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_第1页
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_第2页
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_第3页
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    摘 要:目的:主要研究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为临床上预防出血性疾病发生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6月间的2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分娩情况将其分为足月产组(188例)、早产组(42例),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评价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情况,足月产组新生儿的pt评分、aptt等评分要明显优于早产组,p<0.05;在统计两组新生儿不同日龄下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高日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要明显优于低日龄新生儿,p<0.05。

2、结论:新生儿凝血功能存在着明显的数据差异,其中早产儿的凝血功能要明显低于足月产新生儿,因此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变化,避免出血性疾病发生。关键词:新生儿 凝血功能检查 出血性疾病前 言现代临床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新生儿凝血功能参考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并且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研究,有助于深层次的揭示本地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发生,这在凝血功能异常診断、公共卫生预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工作中,对新生儿进行全面、有效的凝血功能检查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我院的230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相关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3、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上半年出生的230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分娩情况将其分为足月产组、早产组,其中足月产组新生儿188例,包括男103例,女85例,平均出生质量(3.22±0.19)kg。早产组新生儿42例,包括男25例,女17例,平均出生质量(2.17±0.23)kg。1.2方法采集两组新生儿的静脉血2ml,常规抗凝之后,做离心分离,其离心频率为30003200r/min,将离心后的血浆放置在低温箱中保存。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对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

4、pt检测过程中,将凝血酶、钙离子等物质加入到枸缘酸钠抗凝血浆中,之后将血浆放置在37环境下进行保温,记录血浆的凝固时间。tt:选择一定量的血浆与凝血酶试剂混合,在37环境下保温,记录血浆的凝固时间;aptt:将脑磷脂(凝血活酶,是血小板的替代物)与激活剂加入到血浆中,在保温后,再向血浆中加入钙离子,观察纤维蛋白凝块的成型时间。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新生儿pt、tt、aptt等数据资料。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新生儿的pt、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资料后,

5、发现足月产组新生儿的相关数据要优于早产组,p<0.05,资料见表1。在了解两组新生儿不同日龄后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后,统计相关指标的平均值,发现随着日龄的增长,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改善,不同日龄阶段相比,p<0.05。3.讨论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其循环血存在氧化应激反应、炎症性反应的病理进程,将会直接导致新生儿体内的凝血-抗凝机制紊乱,增加了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其自身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出现出血性疾病的概率要高于足月产新生儿1。目前临床上针对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研究,主要研究认为,通过了解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可以特异性指导本地区新生儿疾病诊断,尤其是对于弥

6、漫性血管内凝血倾向的新生儿,有助于提高医学界对异常凝血功能的辨识能力,因此达到了改善预后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pt、tt、aptt三个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具有临床实际意义。pt在临床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中较为常见,其正常的参考值为1114s,通过在被检测的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与钙离子等,来观察血浆凝固时间;tt:是将标准化的凝血酶加入到被检测的血浆中,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其正常参考值为1416s。医学界认为,在pt与tt中,测定值与标准值的值差超过3s,则可以认定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2。aptt是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凝血情况的较为敏感的指标,其指标的参考值为3545s,一般认为比正

7、常参考值延长超过10s,可以认为凝血指标异常。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足月产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要明显优于新生儿组,p<0.05,同时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长,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情况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数据相比,p<0.05。上述研究结果证明,新生儿的凝血功能问题较为严峻,所以在未来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随着日龄的增长,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正在逐渐趋于正常,但是依然存在指标异常的情况,所以应该重视对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监控,为避免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奠定基础。结 论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存在特异性,因此需要重视对不同新生儿、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功能的监控,尤其是需要根据本地区早产儿做好干预准备,切实保证新生儿预后。参考文献1 金姣,陈亚军.新生儿黄疸对心功能及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