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_第1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_第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_第3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_第4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陈铃纪少丰【摘要】 目的 分析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法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2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80例。a组患者采用孙氏手法联合中药治疗;b组患者单纯采用孙氏手法;c组患者单纯采用中药治疗, 三组均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关护理。随访2周后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2周后,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78/8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68/80);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5%(66/80)。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 差异有

2、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护理;临床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16.35.070椎動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均会造成较大影响, 因而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非常重要1。本研究通过观察采用孙氏手法联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探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4月2016 年4月来

3、本院就诊的2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男180例, 女60例, 年龄5879岁, 平均年龄(63.36±8.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在1994年制定的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颈椎病(证侯分类)” , 且也符合在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标准。若患者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在治疗前1周停用一切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排除1周内接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的患者以及出现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类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c组, 各80例。a组患者中男60例, 女20例, 年龄5877岁, 平均年龄(63.13±8.24)岁。b组患者中男60例

4、, 女20例, 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63.58±8.49)岁。c组患者中男60例, 女20例, 年龄5879岁, 平均年龄(63.68±8.56)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1. 2. 1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孙氏手法联合中药治疗, b组患者单纯采用孙氏手法, c组患者单纯采用中药治疗。手法治疗时, 本次研究中选择孙树椿老师的治疗手法。中药治疗时, 本次研究中的药物为自制中药, 组方为川乌、草乌、葛根、木瓜、桑枝、红花、当归、乳香、没药、丹皮、赤芍。1. 2. 2 护理方法 因椎动脉型颈椎

5、病患者有颈性眩晕等症状, 对患者实施安全防护和生活护理。在床旁和过道上均安置把手等设施, 让患者在行动过程中均能够抓握。同时在患者活动前需要注意到地面的清洁, 避免出现油污和水等, 导致患者滑到。在患者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让患者家属或是护士在旁保护, 避免意外事件的出现。在临床护理时要避免强光、噪音、高温等情况, 注意颈部的保暖, 让患者在最为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避免外部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舒适感。1. 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2周的随访, 在随后使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若患者在治疗后的escv评分

6、得到明显上升, 并且使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后显示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则表示治疗有效。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78例, 有效率为97.5%(78/80);b组患者治疗有效68例, 有效率为85.0%(68/80);c组患者治疗有效66例, 有效率为82.5%(66/80)。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278, p<0.05

7、),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0000, p<0.05)。3 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当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患者在实际的发病中会出现头晕耳鸣等诸多症状, 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并导致椎动脉出现反射性收缩的疾病, 是当前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2。当前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时, 孙氏手法得到了较好的使用。孙氏颈椎手法是孙树椿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明的一种针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在实际的治疗中, 有着手法轻巧、持久深入、理筋与正骨并施的特点, 在以往的添加在显示能够对颈椎病患者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已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3。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使

8、用中药治疗各型颈椎病也有一定的疗效。手法与中医药物联合治疗, 是当前在对颈椎病患者治疗时的全新治疗手段。通过手法推拿的方法可对患者颈肩肌群的紧张痉挛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缓解, 并对软组织粘连以及神经根粘连情况进行松解, 对椎间孔也可起到扩大的治疗效果, 最终能够让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恢复, 起到舒筋活络以及解痉镇痛的治疗效果, 这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药的治疗, 可改善微循环并消除水肿充血情况, 以期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用以增强疗效4, 5。因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颈性眩晕等症状, 本次研究中都对患者实施安全防护和生活护理:在床旁和过道上均安置把手等设施, 让患者在行动过程中

9、均能够抓握。同时在患者活动前清洁地面, 避免油污和水等出现导致患者滑到。患者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让患者家属或是护士在旁监护, 避免意外事件的出现。在临床护理时要避免强光、噪音、高温等情况, 注意颈部的保暖, 让患者在最为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避免外部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舒适感。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使用孙氏手法联合中医药物治疗, b组患者仅单纯使用手法治疗, c组患者仅使用中药治疗, 结果发现a组患者治疗有效78例, 有效率为97.5%(78/80);b组患者治疗有效68例, 有效率为85.0%(68/80);c组患者治疗有效66例, 有效率为82.5%(66/80)。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0、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278, p<0.05),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0000, p<0.05)。综上所述,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孙氏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有着较高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王江.探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12):105.2 叶勇,邵湘宁,汤伟, 等.“筋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2):57-59.3 高礼民.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