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大纲版临床医学专业(页)_第1页
病理生理学大纲版临床医学专业(页)_第2页
病理生理学大纲版临床医学专业(页)_第3页
病理生理学大纲版临床医学专业(页)_第4页
病理生理学大纲版临床医学专业(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01521001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修课程: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病理牛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牛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是基础医 学的一门重要主t课程。病理牛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一门多学科交 叉的综合边缘学科。要求学牛具有牛理学、遗传学、牛物化学、微牛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 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理生理学基本实验技 术和运用病理生理学知识分析疾病发生和防治的病生机制的思维方法。教学基本方式:木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理论讲授、

2、典型病例讨论、学生h 学、pbl教学和实验等方法进行。理论课总学时32学时。理论课教学屮,主要讲解一些重 要的概念、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其所引起的机能代谢改变,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要 进展及科学成就。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教学与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课教学整合为机能科学 实验,通过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知识 实践应用、科研与创新的基木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木技能、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理论课以金惠铭主审、王 建枝和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牛理学笫八版为教材。各章重

3、点是本课 程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屮给予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熟练 掌握这部分内容。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授课方 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1 (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病理牛理学的概念。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研究方法和 发展简史。重点:病理牛理学的概念。教学内容:笫一节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笫二节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來趋势第三节病理牛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第二章 疾病概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健康和疾病的概念。了解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了

4、解疾病发 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机制。了解疾病的转归,了解康复、死亡。熟悉脑死亡的概念。重点:脑死亡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一、疾病二、健康三、亚健康第二节病i大i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第三节发病学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木机制第四节疾病的转归一、康复二、死亡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熟悉体液、电解质(钠、钾、镁、钙、磷)的正常代谢。了解水、钠代谢紊 乱的分类。掌握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的概念及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基本 特征、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水中毒的概念、原因及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了解

5、等 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鬲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基本特征、原因、机制、对机体 的影响。熟悉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特点和对机休的影响。了解钾平衡的调节机制及其生 理功能。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对机体的影响。熟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 和机制;了解低镁血症、高镁血症钙、磷代谢障碍的概念、原因、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重点: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3、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4、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难点: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6、的原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3、低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4、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教学内容:笫一节、水、钠代谢紊乱一、正常水、钠平衡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三、脱水四、水屮毒五、水肿第二节钾代谢紊乱一、正常钾代谢二、钾代谢紊乱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自学或讨论辅导)一、正常镁代谢二、镁代谢紊乱笫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自学或讨论辅导)一、正常钙磷代谢、调节和功能二、钙、磷代谢紊乱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掌握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 指标及其意义。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和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了

7、解其防治原则。掌握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特点和判断方法。重点:1、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2、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耍指标改变、机体的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3、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耍指标改变、机体的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4、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耍指标改变、机体的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5、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难点:1、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2、代谢性酸屮毒酸碱平衡主要指标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3、呼吸性酸屮毒酸碱平衡主要指标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4、代谢性碱屮毒酸碱平衡主要指标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5、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教学内容:笫

8、一节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來源和调节一、酸碱的概念二、体液中酸碱物质的來源三、酸碱平衡的调节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二、常川检测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一、代谢性酸中毒二、呼吸性酸屮毒三、代谢性碱屮毒四、呼吸性碱屮毒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二、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笫五节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阜础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三、酸碱图附:本章配有pbl教学案例,详见医学基础与临床思维实训ii/n。第五章糖代谢紊乱(自学)学时:0学时(讲课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高糖血症和低糖血症的概念

9、、常见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高血糖和低糖 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高血糖和低糖血症防治的病理生理皋础。重点:高糖血症和低糖血症的概念、常见病因。难点:高糖血症和低糖血症的发病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高糖血症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高血糖对机休的影响三、高糖血症防治的病理牛理基础第二节低糖血症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二、低糖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三、低糖血症防治的病理生理棊础第六章 脂代谢紊乱(自学)学时:0学时(讲课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高脂血症的概念、常见病因、影响因素及对机体的影响。熟悉高脂血症 的发生机制。了解低脂蛋白血症。重点:高脂血症的概念、常见病因、影响因素及对机体的影响。难点:高脂血症的发牛机制。教

10、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和功能二、脂蛋白的正常代谢三、脂代谢紊乱的分型第二节高脂蛋白血症一、病因及影响因素二、发生机制三、对机体的影响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三节低脂蛋白血症第七章缺氧(整合并入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缺氧的概念和常用血氧指标。掌握各型缺氧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血氧变 化特点。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了解氧疗与 氧中毒。重点:1、缺氧的概念、常用血养指标的概念、意义及其正常值2、各类型缺氧的概念、主要特点、血氧变化特点以及纽织缺氧机制3、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和损伤性变化。难点:1、常川的

11、血氧指标2、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常川的血氧指标一、血氧分压二、血氧容量三、血氧含量四、血红蛋口氧饱和度第二节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特点一、低张性缺氧二、血液性缺氧三、循环性缺氧四、组织性缺氧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一、呼吸系统的变化二、循环系统的变化三、血液系统的变化四、屮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五、组织、细胞的变化笫四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牛理学基础附1:本章配有pbl教学案例,详见医学基础与临床思维实训ii/皿。附2:实验整合为“呼吸运动的原理和调节”、“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运动和血红蛋白 的影响”,见机能科学实验。第八章发热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发热的

12、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发热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了 解防治发热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1、发热的概念2、内致热源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难点:内致热源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笫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发热激活物二、内生致热原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一、物质代谢的改变二、生理功能改变三、防御功能改变笫四节防治的病理牛理基础第九章应激学时:0学时(讲课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熟悉急性期反应蛋白和iisp、 应激与疾病。了解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重点:1、应激概念2、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3、3、全身适应综合症、应激性溃疡的概念难点:1、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2、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应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二、应激原和应激反应的分类笫二节应激时的躯体反应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二、应激时免疫系统的反应三、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口四、细胞对应激原的反应第三节心理性应激第四节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一、物质代谢的变化二、心血管功能改变和异常三、消化功能的改变和应激性溃疡四、免疫功能的改变和界常五、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异常六、其他系统的改变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自学)学时:0学时(讲课0学时)基本要求:熟悉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途径。掌握信号转导异常发生

14、的环节和机制。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重点:信号转导异常发牛的坏节和机制难点: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的概述一、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二、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的机制一、信号异常二、受体异常三、受体后信号转导成分异常第三节与信号转导异常的疾病举例(学生文献检索、复习与总结)一、家族性肾性丿求崩症二、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三、肿瘤笫四节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棊础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自学)学时:0学时(讲课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熟悉细胞周期调控界常与疾病的关系。 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机制和调控,

15、熟悉细胞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掌握细胞 凋亡的概念、过程与调控。熟悉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细胞凋 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重点:细胞增殖、分化的概念难点:1、细胞周期调控2、细胞分化调控3、细胞凋亡的概念4、细胞凋亡时细胞的上要变化、细胞凋亡的调控5、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一、细胞周期的概述二、细胞周期的调控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四、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的防治第二节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一、细胞凋亡的概述二、细胞凋亡的调控二、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细胞凋亡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文献检索综述)四、调控细胞凋亡与疾病的防治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

16、损伤(自学)学时:0学时(讲课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鈣反常、ph反常的概念。了解缺血-再灌 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掌握自由棊、活性氧、钙超载、无复流现彖和呼吸爆发的概念。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熟悉心肌顿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概念,熟悉各重要 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了解防治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1、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的概念2、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无复流现象和呼吸爆发的概念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牛机制难点:1、氧自由棊生成增多的机制及损伤作用2、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3、钙超载引起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教学内容

17、:第一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第二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一、自由基的作用二、钙超载三、白细胞的作用第三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文献检索综述)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三、具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笫四节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牛理基础一、尽早恢复血流与控制再灌注条件二、清除自由基与减轻钙超载三、细胞保护剂与细胞抑制剂的m用四、缺血预适应与缺血示适应的应用第十三章休克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休克的概念、原因和分类、发病机制。熟悉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 功能障碍。熟悉血管活性胺、调节肽变化,熟悉炎症介质与sir

18、s。掌握mods的概念、主耍 病因和发生机制。了解dods时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了解休克、mods的防治原则。重点:1、休克的概念2、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3、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5、dods的概念及发生机制难点:1、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2、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3、mods的发生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因与分类一、病因二、分类第二节发生机制一、微循环机制二、细胞分了机制第三节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一、物质代谢紊乱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三、器官功能紊乱笫四节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一、失血性休克二、感染性休克三、过敏性休克四、心源性休克笫五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一、病因

19、与发病过程二、发病机制笫六节防治的病理牛理基础一、病因学防治二、发病学治疗三、器官支持疗法四、营养与代谢支持附1:本章配有pbl教学案例,详见医学基础与临床思维实训ii/皿。附2:实验整合为“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与药物对兔血压的作用及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作 用”,见机能科学实验。第十四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掌握dic时的功能代谢变 化与临床表现及其机制。熟悉彫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分期和分型。了解dic的防治原则。重点:1、dic的概念2、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3、dic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难点:1、dic的发病

20、机制2、dic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教学内容:第一节凝血功能异常一、凝血系统的激活二、凝血因了的异常笫二节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一、抗凝系统功能异常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第三节血管、血细胞的异常一、血管的异常二、血细胞的异常笫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二、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与分型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十五章 心功能不全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病因、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机制。熟悉心力衰竭的分类,心力衰竭时机体

21、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了解心力衰竭的防治 原则。重点:1、心力衰竭的概念2、心力衰竭的病因3、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4、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5、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难点:1、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2、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与诱因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二、心功能不全的诱因第二节心功能不全的分类一、按心力衰竭的发生部位分类二、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三、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四、按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分类第三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二、心脏木身的代偿反应三、心脏以外的代偿笫四节心力衰竭的发

22、生机制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了基础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笫五节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一、心输出量不足二、静脉淤血笫六节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牛理基础一、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犁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三、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附1:通过高血压性心脏病调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建立循 证医学观念。附2: “心肌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见机能科学实验。第十六章 肺功能不全(整合第五章缺氧)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呼吸衰竭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重点:1、基本概念: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i【型呼

23、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 气不足、等压点、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 流、ards、copd、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2、外呼吸功能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及相应血气改变的机制3、呼吸衰竭对机体的影响难点: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血气改变的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肺通气功能障碍二、肺换气功能障碍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机制四、临床常用肺通气功能评价指标第二节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二、呼吸系统变化三、循坏系统变化四、屮枢神经系统变化五、肾功能变化六、胃肠变化第三节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一、防止与去除呼

24、吸衰竭的原因二、捉高pd02三、降低paco2四、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的功能附:本章配有pbl教学案例,详见医学基础与临床思维实训ii/皿。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和发病机制。了解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了 解肝功能不全/衰竭的概念、分类、病因、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症的发生机制、肝性肾功能 衰竭及防治原则。重点:1、肝性脑病的概念2、氨中毒学说3、假性神经递质学说难点:氨对脑的毒性作川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因及分类笫二节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自学或讨论辅导)第三节肝性脑病一、概念、分类与分期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三、肝性脑病的诱因四

25、、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四节 肝肾综合症(自学或讨论辅导)一、病因和类型二、肝肾综合症的发病机制附:本章配有pbl教学案例,详见医学基础与临床思维实训ii/n。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发病机制、少尿期的临床表现。熟悉急性肾功 能衰竭的病因和类型。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发病 机制以及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发展过程。掌握尿毒症的概念。了解 尿毒症毒素、尿毒症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 础。重点:1、急性怦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2、急

26、性仔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临床表现4、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功能代谢变化难点:1、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的机制2、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尿的变化、内环境变化、肾性骨营养不良及相应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二、肾小管功能障碍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第二节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和原因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四、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三节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自学及文献检索综述)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功能

27、代谢变化笫四节尿毒症一、尿毒症毒素二、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病机制三、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附:本章配有pbl教学案例,详见医学基础与临床思维实训ii/ni。第十九章 脑功能不全学时:0学时(讲课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脑的结构、代谢、功 能特征、脑疾病的表现特征。了解认知、意识维持、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以及认知障碍、 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1、认知障碍的概念2、意识障碍的概念难点:1、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2、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认知障碍一、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二、认知障碍的原因三、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四、认知障碍对机体的影响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棊础第二节意识障碍一、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二、意识障碍的原因三、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棊础附: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调查社区第二课堂活动补充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 流行病学调查、综述分析总结能力。课时数分配表:序号内容讲课学时分配1绪论12疾病概论1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4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45糖代谢紊乱06脂代谢紊乱07缺氧18发热19应激口学10细胞信号转导界常与疾病自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