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电动摩托车阻燃性能试验方法_第1页
江门电动摩托车阻燃性能试验方法_第2页
江门电动摩托车阻燃性能试验方法_第3页
江门电动摩托车阻燃性能试验方法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43.140T82团体标准Q/JM×× 201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xxxx- ×× - ××发布xxxx- ×× - ××实施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 .14原理35技术要求 .36试验方法 .37试验报告 .12I前言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本标准由广东省摩托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如下: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新日电动车有

2、限责任公司、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江门市迪豪摩托车有限公司、江门市创新摩托车产业服务中心、广东省摩托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卓春光、蔡木宁。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xxxx 年××月××日。II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摩托车、 电动轻便摩托车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非金属材料。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3、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B/T 5169.1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 16 部分:试验火焰50W 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 GB/T 5169.16-2017 ,IEC 60695-11-10 :2013, IDT)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3.1非金属材料本标准中非金属材料分为电工电子产品用材料和装饰件材料, 下文中分别用类非金属材料表示电工电子产品用材料,类非金属材料表示装饰件材料。3.2主回路从蓄电池组系统输出端起为驱动电机运转而通过大电流的电路。3.3次回路除主回路外的

4、电路。3.4余焰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引燃源后材料持续的有焰燃烧。3.5余焰时间规定试验条件下,余焰持续的时间段。3.6余灼移开引燃源且火焰终止后,材料持续的灼热。3.7余灼时间规定试验条件下,余灼持续的时间段。注:本部分方法B 中规定为t3 。3.8标准状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试样进行预处理一段时间后的状态。13.9燃烧性能(着火试验)将试样置于规定的燃烧条件下,检验其对火或耐火的反应。3.10燃烧物质与氧化剂的放热反应。3.11无通风环境试验结果不受局部气流显著影响的空间环境。3.12阻燃为了抑制、减少或延缓材料的燃烧,向材料中添加物质或对材料进行的一种处理。注:阻燃不一定能抑制着火或终止燃烧

5、。3.13燃烧(动词)产生火焰。3.14火焰(名词)在气体介质中,急速、自发持续、次音速传播的燃烧,通常伴有发光现象。3.15火焰前沿在材料表面或经由气体混合物传播的有焰燃烧区域边界。3.16火焰蔓延火焰前沿的传播。3.17自熄在没有外界作用下停止燃烧。3.18可燃性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或产品伴有火焰燃烧的能力。3.19熔融滴落物材料因热被软化或液化而滴落的熔滴。注:熔滴可以是有焰或无焰的。3.20燃烧速度按本标准规定测得的燃烧距离与燃烧此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为毫米每分钟( mm/min)。3.21层积复合材料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熔接、粘接等不同方法使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

6、。3.222单一材料由同种材料构成的均匀的整体材料。若不同材料断续连接在一起(例如缝纫、高频焊接、铆接) ,这种材料应认为不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单一材料。3.23暴露面零件装配后面向乘员的那一面。3.24装饰件材料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 如鞍座、前泥板、后泥板、装饰性覆盖件、脚垫、挡风罩等有机材料。3.25金属梳金属梳的长度至少为110mm,每 25mm内有 7-8 个光滑圆齿。4原理类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测试原理为夹持矩形条形试样的一端,使之呈垂直状态, 自由端与规定的试验火焰接触。 通过测量垂直支撑的条形试样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余焰和余灼时间(观察材料

7、是否自熄)、燃烧颗粒的燃烧程度和滴落情况评定其燃烧性能。类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测试的原理为将试样水平地夹持在U形支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高度火焰点燃试样的自由端 15s 后,确定试样上火焰是否熄灭, 或何时熄灭, 以及试样燃烧的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用时间。5 技术要求类非金属材料应当能承受GB/T 5169.16 的试验,材料的燃烧类别如下:a)主回路、主回路连接的电气部件,阻燃等级应达到垂直燃烧V-0 级。如短路保护装置、电源连接器、绝缘护套、接插件等。电缆防护用波纹管及热收缩双壁管的温度等级应不低于 125,热收缩双壁管的性能应符合QC/T 29106-2014 中附录 B 的要求,波纹管的性

8、能应符合QC/T 29106-2014 中附录 D的要求。b)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阻燃等级应达到垂直燃烧V-0 级。如蓄电池组盒和充电插头等。c)次回路、次回路连接电气部件,阻燃等级应达到垂直燃烧V-1 级。如次回路绝缘护套、前照灯灯座、光信号装置灯座、短路保护装置、电气开关等。d)充电器或者车载充电机的非金属材料,阻燃等级应达到垂直燃烧V-1 级。如充电器外壳、输入输出端插头等。类非金属材料,应当符合GB 8410-2006 中第 3 章的规定, 如鞍座、 前泥板、 后泥板、装饰性料件、脚垫、挡风罩等。类非金属材料的燃烧特性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6

9、试验方法6.1试验装置类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测试装置及器具见GB/T 5169.16-2017第 6 章;类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测试装置及器具见GB 8410-2006的 4.2 条。6.2试样3取样类非金属材料试样应由压塑法或压注法制成需要的形状,如果不能实现,则可从成品的有代表性的模制零部件上切割得到试样。对于任何切割处理,在完毕后应仔细清除表面的所有粉尘和微粒;并用细砂纸将切口各棱边打磨平整光滑。类非金属材料取样时,如果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的材料,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取样方法如下 :a)当材料按整幅宽度供应时,应截取包含全宽并且长度至少为500 mm的样品,并将距边缘100mm的材料

10、切掉,然后在其余部分上彼此等距、均匀取样。b) 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符合取样要求,试样应从零件上截取。c) 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又必须按本标准进行试验,可用同材料同工艺制作结构与零件一致的标准试样 (356mmX100mm),厚度取零件的最小厚度且不得超过 13m m进行试验。此试验结果不能用于鉴定、认证等情况,且必须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制样情况。d) 若零件的厚度大于 13m m,应用机械方法从非暴露面切削,使包括暴露面在内的试样厚度为13 mm 。e) 若零件厚度不均匀一致,应用机械方法从非暴露面切削,使零件厚度统一为最小部分厚度。f) 若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应尽可能取平整

11、部分,且试样拱高不超过 13 mm;若试样拱高超过 13 mm,则需用同材料同工艺制作结构与零件一致的标准试样 (356 mmX 100 mm), 厚度取零件的最小厚度且不得超过13 mm进行试验。g) 层积复合材料应视为单一材料进行试验,取样方法同上。h) 若材料是由若干层叠合而成,但又不属于层积复合材料,则应由暴露面起13 mm厚之内所有各层单一材料分别取样进行试验,取样示例见图7。单位为毫米图 1 取样示例如图 1 所示,材料 A 与材料 B 之间分界面未粘接, 材料 A 单独进行试验。 材料 B 在厚度 13mm以内,且与材料 C 紧密结合,所以材料 B,C 应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

12、13 mm进行试验。样品尺寸和数量类非金属材料试样尺寸为:长125mm±5mm、宽 13.0mm±0.5mm,考虑燃烧分级,应至少提供最小和最大的厚度。首选厚度值包含0.1mm、 0.2mm、 0.4mm、0.75mm、1.5mm、3.0mm、6.0mm或 12.0mm。试样的厚度不应超过13.0mm。也可根4据协议采用其他厚度,如是,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表 1 标称厚度的公差厚度公差mmmm0.02± 10% 0.02 0.05± 0.005 0.05 0.1± 0.010 0.1 0.2± 0.020 0.2 0.3±

13、 0.030 0.3 0.5± 0.04 0.5 0.6± 0.05 0.6 3.0± 0.15 3.0 6.0± 0.25 6.0 13.0± 0.40类非金属材料样品数量应至少准备20 个。类非金属材料标准试样形状和尺寸见图2。试样的厚度为零件厚度,但不超过 13mm。图 2以不同种类材料进行燃烧性能比较时,试样必须具有相同尺寸( 长、宽、厚 ) 。通常取样时必须使试样沿全长有相同的横截面。当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足以制成规定尺寸的标准试样时, 则应保证下列最小尺寸试样,但要记录 :a) 如果零件宽度介于 3mm60mm,长度应至少为 356m

14、m。在这种情况下试样要尽量做成接近零件的宽度。b) 如果零件宽度大于 60mm,长度应至少为 138mm。此时,可能的燃烧距离相当于从第一标线到火焰熄灭时的距离或从第一条标线开始至试样末端的距离。c) 如果零件宽度介于 3mm 60mm,且长度小于 356mm或零件宽度大于 60mm,长度小于 138 mm,则不能按本标准试验 ; 宽度小于 3mm的试样也不能按本标准进行试验。类非金属材料样品数量应至少准备5 块。预处理类非金属材料试样标准状态调节, 应将两组 5 个条形试样放在温度 23± 2、相对湿度 50%±10%的条件下调节至少 48h。试样从状态调节箱中取出后 ,

15、 应5在 30min 内完成试验。类非金属材料试样在烘箱状态调节,应将另外两组5 个条形试样放在70± 2温度的空气循环烘箱中调节至少168h± 2h, 然后在干燥箱中冷却至少4h。棉垫的状态调节,棉垫在使用前应在干燥箱中调节至少24h。从干燥箱中取出后 , 应在 30min 内使用。类非金属材料试样在试验前试样应在温度23± 2和相对湿度45%55%的标准状态下状态调节至少24h, 但不超过168h。试验环境条件所有试样应在温度15 35、相对湿度 40%75%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试验。6.3试验程序类非金属材料试验程序试样的安装试样长轴垂直安放, 在其上端6mm

16、长度内夹持。试样的下端应位于水平棉垫上方300mm± 10mm的位置。棉垫尺寸约为50mm× 50mm× 6mm(未经压实的厚度),最大质量为0.08g( 见图 3) 。火焰装置将燃烧器放在远离试样的地方, 且使燃烧器管的中心轴线垂直, 调整燃烧器产生一个符合 GB/T 5169.22-2015 规定的 50W标准试验火焰。当发生下述情况 , 应对火焰进行确认 :a) 当燃气供应有变动时 ;b) 当任何试验装置和 / 或参数有变动时 ; 存在争议的情况但每月应至少确认一次火焰至少等待 5min 使燃烧器条件达到平衡。火焰的施加和观察燃烧器管的中心轴线保持在垂直位置

17、, 面对试样宽面 , 水平方向接近试样( 见图 6) 。将试验火焰在中心线上施加至试样底边的中点, 为此应使燃烧器的顶端在中点下边 10mm± 1mm,使燃烧器保持在该距离10s ± 0.5s( 以火焰完全位于试样下边为起始点 ), 随着试样的位置或长度的改变, 在该垂直面内移动燃烧器。注 1: 对一些在燃烧器火焰的作用下移动的试样, 为了将燃烧器顶端与试样主要部分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mm,可将一个量隙规按照GB/T 5169.22-2015 的描述固定在燃烧器上。如果试样在火焰施加期间产生熔融滴落物, 则将燃烧器傾斜至与试样宽边垂直成 45°角 ( 见图 5 和

18、图 7) 。使燃烧器刚好能完全从试样下面移开,以免材料落入燃烧器的燃烧管中, 同时将燃烧器燃烧口的中心与试样剩余主要部分 ( 不计材料熔融流延部分) 之间的距离保持为 10mm± 1mm。在对试样施加火焰10s± 0.5s 后 , 立即完全移出燃烧器以至试样不再受到影响, 同时启动计时装置开始测定余焰时间 t 单位为秒 (s)。观察并记录t, 以及是否有颗粒或熔融滴落物,11如果有 , 它们是否引燃了棉垫。注 2: 当测定 t 1 时, 将燃烧器移至离试样150mm的距离为合适的。当试样火焰终止时,立即将试验火焰放在试样下方原来的位置上, 燃烧器管的中心轴线维持在垂直位置,

19、 燃烧器顶端在试样残余底棱边之下10mm± 1mm,维持10s± 0.5s, 如有必要 , 按上述移动燃烧器的方式避开熔融滴落物。在第二次施加火焰到试样 10s 土 0.5s后, 立即熄灭燃烧器或将其完全移离试样至不会对试样有影响 , 同时启动计时装置, 开始测定试样的余焰时间t 2 和余灼时间 t 3( 精度到 s) 观察并记录 t 2、 t 3 和 t 2+t 3。同时也记录 :a) 有无任何颗粒或姩融物从试样上滴落, 如果有 , 则是否引燃了棉垫; 以及6b) 试样是否烧至夹持夹具。注 3: 测量并记录余焰时间t 2, 然后继续測量余焰时间t 2 和余灼时间t 3 (

20、 无需重启计时装置) 之和 , 这样对于记录t 3 来说比较方便。注 4: 当测量 t 2 和 t 3 时 , 将燃烧器撤离到距试样150mm处是合适的。重复该程序 , 直到按处理的两组全部5 个试样被试验完毕。每次试验结束后应排出实验室通风橱/ 试验箱里的物质。“烧至夹持夹具”的评定被划定为“烧至夹持夹具”的条件应按下列情况评估。允许试样冷却。用柔软的干布擦掉残余的烟灰和燃烧流, 并检查夹具线下边2mm的试样燃烧或热解的迹象。忽略夹具下边试样的任何热损坏, 例如熔融或变形。 如果试样 ( 夹具下边2mm处 ) 的损坏是由施加可視验火焰引起的, 这种情况则不认为是烧至了夹持夹具。如果试样的损坏

21、是由于试样燃烧着的火焰前沿引起的, 则认为这种材料是烧至了夹持夹具。此外, 如果试样被全部烧尽, 则也认为材料是烧至了夹持夹具( 见图 8 和图 9)。重新试验的判定标准一组 5 个做过状态调节处理的试样中只要有1 个试样不符合一种级别的所有评判标准 , 则应对做过同样调节处理的另外一组5 个试样进行试验。以余焰时间t f 的总秒数为评判标准来说, 如果余焰时间的总和,V-0 级在 51s55s、 V-1 和 V-2级在 251s255s 的范围内 , 则要增补一组5 个试样进行试验。第二组的所有试样均应符合该级规定的所有评判标准。总余焰时间的计算,对于经过两种状态调节的每组5 个试样 , 用

22、式 (2) 计算每组的总余焰时间t,单位为秒 (s):=式中 :总余焰时间 , 单位为秒 (s);第 个试样的第一次余焰时间;第 i 个试样的第二次余焰时间。分级根据表 2 所示的评判标准, 应将材料分为V-0 、V-1 或 V-2 级(V= 垂直燃烧 ) 。如果试验结果不符合这些规定的评判标准, 该材料则不能用该试验方法分级。表 2 垂直燃烧分级的评判标准材料分级评判标准V-0V-1V-2单个试样的余焰时间( t1 , t2 ) 10s 30s 30s对于任何处理过的 5 个试样,总余焰时间 tf 50s 250s250s单个试样在施加了第二次火焰后的余焰时间加上余灼时间(t2+ t3 )

23、30s 60s 60s任一试样的余焰和 / 或余灼是否蔓延至夹持夹具否否否燃烧颗粒或滴落物是否引燃棉垫否否是7图 3 垂直燃烧试验装置图 4 条形试样8图5量隙规9图 6 火焰的施加图 7 有熔融滴落物时火焰的施加10图 8 未“烧至夹持夹具”的火焰前沿位置图 9 “烧至夹持夹具”的火焰前沿位置116.3.2 类非金属材料试验程序6.3.2.1测试步骤6.3.2.1.1将预处理过的试样取出, 把表面起毛或簇绒的试样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符合3.25 规定的金属梳在起毛面上沿绒毛相反方向梳两次。6.3.2.1.2在燃气灯的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将火焰按火焰高度标志板调整,使火焰高度为38

24、 mm 在开始第一次试验前,火焰应在此状态下至少稳定地燃烧1 min ,然后熄灭。6.3.2.1.3将试样暴露面朝下装入试样支架。安装试样使其两边和一端被 U形支架夹住, 自由端与 U形支架开口对齐。 当试样宽度不足,U形支架不能夹住试样,或试样自由端柔软和易弯曲会造成不稳定燃烧时,才将试样放在带耐热金属线的试样支架上进行燃烧试验。6.3.2.1.4将试样支架推进燃烧箱,试样放在燃烧箱中央, 置于水平位置。在燃气灯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并使火焰高度为 38 mm,使试样自由端处于火焰中引燃15s ,然后熄掉火焰 ( 关闭燃气灯阀门 ) 。6.3.2.1.5火焰从试样自由端起向前燃烧,在

25、传播火焰根部通过第一标线的瞬间开始计时。注意观察燃烧较快一面的火焰传播情况,计时以火焰传播较快的一面为准。6.3.2.1.6当火焰达到第二标线或者火焰达到第二标线前熄灭时,同时停止计时,计时也以火焰传播较快的一面为准。若火焰在达到第二标线之前熄灭,则测量从第一标线起到火焰熄灭时的燃烧距离。燃烧距离是指试样表面或内部已经烧损部分的长度。6.3.2.1.7如果试样的非暴露面经过切割,则应以暴露面的火焰传播速度为准进行计时。6.3.2.1.8燃烧速度的要求不适用于切割试样所形成的表面。6.3.2.1.9如果从计时开始, 试样长时间缓慢燃烧, 则可以在试验计时20 min 时中止试验,并记录燃烧时间及

26、燃烧距离。6.3.2.1.10当进行一系列试验或重复试验时. 下一次试验前燃烧箱内和试样支架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0 。6.3.2.2计算燃 烧 速 度(V) 按下式计算 :V=60×(L/T)式 中 :V 燃烧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L- 燃烧距离,单位为毫米 (mm);T- 燃烧距离 L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S).燃烧速度以所测 5块或更多样品的燃烧速度最大值为试验结果。6.3.2.3结果表示6.3.2.3.1如果试样暴露在火焰中15 s,熄灭火源试样仍未燃烧,或试12样能燃烧,但火焰达到第一测量标线之前熄灭,无燃烧距离可计,则被认为满足燃烧速度要求,结果均记为A-0 mm/min 。6.3.2.3.2如果从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