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过程汇报稿_第1页
磨课过程汇报稿_第2页
磨课过程汇报稿_第3页
磨课过程汇报稿_第4页
磨课过程汇报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炼方能成钢 我们的磨课过程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荆州市小数基地校第2届同课异构活动在我们川店小学举行,更荣幸我能够成为3人团队成员之一,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得到大家的亲临指导。我代表团队汇报磨课过程。自11月中旬接到市基地校同课异构的课题之后,孙校长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ppt),成立以张静副校长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率领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小组前后集中研究了3次,教师试教了3次,历时近1个月,品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更体会了一次次进步的喜悦。第一次集中研究是分配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在大家推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解读教材、授课、说磨课过

2、程的人员,制定了本次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即研究教材、解读教材、集体备课、反复试教(ppt)。并要求全体数学老师用一周的时间,对比研究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人教课标版教科书、北师大版、苏教版这四个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笔算除法的编排内容”,梳理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中,关于整数除法的编排体系,找到知识呈现的脉络,为下一次的教材解读做好准备。第二次集中研究是解读教材。由团队教材解读的汪李红老师主讲,大家对她的解读进行补充或指正。在解读教材中,我们理清了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中关于笔算除法的知识编排体系,(ppt),我们比较出了不同版本关于这节课教材的相同或不同(ppt),确定了本次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ppt)

3、为下面的集体备课指明了方向。第三次集中研究是集体备课。由授课教师高敏敏老师主讲,其他教师对她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本次集体备课,对高老师的备课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这是他的初次备课稿(ppt),这是她听了研究小组意见后进行修改的备课稿(ppt)。这次集体备课,研究小组主要给高老师指出了如下问题:1、一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离开了这个依据,我们设计的课就会谬以千里。2、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有环节,且每一个环节要有小目标。3、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是有区别的,要有预设。4、练习设计没有层次性。在研究小组的建议下,我们形成了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根据这个设计,我们开始了反复

4、试教环节。第一次试教是在荆州区小数团队的帮助下完成。我们拿着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满怀信心到荆州小学进行试教。课堂从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复习引入,引出本次课中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当课堂教学推进到84÷21时,老师满怀信心提出问题“除数不是整十数了,你能尝试计算吗?”学生可谓踊跃举手,老师高兴的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1“21*4=84,商是4”这还说得过去,没有离老师的目标很远;生2:“8÷2=4,4÷1=4,所以商是4”教师有点晕了,你怎么就是不上老师的道,把21看成20啊,学生!不然,我怎么交给你试商呢!没有办法,教师只好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将21

5、转化成20,变成整十数,可以来试商。第一次试教结束,荆州区小数团队成员,对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指导,(ppt)他们指出:本次课存在试商环节没有引导好,导致后面的调商环节学生学习时很困难,因此我们要在试商环节多下功夫,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里的20和21的作用;调商环节可以从尝试、产生矛盾、分析原因、解决矛盾这样的思路去设计。这次试教,解决了重难点如何突破的问题。第二次试教。在荆州小数团队的指导下,我们研究小组对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现在要试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教材用这么简单的一道计算来进行试商的教学?编者的意图在哪里?为什么要学习试商我们发现,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之所以要试商,是因为我们的乘

6、法口诀不能一次计算,要转化成整十数,最后最根本的是一位数,才能用口诀进行求商,因此,我们在笔算84÷21时,增加了与84÷20的对比,通过“你还能用口诀一下就求出商吗?怎样才能用口诀一下求出商呢?”只有用口诀,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将“21”转化成20。做了这些修改后,在本校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在试教中,解决了试商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调商还是有一些困难。好在这次,我们有幸请到了基地校的两位掌门人夏井川主任、罗雪莲主任亲临指导。他们听课后,夏主任给我们总结了经典的两句话:一句是“一眼看出商与需要尝试”一句是“试用谁来试,乘用谁来乘”罗主任对调商的教学进行了详细指导,如何呈

7、现学生课堂生成资源,这些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通过两位专家的指导,我们再次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试商,如果引导学生试商;怎样帮助学生弄清试商调商的算理等等,为第三次试教,找到了清晰的方向。第三次试教,我们在学校独立完成,因学校只有3个班级,要给三个同课异构的老师留下学生,我们只能选择很少的学生进行试教。这次试教我们主要对“试商调商”的环节进行了改变,将学生的课堂生成呈现变成:先呈现乘以60的,再呈现乘以62,但是用434-430的,再呈现乘以62,学生不能继续写的。这样的顺序呈现,紧密联系新学习的试商知识,产生新的矛盾冲突。老师说:我用刚刚学习的试商方法,为什么此路不通呢?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出调商的学习。试教后,我们发现这次学生对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已经掌握比较好,最后再次对练习的设计做了一点微调,形成了今天呈现的教学设计过程。在此次磨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解读教材和学生是设计一堂好课的前提;团队互助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基石;专家指导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坚强后盾;优秀的团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此,我们川店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非常感谢夏主任、罗主任及荆州市基地校伙伴们的无私帮助,有了你们,有了荆州市小数基地团队,课堂教学中再大的难题,终会迎刃而解。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农村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