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寻找历史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

2、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_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

3、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_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2: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

4、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

5、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

6、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

7、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历史七

8、年级上册教案3: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

9、本主义萌芽”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学习】 一、明朝经济的发展 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 2、棉纺织业在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制瓷中心是_。 3、明清时期,_和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的生产方式,_与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清政府实行“闭关

10、锁国”政策的表现: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 _政策 清朝统一.后,开放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和出海船只的_做出严格的限制。 清政府下令只开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小结: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合作探究】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外来高

11、产农作物? 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有何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品经济的活跃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课后小结 【小结提升】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品经济的活跃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课后习题 1、传入我国的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 ) 马铃薯甘薯玉米花生 a、

12、 b、 c、 d、 2、明朝丝织业的中心是( ) a、 苏州 b、杭州 c、湖州 d、松 3、明朝的制瓷中心是( ) a、 杭州 b、苏州 c、松 d、景德镇 4、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 ) a、 纺织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冶矿业 5、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 )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冰裂纹瓷器 6、“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 ) a、 资本主义开始 b、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要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萌芽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7、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哪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苏州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明朝中后期,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南一些地方、一些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材料2:清朝前期,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制盐业、.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矿业,都出现了雇佣生产关系。 材料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