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_第1页
论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_第2页
论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_第3页
论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    二、以专业为载体,把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要求在完备的专业教学计划框架下,通过有机整合课内外教育来培养有德行修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一)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载体素质教育是一种理念,规定了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它需要有实现的载体。而专业正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载体,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通过专业教育的实施才能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社会性发展的好公民,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人际交往素质等

2、;同时,他也应该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专深的业务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素质,以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与创新品质。素质教育是一种策略,应贯穿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高校素质教育包含人文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学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开设基础课、选修课,甚至还专门开设“素质教育课”;素质教育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理渗透、相互融合,让理科学生补习人文素质,让文科学生补习科学素质(更不能由此而消解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素质教育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开展文体与科技活动课,误以为多搞活动就是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贯穿在学校的一切专业教育活动中,形成有机的

3、整体。(二)改进专业教学计划,促进素质结构优化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是分专业的。无论你是着眼于专业门类、专业学科、专业方向,还是着眼于专业板块,“专业”总是培养人才的基石和载体。各个不同的专业都会根据其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的类型以及不同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例、先后顺序和衔接关系,也规定了不同课程的学习、教学及考评方式等。实际上,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素质及其结构做了预期设计。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根据专业性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与专业课关系较远的基础课,可叫做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较近的基础课,可叫做专业基础课。根据选修要求,课程又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

4、类。如此一来,就有了必修和选修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类型。在课程计划中,存在着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文理素质之间的矛盾以及专业的窄与宽之间的矛盾。多年来关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普通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的讨论,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以专业为载体的高校素质教育,要求在课程结构中保证专业课的核心地位,保证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前提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文理渗透和专业适应性;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要适当增加选修课,并扩大选修范围;在条件成熟的学校或学院,可只对专业核心课及其模块进行基本规定,实行宽松选修的学分制,让学生有跨院系选课的自由,使学生在专

5、业发展上有相对的自主权和自决权。通过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在专业上,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外,重点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和专业创新能力;在全面素质上,并不追求各方面素养的齐头并进,重点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高尚情操、有良好道德观念、容易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人。素质教育要培养的人,应该是术有专攻、各有所长的专家,同时又是高素质的社会好公民。(三)在专业框架中通过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相结合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一种合力,都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服务。我国高等学校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不仅有一支强大的专业教师队伍

6、,还有一支强大的学生工作队伍。教学工作是以课堂为主,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工作是以课外学生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社会活动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整体教育。通过整体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学科技能,形成以学科为依托的实践能力,形成真正的学科思维,具备较强的学科敏感性。通过整体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以及学科素养向职业素养转化的迁移能力等。通过整体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对工作非常投入,能够

7、自觉地用专业和职业的规范要求自己,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把人的品质和工作(产品)的质量自觉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整体教育来挖掘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无论是文科教育还是理科教育,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这方面的眼光,而且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以及教学技能和技巧。发展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一种好的策略是:自觉地把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纳入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有以专业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整体观;挖掘所有教育环节的素质教育因素,提高它们与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相关度和效率;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实践者要自觉地提高自身的

8、素质,提高素质教育实践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有效性,真正培养出今天的社会乃至未来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专业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和专业修养有张力的内在统一。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有德行修养的人才,不是看他说了什么或者能说什么,而是看他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社会发展中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绝不是要培养不能较好地胜任一种社会职业的、温文尔雅的庸才;专业教育也绝不是要培养没有良好品质的干才。参考文献:1田建国.大学要把专业教育提升为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09-05(7).2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3

9、3.3a committee of the corporation, the academical faculty. reports on the course of instruction in yale colleger. new haven: hezekiah home, 1828: 6, 31.4amherst. the substance of two reports of the faculty of amherst college to the board of trustees, with the doings of the board thereonj. north amer

10、ican review, 1829(28): 294-311.5harvard committee.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report of harvard committee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6: xiii, 52.6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g/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1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7杨叔子.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大学发展战略思想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8(21):7-14.8杨叔子,刘献君,李光玉,等.在理工科大学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1-5.9祝家麟,陈德敏.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冲突与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6):17-19.10吴铭.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8-26(2).11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71-85.12韩红梅.试论基于专业的大学素质教育体系建构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