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_第1页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_第2页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_第3页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江雅琴在面临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变革挑战的当今社会,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唤醒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尊重与热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落实生命教育。从具身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三大关键特征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探讨,可以为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价值。1 引言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说:“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赞叹,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与生命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生命是可贵的,它带给我们感动,激发我们的灵感,让我们感受着这

2、世间的种种美好,正因为如此,生命才显得弥足珍贵。对人的生命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我们加深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2 生命教育的概念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提出“生命教育”概念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传播和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及我国港台的生命教育工作已经渐趋成熟。鉴于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生命教育理念开始进入我国大陆校园。但由于兴起时间短,许多方面的改革尚不健全,甚至生命教育的内涵也并无统一观点。目前,学界公认生命教育大致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分类: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

3、价值的提升。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3 具身认知及其影响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在人工智能及相關领域研究有了突破性的成果,在这种学术运动思潮的推动下,科学家将人类的认知和心智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认为认知是大脑的功能,身体则只是一个容器和载体,认知与身体毫无关系,即所谓的“离身”认知。然而,这种身心的分离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无法解释,逐渐受到了科学家的质疑,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具身”认知概念。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引起了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领域的极大关注。叶浩生教授指出,具身认知指的是身体

4、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具身认知强调身心一体论,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三者构成一个动态的组织系统。具身的研究给心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新的契机,具身认知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等关键特征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也给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具指导性、创造性、变革性的视角。4 从具身认知特征看生命教育4.1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具身性是具身认知的核心特征,主张认知依赖于身体,受到身体的影响。身体可以是情绪的表达,双手抱胸表达了一种旁观、自我防御的态度,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则能展示一个人的自信。身体动作也会参与到认知过程,影响思维、记忆和情绪,导致行为

5、结果的变化。对于生命教育而言,就要做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关注身体的体会,切实感受生命的坚强与脆弱、生命的可贵与不易,注重内心融入和精神参与,由衷地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此,教育者需要搭建身体在场的条件和形式,创设各种体验或活动,让大学生真正有切身之感,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实体在场,指的是让学生在物理条件下实现真正的互动。例如,通过“分娩镇痛体验”等活动让大学生身体力行地了解人类的出生,生命孕育的艰难。组织学生到特殊学校、敬老院甚至临终关怀医院参观交流,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二是虚拟在场,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互动,实现学习环境仿真化。例如,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将消防安全逃生、交

6、通安全教育等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大学生,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育学生的生存能力。4.2营造生命教育大环境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然而,遗憾的是,当下国内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仍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学习与身体健康情况,有些学校虽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一般都是作为选修课程,许多同学根本没听说过生命教育,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具身认知的情境性指出,认知过程是在真实世界环境中产生的,与环境紧密相连,这个环境包括了物理、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环境。生命教育不能是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也不能靠一段时间的心血来潮,

7、更不能是应对上级检查的表面功夫,须创设一个全员全程的大环境,让个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心理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第一,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常常会有分享体验和感悟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尽量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尊重、信任、温暖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勇于吐露隐藏的心声。第二,生命教育的场景不应简单粗暴地在教室统一开展,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主题内容的需要,审美体验的需要,把舞台搬到户外素拓基地、山野、田园、医院、陵园等,让学生置身其中,有所感,有所悟。第三,学校要在校园营造生命教育的大环境,让学校的学生处、心理中心、保卫处、总务处等各部门都重视起来,调动各方力量,把生命教育纳入并融

8、入日常工作,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4.3从预设走向生成传统教学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认为教学过程是有客观规律和规则的,教学可以遵从“四段五步”,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填鸭、满灌,学生没有对内容的感受、感悟,难以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具身认知的生成性关注的是过程,认为认知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认知与个体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息息相关,个体需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生命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不能靠讲授去灌输思想,也不能通过考试去衡量掌握程度,它更多地是依赖于学生自发的感受,由衷的顿悟,生命教育必须从预设性思维走向生成性思维。首先,在生命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减少对教学结果关注,注重提高学生的获得感。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坦然面对挫折,坚强面对困境,在体验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节奏师生共同构建教学秩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表达,充分互动,在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感悟,领会生命的宝贵,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