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年级)、八、冃u s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人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屮生物课 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纶物新课程实 验,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质虽,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 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牛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屮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所使用教材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 分为“课标
2、内容”、“教学耍求”、“教学建议”、“实验活动建议”四个部分编写。各部分的意旨如下:1. “课标内容”是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标准。2. “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牛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小生物学科的 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1)“基本要求”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的普通高屮 学牛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牛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学牛学习这些内容将在以下各方面得 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 对科学和探
3、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悄感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和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冇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棊木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步了解与牛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2)“发展耍求”是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对能存在的空间,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 的需要岀发而确定的在“基木要求”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习“
4、发展要求”屮的和应内 容,有助于拓展视野、增进理解、捉高能力。(3)“说明”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 的学生或高中生物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 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1)。文中没有附1 ? ?3. “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冇效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 和教学方法两个层而上提岀的建议。(1)“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每周教学3课吋,以节为教学单位作出的计划,总
5、的课时 安排参见附2。(2)“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4. “实验与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或活动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体现和落实高屮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高屮生物课程标 准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关键性问题。教师在具体实丿施过程中尚需根据实际悄况,充分发挥白主创新的 精神,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浙江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必修1分子与细胞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 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
6、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 理解住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白然观。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一、课标内容1. 概述蛋口质的结构和功能。2.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3.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4.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5. 说明牛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6.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分子和离子基本要求1.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兀素。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发展耍求说明1. 小资料:“同位素示踪”只提供学牛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 容。2. “分子”、“离子”部分不作要求。第二节无机物基木要求1. 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2. 概述细胞内无机盐
7、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3. 学会模型方法。发展要求说明1. 水分的氢键形成及极性的原因不作要求。2.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作拓展。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基木要求1. 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构建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能说出分类的依据。3. 举例说岀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能运用分类的科学方法。4.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 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5. 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6.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确立牛命物质性的观点。7. 通过牛物组织中脂肪、糖类和蛋口质的检测实验,学会徒于切片制作、
8、 高倍镜使用等技能,验证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发展要求说明氨棊酸、多肽、蛋白质的关系。说明1各种糖类与脂质的分子结构式不作要求。2. 小资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只提供学生阅读,不 要求学生记忆或学握具体内容。3.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屮的汕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不要求掌握颜色反应的貝体原理。4. 建议活动:“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不作要求。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 亠ijij s1课时第一节分了和离了 第二节无机物1课时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牛物大分子4课吋(含活动)复习与小结1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
9、节分子和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索,教学难点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索是 碳。学纶己有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教师就可以先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牛: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索, 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说明牛物界与非牛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为了进一步了解构成牛物体的元索组成,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从中归 纳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2)第二节无机物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水、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由于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比 较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牛: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纶活经验,举岀实例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然后教师 从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引入水在细胞
10、中的作用。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探讨中所列出 的运动员饮料,讨论无机盐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无机盐在调节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3)笫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细胞中儿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理 功能。在学习糖类时,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是多糖的 种类与生物人分了以碳链为骨架。由于木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 学牛的积极性,先讣学牛说出在h常住活小常见有哪些糖,然后要求学牛将这些糖根据教材小的种类进行 分类,学生就能白然地明白单瞅 二糖与多糖。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吧话题,
11、从屮 引出脂肪等脂质,分别介绍他们的分布及作用。在学习蛋白质时,教学重点冇两个,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 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 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由于学生没有有机物的知识,一开始学习蛋口质,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应从学 牛的住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了解的蛋口质功能有哪些,再结合教材中的蛋口 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先进行蛋白质功能的学习,在了解了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后,提出问题思考:蛋白 质的结构怎样呢?就很自然地进行蛋片质和氨棊酸结构的学习。教师应利丿ij学生已冇的化学知识來识别氨 基酸,在观察对比教材屮儿种
12、氨基酸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针对“氨基酸形成蛋口 质”这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课件的动态模拟,让学牛充分理解氨基酸的 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盘躺、折叠,形成冇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并通过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来理解 其结构的多样性。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即可,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放在遗传与 进化模块中进行。四、实验与活动建议活动:“检测牛物组织中的汕脂”和“检测牛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口质”与原教材相比,探究性更强,实验屮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准备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白己选择一两种样品;(2)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
13、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3)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侑分工, 乂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4)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纽交流,比较检测 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弄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界。对于油脂、糖类和 蛋口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帮助学牛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牛 掌握与深究。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课标内容1.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3.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6. 尝试建立真核细
14、胞的模型。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细胞概述基本要求1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开拓、修 正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 的思维品质。2.举例说岀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3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彖,比佼、分析不同细胞的 异同点,清楚地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总结高倍镜使 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发展耍求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明1活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活动不作要求。2.第一节的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笫二节的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 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第二
15、节细胞膜与细胞壁基本要求1. 概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 法之一。2. 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3. 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4. 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5. 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川到探究 实验的设计屮。发展要求说明小资料:“细胞外被”、“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 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第三节细胞质基本要求1识別几种细胞器形态。2. 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 观点。3. 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4. 活动:“观察叶绿体”。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的生物材料临
16、时装片,学会一 般的生物绘图技能,运用间接观察的科学方法,正确表述观察到的现象,撰 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发展耍求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说明1. 关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作一般性描述,不拓展,详细内容 将在以后章节中展开。2. “溶酶体”和“细胞骨架”不作要求。3. 活动:“观察叶绿体”中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作为本活动的重点,而 对观察胞质环流现象不作要求。第四节细胞核、基本要求1. 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牛: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确立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辨证观点。2. 区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学会运川模型的方法清晰地图示细胞的结构,学
17、 会综合运用比鮫、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发展要求说明第五节原核细胞基木要求1.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发展要求说明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第-节细胞概述1课时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2课时(含活动)第三节细胞质3课时(含活动)第四、五节细胞核、原核细胞1课时复习与小结1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细胞学说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难点是“观察多种多 样的细胞”活动。由于学生初屮所学的相关知识好多已经忘记,或记忆模糊,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 能让学牛突破重点与难点。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讣学牛在阅读课本
18、的过程 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疋、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 有益的启示。(2)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屮要充 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及有关动态媒体等肓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教师还可以 利川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的功能形彖直观地介绍给学生。 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对以利用板图、幻灯片,冃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抽彖的语言与图解结合起 來,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为第3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铺垫。尽量为学牛提供足够的感 性材料,加深对细胞
19、膜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牛获取新知的能力。(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难点是内质网、 高尔其体的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教学屮利川“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 各个“车间”及其分工。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牛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 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4)第四、五节细胞核、原核细胞的教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难点是细 胞核的结构。教师可以从教材上“伞藻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
20、作川, 然后进一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针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难点,利用模式图让学生分析讨论,比 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并列出简表。四、实验与活动建议将第一节的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笫二节的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 个活动完成。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实验屮,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人 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牛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实际教 学小,教师耍作详细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高借显微镜技能。“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 性”活动可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前一并完成,让学生体会到细胞吸收物质的选
21、择性,再进一步探讨细 胞膜的结构和特点。第三章细胞的代谢一、课标内容1. 说明酶在代谢屮的作用。2.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4.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5.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细胞与能量基本要求1. 举例说出住物体内或细胞屮发牛的各种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变,认同生命 活动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 举例说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3.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4.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发展要求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说明1. atp的化学结构式只要知道结构简式,atp
22、分子化学结构式不作拓展。 2小资料:“生物发光”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基本要求1. 说出扩散与渗透的区别。2. 说出渗透过程。3. 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4. 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能排除观察中各种 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能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分析、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试验中,反应层次的情感冃标可表述为:价值化 (内化)层次的情感目标可表述为:能根据,5. 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6. 说明扩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7.
23、描述细胞“胞呑"、“胞吐”的过程。发展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说明建议活动:“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不作要求。第三节 酶基本要求1. 简述酶的概念。2. 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 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3. 说明酶在细胞代谢屮的作用、木质与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4. 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h常生活中实 际问题的能力。5.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学会对假设屮的重要变最下操作性定义,能在教 师指导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 能写出格式规范
24、的探究报告。6. 活动:探究ph对出。2酶的影响。学会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自变量, 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控制变量 意识。能与同学合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7. 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要求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说明小资料:“辅酶”及课外读“酶的应用”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 掌握具体内容。第四节细胞呼吸基本要求1概述需氧呼吸及厌氧呼吸概念、反应式、过程,认识活细胞中物质、能量 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2.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细胞呼吸为生产生活的关系,认 同科学对技术、社会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发
25、展要求比较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说明1 呼吸作用的氧化还原、电了得失的反应不作要求。2. 氧化型辅酶i (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1 (nadh)不作要求。3. “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三个名词概念及“细胞呼吸从 糖酵解开始” “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 屮心”三部分内容不作要求。4. 乙醇发酵中,从丙酮酸脱竣、述原到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不作要求。5. 小资料:“呼吸速率”“需氧呼吸出现的意义”“酵母菌”及课外读“各种体 育运动所花费的能量”提供学牛阅读,不要求学牛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第五节光合作用基本要求1辨别占养、异养两类牛物。2.说明光合作
26、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认同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z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 系。3. 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4. 概述光系统的过程及作用反应。5. 概述碳反应的过程。6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能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彖进行科学的分 析、判断与推理,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探究的方法和结果。7.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学会捉出问题、建立假设、下操 作性定义、控制变量、数据解釋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能独立设计单因子 对照实验方案。发展要求1. 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2. 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3. 比较细
27、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异同。说明1. 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氧化还原过程不作要求。2. 光合作用中“nadh”不作要求。3. 小资料:“树叶的颜色”、咅反应和碳反应”、“表观光合速率弓真正光合 速率”、“光呼吸”、“光合作用临界温度”、“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及课外读“c-4 植物”、“光合作用初期研究简史”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 具体内容。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15课时)第一节细胞和能量1课时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课时(含活动)第三节酶3课时(含活动)第四节细胞呼吸2课时第讥节光合作用5课时(含活动)复习与小结2课时2. 教法建议(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tp化学组
28、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难点是atp 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先介绍了细胞屮有哪些能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代谢吸能、放能。把学生带入到细胞与能量的学习情景中,又为后而“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做好了铺 建。建议教师教学时多作些比喻会使木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 解的基础上,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说明a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形成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统一的观点。(2)笫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主要问题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的方式, 认识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的扩散、渗透、
29、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及胞吞、胞吐各种方式。重点的问题是区别扩 散、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穿膜运输方式。山于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 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v牛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 功能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貝体事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対比等方式,帮助学生 认识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被动运转与主动运转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水分了的渗透过程,接受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并熟练使用显微镜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通过实验,还要引导学牛理解以下内容
30、: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完成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渗透系统。渗透系统的构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存 在半透膜。二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首先成熟的植物细 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插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z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人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渗透失水:反乙细胞将渗透吸水。关于“胞呑”、“胞吐'啲 膜泡运输部分的教学,可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口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牛比较熟悉的事例 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结合插图、动画,增强直观感受和学习。(3)第三节“酶”教学重
31、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难点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 变量的科学方法。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 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氮在生物催化剂与二氧化镒无机催化剂的比较实验证切“酶的催化效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先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止学生对酶有一个总 体的印象,然后举例说明了彫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通过“探究酶的专一性”, “ph对出02酶的影响”实验,培养实验设计、独立操作及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由于实验设计类型实验是学生在
32、生物学科屮第一次遇到,建议教师 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 加学牛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4)第四节“细胞呼吸”的教学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难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木质,学 生学过了 atp的知识,对于atp作为能量的通货冇了一定的认识,建议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可以先出示一些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分析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 理,再讣学牛:联想其他事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广泛性后,阐述 有氧呼吸的化v过程,举例说明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理解细胞呼吸是
33、牛物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 径。通过“乙醇发酵”演示实验,肓观了解细胞无氧呼吸,学习了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 分析实验现彖的能力,同时也是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实例,正确理解科学、技术、 社会z间的关系。(5)第五节“光合作用”的教学重点是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 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索。难点是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 境因素。建议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重点要学牛掌握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特 别是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也是学生要弄清楚的内容。试图从化学反应
34、的 角度上看待光合作用的过程,从化学反应发生的变化公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变成有机物糖类等物质 的。同时讣学牛明确在这两个过程中每一个物质变化的來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以便从整体上 认识和理解光合作用。最后,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对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的具体部位、需要的条件,物质和 能最的变化及联系予以总结概括,让学生在比较和鉴别屮同化知识。如果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模拟抽 彖的光合作川过程比如光反应阶段光能如何转换成电能,就可为学生的“观察”和“想彖”插上翅膀。在 突破这个“难点”时,形彖的比喻也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部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b、 大部分叶绿素a就像是“天线”,不
35、断收集吸收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这类叶绿素a在阳 光下不断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而形成高能电子流,就起到了 “泵”的作用,电子流的“源头”却是水 同时配合启发、讨论、列表对比、图示总结等手段,就可使学生牢固掌握光反应、碳反应屮物质和能最的 转化过程,从而真正体会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地位。对“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方法, 目的是让学牛认识四种色素的颜色和含量,感知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因为在光合作用中, 只有色素才能吸收、传递光能,也只有色素才能转化光能。在实验过程屮,教师对于实验原理、材料和药 品的选用、操作注意事项都要向学生讲解
36、清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色素的吸收光谱,即让白光穿过 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再经过三棱镜分光,分析光屏上的暗带,进一步感知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在“尝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活动,教材借助于技能训练,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与一些外界因素的关系图表,总结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对提高作物产量的 指导作用。如通过对一组关系图象的分析、完成教材上的技能训练來达成的,要讣学住能用这些关系illi线去解释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并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以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此时配合i些针对性强的 一些图像变式训练题,检查学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予以纠正和巩固。四、活动建议1
37、 “探究ph对出。2酶的影响”实验。本实验连贯性很强,因此在实验前要求学牛仔细阅读实验全过程,対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实 验前,对实验组组长进行培训,以便在开展实验时充当小老师。也町以课前布置学生利川课余时间以小组 为单位,制定实验方案。在开展实验前各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方案的汇报,提出预期结果。并在实验中,根 据实验现象及收集到的数据,培养学牛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探究酶的专一性”探究活动。对于酚的专一性的探究,教师可提出问题“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能否消化水解 这两种物质?”可提示学生,淀粉在淀粉酶作川下水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在蔗糖酶作川下水
38、解成的衙萄糖、 果糖,这些物质在煮沸的条件f,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会有红黄色沉淀物质产生,而淀粉和蔗糖与本尼辿 特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本尼迪特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根 据颜色反应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可以止学生白行选样药品、试剂、器材设计对照实验,结合 特定的颜色反应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从而判断酶是否具冇专一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予以 精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在探索屮提升自己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列举出更多 的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有的特性。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小只要把握儿个重要环节,制备滤液时一定
39、要剪碎叶片,研磨成糊状然后过滤。划滤液细线时, 该过程虽不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却也关系着实验效果的好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建议用去掉铅笔芯 的自动铅笔代替毛细吸管,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备的滤液颜色的深浅,重复划滤液细线26次。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山于学牛在丽而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有哪些,使学生对光合速率的人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本活动最后要用具体的数据來说明结果,因此活动 过程小数据的获得、记录以及分析,绘制折线图是木活动的重点,对所绘图形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出正确 的结论是活动的难点。为了便于控制光照强度,在活动中不
40、能采用自然光照,可以用不同功率的台灯作为 植物光合作用屮光的来源,也可以通过控制光源与植物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控制光照强度的效果。本活动 适宜2至4人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小组成员要分工切确。第四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一、课标内容1.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3.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4. 说明细胞的分化。5.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6.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7. 说出癌细胞的主耍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细胞的增殖1 简述细胞周期。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基木要求3.通过“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冇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
41、增强识图和绘图能 力,总结、归纳各时期细胞分裂图的异同,认同生命的运动性,形成事物发展 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观。发展要求1. 简述冇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冃、dna数目的变化规律。2. 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说明1 有丝分裂的过程以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为主线。2. 对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处理,本节内容未涉及,不宜补充。3. 活动:“观察细胞的冇丝分裂”可以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冇丝分裂的临 时装片”穿插观察冇关装片即可。第二节细胞的分化基本要求1. 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牛物学意义。2.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3.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4. 举例说明干细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5. 举例
42、说明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冇的主要过程,分化细胞仍然具有发冇的潜 能。6. 说明细胞发工癌变的原因,关爱生命的重要价值,确立积极的牛活态度和健 康的工活方式。7.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认同良好 的牛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树立内因与外因影响纶命活动的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8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如图书馆、阅览瓠 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广播、 电视和互联网等)收集有关恶性肿瘤防治的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 享信息,形成评估有关信息科学性的意识和能力。发展要求尝试科技小论文的写作。说明1. 解释细胞具有全能性以及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不作拓
43、 展。2. 不宜用大量的分子遗传学知识说明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问题。3. 活动:“收集冇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不作要求。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基本要求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2.简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牛命活动的正常现象,形成珍惜生命、关注健 康的科学生命观。发展要求说明1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细胞衰老的原因未有定论,教师只需对学生适当引导,不必过多介绍。3. 细胞凋亡这块内容在教学时不宜拓展。4.课外读:“细胞工程”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增殖3课时(含活动)第二节细胞的分化1课时(含活动)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44、1课时复习与小结(含模块复习)1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的教学重点是细胞生氏和增殖的周期性、冇丝分裂的过程。难点是冇丝分 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hl的变化,以及dna数屋的变化。细胞的癌变知识hl标定为了解水 平,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在致癌因了的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讨论健康的 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由于本节内容繁多、抽象,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 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动画、教学挂图、可粘贴的染色体白制模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2)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的教学重点是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是细胞全 能
45、性、干细胞概念及实例。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冇发育成完 整个体的潜能,即具冇全能性。课程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 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也可以对教材做些处理,如把“干细胞”内容提前,再从中提炼出相关概念。在举 例说明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时,要兼顾植物动物,不要片面。(3)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教学璽点是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 凋亡的含义。难点是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的教学,学 生能够举出例了即可,不用拓展。建议教学中联系学生熟悉的现象或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衰
46、老的特征。四、实验与活动建议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般按照验证性实验的步 骤和方法去完成。建议教师在每张学生实验桌上放一张植物根尖冇丝分裂固定切片、马婀虫受精卵冇丝分 裂固定装片,或者教帅提前准备好五台显微镜,分别示范冇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不 同时期。必修2遗传与进化该模块有助于学牛认识牛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屮的应川;领悟假说演绎、 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了研究屮的应川;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屮的对立统一,牛物的遗 传变界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屮的对立统-,形成牛物进化的观点。第一章孟德尔定律一、课
47、标内容1. 分析孟徳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 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由组合规律。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分离定律基本要求1. 概述i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分离假设的验证。能依据研究目的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能运用推理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能依据实验结果作出 支持或否定假设的判断,接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2. 举例说明冇关的遗传学术语和显性相对性。3. 通过分析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加深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 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思想的认识。4. 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5. 分析孟徳尔遗传实验的过程为
48、结果,讨论孟徳尔遗传实验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 学思维方式,感悟孟徳尔遗传实验的巧妙设计,初步学会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归纳、比 较、分析实验数据,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发展耍求说明1课外读:“孟徳尔生平简介”,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 的内容。2.小资料:“配子形成吋发生基因分离的直接证据”,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耍求 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3课外读:“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牛阅读,不 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0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基本要求1. 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市纽合现象的解释和白由纽合现象解释
49、的验证。2. 应用白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3. 通过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尝试单因了杂交实验的设计,感悟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 研究的重要性。发展要求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些遗传现象。说明1. 建议活动:“模拟两对相对性状侧交的实验”不作要求。2. 小资料:“实践屮的自rti组合定律”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牛记忆或掌握具 体的内容。3. 课外读:“孟徳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牛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 具体的内容。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第一节分离定律3课时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3课时(含活动)复习与小结1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
50、分离定律的教学重点冇三个:一是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二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三是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冇两个,一是对 分离现象的解释;二是显性相对性。木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发展线索来编写的,学生在学习时缺 乏冇关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冇一定的难度,但从中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木质的认识论方法,还可以 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和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去推论、去揭示木质,通过相关背景材料, 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一一分析问题、
51、提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验证假说一一归 纳总结、总结规律)。通过广泛讨论,使学牛明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 进而理解牛物在有性工殖时,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楮作用,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呆。 关于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来突破。(2)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重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教学难点 是对自由组合现彖的解释。做好“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对学生理解掌握孟德尔定律冇重要意义,它 能帮助学生理解等位棊因在形成配了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了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在学生已掌握的分离 定律知识基础上,教师可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
52、传中涉及到的二对性状分别拆开,一对一地进行分析,得出 他们z间的相关性,从数学角度分析并得出(9:3:3:1)是(3:1)彳的展开式,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实验结果,也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结果。由于学生没冇学习减数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 化的情况,要理解好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冇相当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尽屋直观地展示不 同对遗传因了z间的自由组合的行为,并让学生冇充分时间进行讨论,理解在当时遗传学还没冇建立的情 况下孟德尔假说的意义,同吋也为下章学习减数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四、实验与活动建议“模拟孟徳尔朵交实验”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分离定律的模拟验证,让学生通
53、过模拟活动认识 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吋耍和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吋是随机结合的。二是关于口由组合定律的模拟验证, 通过模拟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各代配子类型、基因型以及表现型的比例。首先要做好物 质上的准备,即按班级人数分成4人一组,每组准备大信封4个,标有黄y、绿y、圆r、皱r的卡片纸各 20张。其次是统计需要一定的样本数量,加人样本数量的方法,一是同一小组模拟活动中重复“产生配子”、 “配子结合”至少10次以上,二是在各组重复10次的基因上计算全班的各种数目z和。在记录结果时要 仔细认真,耍保证统计的有序ft-u.il-:确性。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一、课标内容1.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54、并模拟分裂过程小染色体的变化。2.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4.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5. 概述伴性遗传。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基本要求1简述染色体形态、结构。2. 概述减数分裂过程屮的染色体行为,认识到减数分裂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3. 概述精子、卵细胞的产主和受精作用。4. 通过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学习模型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到事物都是处于四维 的时空关系中。发展要求1. 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2. 阐明减数分裂的意义。说明1 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作为课外活动,由学生自行完成。2.小资料'多胞胎之迷”,
55、只作为背呆材料供学牛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休的内容。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本要求1. 说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领悟学说的提出要有充分的实验证据,要有质疑、求实、创新、 合作的科学精神与态度。2. 能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定律。发展要求说明1.课外读:“连锁和互换定律”不作要求。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基本要求1. 举例说出染色休组型的概念。2. 辨别帘染色体与性染色休。3. 举例说明xy型性别决定,能用简洁的符号清晰地表示遗传图谱。4.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特点,能运用遗传知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能听取他人的意见, 并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解释或预测进行辩护,或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56、。发展要求分析人类常见的伴性遗传。说明1. “zw型性别决定”不作要求。2. 活动:“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只作课堂资料分析。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3课时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课时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2课时复习与小结1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 减数分裂屮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二是减数 分裂过程屮染色体的行为;三是精了、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屮染色体的变化。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屮,起关键作用的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的变化,为此教 师可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悄境,结合实例探讨有性生殖过程屮亲了代的染色 体数目变化。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 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尽量宜观地展示变化的过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产产权分配协议书
- 截肢捐款夫妻协议书
- 挂名免责法人协议书
- 按揭车辆免责协议书
- 护士产假离岗协议书
- 放弃主张权益协议书
- 库底清理包干协议书
- 拟定赞助合同协议书
- 征地土地置换协议书
- 房屋产权继承协议书
- 2025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试题
- 二手车货车合同协议书
- 测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外贸英语词汇
- 中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025年笔试题库附答案
- 江苏南通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东南地区周代冶金考古研究新进展
- 中南大学毕业答辩学术论文模板
- 专利代缴年费合同协议
- 高级激光应用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