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产生及预防措施_第1页
静电的产生及预防措施_第2页
静电的产生及预防措施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电的产生及预防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 ified acti on p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静电的产生及预防措施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方案,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 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 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

2、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静电是在宏观范围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电荷。当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接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力各不相同,在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使甲物体失去一局部电 子而带正电荷,乙物体获得一局部电子而带负电荷,如果摩 擦后别离的物体是绝缘体,那么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表 面 呈相对静止状态。一、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 物质内部特征(1) 由于不同物质使电子脱离原来的物体外表所需要的逸出功有所区别,因此,当它们两者紧密接触时,在接触面 上 就发生电子转移。逸出功小的物质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 逸 出功大的物质增加电子带负电荷。各种物质逸出功的不同 产生静电的根底(

3、2) 静电的产生与物质的导电性能有很大关系, 它们用电阻率来表示。 电阻率越小, 那么导 电性能越好。 根据大量实 验 资料得出的结论:电阻率为 1012 Q 的物质最易产生静 电,而大于1016 Q 或小于109 Q 的物质都不易产生 静 电。因此,电阻率是静电能否积聚的条件。(3) 物质的介电常数是决定静电电容的主要因素, 它与物 质的电阻率一起影响着静电产生的结果。(二 ) 外部条件作用1 摩擦起电 其主要表现形式除摩擦外还有撕裂、剥离、 拉伸、撞击 等。在工业生产中,如粉碎、筛选、滚压、搅拌、 喷涂、过 滤、抛光等工序,都会发生摩擦起电。2 附着带电 某种极性离子或自由电子附着在与大地

4、绝缘 的物体上, 也会使该物体呈带静电的现象。3. 感应起电 带电的物体还能使附近与它并不相接的另一导体外表 的 不同局部也出现极性相反的电荷的现象。4. 极化起电 某些物质,在静电场内,其内部或外表的分 子能产生极 化而出现电荷的现象,叫静电极化作用,如在绝 缘容器内盛 装带有静电的物体时,容器的外壁也具有带电性。在接地良好的导电体上产生静电后,静电会很快泄漏到 地面,但如果是绝缘体或接地不良, 电荷那么会越积越多, 形 成 很高的屯位。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很低位的物体 相 互接近时, 如电位差到达 300V 以上, 就会发生放电现象, 并 产生火花。二、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根本条件

5、静电成为引起爆炸 和火灾的点火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 条件:(1) 有能够产生静电的条件。(2) 积聚足够的电荷,到达火花放电电压的条件。(3) 要有能引起火花放电的放电间隙。(4) 发生的火花要有足够的能量。(5) 在间隙和周围环境中有可能被引爆的可燃气体或蒸 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治物,而且具备足够的浓只有在以上五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引起爆炸或火灾的发生三、防静电的根本措施一减少摩擦起电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合理选用生产设备和材料,尽量减 少 绝缘体间的摩擦、翻滚、碰撞、搅蹲工艺,或降低摩擦速 度 或流速,以减少静电的产生。二接地泄漏设备接地是导除静电最重要的措施。接地可以将带电物 体上产生的静电,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消除了静电荷的 大 量积聚,抑制了静电火花的产生。因此,对能够产生静电的物体,如管道、容器、贮罐、设备等都要有良好的接地。三降低电阻率对于不导电或低导电性的物质,可加人导电的填料或防静电剂,就能大大降低电阻率。增加电性,减少静电的积聚四增加空气湿度在条件允许时,采用提高设备内部和设备周围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增加空气的导电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