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_第1页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_第2页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_第3页
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六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与制备一、实验目的1 、通过维生素 C注射液处方稳定性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2 、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3 、掌握注射剂 ( 小针 ) 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二、实验指导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应根据剂型特点、主药的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要求,从制剂的稳定性 ( 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 、安全性 ( 毒副作用 ) 和有效性 ( 速效、长效等 ) 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素,用科学方法进行原、辅料( 品种、用量 ) 的选择,还要考虑生产条件和成本等问题。本实验通过对维生素 C注射液处方组成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并设计处方

2、,再按拟定的处方进行制备。初步掌握注射剂 ( 小针 ) 的研制和生产过程。维生素 C(抗坏血酸 ) 的干燥固体较稳定, 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 则很快变色, 含量下降。这是由于维生素 C的分子结构中,在羰基毗邻的位置上有二个烯醇基,很容易被氧化生成黄色的双酮化合物,再迅速水解、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其反应如下。因此,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应重点考虑如何延缓药物的氧化分解,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维生素C的氧化过程常会受到溶液的pH值、空气中的氧、重金属离子和加热时间 ( 如加热溶解与灭菌时间 ) 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延缓药物氧化分解可采用下列措施:(1) 除氧 溶液中的氧和安瓿空间的

3、残余氧对药物稳定性影响很大,应设法排除。在维生素 C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接触,可在配液和灌封时通入惰性气体。配液前,注射用水应通入二氧化碳 ( 或氮气 ) 去除溶剂中溶解的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氮气,采用二氧化碳驱除维生素 C溶液中的氧,其效果优于氮气。但应注意二氧化碳可使溶液的 pH下降,呈酸性,也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影响其稳定性。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驱除安瓿空间的氧,用氮气较好。(2) 加抗氧剂 常用于偏酸性水溶液的抗氧剂有焦亚硫酸钠 (Na2S2O5 ) 、亚硫酸氢钠(NaHSO3) 、亚硫酸钠 (Na2SO3) 等,用量一般为g L。盐酸半胱氨酸有时

4、也用作抗氧剂,用量约 g L。(3) 调节 pH pH 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一般调节溶液的 pH,除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外,还要兼顾到药物的溶解度及刺激性。一般认为,将维生素 C 注射液的 pH 用碳酸氢钠调节至时较稳定,也有文献报道 pH为时分解速度常数最小。中国药典规定其 pH应为。(4) 加金属离子螯合剂 微量的重金属离子如 Fe2+、Cu2+等对维生素 C在水中的氧化分解有显着的催化作用,故维生素 C注射液中可加入依地酸二钠或依地酸钙钠螯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以增加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对于维生素 C注射液处方组成的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下列几方面:加热时间的影响;溶液 pH 对维生素 C

5、氧化的影响,并求出最稳定 pH(pHm) ;含氧量的影响, 以及在通入 CO2和加抗氧剂后的抗氧化效果; 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以及加入螯合剂的效果。注射剂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三、仪器与材料仪器: 721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pH计,灌注器,水浴,电炉,G4玻璃漏斗,安瓿(2 m1) ,熔封机,量瓶等。材料:维生素 C,无水碳酸钠,注射用水,氮气( 钢瓶 ) ,亚硫酸氢钠,硫酸铁,硫酸铜,依地酸二钠,浓硫酸,高锰酸钾、蒸馏水等。四、实验内容( 一) 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1 加热时间的影响取注射用水 80 ml,加入维生素 C g ,分次加入无水碳酸钠

6、 5 g,边加边搅拌使完全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 100 ml ,测定 pH 值应为 ( 如未达要求可再加碳酸钠调节 ) ,用 G4玻璃漏斗过滤 23 次使澄明,取溶液 10m1容器保存,其余均灌封于 2 ml 处理过的安瓿中。将安瓿放人沸水中煮沸,按表 1 所示,间隔一定时间取出 5 支安瓿,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将每次取出的 5 支安瓿内的样液于小烧杯中混合均匀,以蒸馏水作空白,用 721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处测定各样液的透光率,按下式计算透光率比,将结果记录于表1 中。透光率比 ( )=加热后透光率100加热前透光率表 1加热时间对维生素 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煮沸时间 /min透

7、光率 /%透光率比 /%加热前加热后01530602 、含氧量的影响用注射用水及通CO2气体饱和 5 min 的注射用水,按工艺分别配成125 g L 的 A、B 两种维生素 C 溶液各 50 ml ,分别测定透光率。然后将A、B 溶液分别分成两份,按表 2 的附加条件进行操作。溶液分别灌封于2 ml 安瓿中,并作标记。然后置沸水中煮沸 40 min ,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每类各取5 支安瓿中的样液分别于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同 1 法测定透光率,计算透光率比,并将结果填于表2 中。表 2 含氧量和抗氧剂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样品编号附加条件透光率/透光率比 / 加热前加热后A-A1加B-

8、B1在 CO2气流下灌封3 、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按工艺配成 250 g L 维生素 C溶液 80 ml ,精密量取 15 ml 置 25 m1 量瓶中,共5 份,按表 3 所示,加入各种试剂,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的透光率。然后将每份溶液灌封于2 m1 安瓿中,作好标记,放入沸水中煮沸40 min 后取出。各取 5 支安瓿,将安瓿内样液混匀,以蒸馏水作空白测定透光率,并计算透光率比,将结果填于表3 中。表 3重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样品编号添加试剂加热前透光率 %加热后透光率 %1234+L550g/+4、pH 的影响称取维生素C 15 g,配成125 g L 溶

9、液120 ml,过滤。精密量取溶液20 ml置50 m1 烧杯中,共量取6 份。分别加适量碳酸氢钠粉末,调节pH 为、( 用pH计测定 ) ,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透光率,然后将它们灌封于2 ml安瓿中,作好标记,放人沸水中煮沸40min 后取出,冷却,各取5 支安瓿,混匀,以蒸馏水为空白,测定透光率,计算透光率比,并将结果填于表4 中。表 4 pH 对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样品编号pH加热后透光率%1234565、注意事项(1)用碳酸氢钠调节 pH 时,要将其分次加入 ,边加边搅拌 ,否则易产生大量气泡而使溶液溢出。(2)灌注时,勿使药液溅到安瓶颈的上端,以防熔封时出现焦头。(3)待水浴沸腾

10、时再将样品放入,并开始计算时间。(4)5 支安瓶的样液应于洁净干燥的小烧杯中充分混匀,以免影响透光率的测定。(5)各重金属离子的溶液要于量瓶中配制。(6)因实验时间限制 1,2,3 项分别由一组同学测定,三组得出维生素C 处方,设计结果。( 二) 维生素 C 注射液处方设计与制备1、处方和工艺流程的拟定(1)学生根据实验 (一)中各因素的考察结论 ,拟定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处方。处方用量处方分析维生素C主药注射用水加至 200mL溶剂(2)学生根据主药,辅料的性质,自己拟定工艺流程。(3)由实验指导老师对学生拟定的处方,工艺流程进行审定。2、注射剂的制备(1)备料:按经过老师审定的处方,准确称

11、取 (或量取 )处方中规定的量 (需另一同学核对),填入表 5 中。表5制备维生素C 注射液用料单药品 (或试剂)规格用量,g维生素C注射用原料(2)工艺流程:按处方量取配量80%的注射用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约 2?3min)使其饱和,先加入稳定剂Na2 SO3、EDTA ,搅拌溶解,混匀,后加入药物,使溶解,混匀,用 NaCO3 调节药液 pH 为 ?,用 G4 玻璃漏斗过滤,并从滤器上补加经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全量。在二氧化碳气流下一次性灌注于洁净,灭菌,干燥的2ml 安瓿瓶中,封口。放于沸水中煮沸15min 灭菌,并趁热放进冷的10.0g/L 亚甲蓝水溶液中检漏,冲洗,擦干后剔除封

12、口不严的带色安瓿瓶。3、澄明度检查:照卫生部标准澄名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的规定检查,将有浑浊、玻璃屑、纤维、色点和焦头等情况者作废品计,计算成品率。4、pH 值测定:应为 ?。5、操作注意:(1)配液时,注意将碳酸氢钠撒入维生素C 溶液中的速度应慢,以防产生的气泡使溶液溢出,同时要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碱。(2)维生素 C 容易氧化变质使含量下降,颜色变黄,尤其当金属离子存在时变化更快。故在处方中加入抗氧化剂并通二氧化碳,一切容器、工具、管道不得露铁、铜等金属。(3)掌握好灭菌温度和时间,灭菌完毕立即检漏冷却,避免安瓶因受热时间延长而影响药液的稳定性,同时注意避光。( 三) 质量检查与评定(1)

13、装量:按 2010 年版药典二部附录装量项下检查方法进行,2mL 安瓶检查 5 支,每支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2)澄明度:按卫生部关于注射剂澄明度检查规定进行。(3)pH 值测定:应为 ?(2010 年版药典二部附录pH 项下测定 )(4)颜色:取本品,加水稀释成每1mL 中含维生素 C50mg 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2010 年版药典二部附录测定),在 42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过。( 四) 成品印字和包装每支安瓿瓶上印字应包括品名、规格、批号、字迹必须清晰、不得磨灭。标签的内容至少包括:批准文号、品号、批号、生产日期、贮存期、生产单位等。使用说明书上至少应印有药品的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主要成分、用法、用量、药理作用、毒副反应、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贮存条件等内容。五、实验结果(1)整理表 1、表 2、表 3 中的数据,并对结果进行讨论。(2)将表 4 中的数据,以透光率比的倒数为纵坐标,pH 为横坐标,作图,由图中曲线求出最稳定pH(pHm) 。(3)将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