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间作大豆的品种选择及其对林业生产的影响_第1页
林下间作大豆的品种选择及其对林业生产的影响_第2页
林下间作大豆的品种选择及其对林业生产的影响_第3页
林下间作大豆的品种选择及其对林业生产的影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林下间作大豆的品种选择及其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张振晓武新艳张钰樊瑞泉摘要    林下间种大豆不仅能够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充分發挥时间和空间的潜力,进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林下种植大豆作物有利于保护耕地和建设生态农业,进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林下间作大豆的品种选择,阐述了林下间作大豆对林业生产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复合资源提供参考。关键词    林下间作大豆;品种选择;林业生产;影响    s565.1         

2、;   a   1007-5739(2020)03-0150-01                                                                       

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由于林木生长周期比较长、初期效益相对较低及农林争地等矛盾明显,人们需要有效协调农业用地和经济林用地的关系1-2。在这一背景下,农林复合系统逐渐成为新的土地利用和经营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并且得以实践应用。间套作的优势实际上是间作作物在地上部和地下部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促使间作物之间能够产生有利影响3-4。关注间作物之间的资源竞争作用,能够为复合群体资源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林下间种大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光、土、气等之间的利用效率,也能够促使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潜

4、力得以充分挖掘出来,有效达到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目标5-6。林下种植大豆作物可有效保护耕地,充分减少水土流失,明确建设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1    林下间作大豆的品种选择由于大豆具有植物生长的趋光性特点,在林下种植时容易受到上层林木的遮蔽,因而其株高较正常种植的大豆更高。因此,在林下间作大豆选择品种时,应选取大豆株高适宜、抗倒性好、早熟高产且大豆籽粒商品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如晋豆15号、晋豆25号等。同时,选取株型呈宝塔形的品种,此类型大豆具有株型上窄下宽、叶片较厚、叶柄短且与主茎夹角小等特点。同时,选择植株收敛、主茎弹性好及抗倒性强的品种,使得阳光可以更加充分

5、地穿透植株,使植株上层和下层叶片都可以最大程度接受光照,促使其光合效率及通风性显著提升,减少湿热天气对大豆荚果发育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林下间作大豆品种选择上,一方面,要选取具有成熟性好、高产、抗倒伏及种植密度弹性大等特点的品种;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管理选取不裂荚的品种,这对机械化收获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实现增产增收和省工增效,如晋豆47号、晋豆42号等品种。这些大豆也较为适合实施机械化作业。大豆的底荚高度需要高于15 cm,以提升大豆的抗倒伏程度,并且成熟之后的落叶性也较好。2    林下间作大豆对林业生产的影响2.1    促进林木生物量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

6、量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生产等方面也会产生直接作用,其中no3-n是土壤中供给植物氮素吸收的主要来源,硝酸还原酶活性始终是植物对土壤氮素应用的主要条件。然而多数学者研究得出,当前单作大豆较间作大豆具备更高的叶绿素含量,而间作林木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单作林木,间作林木的nra较单作林木更高,树木和大豆叶片的nra活性明显较茎部和根系更加显著。由此说明叶片中的no3-n含量也要比根系更高,并且大豆具有固氮作用。因此,林木和大豆之间具有的间作体系在实际运作时,体系中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也会推动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快,而nra的提高促使林木氮素的积累量明显增多,这也是间作系统运作过程中生物量增加明显的重要影

7、响因素。2.2    降低间作大豆光合速率在木本植物和作物间作的共生阶段,由于树木和作物在间作中具备着显著的冠层高度差异,二者在营养和水分方面竞争较为明显,同时二者具有争夺光合有效辐射的特点,间作树木的叶绿素含量明显较单作大豆更高。这可以对当前间作林木的氮素营养加以改善,使得间作林木的光合速率更快。但是,间作林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使得间作大豆的光能截获量减少,明显降低自然光照下大豆的光合速率。在较低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会受到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降低等方面的影响,而在较大程度上有效降低光合速率7-9。间作大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光合作用、根长、密度较单作大豆降低

8、程度明显。3    结语林木和大豆间作共生期间,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指标变化情况较为明显,而种间相互作用也会使得林木的正效应更加突出而大豆生长的负效应明显。这与土壤微生物的群体共生共存关系比较相似,即当一种微生物推动另外一种微生物增长时,而另外一种微生物会对前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发挥抑制作用。但是,当2种植物生长在彼此接近时,两者的生理生化特点和土壤生物指标等方面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无论两者之间是否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两者之间仍存在着相互竞争作用。只有确立比较有序且合理管理的间作系统才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间作复合系统在解决农林用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及

9、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较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林下间作大豆在生产中的作用需要从林业和农业等方面出发,关注其在社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潜力,为传统农业和传统林业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及新的方式。4    参考文献1 叶照春,何永福,陈德清,等.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2015,33(4):1-4.2 付喜龙.北方山区核桃林下生态种养模式研究j.农村科技,2015(9):75-77.3 许华森.晋西黄土区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太阳辐射时空分布规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4 杜成章.林下间作大豆轻简化栽培要点j.农家顾问,2014(4):37.5 刘喜文.林下种植模式及效益分析j.农村新技术,2015(1):47-48.6 魏蕾.6种杨树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规律及林下经营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