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山东村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_第1页
苏州西山东村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_第2页
苏州西山东村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_第3页
苏州西山东村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_第4页
苏州西山东村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苏州西山东村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    张知祺 李元媛摘要:本文在简述苏州西山东村建筑木雕艺术的人文背景和条件支持的基础上,探讨木雕在建筑构架和建筑构件上的展现效果,再根据其在建筑上的不同区位、对不同雕刻手法的运用进行分类阐述。同时,着重对东村建筑木雕的分布及其装饰特点展开分析,从历史沿袭的角度,研究木雕装饰的地域风格,并从民俗传承的方向,探索木雕装饰的文化内涵。关键词:装饰艺术;建筑木雕;古建筑群落:j314.2 :a :1004-9436(2021)07-00-02位于西山岛北,北濒太湖、南附青山的苏州东村,以其面山临湖的地理区位优势隐没于山

2、麓。幽绝的地理位置滋生壮大的村落使朴实的乡土文明与外来文化全方面汇聚,这也是村落被较好保存至今的一大原因。与西山岛其他古村相比,东村古建筑保存得极为完整,具有实际研究意义。同时,村落主体建成年代正好为江南经济发展重要时期,经商文化、移民文化等人文元素得以在最佳年代存附于村落木雕装饰中,经过清乾隆、嘉庆时期的补充,建筑木雕装饰又增色不少。1 苏州东村建筑雕刻装饰的背景蔚然成风的经商活动被东村建筑木雕的装饰特色间接体现出来。东村地处太湖西山岛,以“钻天洞庭”的洞庭商人闻名遐迩。而村内这些以家族为基础,为开展商业活动而组成的地域性团体,不仅经商势头极猛,而且反哺故乡的情思也一脉相传。对血脉、亲朋的丝

3、缕挂牵不断倾注于古村,资本转移之举完善了古村建筑的木雕装饰1,以致东村建筑装饰特色于隐蔽之处悄然崛起:不仅有以敬修堂、萃秀堂、郎润堂为代表的众多民居建筑,还有以东园公祠、永安桥、栖贤巷为代表的公共古建筑等。纵观全村,较多民居宅院三雕皆具,以敬修堂的木雕装饰艺术为精,村落在当下以古建筑传承的身份,为江南一带古村落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参考依据2。封建等级制度对民居建造的限制,在其装饰上确有着强硬的展现,但随着封建统治走向末路,民宅的木雕装饰也逐渐考究起来。礼制在封建统治盛期,为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威,对各地民间建筑的形式、规制、开间、进深制定了严格规定,尤其是明初时期。而村内的木雕装饰较多为清留存

4、及完善,此时明代对宅邸等级的划分及装饰限制逐渐被削弱3,實际执行程度实则更弱,甚至可以用宽松来形容。士人由雅至俗,商贾更甚,且士商互混,在经济卓越的东村,越礼逾制修建绣户雕栋的现象逐渐普遍。同时,东村地处香山帮技艺传承展现的中心地区4,香山帮的建造技艺为东村木雕装饰艺术的纯良提供了纯熟的技术条件支撑。2 苏州东村建筑雕刻装饰的效果展现2.1 建筑构架的木雕装饰本文研究村内木构架雕刻装饰,从大、小木作方面分别探讨,柱、枋、梁、檩、椽这些主要构件作为大木作,通常情况下雕刻简洁,且极富层次感。这些构架在装饰时,一般会出于观赏目的,在不影响其结构承重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5,但构架的结构性功能强于其观赏功

5、能,大大不如构件的木雕装饰。经笔者探寻,发现东村敬修堂的木构雕饰极富代表性(见图1左上)。首先,其基本构造为香山帮典型的厅堂式建筑,厅前设有前廊和廊轩,厅后则是内轩。再者,其中厅木构架的雕刻细致,其脊檩绘有包袱锦彩绘图案,平梁上饰卷草纹,而两头承接的为月梁,此梁雕刻极为精细,梁下托脚以花卉纹样作雕刻主体,且其托脚上的棹木多以人物或植物纹彰显雕工,装饰部位多为左右两侧。整个厅堂的木构架形成以梁、方斗、棹木等雕刻构件为整体的建筑主体,各部分主次分明,繁复与简练交错,富有视觉节奏感。除了敬修堂的木构架之外,东村古建中雕刻精美的木构架比比皆是。如村内的徐氏祠堂木构架(见图1左下),其月梁的雕刻节奏感、

6、动态感极强,值得细细观赏6。2.2 建筑构件的木雕装饰笔者以东村敬修堂的隔扇门窗为例(见图1右),对建筑构件的木雕装饰进行探讨。其包括在矩形框架内分割为上半部分的格心、中间部分的涤环板(村内较高的隔扇门的框架的上下端还有上、下涤环板)以及下半部分的裙板7。东村的隔扇门木雕装饰一般集中在裙板及涤环板表面,以深浅浮雕结合的形式雕刻。以敬修堂为例,其隔扇的涤环板以“四艺”作为雕刻的选材8,裙板及涤环板对院和对室内的两面都有雕刻装饰,一面以动物纹饰修饰涤环板,以山水画修饰裙板,一面上饰浮雕人物故事,裙板以花卉植物作装饰。村内其余民居如萃秀堂、郎润堂的木雕艺术也各具特色。3 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特点3.1

7、 建筑雕刻装饰的地域风格随着“吴门画派”的崛起,文人画的绘画性风格融入东村所在地区的建筑装饰领域,木雕装饰的吴地地域风格更为明显。东村的木雕造型风格不完全攀移其实际形态,而是带有创作意味地突出雕刻版面的主体人事景,淡化从属背景。以东村敬修堂的一处隔扇门为例,其雕刻将文人画构图、风格内涵灵活地运用其中。民间审美品位的提高,使山水风景等野趣的木雕装饰易于被民间所接受9,故事化、祈福性的雕刻题材备受欢迎,被大量运用于村内各户的建筑装饰之中,极富意趣。但谈到雕刻手法,由于纵深、层次丰富的“吴门画派”画法难以用刻刀在建筑上展现,故东村一带有地域文人画风格的木雕装饰一般选择浅浮雕。目的是在雕刻版面上突出吴

8、地绘画风格,整体起伏感不强,而绘画性不弱10,以寥寥几刀表现整体效果,同时由于数刀功力深厚,地域的绘画特色及装饰特色都融于幅面之中11。此外,民居装饰或多或少要带有地域特色的祈福及美好愿望的内涵寓意12。东村地处太湖的西山岛之上,地域特色丰富了东村各民宅的雕刻选材,村内遍含水生题材的吉祥纹样:鲤鱼、鲈鱼等水产浮雕(见图2上)作为地方特色,深受民间喜爱13,一可表达对太湖所处自然水环境的敬畏、尊崇14,二来借物抒怀,取年年有余之意。如此,民间朴实而又直白的情感被木雕展示得淋漓尽致15,另外,具有地域特色的选材,还有预示庄稼丰收的耕牛、耕地木雕16(见图2下),是对稳固的农耕制度体面的回应及遵循。

9、3.2 建筑雕刻装饰的文化内涵选址一直是我国历朝历代移民的重要参考因素17,东村所处江南地区富饶而幽闭,西山岛地狭人稠18,一则务农所需人手饱和,二则底层民众为生活富足多举家从商,或举家举族迁徙而来,长此以往,此地多元化的建筑木雕装饰便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文化19。在此形势下,东村内经商文化成为主流,成为影响木雕建筑的一大要素。虽然在“士、农、工、商”四类中,商贾群体社会地位低下,但渴望子孙能翻身进入士绅阶层,故东村的家宅中登科报喜、连科及第这类教化后代的木雕装饰比比皆是20,且商贾群体的资本支持不容小觑,具有翻新家宅、丰富家装的能力。东村内庞大的返乡商贾群体中便不乏此类,可从建筑木雕装饰中窥探一

10、二:在前厅设教化的木雕字牌、隔扇门裙板浅浮雕花中四君子等植物雕刻装饰,对宅院进行“文化镀金”,提升了民居内部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使其有了持久的研究意义。4 结语研究苏州西山东村的木雕艺术不仅有助于研究装饰建筑本身,而且可以从木雕装饰这一小切入点,对其背后的装饰建筑进行概括。研究建筑装饰对研究古村一带的起源背景、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方面有极大助力;又可通过建筑木雕装饰的表象,看到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荟萃;还可对建筑装饰抽丝剥茧,考证此装饰的成因及含义信息。本文以苏州地区西山东村的古村落建筑为例,研究该古村建筑的木雕装饰艺术,从建筑木雕的人文背景入手,注重东村木雕装饰艺术的效果呈现,以此探寻东村建

11、筑构架、建筑构件木雕装饰的表达效果,从而了解东村木雕装饰的地域风格、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探讨该村木雕装饰的特殊性,而其木雕建筑装饰艺术确在江南一带古村保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极大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 陈芊慧,孙云鸿.浅析江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7-78.2 曹亦南,熊瑤.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3 许欣妍,蒋晖.晚明江南工匠入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8):37-38.4 任启力,叶洁楠.整体观视角下新徽派建筑设计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

12、(15):102-103.5 尤心培,李雪艳.建筑构件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以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63-65.6 倪君,汪瑞霞.祠堂文化背景下的古镇文化传承以惠山古镇为例j.艺海,2020(5):138-139.7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8 董文君,孙献华.木版年画和现代纤维软雕塑的契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75-76.9 章娜,张耀.徽派建筑的设计美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80-81.10 谭晓艳.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

13、0):165-166.11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12 吴馨宇,田晓冬.传统聚落中诗意美学的表达以皖南徽州古村落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4-105.13 徐恬甜,陈世怡,汪瑞霞.基于肌理维育视角下的江南古镇研究以高淳老街为例j.艺术科技,2020(8):25-28.14 路丹丹,黄滢.传统村落人居生态景观改善策略研究以苏州吴中区东山、西山风景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5-106,112.15 张亦禹.探究江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及其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0(21):173-174.16 张彦锋,王小柠.民艺符号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以贝聿铭的作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8-99.17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