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屮华医学会消化病淫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 15年10月目录一、概述二、流行病学三、自然病史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査六、诊断七、pbc的治疗八、特殊情况九、筛查及随访十问题和展望h 、参考文献一、概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 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背景、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所导 致的异常自身免疫冇关。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和 皮肤瘙痒;其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
2、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最终可发展 至肝硬化。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阳性,特别 是ama-m2亚型阳性对本病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口前,熊去氧胆 酸(ursodeoxycholic acids, udca)仍是唯一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治疗本病 安全有效的药物。为进一步规范我国pbc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 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治共识。木共识旨在帮助医生认识pbc的临床特点, 以便对本病做出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和系统随访。本共识采用
3、“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grade) ”系统,对推荐 意见的证据质量(见表1)和推荐强度(见表2)进行分级。表1 grade系统证据质量及其定义证据级别定义亠非常确信估计的效应值接近真实的效应值,进一步研究高质量(a)也不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对估计的效应值确信程度中等,估计值有可能接近真实 中等质量(b)值,但仍存在二者不相同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冇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对估计的效应值的确信程度有限m占计值与真买值可能 低质量(c)大不相同。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改变该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极低质量(d)对估计的效应值儿乎没有信心:佔计值与真实值很可能 完全不同。对效应值的任
4、何估计都很不确定表2 grade系统推荐强度等级推荐强度具体描述强推荐(c1级)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弱推荐(2级)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值得说明的是,本病如能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断且经过熊去氧胆酸的规范治疗,则大部分患者不一定会发展至肝硬化,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诊断名 称中的“肝硬化”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及工作、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困 扰。因此,国内外专家联名发表文章建议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 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由于口前原发性胆汁性胆 管炎这一名
5、称尚未被广泛接受,因此共识仍采用“原发性胆汁性肝硕化"这一名 称,但建议今后逐步推广使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一诊断。二、流行病学pbc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所冇的种族和民族。文献报道的本病的年发 病率为(0.335.8/10万),患病率为(1.91-40.2/10),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北美和 北欧国家。不同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冇明显差异,这可能与种族、研究 方法学、流调吋间及医疗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以住认为pbc在我国极为少见,然而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渐加深以及抗线 粒体抗体检测的普及,文献报道pbc病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2003年上海学者 报道,在5011例体检人群中,8例a
6、ma-m2阳性(0.16%),最终3例患者确诊 为pbco 2010年广州学者报道,在健康体检人群中pbc的患病率为49.2/10 万,其屮4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为155.8/10万,并不低于国外文觥报道;这些 研究均提示,pbc在我国并不是少见疾病,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三、自然病史pbc的自然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讥 第一阶段为临床前期:ama阳性,但 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第二阶段为无症状期:主要表现生化指标异常,但没冇明 显的临床症状。第三阶段为症状期:患者出现乏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从症 状出现起,平均生存时间为5-8年。有症状患者的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10年 内发生率为10- 20
7、%,高于无症状患者。当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吋,预后 较差,3年的生存率仅为59%,第一次出血后3年生存率约46%7o第四阶段为 失代偿期:患者岀现消化道岀血、腹水、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此阶段以胆红素 进行性升高为特点,当胆红素达到2mg/dl时,平均生存时间为4年,达到6 mg/dl, 吋,标志着患者进入终末阶段,平均生存吋间为2年。udca的应用可显著改变pbc的自然病史,尤其是对udca生化应答较好 的患者,与年龄、性别和匹配的健康人群的寿命相似。pares等8对192例经 udca治疗的患者随访1.514.3年(屮位随访时间7.5年),其屮117例生化应答 的患者生存率与健康对照人群
8、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应答欠佳者的远期生存率 则低于健康对照人群。随后法国chopechot等通过对292例pbc患者长期随访 也发现,对udca有生化应答的患者生存率与健康对照人群无明显差异。此外, 一项包含了 7个随机临床研究103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表明®, udca可降 低死广或肝移植的发生率。四临床表现pbc早期患者,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冇研究表明约1/3的患者可长期无 任何临床症状,但是大多数无症状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症状。乏力和皮肤瘙痒是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随着疾病的进展以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 出现胆汁淤积症相关的临床表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
9、4.1常见临床表现4.1.1乏丿j乏力是pbc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4080%的患者。乏力可发生在pbc的 任何阶段,与组织学分期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无相关性。可表现为嗜睡、倦怠、正 常工作能力丧失、社会活动兴趣缺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导致了生活质量的 降低。另冇研究表明乏力是pbc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索。4.1.2瘙痒瘙痒可见于20-70%的pbc患者,约75%的患者在诊断前即存在皮肤瘙痒。 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瘙痒,通常丁晚间卧床后较重,或因接触羊毛、其它纤维制 品、热或怀孕而加重。4.1.3门脉高压疾病后期,可发生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
10、。门脉高压也可见于疾病早期,即在肝硕化发生 z前就出现门脉高压症。英发病机制可能与门脉末枝静脉闭塞消失,导致结节再 生性增生有关13。4.2胆汁淤积症相关表现4.2.1骨病pbc患者骨代谢并常可导致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很容易通过补 充钙和维生素d而纠正。pbc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 的健康人群。文献报道pbc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在14-52%,骨量减少发生率 在30-50% ,4jo绝经后老年女性、体重指数低、肝纤维化程度严重、病程长、病 情重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牛率更高。4.2.2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虽然pbc患者胆酸分泌减少可能会导致脂类吸收不良,但临床上脂溶性维 生素
11、a, d, e和k的明显缺乏并不常见。维生素a、d、b和k水平的降 低,可导致夜盲、骨量减少、神经系统损害和凝血酶原活力降低等。4.2.3咼脂血症pbc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胆固醇和廿油三酯均可升高,典型表现为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它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匚。 通常并不需要降脂治疗,但当患者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在适当的监测卜 应用他汀及贝特类药物也是安全的。4.3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pbc可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干燥综合症最常见。此外,还包 括口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门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 贫血和系统性硬化等,并表现出相关的症状
12、。五、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5.1生化检查胆汁淤积为pbc典型的生化表现。alp是木病最突出的生化异常,96%的 患者可有alp升高,通常较正常水平升高210倍,且可见于疾病的早期及无症 状患者。血清丫谷氨瞅转肽酶(y-gt)亦可升高,但易受酒精、药物及肥胖等因 素影响。alt和ast通常为正常或轻至中度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值的5 倍,如果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则需进一步检查以除外其他病因。 5.2自身抗体血清ama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尤其是ama-m.亚型的阳性率为 90-95%o但ama阳性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aih患者或其他病因所致的急 性肝功能衰竭(通常一过性阳性
13、)罔。此外,ama阳性还可见于慢性丙型肝炎、 系统性驶化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肺结核、麻风、淋巴瘤等疾病。除ama夕卜,有研究证实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zbodies, ana)也是诊断pbc 的重要标志。大约50%的pbc患者ana阳性,尤其是在ama呈阴性时可作为 诊断的另一重耍标志。对pbc较特异的抗核抗体包括:抗sploo、抗gp210、 抗p62、抗核板素b受体;在ana阴性的pbc患者中,约85%有一种或一种 以上的抗体阳性凹。此外,关于抗sox 13抗体、抗sumo-1抗体、sumo-2抗 体等抗体在pbc诊断屮的价值也有报道绚,但诊断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
14、ana 不仅在诊断中具有价值,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也有一定帮助。有研究表明抗gp210 抗体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而抗着丝点抗体与门脉高压的发生相关2匚 22o5.3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m升高是pbc的实验室特征之一。igm可有2-5倍的升高, 甚至更高;但是igm升高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等,因此缺乏诊断特异性。5.4影像学检查有胆汁淤积表现的患者需行超声检杳,以除外肝外胆道梗阻。如果诊断不确 定,尤其是ama阴性、短期内胆红索明显升高或者超声检查结果可疑者,可行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以除外原发性硬化性徂管炎或者其他大祖管病变。瞬吋弹性 测
15、定检查可做为一种评估pbc肝纤化程度的无创性检查手段。5.5肝组织学ama阳性并且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患者,肝组织活检对诊断 并非必须。但是,对于ama阴性者,或者转氨酶异常升高的患者,需行肝穿刺 活检病理学检查,以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病因。此外,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分期及预后的判断。pbc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肝内 100mm的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导 致小胆管进行性减少,进而发生肝内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 ludwig将pbc分为4期:i期:胆管炎期。汇管区炎症,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或有淋巴滤泡形成, 导致直径loopm以下的间
16、隔胆管和叶间胆管破坏。胆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且形 成肉芽肿者称为旺炽性胆管病变(florid duct lesion),是pbc的特征性病变。可 见于各期,但以i期、ii期多见。ii 汇管区周围炎期。小叶间胆管数目减少,冇的完全被淋巴细胞及肉芽 肿所取代,这些炎性细胞常侵入临近肝实质,形成局灶性界面炎。随着小胆管数 目的不断减少,汇管区周围带细胆管反应性增生。增生细胆管周围水肿、中性粒 细胞浸润伴间质细胞增生,常仲入临近肝实质破坏肝细胞,形成细胆管性界而炎, 这些改变使汇管区不断扩大。iii期:进行性纤维化期。汇管区及具周围的炎症、纤维化,使汇管区扩大, 形成纤维间隔并不断增宽,此阶段肝实质慢性
17、淤胆加重,汇管区及间隔周围肝细 胞呈现明显的胆盐淤积改变。iv期:肝硬化期。肝实质被纤维间隔分隔成拼图样结节,结节周围带肝细胞 胆汁淤积,可见毛细胆管胆栓。约六、诊断诊断要点:(1)以中年女性为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殄痒、黄疸、 骨质疏松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伴有多种口身免疫性疾病,但也有很多患者没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2)生化检查:alp, ggt升高最常见:alt, ast可 轻度上升,通常为正常值上限的24倍。(3)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的升高以 igm为主。ama阳性是最具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检查。ama有九种类型,其中 以第2型(mj最具特异性。(4)影像学检查:对所冇胆汁淤积病
18、人均应进行肝胆系 统的超声检查。超声提示胆管系统止常且ama阳性的病人,不需耍进行胆管成 像即可诊断pec。(5)肝组织活检:ama阳性并且具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生化 异常的患者,肝组织活检对诊断并非必须检查。推荐意见1. 病因不明的alp和/或ggt升高,建议常规检测ama或ama-m2 (a1 )。2. 对于ama或ama-m2阳性的患者,肝穿刺活检并非诊断所必须的检查。但 是ama/ama-m2阴性患者,或者临床怀疑合并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炎,需行肝穿刺活检协助诊断(c1)。3. 如果符合下列三个标准中的两项则可诊断pbc (ai)(1) 反映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如a
19、lp升高。(2) ama 或 ama-m2 阳性。(3) 血清ama/ ama-m2阴性,但肝穿刺病理符合pbc。4. 肝脏酶学正常的ama阳性者应每年随访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指标(c2)。七、pbc的治疗7.1基础治疗0丽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s, udca)是0前唯一推荐的治疗pbc 的药物25。其主要作用机制为促进胆汁分泌、抑制疏水性胆酸诱导的细胞毒作 用及细胞凋亡,因而保护胆管细胞和肝细胞。推荐剂量为13-15 mg/kg/d,分次 或一次顿服。如果同时应用消胆胺,二者应间隔4小时以上。研究表明小剂量 udca(<10 mg /kg /d)对pbc疗效
20、较差,而大剂量udca&20 mg /kg /d)并未显示 出更好的疗效a,27】。udca治疗可改善pbc患者的生化指标。多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及荟萃分 析结果表明,udca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豔转肤酶、 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及胆固醇等水平邂小】。udca能改善对治疗有应答的pbc患者疾病进展。国外研究发现,对udca 治疗有应答的pbc患者的生存率与健康对照组相似8, 90udca药物副作用较少,主要包括腹泻、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皮疹和瘙 痒加重等。皮瘙痒的加重通常是一过性的,且发生率较低。虽然没有证据显示 udca有致畸作用,但妊娠前及妊娠早期不推荐
21、使用。7.2对udca生化应答欠佳的pbc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有多种评价udca治疗后生化应答的标准。例如,2006年pares罔 等捉出的巴塞罗那标准:经udca治疗一年后,alp较基线水平下降>40%或恢 复至止常水平。2008年chopechot等提出巴黎i标准:udca治疗一年后, alp<3uln <正常值上限),ast<2uln ,胆红索wlmg/dl。2011年的提出的针 对早期pbc(病理学分期为i11期)的巴黎ii标准:udca治疗1年后,alp及 ast<1.5uln,总胆红素正常。我国的研究表明初,出现临床症状后就诊、肝脏 生化指标明显异常以及自
22、身免疫特征较多者,对udca的应答欠佳。此外,冇 研究发现旳,评估udca生化应答的时间可由1年提而到6个月,以便及时发 现生化应答欠佳的患者并给予治疗。有生化应答者其长期预后较好,而生化应答欠佳者长期预后差。对udca 生化应答欠佳的患者,目前诣无统一治疗方案。已有多项研究探索了对应答欠佳 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卬氨蝶吟、吗替麦考酚酯、他汀类药物、水飞蓟素、大剂 量udca等,但其疗效均尚未经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布地奈德、贝 特类降脂药及新药6乙基鹅去氧胆酸(oca)在早前的试验研究中显示出一定 疗效,可考虑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步验证。7.2.1布地奈德布地奈徳是
23、第二代皮质类同醇激素,口服后90%的药物丁肝内首过代谢。在 肝脏内被清除前可以高浓度作用于致病淋巴细胞,而避免了全身副作用。一项多 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显示,对于组织学分期i1【的pbc患者,给予布地奈德6 mg /d +udca 15 mg/kg/d及udca 15mg/kg/d,两组患者的肝脏生化指标均有改 善,但布地耐德组在生化及组织学的改善上更具优势列。另一项前瞻性rct研 究,也发现布地耐德(9mg/d)联合udca比安慰剂联合udca,能显著改善肝脏 生化指标、血清igg、igm水平及组织学均。上述研究表明udca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能对尚未发生肝硬化的患者有益, 但尚需要心期随访资料
24、来确认其安全性及其是否能够改善死亡率及肝移植率。对 丁接受udca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如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糖尿病、 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故不建议使用。有研究表明,对于组织学分期iv期的患者, 布地奈德可使血清中激索水平升高并可导致严重副作用如门静脉血栓等,故也不 推荐用于有肝硬化或门脉高压的患者36。7.2.2贝特类药物h本、美国、欧洲以及我国的学者旳先后报道了非诺贝特在生化应答欠 佳的pbc中的应用。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倒,udca联合非诺贝特较udca单 药治疗能改善患者alp, ggt, igm及甘油三酯的水平,但对皮肤瘙痒及alt 水平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用药与单药相比在副作用
25、的发生上无统计学差 异。此外,一些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加用苯扎贝特可以改善对udca生化 应答欠佳患者的生化指标阴4°,但这些研究均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问 题。7.2.3 6 乙基鹅去氧胆酸6乙基鹅去氧胆酸(oca)是法尼酯x受体(fxr )激动剂。一项多中心随机对 照临床试验评估了加用oca对udca应答欠佳的pb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 示加用oca治疗组alp、ggt、alt下降水平较加用安慰剂对照组有显著羞异。 随后的开放试验再次证实oca能改善alp水平。但oca可导致皮肤瘙痒和高 密度胆固醇降低等副作用,而hldh的降低是否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需 进一步验证。7.3
26、免疫抑制剂由于pb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11 身免疫有关,故有多项临床试验探索免疫抑 制剂的疗效,如肾上腺皮质激索(泼尼松、泼尼松龙)、硫呼卩票吟、甲氨蝶吟、环 泡素a等亿创。但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抑制剂对pbc的疗效并不确定,且可能 存在药物副作用。一些具有较高器官靶向性、较低副作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也被 试用于pbc的治疗,但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44'45o7.4肝移植肝脏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pbc患者的肝移植指征 与其他病因肝病相似,即若不施行肝移植预计存活时间少于1年者。其主要条件 包括:顽固性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
27、、 肝细胞癌,或难以控制的乏力、瘙痒或其他症状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等佝。 一项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发现,尽管肝移植口j改善乏力症状,但是44%的患 者在肝移植后的两年出现屮度到重度的乏力。此外,早期的横断面研究也显示肝 移植并不能改善乏力症状4839o因此,乏力是否为肝移植的指征询存在争议。冇报道显示mayo评分达7.8分时最适于行肝脏移植术,若超过此界值,则 术后生存率、长期存活时间卜降,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欧洲肝病学会建 议总胆红索水平达到6 mg/dl(103 mmol/l),mayo评分达到7.8 , meld评分12 分应考虑行肝移植评估叫pbc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较好,生存率高。
28、欧洲肝移植注册网报道刃,pbc 患者肝移植后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80%、72%o这一生存率高于病 毒性肝炎、其他口身免疫性肝病以及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口木的 一项研究表明黑,pbc活体肝移植后1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和75%o文献报道肝移植后pbc的复发率波动于1040%,平均复发吋间在3-5.5年 53o 一项冋顾性分析包扌舌了 400例行肝移植的pbc患者,5年及10年时的复发 率为分别为18%及30%54o推荐意见5. 有肝脏酶学异常的pbc患者,无论其组织学分期如何均推荐长期口服udca 1315mg/kg/d (a1)。6. 建议对中晚期患者(病理学分
29、期为iii-iv期)使用巴黎i标准评估生化应 答:udca治疗一年后,alpw3uln(正常值上限),astw2uln,胆红素wlmg/dl。 疾病早期患者(病理学分期为1-11期)使用巴黎ii标准:udca治疗1年后,alp 及astw1.5uln,总胆红素正常(b1)o7. 如何治疗对udca应答不完全的患者尚无统一的标准,udca联合布地奈德、 贝特类药物、oca可能有效,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c2)。8. udca是否用于ama阳性但肝脏酶学指标正常的预防性治疗,尚无明确的 证据;但如果组织学上有pbc证据,可开始udca治疗(c1)o9. 终末期pbc患者建议行肝移植,指征包括:
30、难治性腹水、反复发作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反复发作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细胞癌、顽固的 皮肤瘙痒、血清总胆红素超过6mg/dl (103mmo1/l)(a1)。7.5症状和伴发症的治疗7.5皮肤瘙痒消胆胺是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的一线药物。其推荐剂量为416 g/d,主耍的副作用包括腹胀、便秘、影响其他药物(如udca、地高辛、避孕药、 甲状腺索)的吸收,与其他药物的服用时间需间隔4小时。如果病.人不能耐受消胆胺的副反应或治疗无效吋,利福平可作为二线用药。 推荐剂量为150 mg每天两次,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逐渐增加剂量至600mg/do 两项荟萃分析%显示,利福平可以缓解胆汁
31、淤积导致的皮肤瘙痒。但是,利 福平的副作用较多,可导致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害、 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等。如果使用利福平,在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的监测药 物副作用。阿片类拮抗剂可作为三线用药。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静脉注射纳洛酮对顽 固性皮肤瘙痒冇效,随后的研究表明口服给药同样冇效55o 主要副作用为阿 片脱瘾的症状,因此需有经验的医师由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最佳剂量。由于5轻色胺系统可能与疹痒冇关,因此昂司丹琼(ondansetron)以及舍曲林 (sertraline)也被用于皮肤瘙痒的治疗。对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瘙痒可进行肝移植 手术。7.5.2乏力目前对于乏力尚无特异性治
32、疗约物。尽管多种约物被尝试用于乏力的治疗, 包括:udca、氟西汀、秋水仙碱、甲氨蝶吟、昂丹司琼,但是仅冇莫达非尼可 能有效。莫达非尼是一种用于治疗与换班有关的口天嗜眠的药物。2007年发表的一 项研究冈证实莫达非尼能改善pbc患者因白天过度嗜睡导致的乏力。且可改善 epworth嗜睡量表和pbc-40生活质量量表。2009年的一项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网 也证实了该药对于pbc患者乏力的改善。其副作用包括:失眠、恶心、头疼、 神经紧张。目前尚缺乏大样本量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此外,应注意乏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贫血、卬状腺机能减退、抑郁及 睡眠障碍等。7.5.3骨质疏松pbc患者发生代谢
33、性骨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机制复杂,涉及脂溶性 维生素吸收障碍、胆汁淤积对骨代谢的直接影响等诸多因素。pbc患者骨折发 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大约2倍。因此,对每位pbc患者均需考虑骨质疏松的预防 及治疗。美国肝病学会建议明确pbc诊断后即应检测骨密度,以后每2年随访一次。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口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荐的诊 断标准,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 准差屈正常(t值-l.osd);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2.5sdt 值-l.osd=;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个标准茅为骨质疏松(t值-2.5sd)。建议患
34、者补充钙及维生索d预防骨质疏松。国外推荐剂量为元索钙 1500mg/d,维生素d800iu/do我国营养协会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800mg(元素 钙);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looomgo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 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h应补充钙剂约 500-600mgo维生素d的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iu/d;老年人因缺乏口照以及摄 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400-800iu/do维生索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 量应该为 8001200iu/do 59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案用于治疗pbc的骨质疏松。一项荟萃分析6°冋顾了 6 项随机临床试验评
35、估双麟酸盐类(阿仑麟酸钠、依替麟酸钠、伊班瞬酸钠)的疗效 和安全性,其结论认为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双麟酸盐类用于pbc骨 质疏松的治疗。最近冇研究探索了依班麟酸钠的疗效,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阿 伦磷酸钠70mg每周一次与依班瞬酸钠150mg每月一次,对骨量改善效果相似, 且药物安全性较好。此外,目前谄无足够的证据推荐激素替代治疗或降钙素治疗。7.5.4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脂溶性维生索吸收障碍常见于进展期的pbc患者。对于维生索a、e、k缺 乏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指标给予适当的补充。7.5.5 stcca 综合症pbc患者常合并干燥综合征,是自身免疫疾病累及外分泌腺体的表现,主 要表现为i
36、 i干燥症、干燥性角膜炎及其他部位的干燥。对所有pbc的患者均应 询问是否有眼干、口干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女性病人还需询问有无性交困难。治 疗措施包括:停止吸烟、饮洒、避免引起口干的药物,勤漱口、避免口腔念珠菌 的感染。对于干眼症的患者首选人工泪液。环他霉素a眼膏是批准用于干眼症 的处方药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可明显增加泪液产生量62】。对于药物难治 的病例,可行阻塞鼻泪管并联合应用人工泪液。7.5.6甲状腺疾病约15-25%的pbc的患者合并有甲状腺疾病,且通常在pbc起病前即可存 在。建议在诊断pbc时,均应检测甲状腺功能并定期监测。7.5.7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症的处理同其它类型的肝硬化。
37、建议患者确诊肝硬化时即应筛查有 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发现存在静脉曲张,应采取措施预防出血。pbc患者 可在发展为肝硬化前出现窦前性门脉高压,而且卩受体阻滞剂对此种类型的门脉 高压的疗效有待证实。推荐意见10. 对存在皮肤瘙痒的pbc患者首选消胆胺,荐剂量为4-16 g/d;由于本药 影响其他药物(如udca、地高辛、避孕药、甲状腺素)的吸收,故应与其他药物 的服用时间需间隔4小时(b1)。11对乏力的患者首先除外其他导致乏力的因素,莫达菲尼可以减轻pbc患 者的乏力症状,推荐剂量为100-200mg/d (c2)。12, 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需注意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对于干眼症的患者 可使用
38、人工泪液和环孑包霉素a眼膏。对于药物难治的病例,可行鼻泪管阻塞并联 合应用人工泪液(c1)。13. 建议补充钙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成人每日钙摄入量800mg;绝经 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为woomgo维生素d的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 老年人推荐剂量为400-800 iu/d (c1)o八.特殊情况8.1 ama 阴性 ppcama阴性,但是具有典型的肝内胆汁淤积生化改变且活检符合pbc病理学 特征的患者,被称为ama阴性的pbc。在四方文献报道仅冇约5-10%的患者表 现为ama阴性,而在我国文献报道ama阴性pbc患者约占1540%,这也为 我国pbc诊断的准确率增加了难度。
39、ama阴性的pbc患者在临床表现、自然病程、病理学特征、对熊去氧胆酸 的治疗应答,以及预后与ama阳性pbc患者无明显差异涸。我国学者对比了 两者免疫状态,发现ama阴性pbc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相对较低,而 抗核抗体和(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较高,这与国外相关研究一致刃。抗gp210抗体及抗sploo抗体对pbc诊断同样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 较低。有研究显示上述两种抗体在ama阴性pbc患者的阳性率高于ama阳性 pbc患者,但其他研究未得到一致结论,在临床中疑诊pbc者可行上述两种特 异抗体检测协助诊断。目前为止,对于临床高度怀疑pbc但ama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行肝穿刺 病理活检仍
40、是确诊的唯一手段。8.2 pbc/aih重叠综合征&2定义pbc和aih均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两者在临床表现、生化学、血清学、病 理学上齐有特点,治疗和预后也齐不相同。p bc-aih重叠综合征被定义为:一 个患者同时具有这两种疾病的主要特征。除了 pbcaih重叠综合征,亦冇报道 指出随着吋间的推移典型的pbc或aih患者可以转换为aih或pbco &2.2诊断pbc-aih重叠综合征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述是pbc或aih的变异形式仍然存 在争议。文献报道pbc-aih重叠综合征在pbc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20%o不同 研允中pbc-aih重叠综合征的发生率波动范围较大,主耍与缺乏
41、统一的诊断标 准冇关。目前最常使用的诊断标准來自巴黎研究组和国际自身兔疫性肝炎研究组 (iaihg)o根据诊断aih-pbc重叠综合征的巴黎标准冏,如果aih和pbc三项诊断 标准屮的各二项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即可做岀诊断。aih诊断标准包括:血清 谷丙转氨酶>5倍的止常值上限;血清igg>2倍的正常上限或者血清sma阳性; 肝脏组织学提示中重度界面性肝炎。pbc诊断标准包括:血清alp>2倍的 正常值上限或者血清y-gt>5倍的正常值上限;血清ama阳性;肝脏组织 学表现为汇管区胆管损伤。iaihg建议对pbc患者使用aih评分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重叠综合征。 由于ia
42、ihg评分系统中,ama阳性或者组织学胆管改变为负分项目用來除外 pbc,因此,iaihg评分系统并不适用一于pbcaih重叠综合征的诊断。2008 年,iaihg提出了新的简化标准呦,其屮并未包含ama和胆管改变,因此可能 更适用于pbc-ai h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冇研究发现巴黎标准对诊断pbc-aih重叠综合征冇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达到92%和97%);而aih的复杂和简化积分系统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差, 其中简化标准优于复杂标准(敏感性73% vs.60%,特异性78% vs.83%)l67jo而同 济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网简化标准诊断重叠综合征的特界性和敏感性最高(分别 为98.2%
43、和90.0%),而巴黎标准的特异性为100%,但敏感性仅为20%o我国学者69】发现血.清igg水平n1.3倍uln诊断对激素应答较好的pbc(即 pbc-aih重叠综合征)的皱感性为60%,特异性为97%; 88%的对激素应答较好 的pbc患者满足aih简化积分系统的“确诊卄示准(n7分)。&2.3治疗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文献报道较多的方案包抓单用udca治疗、udca 联合免疫抑制剂(主要为泼尼松、泼尼松龙、硫哇瞟吟)治疗、及udca单药治疗 无效后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最近欧洲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对udca单剂 治疗无应答的伴有重度界面性肝炎的患者,udca和免疫抑制联合治疗的
44、冇效率 为73%。二线免疫抑制剂(环泡素a、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可使54%的对初 始免疫抑制剂无应答者达到生化缓解。因此,对于伴有重度界面性肝炎的pbc 患者,udca单剂治疗多无效,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和硫哩瞟吟无 应答者,可考虑换用二线免疫抑制剂。推荐意见:14. 重叠综合征的诊断需满足两种疾病诊断标准中每种疾病至少两条。pbc 的诊断标准如下:(1) alp>2uln 或 ggt>5uln; (2) ama 或 ama-m2 阳性;(3) 肝组织活检显示汇管区胆管损伤。aih诊断标准如下:(1) alt >5uln; (2)igg>2uln或sma阳
45、性;(3)肝组织活检显示中度到重度的汇管区周围或小叶间隔 淋巴细胞碎屑样坏死(界面性肝炎)(c2)。15. 对于pbc-aih重叠综合征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以udca为一线治疗,无应 答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c2) o8.3妊娠部分pbc患者处于育龄期,但是关于妊娠期pbc病程的研究较少。早期的 研究以个案报道及小样本量研究为主,近期的两项回顾性研究表明l7h72j,大多 数pbc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稳定,但是产后常'有牛化指标恶化。皮肤瘙痒是妊 娠期间最大的问题。udca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似乎都有较好的安全性。九、筛查及随访9.1家庭成员筛查pbc患者家庭成员发病的风险增加,其患病率为4-
46、6%o主要累及一级女性 亲屈,最常见的为姐妹和母女。尽管男性较少受累,但是母了、兄弟、姐弟、兄 妹间的患病也有报道。通过检查alp以及ama可协助诊断家庭成员的发病。 但是,筛查这些患者pbc的价值尚未确定。9.2长期随访pbc患者需长期服用udca治疗,建议每3-6个月监测肝脏生化指标,以 评估生化应答情况,并发现少数在疾病进程中发展为pbc-aih重叠综合征的患 者。对于肝硬化患者以及老年男性患者,每6个月行肝脏超声及甲胎蛋白检查, 筛查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于肝硬化患者应行胃镜检查,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并根据胃镜结杲及患者肝功能情况,每13年再行胃镜检查。根据患者基线 骨密度及胆汁淤
47、积的严重程度,每24年评估骨密度。每年筛查甲状腺功能。对 于黄疸患者,如有条件可每年筛查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十.问题和展望尽管近年来对pbc的研究不断深入,但该领域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pbc 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我国仍缺乏pbc患者的系统流行病学资料;对于合并自 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对udca生化应答 欠佳的患者预后较差,目丽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十一、参考文献见下页。参考文献1 ulrich beuers, me gershwin, robert g,et al. changing nomenclature for pbc: from 'cirrhosi
48、s' to 'cholangitis*. gut 2015 ;64:1671-2.2 chuang n, gross rg, odin ja. 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1;5:583-90.3 jiang xh, zhong rq, fan xy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2 antibodies in asymptomatic chinese population. world j ga
49、stroenterol 2003;9:2128-31 .4 liu h, liu y, wang l et al. prevale nee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adults referring hospital for annual health check-up in southern china. bmc gastroenterol 2010; 10: 100. mayo mj.natural history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clin liver dis 2008; 12:277-88.6 prince
50、 m, chetwynd a, newman w,et al.survival and sympotom progression in geogapfically based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primay biliay cirrhosis:follow up for up to 28 years. gastroenterology 2002 ; 123:1044-51.7 imam mh, lindor kd. the natural histoy of primay biliay cirrhosis. semin liver dis 2014 ;34:329-
51、338 pares at caballeria l, rodes j. excellent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 to ursodeoxycholic acid.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715-20.9 corpechot c, chazouilleres o, poupon r, et al. biochemical response to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ion g-term
52、 prog nosi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hepatology 2008;48:871-7.10 rudic js, poropat g, krstic mn, et al. ursodeox-ycholic acid for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12:cd000551.11 顾而立,姚光弼.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52年文献的系统分析.中华肝 脏病杂志 2009;17:861-6.12 jones de, al-rifai a, frith
53、j,et al.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fatigue and udca therapy on mortality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results of a 9 year follow-up j hepatol 2010 ;53:911-7.13 colina f, pinedo f, solis ja, et al. 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 in early histological stages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
54、is. gastroenterology 1992;102:1319-24.14 newton j, francis rf prince m, et al. osteoporosi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revisited gut 2001;49:282-7.15 longo m, crosignani a, battezzati pm,et al. hyperlipidaemic stat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gut 2002;51:265-916 allocca
55、mt crosignani a, gritti a, et 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is not associated with early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gut 2006;55:1795-800.17 brien c, joshi s, jordan j, 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positive autoimmune hepatitis. hepatology 2008;4&
56、550-6.18 leung ps, rossaro l, davis pa, et al.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in acute liver failure: implications for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hepatology 2007;46:1436-42.19 muratori p, muratori l, ferrari 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linical impact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primary biliary ci
57、rrhosis. am j gastroen怕rol 2003;98:431-720 miyachi k, hankins rw, matsushima h, et al.profil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ee of anti nuclear en velope antibodie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 multicenter study. j autoimmun 2003;20:247-54.21 invernizzi pf podda m, battezzati pm, et a
58、l.autoantibodies against nuclear pore complexes are associated with more active and severe liver disease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 hepatol 2001;34:366-72.22 nakamura m, kondo h, moriet al. anti-gp210 and anti-centromere antibodies are differentisk factors for the progression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hepatology 2007;45:118-27.23 ludwig jf dickson er, mcdonald gs.staging of chronic non -suppurative d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容器印刷与装饰技术考核试卷
- 贵金属精炼中的贵金属矿床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考核试卷
- 运动防护用具材料研发进展考核试卷
- 选矿实验方法与技巧考核试卷
- 水电工程信息系统安全与防护措施考核试卷
- 草原生态保护与利用考核试卷
- 小儿饮食护理
- 海外留学申请文书专业撰写与推广服务协议
- 海外复杂地质环境无人机租赁及地质成果解析协议
- 金融存管安全风险评估及应对协议
- YJ-T 27-2024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 察右后旗宿泥不浪铁矿2023年度治理计划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9课《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精美课件
- 模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课件
- 高考日语-必考11个语法
-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PCS7临时授权安装
- (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桔梗含量为例
- 【校本作业】六年级下册语文校本作业与单元练习(附参考答案)
- 员工离职保密协议常用版
- 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