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研究_第1页
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研究_第2页
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研究_第3页
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研究_第4页
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研究*bi xinhua, zhang he-daschool of management,川in university, p.r.china, 130022基金项目:国家h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471014)摘耍: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it) 的价值已经被企业认识和重视,it已成为企业发展重 要的战略性因索2。企业it投资能获得it资源, 而it资源只有转化为it能力才能为企业带來绩效。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木文认为企业it能 力包括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两个层次,二者是 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提出企业it能力螺旋 曲线模型。i

2、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通过组织内、 外部的共同学习获得,它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本文分析了企业it能力的作用机 理,并提出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的模型框架,最后通 过案例论述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关键词:竞争优势,动态能力,it能力,绩效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boos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growing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value of i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3、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fac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 can obtain it resources, while it resources will bring performance only when they turn into it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previous research of it capability both at

4、home and abroad, it capability is categorized into it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nd it dynamic capability, which are both dependent and stimulative, then the paper presents an ascending spiral curve model of it capabil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at enterprises can get it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nd it dy

5、namic capability through both inner and oute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which differ in affecting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it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dcv(dynamic capability view), and proposed a mechanism framework model of it capability, then uses an enterprise

6、 as the case to demonstrate the model.key words: competitive advantage, dynamic capability, it capability, performance1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变 得至关重要,各个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也越米越 多,但事实上效果不如人意。1988年bynjolfsson提 出的it生产率悖论农明大量的1t投资并未给企业带 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甘it的发展使其不再具有稀 缺性特征,比较容易获得和被模仿,因而it投资产生 竞争优势的结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置疑j以上两种

7、 观点说明企业it投资与绩效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有关it能力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众多学者 认为能为企业带來绩效的是it能力而不是it本身, 并从不同视角对it能力进行了研究炉。2 it能力构成2.1相关研究综述最早提出it能力概念的是ross等学者,他们认为 it能力是控制it相关成木,提供所需信息系统,并能 通过it实施影响经营目标的能力。vander对it能力 的定义是:基于it的纽织行为贯例、业务流程、技术 以及资源的一种集成而形成的组织能力powell等认 为it能力不仅仅包括it木身,还包括建立在it基础之 上的技能、人力资本、流程、关系等等补充性和特殊 性的组织资源和

8、能力。bharadwaj认为it能力是调用 和部署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要同组织具他资源 与能力相结合冈。king认为it能力包括便件、软件、 共亨的服务、管理实践以及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集合, 并对it能力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it能力 是通过业务流程影响绩效的叫tippins等将it能力定 义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内部在深入理解和有效利用 it处理信息上达到的程度。国内一些学者也对it能力进行了研究,曾庆丰等 对it能力的定义是:企业为达到某个冃标所具有的一 种调用、部署和集成信息资源的组织能力,而这些资 源要同企业其他资源与能力相结合。张嵩等从资源 的角度出发,认为it能力是一种调用

9、和部署企业it资 源从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社会复杂惯例。程金林 等认为it能力是建立在it胜任力基础上的企业灵敏 性,it能力通过影响竞争行动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优 势产牛正向的作用(。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各 个研究者对于it能力的理解不一致,但都强调it能力 是反映it资源与组织内其他资源和能力结合程度的一 种组织能力。冇关it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冇助于更好地理解和 构建it能力,bharadwaj把it能力划分为三个维度:it 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it相关的无形资源。vander 从it治理能力、业务系统思考能力、关系建设能力构 建it能力概念模型4jowade认为it能力可以分为三类

10、: 由内而外的能力、由外而内的能力和跨越能力。 tippins等认为it能力rhw象、it知识和it运作三部 分组成。it对彖代表了以汁算机为基础的相关硬件、 软件和系统支持人员;it知识指的是企业对it对象相 关技术知识的拥有程度;it运作是指企业对it管理市 场和顾客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叫peppard等把it能力 归纳为三个要素:it基础设施、it管理能力及it与业 务匹配能力购。张嵩将it能力划分为it静态能力、动 态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吴晓波认为it能力的构成耍 素町概括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文档资源以及管理 体系四个方面,并将it能力划分为局部应用能力、内 部集成能力、业务流程重新设计

11、能力、业务网络重新 设计能力、业务范围重新设计能力五个层次阳。上述研究基于不同视角剖析it能力的构成,但都 没冇在it能力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it能力的层 次进行划分。文献14认为组织能力是分层级的, 并将组织能力分为运营能力和动态能力两类。运营能 力是“零水平”的能力,它帮助确定组织能够做什么, 它存在于组织的固定流程中,能够确保一定的组织绩 效水平。动态能力指企业不断调整口己的资源,捕捉 到新兴的市场机会而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运营能力 反映组织维持正常运行的能力,是相对稳定的,而动 态能力反映组织变化能力,基于此本文将it能力划分 为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两个层次,it运营能力 是指

12、在企业运营环境中,企业特定的rr使用所发挥的 能力。it动态能力是金业对所应用it的进行变化的 能力,即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灵活地构想、调 整英至更新h前it资源的能力,这种变化源于企业内 外部环境改变或企业主动创新的需耍。2.2 it运营能力it运营能力由it人力资源能力、it管理能力和 it文化能力构成。1. it人力资源能力:人力资源是it能力的主要 载体和构成要素,1t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企业利用it 应用和发展所需的各类人员的能力。it人力资源能力 是it运营能力重耍组成部分,正是各类人员具备的1t 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结合it资源,才能为企 业提供稳定可靠的it服务。2. i

13、t管理能力:企业it日常运营过程中的计划、 组织、协调、控制等常规性工作的能力,包括企业内 部it部门与其他部门、其他部门z间协同合作工作, 使it应用与企业流程保持一致性,并能提供及时、准 确的信息。it管理能力可从it相关制度制定和执行 能力、it h常维护能力、it安全控制能力等维度來衡 j-1.fr o3. it文化能力:it在文化上从來都不是中性的, 它以一种无形的规范左右着企业各级人员对it的态 度,进而影响其对it的使用行为和it运营效果。本 文将金业具冇支持it应用和发展的文化气氛的能力 称之为it文化能力。2. 3 it动态能力it动态能力包括it规划能力、it辨识能力和it

14、 实施能力。1. it规划能力: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在it方面的 需求,并根据金业战略变化及时制定或调整it战略规 划使其巧企业战略匹配的能力。金业it战略规划应该 服从并与企业战略相对应,而企业战略由于受到环境 影响会发生变化,企业能够和应地对其it战略进行科 学合理的调整和规划,从而为企业战略实现提供信息 化的支撐。2. it辨识能力:辨识企业内外环境变化,了解 it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结合企业b前实际和未來发展 对it的需求,选择合适的it方案以解决企业实际问 题或形成战略机会的能力。3. it实施能力:金业实施所选择的it方案,对企 业进行和应的变革,克服各种阻力以保证企业和it方 案相互协

15、同的能力。it能力螺旋fig.l企业it能力螺旋曲线模型2. 4企业it能力螺旋曲线模型企业it能力包括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二 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系统论观点 出发,企业it能力是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互动、 协同推进、良性循环的一个动态系统,结果使rr能力 不断得到增强。这种关系可以用企业it能力螺旋曲线 模型来表示,如fig所示。在最初it运营能力的基础上,当it动态能力发 挥作用时,往往意味着企业出现了某种变革,这种变 革可能是渐进性的也可能是革命性的,不论变革程度 如何,会対原有的it运营能力进行修正,形成新环境 卜的it运营能力。在此基础上当it动态能再次

16、发挥作 用时,是一次起点更高的螺旋运动,形成了更为完善 的it运营能力,在这个动态过程中it能力通过it运营 能力和it动态能力的循环作用不断得到提升,因此企 业it能力螺旋是不断上升螺旋曲线。3 it能力的构建是it能力而不是it资源在为企业带來绩效,如何获得it能力,是企业高度关注的重耍问题。组织能力 依赖于积累性学习,文献15证明it能力可以通过 纟1织学习获得。八根据学习的具体范围组织学习分为组织内部学习 和组织外部学习两类。主流的组织学习研究较多关注 组织内部学习,通过组织内部沟通、培训等学习方式, 使员工能够了解并应用相关的it知识;组织外部学习 主要是指通过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才

17、以及各种形式 的合作者进行知识收集、转移、应用和再创造等的一 系列活动“。左美云认为企业信息化失败原因之一是 “知识不到位”,并研究了包括竞争方、合作方等在 内的金业信息化主体z间六类知识转移阴,这说明组 织外部学习対信息化建设成功的觅耍性。此外,通过 组织内部学习组织往往会能在某-个路径上积累知识 和能力,容易形成能力刚性,而组织外部学习使组织 有机会接触来源于其他组织或者市场的知识和技能, 避免it能力刚性形成。组织外部学习对于it能力,特别是it动态能力的 培养是十分重耍的,eisenhardt认为动态能力较少的依 赖于组织的现有知识,而更多的是依靠及时的、反映 环境变化的信息。因此培养

18、和发挥it动态能力所需 要的知识仅仅依靠组织内部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 通过组织外部学习获得,即金业it能力要通过组织内、 外部的共同学习获得。4 it能力作用机理企业it投资能获得it资源,it资源是有形的rr 资产的集合,包括it投资的硕件、软件和通讯设施等, 它是形成it能力的物质基础。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耍有竞争位势理论 和资源基础理论。竞争位势理论强调企业的产业环境, 忽略了企业内部因素的作用1181;而资源基础理论关注 企业内部资源,同时乂忽略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影 响曲。在此基础上动态能力理论形成,动态能力理论 认为,企业只有不断地整合、重新配置、获取和让渡 需求,甚至创造

19、新兴的市场需求获得竞争优势,即企 业只冇具备动态能力,才可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呦, 自身所拥冇资源的能力,才能够医配急删变化的市场 动态能力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能够解释企业 it能力的作用机理。与1t能力的层次性相対应,企业的绩效也是分层 次的,文献8认为it能力是通过影响企业运营绩 效,进而才可能影响企业的竞争绩效。it运营能力能 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导致企业运营绩效的提 高,部分企业的rr投资没能获得运营绩效是由于这些 企业没有形成相应的it运营能力。波特指出,在一个 可以自山进入的竞争市场环境中,企业投资于可以被 竞争对手模仿的技术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l2,jo it 运营能力

20、能够提高运营绩效,在其他相关条件稳定或 冇利的情况下是企业获得竞争绩效的基础,但是山于 1t本身的可模仿性及1t运营能力的相对稳圧性,虽 然最初形成的it运营能力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但仍 能被竞争对乎模仿而仅仅成为竞争的基础,因此依靠 “一次性”的it运营能力形成的竞争优势是暂时的, 而it动态能力通过形成更为完善的it运营能力,能 使企业巫新获得竞争绩效,并且通过it运营能力和it 动态能力作用的良性循环,使企业it能力不断得到提 升,这种it能力需耍企业长期的学习和持续的资源投 入,包含企业特定的人量的隐性知识,是难以被复制 和模仿的界质性能力,因此能够支持企业不断获得竞 争绩效,能为企业

21、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件创造出可 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能力具有强烈的惯性,惯性会造成企业在竞 争环境中演变成为能力刚性,妨碍企业发展。it动态 能力是企业it应变的能力,是一种开拓性持续创新能 力,它能够克服it运营能力中的惯性,不断提升企业 it能力,对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有关it能力的研究多数是在国外发达国家 背景下进行的,很少考虑企业所有制性质等调节变量 的影响,而日前在中国环境下,不同所有制企业拥有 it资源的程度不同,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对it的认 识和需求还冇一定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it能力, 因此在研究企业1t能力作用机理时应该考虑到这些调 节变量的影响。基

22、于以上论述,本文构建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模 型,如fig.2所示fig.2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模型5案例上海三菱电梯冇限公司(以下简称smec)是典 型的制造型企业,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其信息化历 史已经有十儿年了。smec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独 立的初级应用、自行开发和购买标准软件建立系统应 用、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及全过程集成四个阶段。笫一阶段:smec的it人员根据不同部门需要开 发的一些能支持简单功能应用的软件,以计算机初级 应用替代手工处理,局部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这 一阶段的1t应用改变了员工对于it态度,营造了支 持1t应用和发展的文化气氛,企业具备初步的1t运 营能力。第二阶

23、段it应用前smec结合企业战略制定了 详细的信息系统规划,且规划是根据环境变化逐年进 行调整的。在it方案选择上,smec选择sap等技 术上非常成熟的产品,这对后期的系统集成和开发维 护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说明smec具备较强的it 辨识能力。在it方案实施过程中,smec进行相应的 变革,调整组织结构和部分流程,并对商品化软件进 行了二次开发,使英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这一过程 体现smec较强的it动态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it应用smec取得良好的运营 绩效,缩短订单处理、物料处理等工作时间。通过对 it应用大量宣传和培训等组织内部学习活动,各级员 工加深了对1t的理解和认识;smec

24、还制定了详细的 有关it使用、维护等制度以保障it正常运营,同时 smec重视培养自己的核心it人员,企业高层信息化 知识、意识等方面也已经具备相当的经验,伴随着it 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能力提升,形成了较笫一阶段 更为完善it运营能力。第三阶段smec按照不断完善信息化规划耍求, 借助于己有的it应用并考虑实际业务需求,对sap、 oa、pdm等进行系统集成,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一-般都 留有接口,降低了实施的难度,目前已经实现了从生 产、销伟、财务到服务等的信息集成,1t运营能力又 -次得到完善,显著提高了企业运营和竞争绩效。通 过信息化建设,smec近10年来产量翻了几蒂,取得 了产品交货期

25、、库存资金等降幅达50%明显的运营绩 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第四阶段目前正在建设中,经过前面儿个阶段的 建设,企业it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具备良好的全过程 集成基础。通过组织外部学习,借鉴国外典型的制造 全过程的信息化模式和咄请专业咨询人员,smec已 经确定了这一阶段的信息系统规划,it方案确定和实 施也止在进行中。目前smec现己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电梯企业, 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对此 smec a己体会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 优势,跟信息化提高运营绩效,从而提高竞争力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案例可知通过it运营能力和it 动态能力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sm

26、ec已形成异质性 it能力,信息化带來的效益不仅仅是运营绩效的提 高,而是为企业创造了一个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经 营平台,使其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6结论it资源只有形成it能力才能获得和应的绩效,it运营绩效能力通过组织内、外部学习获得。it运营能力提高企 业运营绩效,而it动态能力是企业信息系统成长和发 展的动力,有利于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木文对 企业it能力构成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 为解释企业it投资与绩效z间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希望能为那些陷入“it投资|木i境”和试图运川it获得 竞争优势的企业提供一泄的参考。参考文献11 bynjolfsson e,the pr

27、oductivity paradox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iodical style), communications of acm, vol. 36, no. 12, pp. 66-77, 1993.2 powell tc,dent-micallef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ole of huma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periodical styl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8、, vol. 18, no. 5, pp. 375-405, 1997.3 ross jeanne w., beath cynthia mathis, goodhue dale l., develop long-term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it assets (periodical styl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3& no. 1, pp. 31-42, 1996.4 vander hcijdcn h., measuring it core capabilities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29、: results from a confirmatory analysis (publishe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tyle), proceedings of the 2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brishane, australia, 20()().5| bharadwaj a.s.,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

30、l investigation (periodical style), mis quarterly, vol. 24, no. 1, pp. 169-196, 2000.6 king william r., it capabilities, business processes, and impact on the bottom line (periodical style),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vol. 19, no. 2, pp. 85-87, 2002.7 michael j. tippins, ravipreet s. sohi. it c

31、ompet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 (periodical styl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4, no. 8, pp. 745-761, 2003.8 zeng qing-feng, huang li-hua, zheng da-qing, he yong-ga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impact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t capability on the perfor

32、mance (publishe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tyle),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 china-cnais, beijing, pp. 747& 2005.9 zhang song, huang li-ping, an analysis of the it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esources (in chinese), vol. 14, no. 4, pp.

33、 52-56, 2003.10 cheng jin-lin, shi jin-tao, the impact of a company9s it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 actions on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chinese),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21, no. 1, pp. 124-129, 2006.11 wade m, hulland j,review: the resources-based view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review

34、, exten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periodical style), mis quarterly, vol. 2& no. 1, pp. 107-142, 2004.12 peppard j.w., lambert r., edwards c.e. whose job is it anyway?: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competencies for value creation (periodical style),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vol.

35、 10, no. 4, pp. 291-322, 2000.113 wu xiao-bo, hu bao-liang, cai quan, the framework and paths of acqui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in chinese),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 27, no. 5, pp. 53-58, 2006.14 zhou yu-quan, li yuan,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organi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