黄赤交角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7。 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 不可能出现的是()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 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 无大气环流现象d。 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答案】 6. d7。 c【解析】 试题分析:【6 题详解】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5 °, a
7、错。图中角 是黄赤交角, b 错。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c错。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 对. 故选 d.【7 题详解】若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 对. 全球无四季变化,b 对。高低纬度间正午太阳高度仍然有差异,所以仍然存在大气环流,c错。全球昼夜等长,d 对。故选c。【考点定位】黄赤交角【名师点睛】当黄赤交角等于零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无四季变化;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极昼(夜)的范围扩大,即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极昼(夜 ) 的范围缩小,即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8。如
8、下图,能够正确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状况的是()a.b.c。d。【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夏至日时,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时,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故 c图正确。考点 : 该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9. 下面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 用 a 或 b 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地位于热带地区b. 乙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c. 丙地
9、位于北半球d。 图乙中 , 阳光 a 是该地夏至日的阳光【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运动。甲地一年中太阳有时在南侧有时在北侧,判断该地位于回归线之间; 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当地南侧,故判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当地北侧,故判断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故选 b 项。10. 读“太阳光照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c. 这一天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d. a 和 c地太阳刚刚下山,是昏线【答案】 b【解析】【详解】图中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必为二至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因此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
10、日 , 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接近远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a 和 c 地太阳刚刚升起,是晨线。据此分析选b。11。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b.西五区比西四区早1 小时c.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d。 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答案】 b【解析】【详解】 由于太阳东升西落, 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西五区比西四区靠西,故西五区比西四区晚1 小时,选b。【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
11、度数(2 )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 则: 经度差 =两地经度相加2 。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 15°/ 小时;或经度差x4 分钟每度 (1 小时 =15 度, 1 度=4 分钟) 3 。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 =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12. 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a. 9月 24 日 2 时b. 6月 22 日 8 时c. 3月 21 日 0 时d. 12月 22
12、日 12 时【答案】 a【解析】o试题分析 : 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说明晨昏线过南北两极,时间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又有题干信息可知, 本初子午线0 经线对应的地方时为18: 00,即 0 时区的区时为18:00 ,东八区比零时区快八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为3 月 22 日 2 时或 9 月 24 日 2 时。考点: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点评: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解答本题需注意: ( 1)明确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过南北两极. (2) 北京时间指东八区区时。(3 )区时计算要找参考时间,遵循“东加西减”原则。13。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
13、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 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 5月 1 日b. 7月 1 日c. 8月 1 日d. 10月 1 日【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 北半球昼最长,日出最早是6 月 22 日,选项中只有7 月 1 日离 6 月 22 日最近 , 日出最早。 故选项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b。7 月 1 日.考点 : 本题考查北半球不同时间日出早晚的确定。点评: 本题考查北半球不同时间日出早晚的确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时间是夏至日。14. 元旦这一天 , 太阳直射点()a.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 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答案】 b【解
14、析】试题分析 : 元旦为 1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并向北移。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点评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12 月 22 日至次年6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如下图所示.15。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秋分日前后 ,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此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到冬至日昼达到最短、夜最短.考点 : 昼夜长短的变化。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
15、,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 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下列各题。16。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 千米左右 , 岩层的断裂处位于()a。 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17.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b.只有水平晃动, 没有上下颠簸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 , 后水平晃动【答案】 16。 a17。 d【解析】 试题分析:【16 题详解】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km,而在陆地部分,地壳厚度约33km,故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km,故判断位于地壳中 .【17 题详解】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该次地震发生于陆地上, 故纵波
16、先于横波到达地面,而使人们感觉先有上下颠簸 , 后水平晃动。考点 :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壳厚度分布的基本特征,并结合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即可判断。18。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b. 岩石圈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的一个圈层c. 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d.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答案】 a【解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
17、,随着高度的增加, 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外部圈层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地幔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内部圈层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地核地核厚度约3400km,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所以本题选择a 选项。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9。 a 、b、 c、d 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 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
18、用、重熔再生b. 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20。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a。 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 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 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d. 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答案】 19。 b20。 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19 题详解】根据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即可回答。【20 题详解】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
19、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 且与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有关系。21. 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与火山喷发相同的是()a。 冰川侵蚀b.风力沉积c。 变质作用d。 流水搬运【答案】 c【解析】【详解】冰川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搬运均属于外力作用,能量来源相同;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 选 c。【点睛】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划分为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
20、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22. 下列岩石与花岗岩属同一大类岩石的是()a。 大理岩b。 页岩c。 石灰岩【答案】 d【解析】d.玄武岩【详解】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大理岩为变质岩, 页岩、石灰岩为沉积岩; 玄武岩为喷出岩,属于岩浆岩. 故玄武岩与花岗岩同属岩浆岩,为同一大类,选d。【点睛】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喷出岩。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玄武岩为喷出岩,二者同属岩浆岩。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 回答下列各题。23。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a。 三角洲b.沙丘c。 冲 积扇d。 沙丘24。 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 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 风力侵蚀d.流水沉
21、积25。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a 。 风力b。 冰川c。 流水d。 植物【答案】 23。 c24. b25。 c【解析】试题分析 :【23 题详解】图 a-06 所示地貌是山麓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24 题详解】图 a-07 地貌为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25 题详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但是, 考生需要将这个问题和黄土高原本身形成的原因风力作用区分开 .考点:外力作用。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6.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27。 下列山地中 , 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
22、的是:a.庐山b。 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答案】 26. c27。 b【解析】 试题分析:【26 题详解】由图可知 :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断块上升形成的断块山.【27 题详解】庐山、华山、泰山是著名的断块山,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运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断块的运动方向,m为断块上升形成的断块山。小题2 需注意加点字,要求选不同的, 否则易误选。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 2016 年 10 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据此完
23、成下列各题.28。 “秋高气爽”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其原因是()a。 a 增强 c 减弱b。 a 增强 d 增强c. b减弱 c增强d. b增强 d 减弱29。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 ab。 bc. cd. d30. 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a. a 减弱b. b减弱c。 c 减弱d. d减弱31. 2016年 10 月重度雾霾期间, 京津冀地区()a。 静风天气多b。 空气对流强c.大气降水多d.气温日较差大【答案】 28. d29. c30。 b31。 a【解析】【28 题详解】a 是太阳辐射 ,b 是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c 是地面辐射,d是
24、大气逆辐射 . “秋高气爽”的天气,说明晴 天多 , 昼夜温差较大, 其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气温高 ;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气温低,故d 正确 , 其余选项可排除。【29 题详解】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故c正确。【30 题详解】发生雾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大气能见度低 , 故 b 正确。【31 题详解】雾的形成条件是静风、逆温天气 ,2017 年 10 月重度雾霾期间, 京津冀地区静风天气多,c 对. 大气降水多、 空气对流强、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雾的形成,雾霾天气少,a、b、d 错。【点睛】“秋高气爽" 是天气晴
25、朗,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较大。雾的形成条件是静风、逆温天气。降水、大风天气不利于雾形成。32。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a。 图中 4 点气压: a b c db. 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 b 处c。 近地面 a 处温度高于cd. a 、b、 c、d 之间没有可能形成热力环流【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 根据高空同一高度比较,b 处为高压, d 处是低压,可推断近地面的a 处是低压 ,c 处是高压 , 进而推断近地面a 处和 c 处分别是因为热和冷而形成低压和高压,c 对。近地面空气密度大a、c 的气压值比高空的 b、 d均要
26、大,所以四点气压高低是c>a b>d,高空空气由b 流向 d,所以 a、b 选项皆错。【考点定位】热水环流33. 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的布局如下图。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城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b。 一年中的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少c。 该城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d。 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答案】 c【解析】【详解】白天山坡温度上升快,所以山坡气流上升, 污染物被带到住宅区,所以居民发现白天的大气污染较严重。晚上山坡温度下降快,所以山坡气流下沉,住宅区气流被迫上升流走,所以居民发现晚上的大气污染较白天轻。由于产业发
27、展,大气污染加重,空气中的凝结核增多,所以晴天较以前减少, 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增多 . 据此分析选c。【点睛】山谷风:白天, 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 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 形成山风。读“气压带与风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34. abc 三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a. ab. bc。 cd.无法判断35。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图表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b。 b 图表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c。 c 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d。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36.受
28、甲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 且只分布在纬度30-40 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 没有这种气候类型【答案】 34. a35。 c36. a【解析】试题解析 :【34 题详解】三图对比, a 图表示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b 图表示春秋分日, 气压带风带关于赤道对称,c 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a 表示夏至,选a。【35 题详解】由图可知 ,a 图表示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b 图表示春秋分日,气压带风带关于赤道对称,c 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选c。【36 题详解】受甲气
29、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且只分布在纬度30 40 度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 40 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选a。【考点定位】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移动。【名师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 ,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可作答. 另外本题还需注意图中各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西风带。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7。下列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亚地区因海陆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风b。 东亚的冬季风使印度半岛寒冷少雨c.从风向来看 ,
30、冬季风为东南风, 夏季风为西北风d。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没有季风现象【答案】 a【解析】【详解】 东亚地区处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因海陆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风;南亚的冬季风使印度半岛高温少雨; 从风向来看 , 夏季风为东南风,冬季风为西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有季风现象。据此分析选a.下图为某地5 月 5 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38.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 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 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 39。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 气流下沉造成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答
31、案】 38. c39。 d【解析】【38 题详解】根据图示:本次天气系统是气温降低,降压升高,产生降水天气,所以为冷锋天气。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39 题详解】冷锋系统形成的降水是由于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的.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40。下列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a。 世界洋流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大洋环流b。 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洋流分布无规律c. 在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东岸,有寒流经过d. 大陆的东岸均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答案】 a【解析】【详解】世界洋流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大洋环流;南半球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 60° 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
32、, 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的西风漂流,规律性明显 ; 在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东岸,有暖流经过;北半球大陆的东岸均有寒暖流交汇, 形成渔场,南半球则没有。据此分析选a.【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 中低纬海区 ,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流动, 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 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 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 冬季刮东北季
33、风有关 .二 综合题 ( 共 4 道题,共计40 分)41。读图,回答问题.(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 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2) 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 , 洋流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若此环流位于太平洋海域,则洋流为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表示 环节,表示 环节 .(4) 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丁为 ,表示 作用,表示 作用, 表示 作用。【答案】(1)。 乙( 2)。 南(3).寒(4).秘鲁寒流( 5) 。 径流(6)。 水汽输送( 7) .岩浆岩(8).变质作用(9) .重熔再
34、生( 10) .冷却凝固【解析】【详解】( 1) 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相比,乙处为上升气流, 对应气温较高。(2) 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因环流呈现逆时针方向, 则该环流位于南半球,洋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西岸,按性质属于寒流。若此环流位于太平洋海域,则洋流为秘鲁寒流。(3) 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则乙为海洋,甲为陆地,表示径流环节, 表示海洋上空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环节。(4) 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 乙表示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 则丁为岩浆岩,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指向岩浆, 故表示重融再生作用,指向岩浆岩,故
35、其表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点睛】地质循环及岩石的转化:42. 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此图表示的是 月季风图。 e 的风向为 , f 的风向为 . (2)a 、c 两地中 , 气压低的是 。(3)e 地季风的成因是 a亚洲的山区高大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东亚的海洋最深【答案】( 1)。 7(2) 。 东南(3) .西南(4)。 a( 5) 。 b【解析】【详解】( 1)此图中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同纬度大陆气温高于海洋,故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夏季7 月季风图。 e 为东亚季风 , 风向为东南 ,f 为南亚季风,风向为西南。(2) a、c两地中, a 此时为气温高时, 为低压, c 此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场馆内部出租合同范本
- 外包钢铁加工合同范本
- 国企民营企业合同范本
- 外墙保温居间合同协议
- 基金销售提成合同范本
- 地摊档口转让合同范本
- 家政保洁公司合同范本
- 家政个人劳务合同范本
- 土方承包转让合同范本
- 大型停车场租赁协议书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第2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踢毽子介绍课件
- 【MOOC答案】《VLSI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东南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高中细节诚信班会课件
- DB23∕T 3294-2022 防洪工程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 洗衣师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脑梗塞急性期健康教育
- 渔业安全生产课件
- 生产安全参考教材化工安全与环保朱建军主编化工生产安全技术张
- 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查房
- 复合肥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