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阅读课中的意义建构_第1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阅读课中的意义建构_第2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阅读课中的意义建构_第3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阅读课中的意义建构_第4页
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阅读课中的意义建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论知识选自(中学篇)2012年第6期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阅读课中的意义建构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付绘【摘要】高屮英语阅读课首先是对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屮,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方法的己有知识经验,给学牛提供充 分的体验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是形成理解和建构意义的必要条件。本文 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提供意义理解和建构的基础,乂是如何在阅读中不断建构和丰富的。【关键词】阅读理解,意义建构,认知语言学一、引言阅读课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阅读技能,形成 阅读策略,促进阅读能力发展。那么,什么是阅读?在阅读理解这个隐 性思

2、维过程中哪些因索起着关键的作用呢?韩刚(2006)对阅读的定义是:阅读是一个接受语言信息的心理 语言过程,理解是一个处理语言信息的心理语言过程。所谓阅读理解, 是指在原有的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境知识的支持下,对书面的语言 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并在自己的头脑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阅 读理解不但依赖于对语言符号的正确感知,还依赖于读者原有的知识和 经验。anthony等(1989)把阅读定义为存在于读者已冇知识、文本 信息和阅读情境动态交互中的意义建构过程。依据以上定义可以对学生 在阅读课中的理解过程作出如下解释:1. 学生阅读理解的实质是意义建构的过程;2. 学主阅读理解的前提是他们已有的

3、知识,即背景知识经验、语 言知识和语境知识,这是意义建构的基础框架;3. 学生阅读理解的内容是文本信息(课文)和阅读情境,这是学 生用于意义建构的具体材料,也是即将融入学生头脑中已有意义框架的 新的内容;4. 学生阅读理解的方式是积极主动和动态交互的,即意义在交 互、建构过程中是主动生成的,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动态性、相对 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二、阅读课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课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形成阅读能力和策略的 过程,更是教师巧妙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帮助学牛在 已经构建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明确、突出、丰富他们头脑中原有的认识、 概念、社会背景知识和文化因索等意义框

4、架,形成更加完善的意义或概 念的过程。我们把语篇阅读中需要建构的意义框架分为三类:语言框架、文 体框架和话题框架。语言框架是指关于语篇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的知识, 即语言的基本知识;文体框架是指不同语篇的布局结构知识,即学生对 语篇体裁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话题框架是指关于语篇内容的背景知识,即学生对语篇所讨论的主题知识、对现实世界事实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文 化概念的清晰程度。本文将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入手,说明在阅 读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激发、丰富原有意义框架和构建、完善新的意义 框架。1. 有效激发、丰富词汇意义的理解,完善和建构语言知识框架王寅(2007)认为,语义根植于语言使用者和接受者的百科

5、知识 体系之中,与人们的主观认识、背景知识、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当说到car时,人们一般不会想到通过成分分析法获得的语义特 征:无生命、具体物、会移动,而更多地会想到:有轮子、方向盘、座 位,有发动机驱动、油门、刹车,舒服,速度快,甚至还会想到社会地 位等。这些都是人们基于自己的经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印象,是有关该 事物的百科性的知识,构成了 car这个事物的意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通过阅读文字符号获取信息,初步建构 意义,因此对词汇意义的理解直接影响信息获取的质量。也就是说,学 牛对词汇意义的理解的完整性或丰富性决定了阅读的有效性。而学牛对 词汇的深刻理解和丰富联想是需要教师在阅

6、读教学中不断帮助他们形 成和建构的。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下同)模块6 unit 4“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but does it matter?”这篇课文为例,文 本材料如下:dr janice foster says that over the next 100 years the amount of warming could be as low as 1 to 1.5 degrees celsius but it could be as much as 5 degrees celsius.uan increase of five degrees woul

7、d be a catastrophe, i would say. we can't predict the climate well eno ugh to know what to expect. but it could be very serious.nhow serious? some people think future global warming would cause the sea level to rise by several metres; others predict severe storms, droughts, fam ines, the spread

8、of diseas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species在阅读这段材料时学生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要完成的任务是:whatis dr janice fos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issue(global warming)?教师从检测信息理解的角度提问:what does"catastrophe"mean? 学生根据下文猜测出词义:the sea level to rise by several metres> severe storms> droughts、 famines、the spread of

9、 diseases、the destruction of species 等。为了促进学生对catastrophe的意义建构,教师要抓住时机,给 出各种有关灾难的图片,让学生说出相应的灾难名称,同时提示学生回 忆出catastrophe的同义词disaster以及它的下义词(earthquake volcano、floods、fire、twister、typhoon> tsunami),并给出如 下英文释义:a terrible event in which there is a lot of destruction,suffering, or deatho在这个过程屮,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10、、匹配图片、 冋忆同义词和读出英文释义,不仅训练了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初步 理解了 catastrophe和disaster的相似意义,而且形成了有关 catastrophe的强大的词汇网络,建构了丰富的意义。在这篇课文的学 习中还有类似的案例,如教师提供了 fossil fuels和greenhouse effect的语言意义框架(见图1 ),相信学生今后阅读中遇到这些词汇 时,这些语言意义框架会帮助其形成对信息意义的准确联想和深刻理解。greenhouse effectcoal oil natural gascarbon dioxide methane water vaporcause

11、globalwarmingadd extra carbon dioxide j图1选自北京十二中李蕊老师课例其实,语篇构成的重要特征是衔接,而利用词汇的复现关系(同义、上下义等)和同现关系(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是衔接的重要手 段(黄国文,1988) o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词汇意义的同时,加强了 学生对语篇的表层信息的理解和归纳,使学生形成了语义衔接的意识, 同时促进了篇章意义的构建。当然,语法中的照应、替代、省略以及时间空间关联等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培养学生关 注和理解语法联结也是丰富和建构语言知识框架必不可少的步骤。2. 冇效激发、丰富逻辑意义的理解,

12、完善和建构文体知识框架语篇是按一定的思维模式(thought patt e r n )组 织起来的,语篇的内容决定了语篇的结构。语篇的结构一般分为:描写 结构、叙事结构、说明结构和议论结构(黄国文,1 9 88)。而这些 结构均由连接的句子和段落体现。这说明句子间在语言形式上具备衔接 性(c o h e s i on),在语义上具备连贯性(coherence), 表层的衔接构成了语篇的有形网络,底层的语义连贯构成了语篇的无形 网络,整个语篇结构的框架是由句子、句群、段落和篇章之间的逻辑意 义构成。因此,学生只有加强逻辑意义的理解,不断完善、建构文体知 识的框架,才能达成对不同文体语篇意义的完整

13、理解和建构。下面以2010年高考湖北卷e篇阅读材料为例,探讨教师如何训 练学生建构文体知识框架。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选出篇 章结构并说出原因(见图2) o学生在总结篇章结构的过程中重新关注 篇章语言体现的逻辑意义,找出段落的主要信息,然后给说明同一内容 的段落归纳主旨(见图3),最后总结文体结构(见图4)。在此过程 中,阅读训练的重点从做题转移到对篇章结构的思考和分析概扌舌,通过 深层次理解语篇意义,从文章内容和逻辑连贯的角度入手,有根据地归 纳篇章结构,建构起这篇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框架。in fact, as a species, we almost did (hibernate)

14、.introductionat times in the past, peasants in france liked a semi-state of human hibernation.the way we sleep has changed fundamentally.our ancestors most likely slept in separate periods.in the past, humans went to sleep when it became dark and then woke themselves around midnight.according to som

15、e sleep researchers, a short period of insomnia at midnight is not a disorder. when suffering insomnia, you should not take medicines.people's sleeping habits in the pastanalysis of insomniafrench peasants hibernated.ancestors slept in separate periods.people slept when it was dark, and woke up

16、around midnightinsomnia at midnight is normal.when suffering insomnia, you should not take medicines.(注:图2、图3、图4选自北京十二中代蕾老师课例。)然而,文休知识框架不仅包括篇章内部结构及逻辑关系,而且包 括作者是如何利用说明文体及特定的写作手法,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说 明观点、现象和过程,完成写作意图的,即:how/by what means does the text mean what it means? 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文体结 构框架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点出要说

17、明的问题 humans can hibernate.用列举、举例、弓i用、古今对比等手 法说明人们的睡眠习惯和改变的原因;点岀人们半夜失眠现象,分析原 因,并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分析推出作者的写作意图:by analyzing people's sleeping habits in the past, the author intends to tell us insomnia is not a disorder but human nature, and he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adopt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it.至此,

18、学生深层次理解语篇意义,完全建构出这篇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框 架。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后对语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归纳训练有利于促 使学牛在关注词汇衔接、语法联结的皋础上关注语篇中意义的逻辑关系 (增补、转折、时间、原因),这是对语篇逻辑关系的深层次挖掘和理 解;而对篇章结构的归纳、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以及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推 理,能够促进文体知识框架的构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推理 习惯,为语篇的深层次意义建构和理解奠心扎实基础。同时,在后续阅 读中激发和利用头脑中形成的文体知识框架,能够帮助学牛自觉、主动 地在阅读同类文体文章时增加意义理解的速度和深度,形成冇效阅读联 想和推理,迁移构建过程,丰富和完

19、善文体知识框架,提高阅读质量和 效率。3. 有效激发、丰富话题意义的理解,完善和建构话题内容框架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知识和阅历,这些都是学生阅读过程屮 意义建构的基础和前提。阅读课和平时的阅读训练不仅是积累语言知 识、提高阅读技能、形成阅读策略、发展阅读能力的手段,也是增加学 生的百科知识、文化知识、阅历和体验的途径。因此,通过课文学习和 阅读训练激发和丰富对所读话题的内容的理解,能够达到完善学生的话 题内容认知结构、丰富话题思维模式的目的,有利于其展开深层次的意 义建构。(1)陌生话题内容的认知建构,关注广度和积累在模块3 unit 4 body language中,学生阅读课文后,从身

20、势语的种类以及不同国家的人们问候和表达情感时使用不同的身势语 两个角度构建了话题内容的框架,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身势语 的意义”的结论。在学生再次读到同一话题的材料时,教师有意识地帮 助学生回忆所学话题内容,将阅读材料中新的话题内容归入学生已冇的 知识框架,如东西方文化差异致使东西方人在观察表情时关注点不同, 使人们在通过面部表情交流时产生障碍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 学,回顾话题内容,补充新信息,包括新的语言表达,完善旧的认知结 构,扩展话题联想。(2)熟悉话题内容的认知建构,关注深度和内化模块7 unit 5 traveling abroad是学生熟悉的话题,课文“keep it

21、up, xie lei 一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ir介绍 的是中国留学生xie lei适应留学生活的事例。学生虽然没有出国留学 的经历,但在生活屮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让 学生在阅读课前调查三个同学或家长,收集有关出国留学好处和困难的 观点和看法,并在课上交流。学生收集的信息真实、丰富,这个活动让 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话题知识做好了准备。但此时的话题知识是杂乱无 章的。之后,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文章,获取xie lei适应留学生活的基 本信息,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接下来,学生找出有关xie lei留学生 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将其分类(见图5)

22、o通过小组活动学牛将所有留 学困难分为学习和生活两类。由于信息杂乱不利于学生记忆、运用和迁 移,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类:language© d)、living habits(a, b) >customs & culture(e, f )>psychology(g) >social relations(h), 让学生在归类过程屮对所学话题内容进行整理,形成合理的理解和记忆 框架。然后,学牛将课前收集的话题信息归入框架中。之后学牛根据课 文内容,找出xie lei克服这些困难的信息,将其放到相应的困难后面。 最后,学生完成口头输出任务:为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提

23、建议,这样学 生能够根据出国同学的个性,利用话题内容框架提出建议,进行有效输 出。通过对熟悉话题内容的归类和整理,学牛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 所学语篇,提高了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促进了话题框架的 建构,提高了用英文思维和表达的真实交际能力。the difficulties xie lei facesr study: difference in educationcustoms & culturestudying he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studying in china, so you need some preparation first.c

24、 she didn't know how to ask a shopkeeper for things.d she couldn't understand their language.a. she didn't know how to use the phone. b she didn't know how to pay bus fare.e she doesn't know a lot about the culture, f. she doesn't understand idioms.h she has no time for socia

25、l activities.图5选自首医人附中胡润老师课例(3)交叉话题内容的认知建构,关注角度和联系模块3 unit 5、模块5 unit 2和模块8 unit 1的阅读文章a trip on1the true north puzzles in geography、california 分 别介绍了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它们属于课标话题:世界与 环境、历史与地理和社会(风俗文化)。对这些交叉话题内容的认知建 构,教师要关注话题内容建构的角度和联系。首先,a trip on“the true north"是从记叙文游记的角度,以五个城市空间变化为线索,通过叙述作者所做、所观和所

26、感,从地理 的角度介绍了加拿大的气候、自然资源、语言、人文景观和风俗习惯; puzzles in geography是一篇说明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英国 的位置、行政区域构成和划分,以及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不同地区的社会 文化特色;而california也是一篇说明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不 同时期原著居民和移民给加利福尼亚的文化多样性带来的影响。三篇文 章从不同文体、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建构了类似的话题内容,教师需要 在头脑中有较完整的话题意识,才能有效帮助学牛建构话题认知结构。在学习a trip ortthe true north”时,要关注学生的相关话题 背景知识的激发和建构what d

27、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place?之后引导学生关注相关话题内容的特色和角度从地理的 角度介绍了加拿大的气候、自然资源、语言、人文景观和风俗习惯;再 次接触到类似话题the united kingdom时,通过对旧话题canada内容框架和特点角度的回忆和复现,引导学生发现新篇章的话 题特色和角度一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英国的位置、行政区域划 分,以及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特色,并从文体和组织 信息的角度与先前所构建的话题框架、特点角度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 话题内容的理解,半富交叉话题内容的认知结构,形成话题意识和清晰 的话题内容框架。交叉话题内容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不断复现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