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事业编教师岗教育综合知识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0 分)在下列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a1995 年 9 月 10 日 b 1994 年 1 月 1 日c1986 年 2 月 16 日 d 1999 年 3 月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a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非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4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a

2、发展学生个性 b 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5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二是()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6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a联觉 b适应 c对比 d后象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 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8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9 “杯

3、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 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10小明平时易受暗示,屈从权威,喜欢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应付紧急情况,他的这种性格类型属于()a场独立型占优势 b场依存型占优势 c 情感型 d外倾型11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的这一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单一化 b专业化 c 多样化 d复杂化12.晶体智力()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 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c.在 20 岁左右达到顶峰 d. 是对遗传能力的测量13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兼爱、非攻

4、” b. “弃仁绝义” c “道法自然” d “化性起伪”14在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中,遗传因素是()a.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b. 和大脑的神经系统地解剖结构无关c.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d. 包括胎内环境15通过介绍学习内容要点和有关背景材料,说明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a尝试导入 b演示导入 c 序言导入 d故事导入16.“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 ,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7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 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1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19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20 “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 个小题,每空1 分,共 1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

6、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3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两种。4.一个人敏捷好动、适应能力强,它的高级神经系统属于。5.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是。6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 、。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8课外辅导是上课的,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9教育合力是指以为主体,以为基础,以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1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_,

7、不得随意开除学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20 分)1简述教师的任务。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3遗忘的规律和特点有哪些?4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原则。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0 分)材料一:“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学生们很害怕上张老师的课。张老师上课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眼镜是近视镜;一副眼镜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近视镜。他一旦戴上了近视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在教室里不听他上课,吵闹得太厉害了,他就换上他的老花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材料二:马芯兰教学法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师、校长,特级教师马

8、芯兰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积极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在实践中创造了 “马芯兰教学法” 。 “马芯兰教学法”的核心精神其实是重新调整“教材结构”以及相关的“知识结构”,这一改革,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把所有有关的、 有联系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做到有纲有目,使之形成为一个新的比较好的知识结构。第二步,根据培养数学能力的需要,自编能力训练的教材,充实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通过对原教材结构进行调整、组合和补充,形成了一个新的教材知识结构。请运用课程实施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两位教师的做法。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 分

9、)试述德育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综合试卷(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略。2b【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宣扬教师中心的观点。3c【解析】新生儿遇冷会哭是生理性的本能反应,属于无条件反射的范畴。4a【解析】课外活动更有益于儿童的个性发展。5d【解析】略。6a【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7c【解析】这句名言是榜样示范法的集中体现。8d【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属于自陈量表测试。9a【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某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某种反应,在遇到其他新的、类似的刺激时,还会产生相似的反应的理论。10b【解析】场依存型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

10、部线索为依据。11c【解析】略。12a【解析】晶体智力在成年期还有所增长,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测量。13.a【解析】略。14a【解析】略。15c【解析】考查序言导入的定义。16.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d【解析】非正式群体没有公共的规范,是松散的。18c【解析】身心发展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做到循序渐进。19c【解析】考查最近发展区的定义。20d【解析】略。二、填空题1学校教育制度 2锻炼品德意志 3情景教学法 4.活泼型 5.

11、 运用概念 6示范者角色 7.性格 8必要补充 9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10受教育权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教好功课; (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6)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7)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2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3.(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

12、,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4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四、案例分析(答案要点)“照本宣科”反映了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

13、根据这一取向, 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就是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分析张老师的做法)“马芯兰教学法”反映了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创生取向, 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创生过程中, 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或实现“创生” 的材料或背景, 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 教师和学生不断变化和发展。(分析“马芯兰教学法”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