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武汉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彭定赟刘嘉琪邵忠*基金项目:武汉市社科基金资助课题项目(13009)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城镇化是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1985-2010年武汉市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一套能够反映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联性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联系,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泰尔指数和城镇化率都是一阶单整的。在进一步的协整检验中,还发现泰尔指数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城镇化率与城乡居
2、民收入差距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不明显。由此提出了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来推进武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组合性政策建议。关键词:收入差距;城镇化;泰尔指数;协整检验:f291.1: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3.009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7卷第3期彭定赟等: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性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城镇化与收入差距的问题,一直都是中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热点与难点1。很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争议的结论和观点。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早在很久以前,威廉·阿瑟·刘易
3、斯等发展经济学家就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显著作用。龚新蜀和王雪锋基于对1978-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认为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城镇化水平越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2。其二,赖晓东通过计量分析认为,收入差距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且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城镇化进程呈同方向变动3。谢云根据我国1978-2011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的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分析并得出结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且随着城镇化水平地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4。其三,李静通过对1990-2004年各省数据的研究发现城镇
4、化虽然短期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但是中长期加快城镇化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方法5。吴先华通过构建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发现,城镇化在长期水平上通过影响市民化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短期水平上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打破了现有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固有认识6。其四,符想花通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模拟与预测,得出结论:从时间数据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从横截面数据上看,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下降7。以上四种不同的结果,是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者们主观认识上的不同而得出的,都对认识城镇化与收入差
5、距的相关关系和具体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前人的研究大多都集中于测算方法或是诱因分析,单从城镇化率角度来研究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较少,对武汉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再者多数实证研究所采取地是建立综合模型的方法,尚未对城镇化与收入差距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进行探讨。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本文将利用武汉市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收入差距指标体系,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城镇化与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武汉市
6、城镇化进程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关联。二、武汉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与理论分析(一)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根据武汉改革开放30年鉴以及1985-2010年武汉市统计年鉴, 提取1985-2010年武汉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之差和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数据,分别绘制出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比较趋势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图、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趋势图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比较趋势图,分别见图1、图2、图3、图4。图1 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比较趋势图2 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之差变化趋势图图3 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变化趋势图4 城乡居民收入年增长率比较趋势图根据以上图表,尤其是
7、图3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变化趋势图,不难看出武汉市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大体上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基于此种趋势将武汉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分析:阶段一(19851993年),这段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之差由1985年的285.44元增加到1993年的1857.9元,收入之比也由1985年的1.58:1增长到1993年的2.83:1。通过观察图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曲线也可以发现,该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情况,而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故而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原因在于中国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
8、开始迅速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虽然农村改革的政策惯性继续在发挥作用,但由于两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负面效应,农业增产增收的步伐受到了阻碍,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放缓。阶段二(19941998年),该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1994年的2.561缩小到1998年的2.171,通过图4也可以发现,这段时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曲线位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曲线上方,这说明该阶段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自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之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开始加快,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农村开始加速发展,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农民非农业就业数
9、量增加,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减小。 阶段三(19992010年),此阶段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之差由1999年的3417.08元增加到2011年的13924.09元,收入之比也由1999年的2.201扩大到2010年的2.511。通过观察图表,发现阶段三可以分为两个区间,第一个区间是1999-2003年,这段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但自2003年后便开始趋于平稳,其原因在于自2005年以来,国家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相继出台了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以此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控制其在小范围内波动。(二)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改革开放
10、以来,武汉市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总财富量也大幅度增加,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1. 要素价格失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社会收入的分配与生产要素的价格有很大关系,居民拥有并提供生产要素,这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着收入差距的大小,其中劳动这一人人都拥有的要素报酬偏低是主要原因。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工薪阶层收入普遍偏低。其次,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多地刺激了高收入者的投资,致使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者,加上近十几年来,地价以及ce
11、o的收入增幅远远超过劳动报酬,因此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8。2. 自然环境、经济发展规模与产业结构差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城镇与农村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交通便利等条件上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城镇居民在就业条件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此外,农村地区虽然在形式上出现了多种产业,但实质上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农业的增长必定会落后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9。再者,农成品的附加值明显要低于第二、三产业产品附加值,由此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不同,进而拉大收入差距。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通过价格干预、财政金融以及汇率控制等政策,把农村剩余农产品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致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10。此时政府为了保证农产品供应量的充足,实行了城乡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将农村居民隔离于城市体制之外,使得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以及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方面与城镇居民逐渐拉开差距,进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4. 财政投入与政策性倾向的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武汉市目前的财政支出主要放在公务人员的新增工资分配和城市建设投资等方面,用于农村地区建设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
13、平改善方面的支出较少,这就造成了财政支出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分配上的不均衡。其次,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于整体发展布局的需要,将社会经济发展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对城市和农村采取了不平衡的发展战略,使得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享受着不同的待遇。因此,政府对于城镇和农村实施的有差别的发展和管理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11。三、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度量泰尔指数能够将总体收入差距分解为组内收入差距和组间收入差距两部分,即可表示为:t=tw+tb,从而能够准确度量出组内与组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同时又能够充分考虑人口因素
14、的作用,泰尔指数越大则表示收入差距越大,因此本文将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武汉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武汉市收入差距泰尔指数将武汉市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组别,利用如下公式来计算:tb=iyi1ylnyi/y1ni/n=y11ylny1/y1n1/n+y21ylny2/y1n2/n式中:i=1,2分别代表城镇和农村。y代表武汉市居民收入总和,yi代表武汉市城镇(或农村)居民收入总和,n代表武汉市总人口数,ni表示武汉市城镇(或农村)居民人口总数。tb代表组间收入差距,表示武汉市范围内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结合武汉市统计年鉴以及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以测算出1985年至2010年武汉市的泰尔指
15、数,见表1。(二)武汉市城镇化率根据2011年武汉年鉴以及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公式: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起均按常住人口计算),计算得到武汉市的历年城镇化率,见表2。综合表2数据及图6中折线图可知,武汉市的城镇化率相对于湖北省来说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55.4%到1990年的55.9%,年均提高了0.1个百分点,从1991年的56.2%到2001年的59.2%,年均提高了0.3个百分点。自2002年开始,武汉市城镇化进程开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2003-2005年,年均都提高了将近1个百分点
16、,并在2003年成功突破了60%达到了60.8%,虽然自2006年至今,武汉市的城镇化进程放缓,但仍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综合来看,自1985年至2010年,武汉市城镇化率从55.4%上升到了65.1%,年均提高了近0.4个百分点,有着非常不错的发展趋势。根据国际经验以及城镇化发展的一般阶段性规律,当城镇化水平处于30%70%时,城镇化的速度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武汉市的城镇化将仍然保持较快速度。四、城镇化与收入差距的动态关联(一)单位根检验(adf检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主要是用来判别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基于单位根检验的思想,利用
17、eviews6.0软件分别对武汉市城乡间泰尔指数序列(incgapt)、武汉市城镇化率序列(urbant)以及二者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 表3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变 量1adf统计值15%临界值1p值1结论incgapt1level10.216 4681-1.955 02010.74081不平稳1st difference1-2.764 5271-1.957 20410.0081*1平稳urbant1level12.5596491-1.955 68110.99611不平稳1st difference1-2.162 2801-1.955 68110.0321*1平稳注:“*”表
18、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城乡间泰尔指数序列(incgapt)和城镇化率序列(urbant)的原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二者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服从i(1)单位根过程,即二者均为一阶单整序列。(二)协整检验协整表示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序列之间的平稳关系。本文在这两个时间序列均为同阶单整的基础之上,以城乡间泰尔指数incgapt作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率urbant为解释变量,用最小二乘法(ols)来估计其回归模型,得到结果见表4。表4回归方程结果变量1系数1标准误差1t-统计量1伴随概率pc1-0.071 513 310.059 6171-1.199 542
19、10.2420urbant10.237 01610.100 73512.352 87310.0272根据表4可知,常数项c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的伴随概率p=0.2420>0.05,是不显著的,而城镇化率的伴随概率p=0.0272<0.05,统计上显著,因此可以得到5%的显著程度的回归方程如下:incgapt=0.237 016 urbant(1)对上述回归结果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检验结果见表5。表5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null hypothesis:res has a unit root1tstatistic1prob.*augmented dickeyfuller
20、 test statistic1-3.181 0261 0.0028test critical values:11% level1-2.669 3595% level1-1.956 40610% level1-1.608 495通过表5中的残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残差res在1%、5%以及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小于临界值,prob.值为0.0028,小于显著性水平,即拒绝原假设,残差不存在单位根即残差项是平稳的,incgapt和urban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武汉市城乡间泰尔指数与城镇化率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一步表现为城乡泰尔指数与城镇化率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致性和同步
21、性。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式(1),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间泰尔指数会提升约0.23个百分点,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相互促进的关系。(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用来确定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影响的检验方法。其检验思想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了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本文前部分对城乡间泰尔指数序列incgapt和城镇化率序列urbant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得到的结果是:序列incgapt和urbant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此结论可作为对incgapt与urbant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的前提。应用eview
22、s6.0软件对incgapt urbant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见表6。表6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原假设1观测数1fstatistic1pvalueincgapt不是urbant的granger原因12111.273 9210.34712011.841 5710.2214urbant不是incgapt的granger原因12113.549 5410.04182014.974 3510.0269根据granger检验结果可知,在观测数分别为21与20,显著性水平为5%时,始终接受“incgapt不是urbant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始终拒绝“urbant不是incgapt
23、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即:城镇化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镇化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四)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探求短期内城镇化率的波动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何种影响,将模型(1)中的残差序列保留并命名为ecmt。对城乡间泰尔指数序列(incgapt)与城镇化率序列(urbant)取一阶差分,得到一阶差分的泰尔指数序列(incgapt)和一阶差分的城镇化率序列(urbant)。以incgapt为被解释变量, urbant和一阶差分的残差序列(ecmt-1)为解释变量做回归方程,得到回归结果见表7。表7回归方程结果变量
24、1系数1标准误差1t-统计量1伴随概率pc10.003 77110.002 08311.8107 7210.0860urbant1-0.714 18310.367 6981-1.942 30910.0671ecmt-11 0.062 78510.120 18115.217 82410.0000根据回归结果可知,常数项c与urbant系数在5%的显著程度下均不显著,这表示当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并非来自于当期城镇化率的变动,仅有ecmt-1统计上显著,表示前一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离了长期均衡关系,即ecmt-10,修正误差项系数估计值的符号为正,意味着上期的实际值低于长期均衡值,需要在下期
25、以正的修正项将实际值调整到均衡值。即:为了维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当期将以0.062 785的速度(即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估计值)对前一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的非均衡状态进行调整,将其回到长期均衡状态。具体回归方程如下:incgapt=0.062785 ecmt-1 (2)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通过对武汉市198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当城镇化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上升约0.23个百分点,即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26、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两者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具体变现为城镇化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其反向关系是不存在的;基于短期波动影响而构建的误差修正模型从统计上来看是不显著的,这说明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是不明显的。(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武汉市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于“以量为本”,只片面地追求城镇化率的上升,却忽略了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越来
27、越引人注目,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内外需为牵引,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内涵增长为重点,以适度聚集为原则,三化互动,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现在的武汉正需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并重,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带动农民等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加,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12。1. 推进“人的城镇化”建设。首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武汉市的户籍改革制度,消除户籍歧视,使户籍制度不再是农民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如果农民不能融入城市,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就不会提高,进而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
28、拉大了收入差距。要消除城乡壁垒,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其次,对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提高土地经营的产出率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公开方式和理财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土地流转的路径13;第三,早日解决农民工住房难的问题,积极构建面向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给体系,采取资金补贴等方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引导更多的农民向更符合城镇发展需要的方向建房;最后加强武汉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并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做好统筹安排,搞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9、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14。2. 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要想顺利实现农民就业,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一个健全、健康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关键,由于城乡差别、现有用工制度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就业地位上始终处于劣势,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旧格局。建立健全城乡各级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进城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实行平等的就业制度,消除不利于农民就业创收的各种限制和规定,提高农民收入。3. 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作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过程需
30、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此时如果只强调政府主导型城镇化,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就会由于资金不足而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是市场作用具有盲目性,因此在发挥市场推动力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政府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由政府来引导,与市场的推动相结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彭定赟,王磊.财政调节、福利均等化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泰尔指数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3(5):2128.2龚新蜀,王雪峰.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200
31、7(11):9091.3赖晓东.东西部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15.4谢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动态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35):78.5李静.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5455.6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1):6873.7符想花.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模拟与预测 j.统计与决策,2011(24):7476.8高萍.中部地区内源式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j.改革,2009(8):
32、97101.9林瑶瑶,李亮.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以湖北省19812010年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7):5557.10魏振香,潘艳汝,王颢.二元结构、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2012(3):1011.11冯伟,肖卫东.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农村金融研究,2013(1):6772.12赖文燕.城镇化是缩小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必然选择j.金融经济,2010(6):2830.13孟伟,邵校.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8485.14兰肇华,杨青,张春园.湖北
33、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164168.(责任编辑王婷婷)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通过对武汉市198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当城镇化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上升约0.23个百分点,即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两者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具体变现为城镇化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其反向关系是不存在的;基于短期波动影响而构建的误
34、差修正模型从统计上来看是不显著的,这说明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是不明显的。(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武汉市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于“以量为本”,只片面地追求城镇化率的上升,却忽略了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引人注目,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内外需为牵引,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内涵增长为重点,以适度聚集为原则,三化互动,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促进城乡经
35、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现在的武汉正需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并重,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带动农民等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加,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12。1. 推进“人的城镇化”建设。首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武汉市的户籍改革制度,消除户籍歧视,使户籍制度不再是农民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如果农民不能融入城市,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就不会提高,进而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拉大了收入差距。要消除城乡壁垒,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其次,对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提高土地经营的产出
36、率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公开方式和理财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土地流转的路径13;第三,早日解决农民工住房难的问题,积极构建面向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给体系,采取资金补贴等方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引导更多的农民向更符合城镇发展需要的方向建房;最后加强武汉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有计划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并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做好统筹安排,搞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14。2. 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要想顺利实现农民就业,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一个健全、健康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关键,由于城乡差别、现有用工制度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社会因素的
37、影响,农民在就业地位上始终处于劣势,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旧格局。建立健全城乡各级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进城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实行平等的就业制度,消除不利于农民就业创收的各种限制和规定,提高农民收入。3. 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作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此时如果只强调政府主导型城镇化,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就会由于资金不足而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
38、用,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是市场作用具有盲目性,因此在发挥市场推动力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政府必须在城镇化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由政府来引导,与市场的推动相结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彭定赟,王磊.财政调节、福利均等化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泰尔指数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3(5):2128.2龚新蜀,王雪峰.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2007(11):9091.3赖晓东.东西部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15.4谢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动态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
39、2(35):78.5李静.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5455.6吴先华.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1,(1):6873.7符想花.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模拟与预测 j.统计与决策,2011(24):7476.8高萍.中部地区内源式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j.改革,2009(8):97101.9林瑶瑶,李亮.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以湖北省19812010年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7):5557.10魏振香,潘艳汝,王颢.二元结构、城镇化、农村金
40、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2012(3):1011.11冯伟,肖卫东.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农村金融研究,2013(1):6772.12赖文燕.城镇化是缩小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必然选择j.金融经济,2010(6):2830.13孟伟,邵校.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8485.14兰肇华,杨青,张春园.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164168.(责任编辑王婷婷)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通过对武汉市198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
41、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当城镇化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上升约0.23个百分点,即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两者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具体变现为城镇化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其反向关系是不存在的;基于短期波动影响而构建的误差修正模型从统计上来看是不显著的,这说明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是不明显的。(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武汉市城镇化建设更加
42、注重于“以量为本”,只片面地追求城镇化率的上升,却忽略了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引人注目,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内外需为牵引,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内涵增长为重点,以适度聚集为原则,三化互动,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现在的武汉正需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并重,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带动农民等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加,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12。1. 推进“人的城镇化”建设。首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武汉市的户籍改革制度,消除户籍歧视,使户籍制度不再是农民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如果农民不能融入城市,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就不会提高,进而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拉大了收入差距。要消除城乡壁垒,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其次,对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提高土地经营的产出率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公开方式和理财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土地流转的路径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合2025年试题及答案
- 办公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积极影响
- 2025年财务管理考试复习大纲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度假酒店分析报告
- 深喉冲床市场分析报告
- 培训楼维修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 日本创业项目计划书
- 2025年数模转换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液化天然气项目运营分析报告
- 中国可折叠四轮助行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版)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小学组)考试题库(含答案)
- JJF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MOOC 营销管理-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语文五年级 【知识精讲】7.阅读(2)文言文阅读
- 社会心理学8-人际关系课件
- QC-R 596-2017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高清-无水印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经典习题-一对一专用
- 常见病媒生物分类鉴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