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_第1页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_第2页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_第3页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刘辉关键词记者;新闻敏感性;新闻报道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说到底是对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发现和发掘。新闻工作者,就像是淘金者一样,时时刻刻在生活的土壤中辛勤劳作,为的是能淘出那些闪光的金沙。因此,仅有勤劳是不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独特的新闻敏感。一、什么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敏”是敏锐,“感”是感知。敏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敏锐的感知。新闻敏感就是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本领。在西方叫做新闻眼、新闻鼻、第六感官。我国的新闻大

2、辞典上解释说,它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是记者政治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新闻从业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在工作过程中的活化、升华和运用。换句话说,它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一种思维活动,它主要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是人人都具有的东西,主要是看我们怎样去发觉它。新闻敏感要求记者要具有这些素质:1观察的灵敏性。善于发现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慧眼识珠。河北焦作有一篇获得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特写挤水分,就是记者从会议上抓到的一条“活鱼”。这条新闻反映的是当地党委政府认真执行

3、统计法,实事求是抓经济的一个侧面:在开了整整两天一夜的焦作市经济会议上,记者敏锐地抓住市委书记、市长“挤水分”的精彩片断,生动地反映出禁止虚报浮夸、不搞两套数字这一喜人变化。报道中的叙事主要由人物对话录音组成,形象、生动。3分钟的录音特写,是记者从采录到的17盘录音资料中筛选出来的,足见记者抓问题的独到之处。2思想的深刻性。一篇好报道最让人思索、引人回味的就是它所表达思想的深刻。因此在采访中,记者应该具备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挖掘主题的能力。在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中,中国青年报在报道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大学看望大学生时,记者抓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温家宝总理在与大学生交流过程中,很自然地说了这样一

4、句话:“谁给我一杯水?”在那个谈“非”色变的特殊时期,温总理的这句话消除了大学生的恐慌心理,不仅仅拉近了他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温暖。温总理和我们在一起。这一个微小的细节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是千言万语都无法比拟的。3政治的敏銳性。新闻报道有很强的政治导向作用,而导向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记者报道的出发点以及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因此看待新闻事件的价值,要从党性原则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一味揭盖子,虽做到了言人所不能言,却激化了矛盾,甚至起到了消极的引导作用,这是我们不提倡、也应该在日常报道中必须杜绝的。二、目前新闻报道中缺乏新闻敏感的现状1会议

5、报道的程序化。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中,会议报道也许是最常见、最不容易有特点的报道。因其常见,报道中有规律可循;因其缺少特点,报道常流于形式,有些记者拿到了材料,甚至连会议讲话都不认真听,更谈不上用心观察、抓出会议的亮点了。2日常报道的平庸化。新闻工作周而复始,有时会导致新闻从业人员的应付心理,表现在日常报道中,有些稿件显得平淡无味、空洞无物;有的报道时效性不强、缺少新鲜度;有的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缺乏创新,表面看是完成了领导交办的报道任务,而在宣传效果上却只是“官样文章”,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3舆论监督的功利化。舆论监督是新闻参与社会生活的手段,但是现在的个别稿件已失去了舆论监督激浊扬清

6、的本意,而是以另类的角度和风格,媚俗或者另有企图。举个例子:一个时期,在一些处在竞争弱势的小报小刊上,暗访歌舞厅、暗访美容美发厅、与按摩女面对面、一个三陪女的自白等类似的文章和报道连篇累牍。遗憾的是,这些暗访来的稿件,不是出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继而查处打击的目的,从文章中那些煽情的话语里读不出半句责任,体味不到一丝焦虑。他们要的只是读者的眼球,然后是商家手中准备抛出的广告费。三、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加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是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和艺术性的有效保证,我们应该从记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机制保障上下工夫。1以新闻改革为契机,创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创新机制。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对记者的稿件有质

7、量要求,但对新闻敏感方面的要求不明确、不鲜明。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在日常报道中鼓励记者创新;建立长期的培训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2学习政治、积累知识,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1)做学习型的记者。记者首先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情、省情和社情,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和负责战线的专业知识,既做一位“杂家”,又做一位“专家”。(2)做勤奋型的记者。有人说,新闻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脚跑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勤奋出真知,合格的记者不仅要勤于动脑,而且要有深入基层、深人生活的扎实采访功底和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及时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3)做创新型的记者。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事业发展的要求。一名称职的记者,不但要学会用别人的腿走路,学习并掌握前人的经验和技巧,更要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要学会激发联想。作为记者,日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