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训练_第1页
古诗词阅读训练_第2页
古诗词阅读训练_第3页
古诗词阅读训练_第4页
古诗词阅读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阅读训练(1) 说明:训练时间:一课时。满分:100分。篇目:回乡偶书(贺知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诵读节奏。(一)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0分)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 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抓住“离家”、“回”、“来”概括内容;感情,暗寓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自对句中,自伤“老大”之情。 “笑问客从何处来”,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

2、看似平淡的一问中。 答: 2简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10分)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先指出用了何种写法,并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写法;再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写法。如: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等)。 答: (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0分) 【答题思路】根据诗的内容,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诗人的心情。用来表达诗人心情的词语有:孤寂、伤感、思念、

3、依恋、抑郁、郁闷、寂寞、哀伤、哀痛、凄苦 答: 4 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的重复,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有意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谈谈你的理解。(10分) 【答题思路】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词句运用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地谈词语的运用,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 (三)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诗中第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10分) 【答题思路】第一问解释诗句的字面意义,第二问的答题思路是:为了抒发感情,为了突出主旨,为了渲染气氛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6 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10分) 【答题模式

4、】写法效果 写法,这里指的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些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这种写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用“/”划分这首诗的诵读节奏。(5分) 【答题思路】解答这类题,必须掌握古诗诵读节奏的知识。五言诗节奏一般按“2、2、 1”或“2、1、2”的音节划分,即通常所说的“五言三顿”。七言诗节奏一般按“2、2、2、1”或“2、2、1、2”音节划分

5、,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七言四顿”。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里往往不止一个节奏,有时同时拥有两种节奏或两种以上的节奏。 城 阙 辅 三 秦 , 风 烟 望 五 津 。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无 为 在 歧 路 , 儿 女 共 沾 巾 。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10分) 【答题模式】句意效果 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分析效果,表达了什么感情。答: (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

6、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用“/”划分这首诗的诵读节奏。(5分) 【答题思路】这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节奏一般按“2、2、2、1”或“2、2、1、2”音节划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特殊音节如数量词语的划分,就要特殊处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地 , 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怀 旧 空 吟 闻 笛赋 , 到 乡 翻 似 烂 柯 人 。沉 舟 侧 畔 千 帆过 ,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今 日 听 君 歌 一曲 , 暂 凭 杯 酒 长 精 神 。 10按下面要求写出诗句。(10分)表现沧桑巨变,给人恍如隔世感觉的诗句是: 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1

7、1简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在抒情手法上的特点。(10分)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指出用了何种写法,写法指古代诗歌常用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结合诗句说明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这种写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 1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离乡背井的伤感,也有老大回乡的喜悦。2这首诗用了比对的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3写出了诗人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深长思念。4、第一次写“巴山夜雨”,在于渲染环境与相思,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

8、见后秉烛长谈的画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无穷。重复“巴山夜雨”,表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回还往复的意境美。5、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6、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8、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管距离有多远,朋友的心永远在一起。表达了诗人面对别离不伤悲,心胸豁达的情怀。9、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

9、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1、作者运用用典抒情的手法,借“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怅惘心情。古诗词阅读训练(2)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分 数 说明:训练时间:一课时。满分:100分。篇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鉴赏: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诵读节奏。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用“/”划分诗句的节

10、奏。(10分) 【答题思路】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诗节奏一般按“2、2、2、 1”或“2、2、1、2”音节划分。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里往往不止一个节奏,有时同时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节奏。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 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简析这句诗的表现手法。(10分)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写法即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技巧等。根据“寄”“愁心”辨别,可知用了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注意题目要求是“简析”,而不是单独回答表现手法。答题分两步:指出用了何种写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11、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这种写法的效果,即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二)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分) 【答题思路】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大意。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佛寺楼台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写的是美好景色,表现的是什么感情就不言而喻了。 答: 4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10分)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写作手法即写法,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技巧三大类。这里主要是指艺术技巧。常见的艺术技巧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小中见

12、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以动写静、多角度描写等。答题时要准确指出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效果。 答:_ _ _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分) 【答题思路】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诗歌类别,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依据类别,概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这是一首哲理诗。第一句写塔高,因塔高又立在峰顶,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也才“不畏浮云遮望眼”。即可明白其中包含的哲理和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_ _ _ 6 简析这首诗第一二句的表现手法。(10分) 【

13、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注意是“简析”,不能只答用了哪种手法,须分两步: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这种写法的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 _ _ (四)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10分) 【答题模式】字意效果 先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再说出该字在诗中的效果。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_ _

14、 _ _ _ _ _ _ _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广为流传的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10分) 【答题模式】句意效果 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诗句的意思,再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答:_ _ _ _ _ _ _ _ _ (五)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说说你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理解。(10分) 【答题模式】句意效果 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诗句的意思,再分

15、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答:_ _ _ _ _ _ _ _ _ 10、简析这首诗写景的特点。(10分) 【答题模式】写法效果 先指出写法,再分析效果。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辨别这首诗的写法,可从情与景的关系上着手。然后结合诗中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 答:_ _ _ _ _ _ _ _ _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牵挂之情。3、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4、运用动静结合

16、,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写法。表现了鲜明、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5、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6、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第一句,实写,“千寻”写出了塔的高大。第二句,虚写,通过“闻说”的内容,同样衬托出了塔之高。通过记叙来表现塔的巍峨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7、钟:聚集。是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将大自然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意,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割:分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8、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遍看群山的矮小。它昭

17、示我们,人生如登山,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永往直前。9、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10、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把景和情紧密结合起来,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古诗词阅读训练(3)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分 数 说明:训练时间:一课时。满分:100分。篇目:饮酒(陶渊明) 次北固山下(王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18、外(韩愈)雁门太守行(李贺)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鉴赏:语言特色。表现手法。字词、名句。 (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简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10分) 【答题模式】特点效果 先用一两个词语准确地评价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用语新颖、平淡朴实、简练传神、富有文采、对仗工稳等等;再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表达效果。这类题目不重在分析个别词语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 答: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你

19、认为“见”和“望”哪个字更好?(10分) 【答题思路】肯定字意效果 先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再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最后说出该字的表达效果。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10分) 【答题模式】句意写法效果 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诗句的意思,再思考诗人用

20、了什么写法,最后分析诗句表达效果,即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生”和“入”分析判断写法;从“日”和“春”的意义着手分析感情。 答: 4、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10分) 【答题模式】肯定字意效果 先肯定哪一个更好,再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要结合原句思考:“阔”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最后说出该字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答: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10分

21、) 【答题思路】不是翻译诗句,而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语言要优美。注意主要描绘的对象是“小草”,想象在不同的情景中,小草怎么样,通过对小草的描绘来表现早春的特点。 答: 6简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10分) 【答题模式】特点效果 先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点,并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再分析表达效果。解答这类题,要掌握评价诗歌语言的一些术语。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显然是朴素,评价朴素诗风的术语有:清新自然,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等等。诗歌语言风格一般有:朴素与绮丽、直白与含蓄、沉郁与豪迈。 答: (四)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22、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龙为君死。 7简析这首诗的色彩美。(10分) 【答题模式】特点效果 先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色彩特点,并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点;再分析诗中色彩的表达效果。这是属于艺术手法的赏析。 答: 8简析这首诗动静结合的特点。(10分) 【答题模式】特点效果 先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动静结合的特点,并结合诗中内容,具体分析这种特点;再分析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这是属于表现手法的赏析。 答: (五)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3、9前三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10分) 【答题模式】特点效果 先用一两句话概括特点,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再分析表达效果。前三句在用语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都是名词,用名词构成画面。从这一特点入手简析。 答: 10请描绘出前三句所展现的画面。(10分) 【答题模式】不是翻译诗句,而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注意文中主要描绘的景物是哪些,组成几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些画面描绘出来。答: 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2、“见”字好。“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显示

24、出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偶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淡泊,超脱尘世的情怀。3、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阔”描绘了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5、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6这首

25、诗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7、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诗中运用“黑”“红”“金”“紫”“胭脂”等字眼,不仅使描绘的景物更加鲜明,也渲染出悲壮的战斗气氛。8、动静相生,以静衬动。军临易水,速行悄然,动中有静;鼓音沉哑,槌击无声,静中有动。诗人从“动”和“静”的不同角度对战斗气氛进行烘托渲染,增强了激战的真实感。9、用名词构成画面,独到新颖。9个名词构成,一个名词一种景物,所表现的都是秋天极具代表性的景物,合起来组成了三组画面,渲染了一种凄寒、苍凉、哀伤的

26、氛围。10、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已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古诗词阅读训练(4)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分 数 说明:训练时间:一课时。满分:100分。篇目: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李白) 春望(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鉴赏: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词语句子。 (一)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

27、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简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句中的“擢”和“弄”。 【答题模式】字意效果 先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再分析该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两个动词,是写主人公的动作,借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特定心情。这种题型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来分析。 答: 2 诗中大量使用叠音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这类叠音词,就其表达效果而言,从修辞的角度看,大多属于摹状,用以摹写人的情态、动作、心理,或者摹写事物的状态,或者用以描写物象的形态、声音、状貌等。从语言自身的特点上看,叠音词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答题时从这两个方面说明效果即可。答:

28、(二)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题思路】不是翻译诗句,而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注意描绘的对象是“山”“野”“江”,想象在诗人眼中是怎样的美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 4 简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题模式】句意写法效果 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诗句的意思,再指出诗句的写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即分析表达了什么感情。写法,可从“怜”和“送”分析判断;感情,从内容着手分析。 答: (三)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29、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这种题型首先要弄清是哪一类诗(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乡愁诗、哲理诗、咏物诗等),根据诗的内容,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诗人的心情。这是一首爱国、乡愁诗,常用来表达这类诗歌思想感情的词语,一般有:伤感、思念、依恋、哀伤、哀痛、忧虑、热爱 答: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 【答题模式】句意写法效果 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诗句的意思,再指出写法,最后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 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题思路】首先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咏雪、送别;然后按下面的模式思考:这是一首边塞诗,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这又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感情。 答: 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