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1页
淮北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2页
淮北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3页
淮北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淮北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实践与思考    刘伟民摘要优质强筋小麦市场需求较大,而安徽省淮北地区强筋麦却发展缓慢,存在优质不优价、品质不稳定、缺乏中介机构等问题,但也有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重点是政府引导,发展中介组织,紧密联系企业和农户,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优质优价;同时要加强品质育种和农技推广工作。关键词强筋小麦;产业发展;淮北地区s512a 1007-5739(2009)02-0170-01安徽淮北是小麦主产区,主要生产我国北方人的主食用麦中筋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面包、方便面、水饺等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而其主要原料为强筋麦。因

2、为强筋麦不仅可用于加工面包粉,还可作为配麦,按一定比例加入到中筋麦中生产水饺粉、面条粉等专用面粉,因此,强筋麦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好的经济效益1。多年来,我国面粉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强筋麦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发展强筋麦是我国粮食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安徽淮北的一些地区就开始陆续引种强筋小麦以及推广自育强筋小麦品种,但由于种种原因,强筋小麦的种植发展缓慢,目前淮北每年种植的真正符合强筋标准的小麦面积不足6.7万公顷,仅占小麦总面积的3%左右,虽然在政府部门的统计数字中,优质麦覆盖率很高,但其中大部分为中强筋乃至中筋麦。1发展强筋麦存在的难点和问题1.1优质优价落实难限制和影响强

3、筋小麦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优质不优价。由于强筋小麦的品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土地承包到户后,种植零散、管理不一,地力、栽培条件千差万别,即便同一个品种生产出来的粮食,品质也有很大的差异。品质一致性差的原料很难用来生产优质专用粉。另外,在粮食流通环节(粮站、粮库及个体粮贩),由于缺乏品质检测设备,分辨不清小麦品质优劣,也不敢加价收购,怕卖不出好价钱,故难以实现优质优价。1.2产业化链条松散产、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运作是优质麦的发展方向,当地的面粉加工企业可以与农户直接签订单,如谯城大杨的几家面粉厂实行了“企业+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而淮北地区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很少,加工量小,不能满足加工需求;

4、南方沿海省市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对强筋麦的需求量较大,但距离太远,又缺乏可靠的中介机构来组织生产、收购。因此难以实现产业化。目前的状况是农业部门大力宣传推广种植优质强筋麦,只讲种,不管收,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落实难;粮食部门无基地,无订单,坐等收购,不加价,不专收专储,难以形成批量优质产品,自然也卖不出好价钱。在产业化运作中最关键的是缺乏中介组织。1.3优质品种的产量、质量问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呈显著的负相关2,强筋小麦总体上产量水平略低于普通小麦(指中筋麦),再加上强筋麦品种少,而普通小麦品种繁多,更新换代快,在没有落实优质优价的情况下,普通小麦中表现突出的品种自然容易被农民所接受。皖麦38在19

5、97年审定后,是当时产量水平比较突出的优质强筋品种,受到各级农业部门的重视,在省内外得以迅速推广。2003年以来,由于普通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高产品种不断涌现,皖麦38渐渐失去了产量优势,推广面积逐渐下降,目前仅在涡阳和谯城大杨有约6.7万公顷的面积,是因为在这里实现了优质优价,依靠其品质优势,再加上稳产性、抗寒性突出而得以生存。在品质方面,一些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同年份、不同地块,品质差异悬殊,生产上难以应用;还有的外省强筋品种引进来后,在安徽省自然条件下而成为中筋麦,如烟农19,虽然丰产性突出,在安徽省淮北地区面积迅速扩大,但其品质已完全成为中筋麦。另外,还有一些引进

6、的品种因为抗寒性差等问题而不宜推广。总之,目前安徽省淮北地区生产上非常缺乏产量突出、品质过硬、抗性优良的强筋小麦品种。2涡阳县发展强筋小麦的实践与探索2.1政府引导、落实优质优价自皖麦38审定后,涡阳县政府及农业局十分重视其推广应用,一方面大力宣传其品种的先进性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了“皖麦38栽培技术规程”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另一方面为皖麦38商品粮寻找销路。县、局领导带着商品粮样品南下广东、福建等省市,到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联系订单。为了促使粮食流通部门加价收购皖麦38商品麦,农业局组织退休农技人员成立了“皖麦38开发公司”,利用

7、农技人员有从籽粒外观上辨别品种和判断品质的经验,在全县率先加价收购皖麦38商品粮,其产品畅销于上海面粉加工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举很快带动了一些乡镇粮站、国家粮食储备库和一些个体粮食经营户加价收购皖麦38,每1kg比普通小麦价高0.06元,且许多个体粮贩上门收购。农民种植皖麦38足不出户还能卖出好价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致使该品种在涡阳久种不衰,常年面积稳定在4万公顷以上,并纳入良种补贴和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涡阳县在全省的优质麦收购中率先实现了优质优价。2.2农民“优协”的探索尽管涡阳县在强筋麦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农业部门与粮食部门的联系依然松散。为了促进皖麦3

8、8的产业化开发,加强面粉加工企业与农户的联系,县农委又在寻求新的途径。自2004年起,县农委引导主产皖麦38的25个乡镇中86个行政村成立“涡阳县优质麦豆协会”,建立2.67万公顷优质麦生产基地,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农业技术人员配合指导生产及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从种到收实现“五个统一”,协会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计划在每个会员村建一座仓库(资金由村干群集资及争取项目支持),实行一村一品、专收专储,这样才能保证纯度和品质,从而拉开与普通小麦的差价,提高效益。粮食入仓后,由协会直接联系销给面粉加工企业,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目前仓库尚未全部建成,协会的收购资金

9、尚不充足,在协会成立的初始阶段,所产的优质麦暂由本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收购,2008年夏收,协会组织购销了1.26万吨优质麦,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强筋麦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强筋麦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其关键是要建立和发展中介组织,涡阳县的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在目前农民分散种植的情况下,若没有政府引导,没有中介机构操作,单凭市场拉动是难以形成强筋麦产业的。因此,发展强筋麦,地方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服务办实事,引导成立中介组织,紧密联系企业和农户,实现产业化运作。切实解决优质优价这个根本问题,让农民得到效益。在此基础上,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进而向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高产、超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强筋麦产业迅速且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