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
2、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反复诵读,进行欣赏、想像训练,并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其中包含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教学重点: 1. 朗读,背诵课文 2. 景物描写,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
3、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 反复朗读,仔细品味。 2. 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引出苏轼 先由学生介绍作者苏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教师补充 课件展示有关苏轼的资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 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
4、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 的称誉。 诗: 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二 了解写作背景 多媒体显示: 资料一: 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 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
5、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 ,写下无数传世杰作”。的确 , 苏轼21岁中进士 ,13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他从青少年起便抱有济世之志,可是仕途坎坷,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43 岁(元丰二年) 因作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任职上苏轼备受监视,近乎流放。这期间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闲暇时纵情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不朽篇章。 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寓居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这一时期。这篇仅为80
6、余字的短文真实地纪录了苏轼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断。 资料二: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滴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三 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 文言文四步阅读法 一读,找生字,读准音二读,断句子,明节奏 三读,看注释,通文意四读,品语言,悟意蕴 1 听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和节奏,适当地在书
7、上做标注,还有朗读时情感的把握。 2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文章的韵味。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注意语意连贯。 (1)读准字音: 相与(y)藻(zo)荇(xìn) (2)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
8、#160;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集体读。 4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显示: 重点词的解释 月色入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念:想 相与:一同,共同但:只是耳:罢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
9、#160;,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5 学生把全文的翻译齐读一次 6 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文意及结构,并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寻伴夜游 第二段,庭院月色 第三段,月下感叹 四 合作探究,品析语言,体味意蕴 多媒体显示: &
10、#160; 品味语言的方法:1 抓住关键词语 2 体会言外之意 3 结合相关背景、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 文中并未明确写出张怀民是苏轼知己好友,但读者都能感受到他俩的亲密关系。请你思考,文中哪两个语句最能体现出他们的这种关系?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并归纳。 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苏轼想找怀民月夜漫步时的不假思索,由此可见二人友谊;而“怀民亦未寝”更是体现出二人的不谋而合、心有灵犀。这也证明两人乃同道好友。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学
11、生把这些句子齐读一次,体会句子的含义 3 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吗 ?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并简要分析其写景的妙处。 多媒体显示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 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
12、会作者用词的精炼、准确,描写的生动,比喻的贴切 教师归纳:文中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创造出一个空明溢清、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们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却能翻新意,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先客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 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借景
13、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感情。 一学生朗读这段,其余的学生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多媒体显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160;王安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 学生齐读这些诗句 5 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作者为何自称“闲人”,你是怎么理解“闲人”的含义?你认为作者当晚是怀着什么心情来赏月的呢?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
15、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闲时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的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
16、富有感染力。 6理解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师补充资料: 多媒体显示:苏轼被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师生讨论明确:苏轼拥有乐观豁达、心胸开阔、洒脱达观的人生观 7学生齐读课文,当堂背诵 8教师小结: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清、似真似幻、赏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
17、,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五拓展迁移 1想一想,苏轼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会有怎样的对白?他们会谈身世遭遇,抒理想抱负,叹壮志难酬,还是赏月下美景? 我说子瞻兄呀: 怀民兄呀: 2走近苏轼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 例:你虽然被贬,在以后的官场上很难再站起来,也就不可能为朝廷尽忠了,但是你的爱国心终究不变,那颗忠心既然无法在朝廷中燃烧,那么就用你的诗,你的词以及你的那颗心去陶冶人们吧!” “何必总汲汲于仕途?仕途的路途上开满了美丽的玫瑰,玫瑰上总是长满了刺,倒不如归隐田园,赏月观花自在,何必如此悲伤?” 六总结全文 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
18、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以极精炼的语言,创造出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深入体会。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反思,请写下来 3以“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八板书设计 叙事寻伴夜游 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庭院月色失意苦闷 旷达乐观 抒情月下感叹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文章内容。 3、学习生动简洁的词语、理解描写、比喻的作用。 4、领会文章作抒发的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内容。 2、领会文章作抒发的作者壮志难
19、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难点 1、了解文章内容、 2、学习生动简洁的词语、理解描写、比喻的作用。 3、领会文章作抒发的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轼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都有杰出的成就,并对后世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记之文,原来大都是客观地记录人物、事件或事物、述怀抒感之作是不多见的,苏轼的笔记却有许多是日常生活片断的记述 ,或抒写情怀、或因事见理,它们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鲜明地而又仿佛极不经意地渲染出一种情调或一片心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g
20、t;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正课: 1根据注释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文章的内容会不会与此有关呢? 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揣摩下列句子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到院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院子里月光像积水空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之人啊) 3熟读课文,根据文意确定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
21、人者耳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关键是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有谁能像我们这样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呢?这其中有欣赏自然美景的欣喜,有脱离尘俗放情自然的得意,但一个“闲”字,也流露出贬谪生活的落寞,政治仕途的黯淡。然而作者能在挫折面前达观处之,自我排遣,热爱生活,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三、比较阅读,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画面的意境 : 从选材来看,三峡向我们描绘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之令人神往;记承天寺夜游描绘的是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读
22、来似曾相识。 从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人的感受来看,三峡的景致奇特、优美,绚丽多彩,生机勃勃。那隐天蔽日的群峰,乘奔御风的江流,雪白的浪花,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奇松怪柏,林寒涧肃,还有那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一幅幅画面摇曳多姿,风格迥异,让人着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为现代自然环境所不及。苏轼的月夜小景描绘的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寻常物,但这似曾相识的景物在苏轼的大手笔描绘下,则是那样的空灵、素雅,超凡脱俗,荡涤胸襟。积水般空明澄澈的月色,藻荇一样自由飘浮的竹柏影,奇妙的比喻把我们带人到出神人化的艺术境界。
23、160;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看,三峡一文的情感是丰富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面对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作者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禁不住的欣喜;而“属引凄清”、“哀转久绝”的猿啼,潸然泪下,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当读者走人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进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记承天寺夜游使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总之,两篇文章都使读者在欣赏到文中描绘的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的人情美。 四、小结: 这篇
24、短文、作者以淡雅的笔触、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月色如水、竹影婆娑、月下游寺的图画、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章意境清新隽永、情感纯真自然、语言活泼明畅,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的享受。 五、作业:用行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六、板书设计 三峡四季景色山水长卷 选材 庭院月色小景 色彩
25、 三峡:奇特、优美、色彩明丽、生机勃勃 庭院月夜:空灵、皎洁。素雅、脱俗 情感 郦道元:赞叹、欣喜、哀惋 苏轼:欣喜、豁达·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A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教学设想:(1) 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2) 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星源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数学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环境形象题目及答案高中
- 扣分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 2025年广电摄影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残疾工作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驾照考试科三题目及答案
- 卫生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危重新生儿救治项目)理论及技能操作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情绪管理课件教学
- 画技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 课件 - 1.1 无人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投放仪器合同协议书范本
- 车辆委托报废协议书
- 水利水电工程重大事故处理试题及答案
- 国内外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 赌博退款协议书范本
- LKJ2000监控装置故障处理分析行车安全与设备68课件
- 《2025-0085T-QC 乘用车用差速器总成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知识培训
- 弘扬光荣传统中密切内部关系
- 二甲护理条款解读
- 新2024年-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