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花生青枯病发生及防控研究_第1页
平桥区花生青枯病发生及防控研究_第2页
平桥区花生青枯病发生及防控研究_第3页
平桥区花生青枯病发生及防控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平桥区花生青枯病发生及防控研究    龙玉泽章恩宽摘 要:信阳市平桥区是河南省花生种植大区,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该区长台关乡花生市场已成为豫南最大的花生批发交易市场集散地,种植经销花生成为不少农民致富途径。但近年来花生青枯病发生危害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因此急需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其发生危害规律,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更好服务于我区花生产业发展。关键词:平桥区;花生青枯病;发生规律;防控措施信陽市平桥区是河南省花生种植大区,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该区长台关乡花生市场已成为豫南最大的花生批发交易市场集散地,种植经销花生已经成为不少农民致富途

2、径。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复种指数增加和旱地轮作年限的缩短,造成土壤内花生青枯病病残体大量累积,致使花生青枯病成为平桥区花生生产上最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该病害从苗期一直到荚果充实期均可发生,但以花期发病最高,重发年份一般田块病株率12%30%,有的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着花生产业的发展。该病造成的损失与发病早晚有关,结荚前发病绝收,结荚期发病损失30%左右。 因此急需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其发生危害规律,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更好服务于我区花生产业发展。一、病害表现1.花生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病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 称青枯假单

3、胞杆菌i号小种,属细菌,假单胞杆菌属,呈革兰氏阴性,具好气性,生长温度范围1041,最适合生长范围2833,生长酸碱度为ph值68,最适ph值6.6。该细菌致病性很强,寄主范围很广,最常见的寄主植物有花生、烟草、茄子、辣椒等;禾本科植物和甘薯、西瓜、大豆、绿豆、豇豆等对青枯病免疫。花生从幼苗期至荚果充实期均可发生,但以花期发病最重,主要自花生根茎部开始发生。2.特征性症状是植株急性凋萎和维管束变色。感病初期顶梢第2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早晨延迟开展,午后提前闭合,白天虽现凋萎,晚上还能恢复。随后病势发展,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枯死亡。病株拔起可见主根尖端变褐湿腐,根瘤呈墨绿色,根

4、部横切面可见环状排列的浅褐色至黑色小点,根部纵切面可见维管束变为淡褐色至黑色条纹状,后期病株髓部呈湿腐状,挤压切口处,有白色的菌脓溢出。3.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一般3-5年仍保持致病力。连作使土壤中病菌数量逐年增多,头1年病率为5%的花生田,第2年继续种花生,病率可增至30%-40%。粘土利于发病。土层浅、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块发病重。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1.传播途径。花生青枯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残体及未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在田间主要靠土壤、流水及农具、人畜和昆虫等传播。花生播种后日均气温20以上,5cm深处土温稳定在25以上约6-8天开始发病,旬均气温高于

5、25,旬均土温30进入发病盛期。气温27-31,春花生4-5月降雨量120-150mm,秋花生9月降雨量达150-200mm,发病严重。该菌通过根部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通过皮层进入维管束,由导管向上蔓延,病菌还可突破导管进入薄壁细胞,把中胶层溶解致皮层烂腐,腐烂后的根系病菌散落至土壤中,再通过土壤流水侵入附近的植株进行再侵染。2.发病条件。(1)品种和耕作制度。花生品种之间对青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一般珍珠豆型和龙生型品种比普通型品种抗病;蔓生型品种比直立型品种抗病。耕作制度直接影响花生青枯病的发生,连作花生的田块发病重,病害严重的田块病株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水旱轮作2年

6、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的田块基本根除该病害。(2)是气候条件。花生青枯病的病菌是一种喜高温的细菌,发病盛期在花生盛花期前。通常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5cm深处地温稳定在25以上开始发病;旬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上,5cm地温稳定在30以上进入发病盛期。一般干旱年份发病重,风调雨顺的年份发病轻。在花生生长季节,阴雨之后,尤其是暴雨骤晴天气易暴发流行该病,这是由于暴雨初晴或久旱暴雨时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地上的蒸腾和地下的吸收失去平衡所致。(3)是地势和土质。花生青枯病病菌是一种好气型细菌,对土壤中的空气有较强的依赖性。试验表明,随着土壤含沙量增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逐渐增高,发病率也相应增大

7、。因此,粗砂土内充足的空气,为青枯病提供了优良的生态条件,利于病菌生存,病菌遇到适宜寄主立即侵入为害,发病重;黏土、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发病轻。四是土壤肥力及种植密度。有机质含量少,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花生青枯病发生较重;有机质含量高,种植密度适宜,配方施肥,尤其是接种花生根瘤菌的花生田块,花生长势强,发病轻。三、防控措施1.选用抗病高产品种。目前适宜平桥区种植的花生品种大都是直立型品种,通过近几年的花生种植实践证明,远杂9102、远杂9307等花生品种高抗青枯病,而白沙系列次之。2.合理轮作。此病主要靠存活在土壤中的病菌侵染为害,实行与非寄主作物合理轮作,如花生与水稻或玉米、高粱等轮作,可

8、以消灭土壤中的病菌,能有效防止该病发生。青枯病发生严重田块,要求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花生青枯病基本可以得到根除。3.配方施肥,培育壮苗,提高花生的抗病性。带有病菌的土杂粪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故土壤增施土杂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消灭病菌。同时增施氮磷钾多元肥,具体方法是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2o5、k2o各15%)300kg/hm2,尿素75kg/ hm2,硫酸钙1530kg/ hm2,培育壮苗,增强花生根系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病害。4.切实搞好花生根瘤菌接种,提高花生的抗病能力。每15kg花生种子拌花生根瘤菌水剂5060ml,拌匀晾干播种。注意根瘤菌接种的花生种子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曝晒,要放在阴凉处晾干,拌种时不需加水;接种了花生根瘤菌的花生种子要当天播完,存放不能超过12h。5.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一旦暴发流行,将导致花生大幅度减产,因此在花生盛花期或者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立即进行施药预防和控制。可用菌斯福0.45kg/ hm2或农用链霉素150万单位/ 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花生青枯病的流行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