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全域规划设计任务书_第1页
宜昌市全域规划设计任务书_第2页
宜昌市全域规划设计任务书_第3页
宜昌市全域规划设计任务书_第4页
宜昌市全域规划设计任务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宜昌市全域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宜昌市全域规划二、项目概况(一)城市概况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阳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

2、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二)项目背景为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实现市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筑城乡

3、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统筹城乡空间、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格局。针对宜昌市的具体情况,在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基础上形成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宜昌市全域规划。三、设计范围宜昌市域五县三市五区的行政范围,国土面积21227平方公里。四、规划期限规划的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远期为20152030年。五、规划基本要求1、统筹城市化和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城镇特别是各级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城镇的规模效应、集聚效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状况,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4、、满足基本需求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关系。尊重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发展意愿,充分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容量等基本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和策略,合理确定各类建设标准。2、促进城乡产业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按照城乡产业互补的原则,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引导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现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应逐步向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工业园区集中,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合理规划产业园区与城乡生活用地的布局关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向

5、特色化、规模化的方向转变。3、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凸现地方特点和乡村特色贯彻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促进城乡空间集约利用和集聚发展。以中心城区和其它地区的中心城镇为重点,继续加强各类要素的合理集聚。强化城乡空间资源整合研究,构建以中心城区镇(重点镇、特色镇、一般镇)村庄(特色村庄、一般村庄)为主体的城乡空间结构。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空间优化,完善村庄布点,积极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乡(镇)域城乡统筹规划应进一步根据产业发展、地形地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分不同的村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用地布局、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建设指导要求,凸现地方特点和乡村特色。4、充分发挥交通引导作用,统筹

6、构建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发挥交通设施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空间集聚的引导作用,构建城乡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依据市、县(市)域功能布局特点,合理划定交通分区,制定相应的交通发展策略。生态保护和农业开敞空间应减少交通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避免建设空间的蔓延。积极构建层级清晰、城乡一体的公交网络。围绕加强风景名胜区、旅游城镇、特色村庄等的交通联系,结合客运枢纽布局,构筑多元化的旅游交通网络。5、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为目标,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考虑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定位、适宜规模和服务范围,统筹配置与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相适应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积极引导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6、统筹

7、规划城乡基础设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综合防灾按照统筹、安全、节约、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城乡基础设施,明确城乡基础设施配置要求。制定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要求,防止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及其他污染物向乡村地区转移。合理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落实保护和控制措施。合理确定城乡综合防灾的目标、标准、原则,建构城乡综合防灾体系,科学规划区域防灾设施。六、成果内容成果内容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及其他相关材料)。其中规划文本内容简洁、明晰,表达规划意图、目标,并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提交成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要求,无现行标准的,应采用目前行业通行标准和要求。

8、图纸是主要包括:区位与交通分析图、现状城乡空间结构分析图、城乡功能与结构规划图、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图、镇村居民点布局现状图、空间管制规划图、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图、镇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图、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图、城乡综合交通规划图、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等。规划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其他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图纸等。成果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6.0以上的格式文件。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汇报文件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格式文件,要求提交规划成果20套,以及计算机文件光盘2套。七、规划编制进度安排12012年1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