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1_第1页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1_第2页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1_第3页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1_第4页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以人口为例“初一初二学,初三被拿掉,高一高二摸了瞎,高三头疼了”这是目前我国地理教学的 现状,这种教学安排无疑是“断层”的,极易造成高中文科学生对地理的厌学甚至放弃,很 容易造成高中地理教学的被动局面,正像老同志所说的一门地理吓跑了多少优秀的文科生。高中地理和初屮地理是现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它们在教学的内容难易,教学 的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界,高中在知识,广度,深度,却有很大的提高。初、高中地理 知识的有效衔接,成为高中地理教学非常值得拿出来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就以人口为例, 简单的说一说。(一)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关于人口的相关知识,初中,高中都有涉及

2、,笔者以表格展示如下;阶段初中高屮体例章节教学模式单元模块教学模式教学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2:运用 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 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4:说出世界三大人 种的特点。5:在地图上指岀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 分布地区。1: 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区 别;掌握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 系。2:引导学生会阅读和分析有关的人口 数最变化图,拿握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区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析图 用图的能力。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者搜 集相关影响人口增长的资料,并概括和归纳 出彫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了解人口增长与社 会牛产力水平的关

3、系;从而培养学生h主学 习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归纳问题的 能力。4: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5:掌握影响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索。6: 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 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7:说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8:分 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分析对比发现(1)二者都强调三维口标(2)知识方面,初屮地理主要学习区域地理,侧重地理现象记忆;高中地理则是以区域为载体,侧重分析

4、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存在规律 及发展变化趋势,由初中的感性认识升华为高中的理性认识。(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 中主要侧重于记忆、理解,尤其是识记层而;而高中耍求则高级些。初屮课标列出5条要求,全而而具体,基木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具体表述以侧重于地 理现象的记忆和地理图表的简单绘制与解读,基本不要求深入分析,但力求全面而简约的了 解与人口和人种相关的皋木知识,这是高中继续深化学习的棊础。高中课标只列出众多要求, 主题突出,注重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 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由初屮地理现象记忆拓展为高中对现象成因的 理解记忆更多在于理

5、解、应用、归纳和知识迁移综合层面。(二)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地理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牛的活动、参与、思考、互动;教材内容多注重具体地理 现彖、人文地理景观、不同地区风俗习惯的讲解为主,较少涉及地理现彖背后的形成原因、 分布规律。因此教学上多采用讲解法和谈话法及合作探究法等。展现的方法大多是以图片的 方式为主。高中地理教学在本知识点上则注重学牛的思维、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学 牛在学法上的引导。高屮地理教材内容上在承接初屮地理教材的现象、事实教学的基础上, 更新增了地理现象的成因、分布规律、与区域环境的联系等方血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多采取 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侧重读图的能力及技巧

6、,分析其前因后果。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耍求我们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 以达到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以人口与人种为例,初中要求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分布在哪,人口问题对社会经 济的影响等,但具体问题的成因、原理是高中教材的内容,如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 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等。初中学生分析问题时 多从单一角度以“点”的形式进行,而高中则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分析,有“点”拓展 到“面”,甚至到“网”。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固冇的学习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 启发学生,以实现学生山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变。面对高中抽

7、彖的知识点,三率的关系,人口的迁移,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 口合理容量等,我们可以向初中教材获取很好的转成方法,图片。如1我们首先来看人口的数量变化,它的知识在于人口的口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 转变,其中重点在人口数量增长空间上的差杲以及其成因,这一点在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人口与人种有提到过。当我们讲到口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三率z间的关联时,可以 借用初中的教法示意图。.出乩*w*电亡e. jt gy 洪*. ft mmt关*矢于d. d示人v it n i1好 42人口 岀隹芈. 疋亡作 fiiritrtt疋亡* jl疋=fc玻 jl 早内ifc £ 昭聲九&quo

8、t;占总人ft: “ 上匕*有了这一幅图,就可以很好的示意三者间的关联,流入的代表出生率,流出的代表死亡率, 缸中剩余的部分代表自然增长率,既生动乂形象。2 在“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节中,讲到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教材上有这样一幅图 为了能更好更生动肓观的向学生展示,可借用初屮教材第65页图4. 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倒人/亿60 fi金字塔形,可以更直观的告知学生人口爆炸增 长,也理解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40讦 19871060护9301k3<)我们在讲到100年來世界人口的增长时,可灵活的讲解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从而深入理解在国际形势下,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历史。这就可以借鉴八年级上讲

9、到众多的人口第 11页图1.9 “我国人口的增长”,同时在讲到人口增长模式其转变示意图时。也可结合这幅图,了解我国在不同的丿力史时期所处人口增氏模式,从而深刻理解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激发爱国热情。4 初中教材在67贝提到了人口问题,人口爆炸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有4副较为直观的图: 交通阻塞,居民条件差,就业闲难,饥饿贫怵i ,图4.7人口增长过快带來的问题,图4. 8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漫画: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困难,耍去城里打工,这些图片 都可以直接再次拿到高屮课堂上來,有利于理解坏境承载力,城市化屮的推力,拉力。从而由此发现,初中知识较感性而高中知 识綾理性。两者相互结合,冇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讲授时若能联系学生的初中地 理知识,以旧带新,会事半功倍。总而言之,高一是初高屮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人程度上取决于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